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我常常覺得有自己興趣愛好的人很帥。我說的不是喜歡「睡覺」「吃飯」和「自拍」的那種

大學時參加吉他社,社團裡聚集了一票愛彈琴的孩子,大家閒得沒事就坐一起練琴,每次看到琴技超群還特別專注的社長,就覺得這個人在發光。

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不過那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現在身邊的年輕人,把打遊戲、看電影、看電視劇、刷抖音當作興趣愛好的比較多,如果你問關係再熟一點兒的,八成還會得到“睡覺、吃飯、逛街……”這樣的答案。

騰訊QQ曾發佈的《中國興趣報告》顯示,95%的人認為自己有興趣愛好,其中62%甚至認為自己興趣廣泛。

但如果按照:你必須真的「樂在其中」;它「能提升自我」;你為它「甘願持續投入」這三個中科院給出的解釋和標準來看,只有14%的人,擁有自己的愛好。

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年輕人應該多出去玩,多培養自己的愛好,而不是每天玩手機。作家蔡瀾在他的隨筆集《隨心隨意去生活》中寫到:一個人如果多旅行、多閱讀、多經歷人生的一切,就不當死是怎麼一回事兒了,這個人絕對在思想上是健康的。

人生的路上,總要試試未嘗過的東西。今天與你分享“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食神”美稱的作家蔡瀾關於「興趣」這個話題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你多大了,跟你怎麼活著有什麼關係

在網上看到一則關於年齡的趣事,試譯如下:在我們的生命裡,唯一覺得老是一種樂趣的,只有我們當兒童的時候嗎?

“你多少歲了?”人家問道。

“我4歲半。”

當你36歲時,你絕對不會回答:“我36歲半。”

四歲半的人長大了一點,給人一問,即刻回答:“我16歲了!”

也許,那時候,你只有13歲。

到了21歲那天,你伸直了手,握著拳,學足球運動員把拳縮回來,大叫:“Yesssss!我已經21歲了!”

恭喜你,轉眼間,你已三十,再也不好玩了!天哪,那麼快!一下子變四十,怎麼辦?

怎麼挽留也沒有,你不只變四十,而且五十即刻來到。這時候你的思想已經改變:“我會活到六十嗎?”

你從“已經”二十一“轉為”三十,“快要”四十,“即將”五十,到“希望”活到六十,“終於”七十。最後,你問自己“會不會”有八十的壽命。

很幸運地你九十歲了,你會說:“我快要九十一了!”

這時候,有一件很奇怪的事發生。人家問起:“你多少歲了?”你返老還童地回答:“我一百歲半。”

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快樂的人,把歲數、體重、腰圍這些數字從窗口扔了出去。讓醫生去擔心那些數字吧!你付他錢,醫生要處理,我們別管那麼多。

生命並非以你活了多少歲來計算,是以你活得有沒有意義來衡量。打麻將去吧,如果你沒有什麼嗜好,至少你不會患上老年痴呆症。

每一天都問自己活得好嗎。散散步,看看花,是免費的。

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大吃大喝,

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

作家亦舒在專欄感嘆:“莫再等待明年。明年外形、心情、環境可能都不一樣,不如今年。那麼還有今天,為什麼不叫幾個人大吃大喝、吹牛搞笑?今天非常重要。

舉手舉腳地贊成。

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旁觀者不拍手,反而罵道:“大吃大喝?年輕人有什麼條件大吃大喝?你根本就不知道錢難賺,怎麼可以亂花?”

花完了才做打算,才是年輕呀。罵我的這個人,沒年輕過。

年輕時捱苦,是必經的路程。要是他們的父母給錢,得到的歡樂是不一樣的,我見過很多青年都不肯靠家。

我想,能出人頭地的,都要在年輕時有苦行僧的經歷,所得到的,才能珍惜。對於人生,才更能享受。

所謂的享受,並非榮華富貴。有些人能把兒女撫養長大,已是成績;有些人種花養魚,已是代價。

今天過得比昨天快樂,才是亦舒所講的重要。而這種快樂並非不勞而獲,這是原則。

當然有些人認為年紀一大把,做人沒有什麼成就。但這只是一種想法,是和別人比較的結果。就算比較,比不足,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大吃大喝並不必花太多的錢,年輕時大家分攤也不難為情。或許今天我身上沒有,由你先付,明日我來請。路邊檔熟食中心的食物,不遜於大酒店的餐廳,大家付得起。

亦舒有時也罵我,一點儲蓄也沒有,把錢請客花光為止。這我也接受,只想告訴她我並不窮,也有儲蓄,是精神上的儲蓄。我的儲蓄,老來腦中有大量回憶揮霍。

活著,大吃大喝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可以吃得不奢侈。銀行中多一個零和少一個零,根本上和幾個人大吃大喝無關。

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玩物養志,沒有什麼不好

“玩物養志?有什麼不好?”馮康侯老師說,“能附庸風雅,更妙,現代的人就是不會玩,連風雅也不肯附。

香港是一個購物天堂,但也不盡是一些外國名牌,只要肯玩,有心去玩,貴的也有,便宜的更可信手拈來。

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很佩服的是蘇州男子,當他們窮極無聊時,在湖邊舀幾片小浮萍,裝入茶杯裡,每天看它們增加,也是樂趣無窮。

我們得用這種心態去玩,而且要進一步地去研究世上的浮萍到底有多少種類。從浮萍延伸到其他植物甚至大樹,最後不斷地觀察樹的蒼老枯萎,為它著迷。

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很多參考書,從前輩那裡,得到寶貴的知識,就把那個人當成了知己。朋友也就增多了。

慢慢地,自己也有些獨特的看法,大喜,以專家自稱時,看到另一本書,原來數百年前古人已經知曉,才懂得什麼叫羞恥,從此做人更為謙虛。

蔡瀾:生活太苦,不玩對不起自己

香港又是一個臥虎藏龍地,每一行都有專家,而怎麼成為專家?都是努力得來,對一件事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怎麼辛苦也會去學精。當你自己成為一個或者半個專家後,就能以此謀生,不必去替別人打工了。

教你怎麼賺錢的專家多的是,打開報紙財經版每天替你指導,事業成功的老闆更會發表言論來炫耀。書店中充滿有錢佬的回憶錄和傳記,把所有的都看遍,也不見得會發達。

還是教你怎麼玩的書,更為好看。人類活到老死,不玩對不起自己。

生命對我們並不公平,我們一生下來就哭,人生憂患識字始,長大後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只有玩,才能得到心理平衡。

下棋、種花、養金魚,都不必花太多錢,買一些讓自己悅目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會太破費,絕對不是玩物喪志,而是玩物養志。

本文來源於:蔡瀾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