舌尖上的莆田美食:莆田蟶溜、莆田紅菇湯、媽祖面線

1. 莆田蟶溜

蟶熘是莆田民間普遍流行的一道風味菜,具有滋補、清熱的效用。蟶一般指縊蟶,體細長者稱竹蟶,屬軟體動物,有兩扇介殼,生活在沿海淺灘塗裡。

莆田沿海的鄉村都有養殖,以涵江哆頭所產為佳。蟶是莆田海鮮名產之一,其吃法多樣。除加工為蟶乾外,鮮煮的有插蟶、清燉蟶,還有拌和其他配料炒煮的,如鮮蟶炒蛋、蟶熘等。特別是蟶熘,是人們喜歡的一道湯菜。

舌尖上的莆田美食:莆田蟶溜、莆田紅菇湯、媽祖面線

蟶熘是以蟶肉混和澱粉,加上各種調味品製作的湯羹,也叫蟶羹。煮法較簡單:即將蟶洗淨後去殼,再用適量清水把蟶肉浸泡洗淨,撈起瀝乾置於盆中與幹澱粉拌和均勻。

加工時,先把姜、蒜頭之類香料放進已燒熱花生油的鍋裡,待煸出香味後撈起。把清水浮出水面時,再把已炒的香料投入,加上精鹽、味精、蔥花之類佐料腦海許米醋,調勻即成。肉嫩潤滑,鮮甜爽口。

蟶熘不僅是家宴上的一道湯菜,也是菜館上會客喜歡的一道湯羹。那麼它為什麼叫蟶熘呢?原來這個“熘”字在莆田沿海有個傳說。

舌尖上的莆田美食:莆田蟶溜、莆田紅菇湯、媽祖面線

傳說舊時某年,沿海一帶流行瘟疫,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和健康,部分村莊出現人員死亡現象。而令人不解的是最靠近海邊的幾個村竟沒有人死亡。

當是民醫從治療病人中悟出一個道理:沿海的幾個村莊都養殖縊蟶,吃過縊蟶製作各類清湯。而蟶起作用的。於是在民醫的宣傳下,滸瘟疫的村莊各村民都煮起蟶粥吃,果然不久瘟疫就“溜”了,不再流行了。老百姓說,是縊蟶把疫病驅趕走了,於是逐漸地在群眾中流傳一種吃熘驅病的傳說

舌尖上的莆田美食:莆田蟶溜、莆田紅菇湯、媽祖面線

2. 莆田紅菇湯

選上好的紅菇,看看連紅菇的腳也是紅的,第一步洗紅菇,先剪去紅菇腳有泥沙根部,洗時千萬別用水泡著洗,要一朵一朵的用水洗,洗時把紅頂上的泥、或一些雜質用手輕輕抹去,洗好也別泡在水裡。油鍋放植物油加熱,將紅菇放入煸炒炒出香味,炒至變色,炒好紅菇後就要放入湯了,有高湯就放高湯,沒有清湯也行,注意放入的高湯和清湯的溫度別低於80度,否則湯的味道就變了。放冷水會將菇的溫度順速降低,重新加熱後口感就差了,這就是要放熱湯的原因。調味放點鹽,最後撒上芹菜或蔥花就好了,不是為加香,而是為了調色。

舌尖上的莆田美食:莆田蟶溜、莆田紅菇湯、媽祖面線

舌尖上的莆田美食:莆田蟶溜、莆田紅菇湯、媽祖面線

3. 媽祖面線

媽祖面線是是當之無愧的狀元小吃,面的賣相非常好,色彩豔麗,搭配和諧,裡面的配菜都很有講究。

紫菜,別稱紫袍,有紫氣東來之意,象徵富貴。更為特別的是,盤中的紫菜可不是平時的水泡貨,必須炸過,有點脆也有點焦,算是一種複雜的口感,軟硬都剛剛好。

圓圓的香菇象徵團圓,翠綠的荷蘭豆和鮮黃的雞蛋象徵健康,小巧的花生取意落地生根,象徵平安吉祥,而麵條則一定要脫過水,淋上豬油,淡淡的渾香撲面而來,看似很平常的麵條,吃起來卻停不了嘴。

舌尖上的莆田美食:莆田蟶溜、莆田紅菇湯、媽祖面線

舌尖上的莆田美食:莆田蟶溜、莆田紅菇湯、媽祖面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