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普洱茶的苦與澀,誰在後期的轉化中會更好!

普洱 苦茶 文化 喝茶則喜 2017-06-13

陳曉雷,雲南非著名茶人,喜馬拉雅普洱茶特約講師

收聽喜馬拉雅FM《普洱茶經驗之談》瞭解更多普洱茶實戰驗經

關於普洱茶的苦與澀,誰在後期的轉化中會更好!

在茶葉存放過程中是苦好還是澀好,很多人說,苦能生甜,澀能生津,在普洱茶行業內有一個概念叫做“勐海苦,臨滄澀,思茅淡”,當然這句話是一個大致的概括,並不是絕對的。

勐海茶以布朗山的茶葉苦底更重一些,比如說布朗山的老曼峨、曼新龍、老班章以及吉良都是以苦底著稱的茶葉。苦茶經過常年存放之後,茶葉的苦感會慢慢降低,回甘的速度和甜感會越來越強。

關於普洱茶的苦與澀,誰在後期的轉化中會更好!

而澀感比較重的茶葉,隨著時間的存放,澀感減退的速度會變得比較慢,可能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茶葉還是會比較澀,而且在品飲的時候口感的收斂性都極強,臉頰會感到不舒服。

所以個人認為,苦一點的茶葉比澀一點的茶葉更具有後期轉化的能力。當然這裡說的茶葉是按照標準滇青工藝製作的。

關於普洱茶的苦與澀,誰在後期的轉化中會更好!

也有很多人說自己的茶葉剛買的時候很好喝,但是放了幾年以後苦感變得更強,澀感也更重了?這個現象說明了你買到的茶葉可能在製作工藝上存在一定缺陷,我們都知道普洱茶是以滇青的原料來壓制的。

所謂的滇青,就是按照採摘的標準 ,經過攤晾、殺青、揉捻、日晒以及成型時候的乾燥(低溫的方式乾燥)製作而成的茶葉。這些全程無高溫的製作過程,就是高品質的滇青普洱茶的製作工藝。這種茶葉在初期品飲的時候都會比滇綠有更強的苦澀感,滇綠茶葉在最初品飲的時候又香又甜,苦澀感比較低,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關於普洱茶的苦與澀,誰在後期的轉化中會更好!

當然也有很多不良的商家把滇綠壓制成餅、磚、坨或者以散料方式存放。但是因為滇綠裡面的活性物質酵素酶已經完全失活,不具備後期越陳越香這種轉化的特性,便會出現長期存放之後有苦和澀的感覺。

所以滇青和滇綠在初期和存放之後的品飲口感上恰恰向相反,隨著時間的存放,滇青會越來越好喝,苦澀感會越來越弱,甜感會增加。而滇綠恰恰相反,苦澀感會越來越重。所以我們常說存放普洱茶一定要知道它的製作工藝,正所謂“三分原料,七分工藝”,可見其工藝的重要性!

關於普洱茶的苦與澀,誰在後期的轉化中會更好!

十幾年的經驗和經歷,讓我見證了普洱茶從落末到興起再到現在平穩的狀態。請大家要相信,好茶葉一定是出自工藝和生態。

加上:

茶人陳曉雷推薦

守興昌茶藝師董董個人號,cr39999

專業的普洱茶沖泡和品鑑方法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