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江淮迴應大眾“調整股比”,打響中國最大合資車企保衛戰

今日,上汽集團就大眾集團欲調整股比一事發表聲明稱,對大眾集團未經事先溝通單方面表態表示遺憾,上汽大眾股東雙方擁有同等重要話語權。

上汽、江淮迴應大眾“調整股比”,打響中國最大合資車企保衛戰

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安進也在近日座談會上就合資企業股比調整做出表態,“一切聽從國家政策來確定。”

顯然,大眾欲提升在華合資企業股比的表態,引發了中方合作伙伴的深度關切,一場中國最大規模的合資車企保衛戰,正式打響。

然而,當機會出現的時候,對於任何一家有智慧的企業來說,都會毫不猶豫地抓住它。

當中國汽車行業合資股比放開的大門被推開後,沒有哪一家外資企業會大意到要忽略和錯過這個政策機遇。

尤其對於已經在中國深耕三十年的德國大眾。

慕尼黑的競爭對手率先拿到了突破合資股比限制的鑰匙,這讓號稱“最懂中國”的狼堡的管理層們壓力倍增。

上汽、江淮迴應大眾“調整股比”,打響中國最大合資車企保衛戰

於是,在3月12日的德國大眾集團年會上,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在迴應記者提問時正式表態,“關於合資股比,大眾集團正在評估這方面的可能性,希望在2019年下半年,或2020年早些時候,可以和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宣佈我們在中國市場未來發展以及與股比相關的最新決定。”

這一表態,讓人感到狼來了。

畢竟,大眾是中國市場銷量最高的外資品牌,其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常年霸佔乘用車市場前兩位。大眾集團也是在中國市場奮鬥時間最長,合作伙伴最多的外資汽車巨頭。

三十年來,大眾集團和中國汽車市場以及中國的夥伴共同成長,並相互成就。然而,這並不能阻止大眾希望獲取更大利益的野心。

大眾的動作相當迅速。據悉,大眾方面已經同江淮汽車進行了意向性探討和溝通。

江淮大眾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第三家合資企業,去年11月,江淮與大眾簽署協議,將於2021年前,引進西雅特品牌,並共同進行電動化開發。

而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方面對股比調整也極為敏感。由於大眾集團可能調整合資企業股比的意向,甚至正在影響奧迪與一汽和上汽雙夥伴計劃的推進。

奧迪公司負責中國業務的董事宋寅哲表示,“正在重新評估與中國合資企業的合作關係。”可見,上汽奧迪可能成為大眾提升在華企業股比的一個重要籌碼。

中方合資夥伴顯然也不會束手就擒,各方博弈就此拉開帷幕。

上汽、江淮迴應大眾“調整股比”,打響中國最大合資車企保衛戰

也就在近日,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做客央視對話節目,首度公開了與寶馬進行股比談判的細節。他提出了三個談判要點。

第一,要保證股東雙方利益。在股比調整之後,要保證股東方都能實現業績持續增長。

第二,要獲取更多技術投資。為了擴大25%的股份,寶馬集團除了要付出現金購買股份之外,還承諾對合資企業在電動化方面進一步進行鉅額投資。並將瀋陽基地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

第三,要支持中方自主品牌發展。要通過合資企業,實現自主品牌的技術發展和振興。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華晨雖然被資本市場看空,也沒少捱罵,但祁玉民仍在被動中為華晨爭取各種利益。

對於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來說,華晨寶馬案例的參考價值並不大。畢竟,在這兩家中國最大的合資車企中,中方在企業發展、市場開拓、產品研發上都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其背後的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也均是國內頂級的汽車集團。在合資企業中,其地位與華晨、江淮不可同日而語,中外雙方擁有同等重要的話語權。甚至,一汽在一汽-大眾中的股份還要更高一些。

上汽、江淮迴應大眾“調整股比”,打響中國最大合資車企保衛戰

而江淮汽車在近年來,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前段時間,安進董事長特意陪同迪斯參觀了江淮與蔚來合作的高端製造基地,以展示江淮在高端製造方面的實力。

其實,江淮目前的首要任務,並非是堅守50%的股比不放。而是如何讓江淮大眾儘快開花結果,並從中提升自身的技術和質量標準,對江淮自主品牌進行反哺。

如果以江淮的長遠利益為考量,或許,靈活的處理股比份額,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比如,大眾方面已經宣佈對外開放其純電動車MEB平臺的授權,如果江淮藉此機會,能夠得到大眾最先進的MEB平臺,並由此開發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車型,何樂不為?

而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股比調整,可能相對會複雜的多。不管是中方還是外方,都會慎之又慎,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

目前,在一汽-大眾中,大眾集團外方的股份僅佔40%。如果大眾要提升其在一汽-大眾中的股比,奧迪必然會被當作一個重要的籌碼。從目前大眾及奧迪的表態看,加強與一汽-大眾的合作關係是其目前階段的重點。

上汽大眾亦是如此。奧迪必然會成為談判中的重點。去年6月,奧迪已經獲得了上汽大眾1%的股份,並且在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開工儀式上,上汽方面明確表示,這個新能源工廠將生產奧迪品牌電動車。這被看作,上汽奧迪的明確落地。不過,現在奧迪的態度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奧迪方面的表態相當謹慎,宋寅哲在迴應相關問題時談到,“這不取決於我們自己,要跟各個利益相關方協商一致。現在還沒到最終做決定的時候。”

最近兩年,大眾汽車集團深陷柴油排放事件中,加上去年WLTP排放測試新規的影響,財務壓力空前巨大。在去年,大眾集團旗下品牌中,僅有西雅特保持了經營利潤率的上升,其餘品牌均為下降或持平。

如果能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提升股比,並最終實現業績並表,對於大眾集團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而對於大眾在中國的三位夥伴來說,在順應國家政策的方向下,如何保證企業自身利益,並能利用開放政策,獲得全球發展的機會,更考驗中國車企的眼光和格局。

至於結果,要看大眾、奧迪、一汽、上汽和江淮在其中的權衡之術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