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1)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小時溺愛,大必成禍患

清朝的陳宏謀在《<養正遺規>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只考慮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所謂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習慣。孩子不斷成長,想要成才,其實主要的還是各個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在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溺愛,什麼都不會。不管是不會自己洗衣服,還是隨意的謾罵別人,都會被別人嫌棄。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長大之後,誰又來溺愛他呢?這時候必然成為禍患。

(2)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小時慣養,大必難管教

"給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種習慣"這其實就說明了習慣本身的連貫性。對於被"溺愛" 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父母每天事無鉅細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1)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小時溺愛,大必成禍患

清朝的陳宏謀在《<養正遺規>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只考慮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所謂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習慣。孩子不斷成長,想要成才,其實主要的還是各個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在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溺愛,什麼都不會。不管是不會自己洗衣服,還是隨意的謾罵別人,都會被別人嫌棄。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長大之後,誰又來溺愛他呢?這時候必然成為禍患。

(2)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小時慣養,大必難管教

"給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種習慣"這其實就說明了習慣本身的連貫性。對於被"溺愛" 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父母每天事無鉅細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只是"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這""如果成為孩子無法更改的特徵,父母老了、父母病了到底該怎麼辦呢?把孩子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孩子,又如何能奢望孩子能夠有自己願意動手的時刻呢?就算意識到孩子習慣有問題,父母也再也沒有能力去管教了!

(3) 愛子教之以義方——愛孩子,是教會他成長

衛國曾經有一位君主名叫衛莊公,有一寵妻生下兒子。不管是在任何時候,朝廷子弟大都備受寵愛,州籲也是如此。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1)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小時溺愛,大必成禍患

清朝的陳宏謀在《<養正遺規>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只考慮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所謂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習慣。孩子不斷成長,想要成才,其實主要的還是各個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在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溺愛,什麼都不會。不管是不會自己洗衣服,還是隨意的謾罵別人,都會被別人嫌棄。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長大之後,誰又來溺愛他呢?這時候必然成為禍患。

(2)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小時慣養,大必難管教

"給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種習慣"這其實就說明了習慣本身的連貫性。對於被"溺愛" 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父母每天事無鉅細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只是"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這""如果成為孩子無法更改的特徵,父母老了、父母病了到底該怎麼辦呢?把孩子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孩子,又如何能奢望孩子能夠有自己願意動手的時刻呢?就算意識到孩子習慣有問題,父母也再也沒有能力去管教了!

(3) 愛子教之以義方——愛孩子,是教會他成長

衛國曾經有一位君主名叫衛莊公,有一寵妻生下兒子。不管是在任何時候,朝廷子弟大都備受寵愛,州籲也是如此。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可是州籲好武,弄的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十分擔心,這樣的人被君主寵愛無度,只會會引來禍患。於是上諫: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不曾想,衛莊公卻是不以為然。面對兒子的行為還是沒有任何的制止。之後州籲恃寵而驕,日益驕奢淫逸。等到別的皇兄繼位後,還弒君篡位。只是自己也沒有能力,只得被誅殺

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平時過分溺愛,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就算是父母想要改正,也沒有機會了。衛莊公誤國,而平常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1)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小時溺愛,大必成禍患

清朝的陳宏謀在《<養正遺規>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只考慮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所謂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習慣。孩子不斷成長,想要成才,其實主要的還是各個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在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溺愛,什麼都不會。不管是不會自己洗衣服,還是隨意的謾罵別人,都會被別人嫌棄。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長大之後,誰又來溺愛他呢?這時候必然成為禍患。

(2)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小時慣養,大必難管教

"給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種習慣"這其實就說明了習慣本身的連貫性。對於被"溺愛" 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父母每天事無鉅細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只是"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這""如果成為孩子無法更改的特徵,父母老了、父母病了到底該怎麼辦呢?把孩子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孩子,又如何能奢望孩子能夠有自己願意動手的時刻呢?就算意識到孩子習慣有問題,父母也再也沒有能力去管教了!

(3) 愛子教之以義方——愛孩子,是教會他成長

衛國曾經有一位君主名叫衛莊公,有一寵妻生下兒子。不管是在任何時候,朝廷子弟大都備受寵愛,州籲也是如此。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可是州籲好武,弄的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十分擔心,這樣的人被君主寵愛無度,只會會引來禍患。於是上諫: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不曾想,衛莊公卻是不以為然。面對兒子的行為還是沒有任何的制止。之後州籲恃寵而驕,日益驕奢淫逸。等到別的皇兄繼位後,還弒君篡位。只是自己也沒有能力,只得被誅殺

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平時過分溺愛,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就算是父母想要改正,也沒有機會了。衛莊公誤國,而平常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03無規矩不成方圓,被寵溺的孩子只會成為"不定時禍患"

  • 1、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顏氏家訓"教子》中曾說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只是懂慈愛,甚至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也不會去思考。孩子想要什麼想幹什麼都滿足,任意的去放縱孩子。甚至等到孩子傲慢嬌貴已經成為習慣之後,才想到要去教育。

等到這時候,也只能發出"逮於成長,終為敗德"的感嘆。因為孩子不聽管教,自己樹立不起威嚴。他所講到的道理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在老的時候喊叫孩子是個"不孝子",其實這都是自己年輕時候種下的禍患。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1)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小時溺愛,大必成禍患

清朝的陳宏謀在《<養正遺規>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只考慮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所謂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習慣。孩子不斷成長,想要成才,其實主要的還是各個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在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溺愛,什麼都不會。不管是不會自己洗衣服,還是隨意的謾罵別人,都會被別人嫌棄。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長大之後,誰又來溺愛他呢?這時候必然成為禍患。

(2)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小時慣養,大必難管教

"給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種習慣"這其實就說明了習慣本身的連貫性。對於被"溺愛" 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父母每天事無鉅細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只是"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這""如果成為孩子無法更改的特徵,父母老了、父母病了到底該怎麼辦呢?把孩子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孩子,又如何能奢望孩子能夠有自己願意動手的時刻呢?就算意識到孩子習慣有問題,父母也再也沒有能力去管教了!

(3) 愛子教之以義方——愛孩子,是教會他成長

衛國曾經有一位君主名叫衛莊公,有一寵妻生下兒子。不管是在任何時候,朝廷子弟大都備受寵愛,州籲也是如此。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可是州籲好武,弄的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十分擔心,這樣的人被君主寵愛無度,只會會引來禍患。於是上諫: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不曾想,衛莊公卻是不以為然。面對兒子的行為還是沒有任何的制止。之後州籲恃寵而驕,日益驕奢淫逸。等到別的皇兄繼位後,還弒君篡位。只是自己也沒有能力,只得被誅殺

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平時過分溺愛,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就算是父母想要改正,也沒有機會了。衛莊公誤國,而平常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03無規矩不成方圓,被寵溺的孩子只會成為"不定時禍患"

  • 1、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顏氏家訓"教子》中曾說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只是懂慈愛,甚至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也不會去思考。孩子想要什麼想幹什麼都滿足,任意的去放縱孩子。甚至等到孩子傲慢嬌貴已經成為習慣之後,才想到要去教育。

等到這時候,也只能發出"逮於成長,終為敗德"的感嘆。因為孩子不聽管教,自己樹立不起威嚴。他所講到的道理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在老的時候喊叫孩子是個"不孝子",其實這都是自己年輕時候種下的禍患。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 2、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

漢朝的桓寬曾在《鹽鐵論·周秦》說道"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暗示孩子不成器和父母有關係。現在很多父母總是說:"忍一忍,孩子現在還小不懂事,等到慢慢長大之後就會變好了"。實際上,在這種小差錯的忍耐之下,只會教出不成器的兒子,而沒有任何更好的結局。

《紅樓夢》裡面的薛蟠相信大家都知道,從小就沒有父親,所以寡母看到他十分的可憐,就對他寵愛無加。沒想到就是在這樣忍耐的狀態之下,讓孩子變得好吃懶做、遊手好閒,長大之後也沒有改正自己的毛病,成為一個敗家子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則體孔子"愛之能勿勞乎"之以勞之,勿溺愛以長其自肆之"心。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1)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小時溺愛,大必成禍患

清朝的陳宏謀在《<養正遺規>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只考慮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所謂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習慣。孩子不斷成長,想要成才,其實主要的還是各個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在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溺愛,什麼都不會。不管是不會自己洗衣服,還是隨意的謾罵別人,都會被別人嫌棄。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長大之後,誰又來溺愛他呢?這時候必然成為禍患。

(2)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小時慣養,大必難管教

"給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種習慣"這其實就說明了習慣本身的連貫性。對於被"溺愛" 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父母每天事無鉅細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只是"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這""如果成為孩子無法更改的特徵,父母老了、父母病了到底該怎麼辦呢?把孩子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孩子,又如何能奢望孩子能夠有自己願意動手的時刻呢?就算意識到孩子習慣有問題,父母也再也沒有能力去管教了!

(3) 愛子教之以義方——愛孩子,是教會他成長

衛國曾經有一位君主名叫衛莊公,有一寵妻生下兒子。不管是在任何時候,朝廷子弟大都備受寵愛,州籲也是如此。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可是州籲好武,弄的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十分擔心,這樣的人被君主寵愛無度,只會會引來禍患。於是上諫: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不曾想,衛莊公卻是不以為然。面對兒子的行為還是沒有任何的制止。之後州籲恃寵而驕,日益驕奢淫逸。等到別的皇兄繼位後,還弒君篡位。只是自己也沒有能力,只得被誅殺

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平時過分溺愛,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就算是父母想要改正,也沒有機會了。衛莊公誤國,而平常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03無規矩不成方圓,被寵溺的孩子只會成為"不定時禍患"

  • 1、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顏氏家訓"教子》中曾說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只是懂慈愛,甚至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也不會去思考。孩子想要什麼想幹什麼都滿足,任意的去放縱孩子。甚至等到孩子傲慢嬌貴已經成為習慣之後,才想到要去教育。

等到這時候,也只能發出"逮於成長,終為敗德"的感嘆。因為孩子不聽管教,自己樹立不起威嚴。他所講到的道理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在老的時候喊叫孩子是個"不孝子",其實這都是自己年輕時候種下的禍患。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 2、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

漢朝的桓寬曾在《鹽鐵論·周秦》說道"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暗示孩子不成器和父母有關係。現在很多父母總是說:"忍一忍,孩子現在還小不懂事,等到慢慢長大之後就會變好了"。實際上,在這種小差錯的忍耐之下,只會教出不成器的兒子,而沒有任何更好的結局。

《紅樓夢》裡面的薛蟠相信大家都知道,從小就沒有父親,所以寡母看到他十分的可憐,就對他寵愛無加。沒想到就是在這樣忍耐的狀態之下,讓孩子變得好吃懶做、遊手好閒,長大之後也沒有改正自己的毛病,成為一個敗家子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則體孔子"愛之能勿勞乎"之以勞之,勿溺愛以長其自肆之"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清楚,自己必須擺脫"溺愛" 的想法,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04愛子心切,斷不可"無方";敏智之父,育兒有道

  • (1) 愛之而勿面,導之以道而勿強

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想把所有最好的全部給予孩子,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更加的優秀。除此之外,衣來張口飯來伸手恨不得天上的星星都給孩子。可是聖人曾說"愛之而勿面",暗示父母不要做表面功夫。

我們也會發現,如果過分的給予孩子物質的享受,也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物質化。所以,我們必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過分的溺愛。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1)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小時溺愛,大必成禍患

清朝的陳宏謀在《<養正遺規>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只考慮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所謂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習慣。孩子不斷成長,想要成才,其實主要的還是各個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在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溺愛,什麼都不會。不管是不會自己洗衣服,還是隨意的謾罵別人,都會被別人嫌棄。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長大之後,誰又來溺愛他呢?這時候必然成為禍患。

(2)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小時慣養,大必難管教

"給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種習慣"這其實就說明了習慣本身的連貫性。對於被"溺愛" 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父母每天事無鉅細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只是"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這""如果成為孩子無法更改的特徵,父母老了、父母病了到底該怎麼辦呢?把孩子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孩子,又如何能奢望孩子能夠有自己願意動手的時刻呢?就算意識到孩子習慣有問題,父母也再也沒有能力去管教了!

(3) 愛子教之以義方——愛孩子,是教會他成長

衛國曾經有一位君主名叫衛莊公,有一寵妻生下兒子。不管是在任何時候,朝廷子弟大都備受寵愛,州籲也是如此。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可是州籲好武,弄的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十分擔心,這樣的人被君主寵愛無度,只會會引來禍患。於是上諫: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不曾想,衛莊公卻是不以為然。面對兒子的行為還是沒有任何的制止。之後州籲恃寵而驕,日益驕奢淫逸。等到別的皇兄繼位後,還弒君篡位。只是自己也沒有能力,只得被誅殺

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平時過分溺愛,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就算是父母想要改正,也沒有機會了。衛莊公誤國,而平常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03無規矩不成方圓,被寵溺的孩子只會成為"不定時禍患"

  • 1、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顏氏家訓"教子》中曾說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只是懂慈愛,甚至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也不會去思考。孩子想要什麼想幹什麼都滿足,任意的去放縱孩子。甚至等到孩子傲慢嬌貴已經成為習慣之後,才想到要去教育。

等到這時候,也只能發出"逮於成長,終為敗德"的感嘆。因為孩子不聽管教,自己樹立不起威嚴。他所講到的道理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在老的時候喊叫孩子是個"不孝子",其實這都是自己年輕時候種下的禍患。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 2、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

漢朝的桓寬曾在《鹽鐵論·周秦》說道"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暗示孩子不成器和父母有關係。現在很多父母總是說:"忍一忍,孩子現在還小不懂事,等到慢慢長大之後就會變好了"。實際上,在這種小差錯的忍耐之下,只會教出不成器的兒子,而沒有任何更好的結局。

《紅樓夢》裡面的薛蟠相信大家都知道,從小就沒有父親,所以寡母看到他十分的可憐,就對他寵愛無加。沒想到就是在這樣忍耐的狀態之下,讓孩子變得好吃懶做、遊手好閒,長大之後也沒有改正自己的毛病,成為一個敗家子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則體孔子"愛之能勿勞乎"之以勞之,勿溺愛以長其自肆之"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清楚,自己必須擺脫"溺愛" 的想法,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04愛子心切,斷不可"無方";敏智之父,育兒有道

  • (1) 愛之而勿面,導之以道而勿強

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想把所有最好的全部給予孩子,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更加的優秀。除此之外,衣來張口飯來伸手恨不得天上的星星都給孩子。可是聖人曾說"愛之而勿面",暗示父母不要做表面功夫。

我們也會發現,如果過分的給予孩子物質的享受,也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物質化。所以,我們必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過分的溺愛。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當然聽到我們上面講述了不能溺愛孩子之後,一些人也會立馬對孩子抱之以比較嚴厲的態度,這卻會讓孩子感受到一種冷漠的氣息。君子之於子,導之以道而勿強。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明白,教育孩子"講道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先克服自己內心的"寵溺"心理,其次告訴孩子一些成長的道理,明白過分溺愛的壞處,慢慢的改正孩子身上的毛病,相信在這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會越來越優秀。

  • (2) 教子須是以身率先

一些父母溺愛孩子,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自己的生活也是驕奢淫逸,所以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樣做對於孩子並不好。特別是父親,在家庭生活中處於頂樑柱的位置,母親則是輔助的作用,對於丈夫和孩子的照顧更多。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1)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小時溺愛,大必成禍患

清朝的陳宏謀在《<養正遺規>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只考慮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所謂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習慣。孩子不斷成長,想要成才,其實主要的還是各個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在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溺愛,什麼都不會。不管是不會自己洗衣服,還是隨意的謾罵別人,都會被別人嫌棄。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長大之後,誰又來溺愛他呢?這時候必然成為禍患。

(2)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小時慣養,大必難管教

"給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種習慣"這其實就說明了習慣本身的連貫性。對於被"溺愛" 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父母每天事無鉅細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只是"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這""如果成為孩子無法更改的特徵,父母老了、父母病了到底該怎麼辦呢?把孩子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孩子,又如何能奢望孩子能夠有自己願意動手的時刻呢?就算意識到孩子習慣有問題,父母也再也沒有能力去管教了!

(3) 愛子教之以義方——愛孩子,是教會他成長

衛國曾經有一位君主名叫衛莊公,有一寵妻生下兒子。不管是在任何時候,朝廷子弟大都備受寵愛,州籲也是如此。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可是州籲好武,弄的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十分擔心,這樣的人被君主寵愛無度,只會會引來禍患。於是上諫: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不曾想,衛莊公卻是不以為然。面對兒子的行為還是沒有任何的制止。之後州籲恃寵而驕,日益驕奢淫逸。等到別的皇兄繼位後,還弒君篡位。只是自己也沒有能力,只得被誅殺

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平時過分溺愛,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就算是父母想要改正,也沒有機會了。衛莊公誤國,而平常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03無規矩不成方圓,被寵溺的孩子只會成為"不定時禍患"

  • 1、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顏氏家訓"教子》中曾說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只是懂慈愛,甚至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也不會去思考。孩子想要什麼想幹什麼都滿足,任意的去放縱孩子。甚至等到孩子傲慢嬌貴已經成為習慣之後,才想到要去教育。

等到這時候,也只能發出"逮於成長,終為敗德"的感嘆。因為孩子不聽管教,自己樹立不起威嚴。他所講到的道理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在老的時候喊叫孩子是個"不孝子",其實這都是自己年輕時候種下的禍患。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 2、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

漢朝的桓寬曾在《鹽鐵論·周秦》說道"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暗示孩子不成器和父母有關係。現在很多父母總是說:"忍一忍,孩子現在還小不懂事,等到慢慢長大之後就會變好了"。實際上,在這種小差錯的忍耐之下,只會教出不成器的兒子,而沒有任何更好的結局。

《紅樓夢》裡面的薛蟠相信大家都知道,從小就沒有父親,所以寡母看到他十分的可憐,就對他寵愛無加。沒想到就是在這樣忍耐的狀態之下,讓孩子變得好吃懶做、遊手好閒,長大之後也沒有改正自己的毛病,成為一個敗家子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則體孔子"愛之能勿勞乎"之以勞之,勿溺愛以長其自肆之"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清楚,自己必須擺脫"溺愛" 的想法,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04愛子心切,斷不可"無方";敏智之父,育兒有道

  • (1) 愛之而勿面,導之以道而勿強

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想把所有最好的全部給予孩子,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更加的優秀。除此之外,衣來張口飯來伸手恨不得天上的星星都給孩子。可是聖人曾說"愛之而勿面",暗示父母不要做表面功夫。

我們也會發現,如果過分的給予孩子物質的享受,也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物質化。所以,我們必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過分的溺愛。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當然聽到我們上面講述了不能溺愛孩子之後,一些人也會立馬對孩子抱之以比較嚴厲的態度,這卻會讓孩子感受到一種冷漠的氣息。君子之於子,導之以道而勿強。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明白,教育孩子"講道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先克服自己內心的"寵溺"心理,其次告訴孩子一些成長的道理,明白過分溺愛的壞處,慢慢的改正孩子身上的毛病,相信在這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會越來越優秀。

  • (2) 教子須是以身率先

一些父母溺愛孩子,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自己的生活也是驕奢淫逸,所以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樣做對於孩子並不好。特別是父親,在家庭生活中處於頂樑柱的位置,母親則是輔助的作用,對於丈夫和孩子的照顧更多。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當父親本身就是被嬌慣的姿態,孩子必然也是如此。嘴上說著"不能溺愛孩子"轉身父親就毀掉了這個計劃也是不行的。王符在《潛夫論·遏利》曾經提出:"賢人智士之於子孫也,厲之以志,弗厲以詐;勸之以正,弗勸以詐;示之以儉,弗示以奢;貽之以言,弗貽以財。"

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示範才是最好的教育,我們想要孩子不被溺愛,那麼在和別人接觸的時候,其實也應該表現出來獨立、自我的行為。過分的被寵愛,也只能讓孩子有模有樣的學習,耽誤他個人的成長。

  • (3) 父否母然,子無適從

教育孩子是一個人的事情嗎?當然不是的。特別是現在父母共同參與孩子成長生活,就必然會出現很多的問題。特別是"慈母"本身母愛的光輝,更加劇了這種溺愛的潛質。要是真的想要教育孩子,不溺愛孩子,夫妻之間也應該"通氣"。

"

自古以來,很多智者都對教育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大部分聖人的心目當中也明白教育孩子、他人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溺愛。因為溺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放肆。等到養成了比較不好的習慣,想要繼續教育就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01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溺愛

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和世間的其他事物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人才是最高貴的。實際上,有些時候人和動物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牛生下一個小牛,每天都非常悉心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有一天人們看到她給孩子餵奶處竟然鮮血淋淋,發現小牛犄角旁也是一樣,就瞬間明瞭。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一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情形其實感覺非常的不可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溺愛孩子。正所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被寵愛的孩子總是會比較放肆。

《後漢書 仇覽傳》裡面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講述了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會出現不理智的情況。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因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所以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的放縱,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感受。甚至有一次還會因為母親過分的寵愛而直接對母親發脾氣。只是後來也控制不住情緒,轉而想要打母親。

"打"是真打,當自己悉心照顧的孩子轉而成為一個魔鬼,揮舞著大刀轉向母親,是怎樣的感受呢?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景,改掉溺愛的毛病是必要的。當然,在一些父母的心目當中,確實也從來沒有反思過"溺愛孩子有什麼?孩子大了就好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02為何"寵溺"誤人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1)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小時溺愛,大必成禍患

清朝的陳宏謀在《<養正遺規>序》中提到"人材之成,自兒童起"。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只考慮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這是他們所謂的"才",不去管教孩子本身的習慣。孩子不斷成長,想要成才,其實主要的還是各個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在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溺愛,什麼都不會。不管是不會自己洗衣服,還是隨意的謾罵別人,都會被別人嫌棄。小時候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付出。等到長大之後,誰又來溺愛他呢?這時候必然成為禍患。

(2)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小時慣養,大必難管教

"給我二十一天,我可以形成一種習慣"這其實就說明了習慣本身的連貫性。對於被"溺愛" 的孩子來說,他們從小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父母每天事無鉅細的安排自己的事物,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只是"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這""如果成為孩子無法更改的特徵,父母老了、父母病了到底該怎麼辦呢?把孩子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孩子,又如何能奢望孩子能夠有自己願意動手的時刻呢?就算意識到孩子習慣有問題,父母也再也沒有能力去管教了!

(3) 愛子教之以義方——愛孩子,是教會他成長

衛國曾經有一位君主名叫衛莊公,有一寵妻生下兒子。不管是在任何時候,朝廷子弟大都備受寵愛,州籲也是如此。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可是州籲好武,弄的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十分擔心,這樣的人被君主寵愛無度,只會會引來禍患。於是上諫: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不曾想,衛莊公卻是不以為然。面對兒子的行為還是沒有任何的制止。之後州籲恃寵而驕,日益驕奢淫逸。等到別的皇兄繼位後,還弒君篡位。只是自己也沒有能力,只得被誅殺

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平時過分溺愛,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就算是父母想要改正,也沒有機會了。衛莊公誤國,而平常家庭的孩子可能就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03無規矩不成方圓,被寵溺的孩子只會成為"不定時禍患"

  • 1、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顏氏家訓"教子》中曾說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只是懂慈愛,甚至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也不會去思考。孩子想要什麼想幹什麼都滿足,任意的去放縱孩子。甚至等到孩子傲慢嬌貴已經成為習慣之後,才想到要去教育。

等到這時候,也只能發出"逮於成長,終為敗德"的感嘆。因為孩子不聽管教,自己樹立不起威嚴。他所講到的道理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在老的時候喊叫孩子是個"不孝子",其實這都是自己年輕時候種下的禍患。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 2、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

漢朝的桓寬曾在《鹽鐵論·周秦》說道"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暗示孩子不成器和父母有關係。現在很多父母總是說:"忍一忍,孩子現在還小不懂事,等到慢慢長大之後就會變好了"。實際上,在這種小差錯的忍耐之下,只會教出不成器的兒子,而沒有任何更好的結局。

《紅樓夢》裡面的薛蟠相信大家都知道,從小就沒有父親,所以寡母看到他十分的可憐,就對他寵愛無加。沒想到就是在這樣忍耐的狀態之下,讓孩子變得好吃懶做、遊手好閒,長大之後也沒有改正自己的毛病,成為一個敗家子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則體孔子"愛之能勿勞乎"之以勞之,勿溺愛以長其自肆之"心。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清楚,自己必須擺脫"溺愛" 的想法,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04愛子心切,斷不可"無方";敏智之父,育兒有道

  • (1) 愛之而勿面,導之以道而勿強

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想把所有最好的全部給予孩子,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更加的優秀。除此之外,衣來張口飯來伸手恨不得天上的星星都給孩子。可是聖人曾說"愛之而勿面",暗示父母不要做表面功夫。

我們也會發現,如果過分的給予孩子物質的享受,也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物質化。所以,我們必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過分的溺愛。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當然聽到我們上面講述了不能溺愛孩子之後,一些人也會立馬對孩子抱之以比較嚴厲的態度,這卻會讓孩子感受到一種冷漠的氣息。君子之於子,導之以道而勿強。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明白,教育孩子"講道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先克服自己內心的"寵溺"心理,其次告訴孩子一些成長的道理,明白過分溺愛的壞處,慢慢的改正孩子身上的毛病,相信在這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會越來越優秀。

  • (2) 教子須是以身率先

一些父母溺愛孩子,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自己的生活也是驕奢淫逸,所以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樣做對於孩子並不好。特別是父親,在家庭生活中處於頂樑柱的位置,母親則是輔助的作用,對於丈夫和孩子的照顧更多。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當父親本身就是被嬌慣的姿態,孩子必然也是如此。嘴上說著"不能溺愛孩子"轉身父親就毀掉了這個計劃也是不行的。王符在《潛夫論·遏利》曾經提出:"賢人智士之於子孫也,厲之以志,弗厲以詐;勸之以正,弗勸以詐;示之以儉,弗示以奢;貽之以言,弗貽以財。"

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示範才是最好的教育,我們想要孩子不被溺愛,那麼在和別人接觸的時候,其實也應該表現出來獨立、自我的行為。過分的被寵愛,也只能讓孩子有模有樣的學習,耽誤他個人的成長。

  • (3) 父否母然,子無適從

教育孩子是一個人的事情嗎?當然不是的。特別是現在父母共同參與孩子成長生活,就必然會出現很多的問題。特別是"慈母"本身母愛的光輝,更加劇了這種溺愛的潛質。要是真的想要教育孩子,不溺愛孩子,夫妻之間也應該"通氣"。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教育孩子時,別讓'溺愛'毀了娃

母親想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就不能在孩子在場的時候表現出來恃寵而驕的姿態,讓妻子做這做那。當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媽媽也不應該插手,表現出來心疼的感覺,這就會影響到教育效果。

宋祁曾說"父否母然,子無適從",說明父母之間觀念不對等的情況,其實我們也應該考慮到"隔代溺愛"。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之下,隔代溺愛的威力也不容小視。父母想要孩子獨立,老人轉身溺愛孩子也是不對的,必須達成一致。

05結語

"教兒嬰孩"的道理相信我們都懂,那麼就說明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溺愛孩子其實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正所謂"孤犢觸乳,驕子罵母",我們也希望大家可以考慮到這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教子有方,而不是任由發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