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

"

看著自己手機裡面的知識平臺,發現自己對於網課特別的熱衷,當今社會,網絡課程滿天飛,絡繹不絕,在這些網課中我更熱衷於的是寫作課,它們教導一些想要以寫作變現的學習者學習寫文章,就例如我。

可我卻發現不管自己聽了多少寫作課,但是自己的寫作水平一直處於低處,發現自己的結構很單薄,內容空缺,即使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做,但自己也就是空有殼子,沒有實感,一切都恍恍惚惚的,就在這個時候我看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才開始恍然大悟。

加拿大人布蘭登 羅伊爾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的作者,他出生於加拿大,就讀於哈佛大學,後在考試培訓機構就任與主管,在此期間他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教學,總結自己教學多年的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教學體系,給需要提高寫作能力的讀者們提供了幫助。

"

看著自己手機裡面的知識平臺,發現自己對於網課特別的熱衷,當今社會,網絡課程滿天飛,絡繹不絕,在這些網課中我更熱衷於的是寫作課,它們教導一些想要以寫作變現的學習者學習寫文章,就例如我。

可我卻發現不管自己聽了多少寫作課,但是自己的寫作水平一直處於低處,發現自己的結構很單薄,內容空缺,即使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做,但自己也就是空有殼子,沒有實感,一切都恍恍惚惚的,就在這個時候我看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才開始恍然大悟。

加拿大人布蘭登 羅伊爾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的作者,他出生於加拿大,就讀於哈佛大學,後在考試培訓機構就任與主管,在此期間他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教學,總結自己教學多年的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教學體系,給需要提高寫作能力的讀者們提供了幫助。

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


在布蘭登 羅伊爾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我進一步的學到了文章結構分別有哪些,該如何給文章做好設計,讓讀者更加會為自己所寫的文章感受到興趣,於是整合曾經的寫作課,開始慢慢明白了該如何更好的寫文章。

第一、自上而下的寫作法

作者在書中說道:從策略上來講,寫一篇說明文,總結或結語一般放在開頭而非結尾。首先告知讀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撐觀點的事例或細節。

如同現在我們每天看到的公眾號文章,它們都是根據這個自上而下的寫作法來表達的:第一步先把觀點亮出來,引起讀者的興趣;第二步,在引起興趣之後,再把文章按照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的節奏分析給讀者看,讓讀者有想要閱讀的慾望。

最重要

次重要

不重要

這就像是在《前任3》裡的一場坦白局,就是把我知道的都說出來,讓你有所瞭解,清楚情況,讓你知道我要和你說什麼,跟你討論的中心是什麼,不會讓讀者對你的文章通篇下來讀到的都是一頭霧水。

在某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文章,他的開頭就是很直截了當: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整天掛在熱搜上,而我身邊的同事除了工作聊得最多的就是盛明蘭、小公爺。

閒來無事,我也去看了幾集,結果被盛明蘭的婚戀觀給吸引住了,這簡直是新時代的獨立女性。

然後作者就開始圍繞著婚戀觀這三個字開始講述自己的觀點。

這個觀點一亮出來,點擊閱讀的讀者心理上就會產生一些想法:哦,原來這一篇講的是婚戀觀啊,那我最近需要,趕緊去讀一讀。

因為知道你講的不是廢話,所以他們就很願意花出時間來閱讀你的文章。

在書中作者說道:在沒有目的地和飛行方向時,飛行員絕不會將飛機駛離跑道。當寫作意圖是解釋或告知時,我們應該先總結,然後運用細節作為支撐,不要玩“我有個祕密”的把戲。

沒有人願意一直猜測你的小祕密,更多的人他們喜歡的是單刀直入的酣暢感。

第二、分解事物

這就很像書評中的邏輯主線:先把主題分解成二到四個主要部分,然後運用引導句,告訴讀者這一篇書評大抵要講些什麼,然後依次為這些部分詳細解說。

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第一、自上而下的寫作法

第二、分解事物

第三、整合相似事物

第四、排版

第五、運用可讀性工具

第六、回顧和修改文章

(這是我這篇文章的邏輯主線、分解步驟)

深深記得當我寫第一篇書評的時候,因為自己沒有分解好文章內容,然後整體的文章邏輯看上去就特別的混亂,當時收到作業回覆的時候,萌薇老師在旁邊批註:沒有邏輯順序,看上去特別亂。

當時自己心裡感到挺難受的,到底什麼是邏輯順序?出於一種不甘心的心態,我就開始瘋狂的研究別人的書評,慢慢摸索邏輯主線,從迷茫逐漸找出了點線頭,發現了原來邏輯主線就是根據自己的觀點,把要講述的主要內容,分成一個個小部分,羅列清楚,然後再次詳細的和讀者講解這些部分的內容,相當於就是把一大塊的牛排,切開,讓你一點一點的切成入口的小塊,慢慢吃掉它,消滅它,這就是分解事物。

永遠不要囫圇吞棗,到最後不僅沒有嚐到棗的味道,還浪費了一顆棗,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還浪費了精力,得不償失。

第三、整合相似事物

作者在書中拿動物園做了一個例子:想像一下,當你去動物園觀光的時候,發現所有的動物都被關在一個籠子裡面,這樣不僅對動物來說特別的危險,對觀光者而言,他們也看不清所有動物的樣子。

有些時候我們的文章可能就像是一個動物園,各種不同的動物(觀點)全在一個大大的籠子裡面,導致場面混亂不堪。

所以當我們寫文章的時候,要整合好觀點,先把一個觀點討論好,在接下來討論另一個觀點,這樣自己也有了邏輯主線,不至於偏離主線,讀者也看的輕鬆。

也像看書,你只有看完一個主題的時候你才會對這方面的事情有所理解,而不是東看一本財務類書籍,西看一本閱讀類書籍,最後產生記憶混亂,導致自己開始迷茫,最後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

所以要把一些相似的素材放在一塊,就像是做菜,你只有把要做在一起的菜放在一塊,等下鍋炒的時候,你不會手忙腳亂,並且炒的特別好吃。

如果你的食材放錯了,放亂了,這一鍋就成了叫不出來的名字的菜,味道也沒準差強人意。

第四、排版

當你寫好一個文章的時候,你需要開始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設計。

作者在書中說道:適當的在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的空間,增強可讀性,用空白行把段落隔開,避免一大塊文字緊貼頁面邊緣,這樣可以時你問文章讀起來更加輕鬆。

萌薇老師也說過,當你寫好一篇文章發給編輯的時候,你需要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排版,行間距要注意,不可以太緊湊,否則文字就像是捲縮在一起的包子褶皺一樣伸展不開,導致了視覺上的疲倦。

有些時候也可以給文章添加上一些好看的圖片,人都是視覺動物,當你的看文字看勞累的時候,突然出現一些色彩斑斕的圖片,就會覺得自己的眼睛得到了放鬆,

而且好看的事物都是會讓人心情愉快的,這樣更可以抓住讀者的心呢!

"

看著自己手機裡面的知識平臺,發現自己對於網課特別的熱衷,當今社會,網絡課程滿天飛,絡繹不絕,在這些網課中我更熱衷於的是寫作課,它們教導一些想要以寫作變現的學習者學習寫文章,就例如我。

可我卻發現不管自己聽了多少寫作課,但是自己的寫作水平一直處於低處,發現自己的結構很單薄,內容空缺,即使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做,但自己也就是空有殼子,沒有實感,一切都恍恍惚惚的,就在這個時候我看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才開始恍然大悟。

加拿大人布蘭登 羅伊爾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的作者,他出生於加拿大,就讀於哈佛大學,後在考試培訓機構就任與主管,在此期間他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教學,總結自己教學多年的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教學體系,給需要提高寫作能力的讀者們提供了幫助。

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


在布蘭登 羅伊爾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我進一步的學到了文章結構分別有哪些,該如何給文章做好設計,讓讀者更加會為自己所寫的文章感受到興趣,於是整合曾經的寫作課,開始慢慢明白了該如何更好的寫文章。

第一、自上而下的寫作法

作者在書中說道:從策略上來講,寫一篇說明文,總結或結語一般放在開頭而非結尾。首先告知讀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撐觀點的事例或細節。

如同現在我們每天看到的公眾號文章,它們都是根據這個自上而下的寫作法來表達的:第一步先把觀點亮出來,引起讀者的興趣;第二步,在引起興趣之後,再把文章按照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的節奏分析給讀者看,讓讀者有想要閱讀的慾望。

最重要

次重要

不重要

這就像是在《前任3》裡的一場坦白局,就是把我知道的都說出來,讓你有所瞭解,清楚情況,讓你知道我要和你說什麼,跟你討論的中心是什麼,不會讓讀者對你的文章通篇下來讀到的都是一頭霧水。

在某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文章,他的開頭就是很直截了當: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整天掛在熱搜上,而我身邊的同事除了工作聊得最多的就是盛明蘭、小公爺。

閒來無事,我也去看了幾集,結果被盛明蘭的婚戀觀給吸引住了,這簡直是新時代的獨立女性。

然後作者就開始圍繞著婚戀觀這三個字開始講述自己的觀點。

這個觀點一亮出來,點擊閱讀的讀者心理上就會產生一些想法:哦,原來這一篇講的是婚戀觀啊,那我最近需要,趕緊去讀一讀。

因為知道你講的不是廢話,所以他們就很願意花出時間來閱讀你的文章。

在書中作者說道:在沒有目的地和飛行方向時,飛行員絕不會將飛機駛離跑道。當寫作意圖是解釋或告知時,我們應該先總結,然後運用細節作為支撐,不要玩“我有個祕密”的把戲。

沒有人願意一直猜測你的小祕密,更多的人他們喜歡的是單刀直入的酣暢感。

第二、分解事物

這就很像書評中的邏輯主線:先把主題分解成二到四個主要部分,然後運用引導句,告訴讀者這一篇書評大抵要講些什麼,然後依次為這些部分詳細解說。

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第一、自上而下的寫作法

第二、分解事物

第三、整合相似事物

第四、排版

第五、運用可讀性工具

第六、回顧和修改文章

(這是我這篇文章的邏輯主線、分解步驟)

深深記得當我寫第一篇書評的時候,因為自己沒有分解好文章內容,然後整體的文章邏輯看上去就特別的混亂,當時收到作業回覆的時候,萌薇老師在旁邊批註:沒有邏輯順序,看上去特別亂。

當時自己心裡感到挺難受的,到底什麼是邏輯順序?出於一種不甘心的心態,我就開始瘋狂的研究別人的書評,慢慢摸索邏輯主線,從迷茫逐漸找出了點線頭,發現了原來邏輯主線就是根據自己的觀點,把要講述的主要內容,分成一個個小部分,羅列清楚,然後再次詳細的和讀者講解這些部分的內容,相當於就是把一大塊的牛排,切開,讓你一點一點的切成入口的小塊,慢慢吃掉它,消滅它,這就是分解事物。

永遠不要囫圇吞棗,到最後不僅沒有嚐到棗的味道,還浪費了一顆棗,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還浪費了精力,得不償失。

第三、整合相似事物

作者在書中拿動物園做了一個例子:想像一下,當你去動物園觀光的時候,發現所有的動物都被關在一個籠子裡面,這樣不僅對動物來說特別的危險,對觀光者而言,他們也看不清所有動物的樣子。

有些時候我們的文章可能就像是一個動物園,各種不同的動物(觀點)全在一個大大的籠子裡面,導致場面混亂不堪。

所以當我們寫文章的時候,要整合好觀點,先把一個觀點討論好,在接下來討論另一個觀點,這樣自己也有了邏輯主線,不至於偏離主線,讀者也看的輕鬆。

也像看書,你只有看完一個主題的時候你才會對這方面的事情有所理解,而不是東看一本財務類書籍,西看一本閱讀類書籍,最後產生記憶混亂,導致自己開始迷茫,最後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

所以要把一些相似的素材放在一塊,就像是做菜,你只有把要做在一起的菜放在一塊,等下鍋炒的時候,你不會手忙腳亂,並且炒的特別好吃。

如果你的食材放錯了,放亂了,這一鍋就成了叫不出來的名字的菜,味道也沒準差強人意。

第四、排版

當你寫好一個文章的時候,你需要開始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設計。

作者在書中說道:適當的在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的空間,增強可讀性,用空白行把段落隔開,避免一大塊文字緊貼頁面邊緣,這樣可以時你問文章讀起來更加輕鬆。

萌薇老師也說過,當你寫好一篇文章發給編輯的時候,你需要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排版,行間距要注意,不可以太緊湊,否則文字就像是捲縮在一起的包子褶皺一樣伸展不開,導致了視覺上的疲倦。

有些時候也可以給文章添加上一些好看的圖片,人都是視覺動物,當你的看文字看勞累的時候,突然出現一些色彩斑斕的圖片,就會覺得自己的眼睛得到了放鬆,

而且好看的事物都是會讓人心情愉快的,這樣更可以抓住讀者的心呢!

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

第五、運用可讀性工具

作者在書中說道:寫作是一門平衡藝術,作者力圖保留最能定義文章的較大因素,同時尋找小裝飾來增強其外觀和可讀性。在寫作的舞臺上,這種裝飾可能包括粗體、項目編號、列舉和陰影。

粗體:它可以標識出文章中的關鍵字,可以讓忙碌的讀者,花少量的時間就get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既不花費大量的時間,也不會因為沒有閱讀到更加詳細的內容,而不知所云。

項目編號:1、2、3、……..這些數字符號可以幫助你把一些長段,迅速的排列出簡潔有序的小短句,畢竟現在是快節奏的生活,時間都是很寶貴的,沒有人願意花很多的時間,浪費在廢話上。

陰影:你可以通過陰影,給小節的標題或者是開頭重點的地方標註,讓讀者能夠知道,馬上重點就要來了,趕緊打起精神看,要是做過了這個點,不知道後面會不會看的很費力,就會產生一種專注的效果。

擅長使用一些小技巧,可以吸引道讀者的眼球,然後可以讓讀者迅速瞭解到讀者寫這一段落的意圖。

第六、回顧和修改文章

作者在書中寫到:很少有作家是可以一氣呵成的完成一篇文章的,大多數寫作的高手都是需要至少三篇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的寫作。

修改文章確實是一件特別折磨人的事情,因為在更多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寫不出可以比現在更好的字詞來裝飾這一篇文章了,但是事實證明這篇文章確實還是很粗糙,於是我們就要開始修改,一直修改,這是一個漫長且必須用心的過程。

寫作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讓人滿意的就是把毫無價值的東西轉變成某種有價值的事物。

而更對於文字者而言,每一個字,每一篇的文章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我們在慢慢的養育它們一樣,希望用盡自己的一切給他們最好的。

所以很多即使出版了的書,還會有作家要求重新修改,把書,把自己孩子最好的一面留給讀者看,因為這是寫作者心中的珍寶啊。

當你還不會寫文章的時候,要學會的是結構,當你學會結構時,要學會找素材,當你的文章更加充實的時候,排版可以幫助你更加得分,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耐心的修改,畢竟好的事物都是慢慢修改雕琢出來的。

"

看著自己手機裡面的知識平臺,發現自己對於網課特別的熱衷,當今社會,網絡課程滿天飛,絡繹不絕,在這些網課中我更熱衷於的是寫作課,它們教導一些想要以寫作變現的學習者學習寫文章,就例如我。

可我卻發現不管自己聽了多少寫作課,但是自己的寫作水平一直處於低處,發現自己的結構很單薄,內容空缺,即使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做,但自己也就是空有殼子,沒有實感,一切都恍恍惚惚的,就在這個時候我看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才開始恍然大悟。

加拿大人布蘭登 羅伊爾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的作者,他出生於加拿大,就讀於哈佛大學,後在考試培訓機構就任與主管,在此期間他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教學,總結自己教學多年的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教學體系,給需要提高寫作能力的讀者們提供了幫助。

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


在布蘭登 羅伊爾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我進一步的學到了文章結構分別有哪些,該如何給文章做好設計,讓讀者更加會為自己所寫的文章感受到興趣,於是整合曾經的寫作課,開始慢慢明白了該如何更好的寫文章。

第一、自上而下的寫作法

作者在書中說道:從策略上來講,寫一篇說明文,總結或結語一般放在開頭而非結尾。首先告知讀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撐觀點的事例或細節。

如同現在我們每天看到的公眾號文章,它們都是根據這個自上而下的寫作法來表達的:第一步先把觀點亮出來,引起讀者的興趣;第二步,在引起興趣之後,再把文章按照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的節奏分析給讀者看,讓讀者有想要閱讀的慾望。

最重要

次重要

不重要

這就像是在《前任3》裡的一場坦白局,就是把我知道的都說出來,讓你有所瞭解,清楚情況,讓你知道我要和你說什麼,跟你討論的中心是什麼,不會讓讀者對你的文章通篇下來讀到的都是一頭霧水。

在某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文章,他的開頭就是很直截了當: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整天掛在熱搜上,而我身邊的同事除了工作聊得最多的就是盛明蘭、小公爺。

閒來無事,我也去看了幾集,結果被盛明蘭的婚戀觀給吸引住了,這簡直是新時代的獨立女性。

然後作者就開始圍繞著婚戀觀這三個字開始講述自己的觀點。

這個觀點一亮出來,點擊閱讀的讀者心理上就會產生一些想法:哦,原來這一篇講的是婚戀觀啊,那我最近需要,趕緊去讀一讀。

因為知道你講的不是廢話,所以他們就很願意花出時間來閱讀你的文章。

在書中作者說道:在沒有目的地和飛行方向時,飛行員絕不會將飛機駛離跑道。當寫作意圖是解釋或告知時,我們應該先總結,然後運用細節作為支撐,不要玩“我有個祕密”的把戲。

沒有人願意一直猜測你的小祕密,更多的人他們喜歡的是單刀直入的酣暢感。

第二、分解事物

這就很像書評中的邏輯主線:先把主題分解成二到四個主要部分,然後運用引導句,告訴讀者這一篇書評大抵要講些什麼,然後依次為這些部分詳細解說。

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第一、自上而下的寫作法

第二、分解事物

第三、整合相似事物

第四、排版

第五、運用可讀性工具

第六、回顧和修改文章

(這是我這篇文章的邏輯主線、分解步驟)

深深記得當我寫第一篇書評的時候,因為自己沒有分解好文章內容,然後整體的文章邏輯看上去就特別的混亂,當時收到作業回覆的時候,萌薇老師在旁邊批註:沒有邏輯順序,看上去特別亂。

當時自己心裡感到挺難受的,到底什麼是邏輯順序?出於一種不甘心的心態,我就開始瘋狂的研究別人的書評,慢慢摸索邏輯主線,從迷茫逐漸找出了點線頭,發現了原來邏輯主線就是根據自己的觀點,把要講述的主要內容,分成一個個小部分,羅列清楚,然後再次詳細的和讀者講解這些部分的內容,相當於就是把一大塊的牛排,切開,讓你一點一點的切成入口的小塊,慢慢吃掉它,消滅它,這就是分解事物。

永遠不要囫圇吞棗,到最後不僅沒有嚐到棗的味道,還浪費了一顆棗,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還浪費了精力,得不償失。

第三、整合相似事物

作者在書中拿動物園做了一個例子:想像一下,當你去動物園觀光的時候,發現所有的動物都被關在一個籠子裡面,這樣不僅對動物來說特別的危險,對觀光者而言,他們也看不清所有動物的樣子。

有些時候我們的文章可能就像是一個動物園,各種不同的動物(觀點)全在一個大大的籠子裡面,導致場面混亂不堪。

所以當我們寫文章的時候,要整合好觀點,先把一個觀點討論好,在接下來討論另一個觀點,這樣自己也有了邏輯主線,不至於偏離主線,讀者也看的輕鬆。

也像看書,你只有看完一個主題的時候你才會對這方面的事情有所理解,而不是東看一本財務類書籍,西看一本閱讀類書籍,最後產生記憶混亂,導致自己開始迷茫,最後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

所以要把一些相似的素材放在一塊,就像是做菜,你只有把要做在一起的菜放在一塊,等下鍋炒的時候,你不會手忙腳亂,並且炒的特別好吃。

如果你的食材放錯了,放亂了,這一鍋就成了叫不出來的名字的菜,味道也沒準差強人意。

第四、排版

當你寫好一個文章的時候,你需要開始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設計。

作者在書中說道:適當的在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的空間,增強可讀性,用空白行把段落隔開,避免一大塊文字緊貼頁面邊緣,這樣可以時你問文章讀起來更加輕鬆。

萌薇老師也說過,當你寫好一篇文章發給編輯的時候,你需要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排版,行間距要注意,不可以太緊湊,否則文字就像是捲縮在一起的包子褶皺一樣伸展不開,導致了視覺上的疲倦。

有些時候也可以給文章添加上一些好看的圖片,人都是視覺動物,當你的看文字看勞累的時候,突然出現一些色彩斑斕的圖片,就會覺得自己的眼睛得到了放鬆,

而且好看的事物都是會讓人心情愉快的,這樣更可以抓住讀者的心呢!

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

第五、運用可讀性工具

作者在書中說道:寫作是一門平衡藝術,作者力圖保留最能定義文章的較大因素,同時尋找小裝飾來增強其外觀和可讀性。在寫作的舞臺上,這種裝飾可能包括粗體、項目編號、列舉和陰影。

粗體:它可以標識出文章中的關鍵字,可以讓忙碌的讀者,花少量的時間就get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既不花費大量的時間,也不會因為沒有閱讀到更加詳細的內容,而不知所云。

項目編號:1、2、3、……..這些數字符號可以幫助你把一些長段,迅速的排列出簡潔有序的小短句,畢竟現在是快節奏的生活,時間都是很寶貴的,沒有人願意花很多的時間,浪費在廢話上。

陰影:你可以通過陰影,給小節的標題或者是開頭重點的地方標註,讓讀者能夠知道,馬上重點就要來了,趕緊打起精神看,要是做過了這個點,不知道後面會不會看的很費力,就會產生一種專注的效果。

擅長使用一些小技巧,可以吸引道讀者的眼球,然後可以讓讀者迅速瞭解到讀者寫這一段落的意圖。

第六、回顧和修改文章

作者在書中寫到:很少有作家是可以一氣呵成的完成一篇文章的,大多數寫作的高手都是需要至少三篇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的寫作。

修改文章確實是一件特別折磨人的事情,因為在更多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寫不出可以比現在更好的字詞來裝飾這一篇文章了,但是事實證明這篇文章確實還是很粗糙,於是我們就要開始修改,一直修改,這是一個漫長且必須用心的過程。

寫作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讓人滿意的就是把毫無價值的東西轉變成某種有價值的事物。

而更對於文字者而言,每一個字,每一篇的文章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我們在慢慢的養育它們一樣,希望用盡自己的一切給他們最好的。

所以很多即使出版了的書,還會有作家要求重新修改,把書,把自己孩子最好的一面留給讀者看,因為這是寫作者心中的珍寶啊。

當你還不會寫文章的時候,要學會的是結構,當你學會結構時,要學會找素材,當你的文章更加充實的時候,排版可以幫助你更加得分,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耐心的修改,畢竟好的事物都是慢慢修改雕琢出來的。

還為不會寫文章發愁?這些訣竅你應該掌握

文字是承載時間的容器,當你垂暮之年時,家中大大的書架上裝滿了曾經你用心寫下的文字,他們在無聲的告訴你,這些年來你走過多少的路,經歷了多少的事,堅持了多久的成長。

史鐵生說過:唯有文字能擔當此任,宣告生命曾經在場。

希望每一個文字者,都能夠捧著自己寫過的文字,回望過去,發出感嘆:天哪!我怎麼會寫出這麼有趣的文字,真的是太厲害了![a1]

很棒啊,字數還可以再減少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