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
"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1

俗話說

為人不識王司徒,閱遍英雄也惘然。

這王司徒是何許人也。

Emmmmm

上面這句其實是我開玩笑的

王司徒就是王朗,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厚顏無恥之徒”。

為什麼要提起他呢?

這倒不如問問列位看官自己了,

各位當真認識這位王朗,王司徒嗎?

我看未必。

說句玩笑話,此人乃真正文武全才也。

"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1

俗話說

為人不識王司徒,閱遍英雄也惘然。

這王司徒是何許人也。

Emmmmm

上面這句其實是我開玩笑的

王司徒就是王朗,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厚顏無恥之徒”。

為什麼要提起他呢?

這倒不如問問列位看官自己了,

各位當真認識這位王朗,王司徒嗎?

我看未必。

說句玩笑話,此人乃真正文武全才也。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2

列位且看這《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昕,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昕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昕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Emmmm

各位看官所見明知,此誠非我妖言惑眾。

這王朗明明就是個能和太史慈互相鏖戰,最終因為前後夾擊,寡不敵眾才敗下陣來的響噹噹的一枚好漢。

而且,哪怕是被孫策太史慈無恥的兩面夾擊,王朗依舊帶著兩個路人甲一路殺回了城。

以呂布的武力值為一百計算。

王朗大爺不得有個八十五往上?

拋開演義不談

王朗大爺在正史的表現如何呢?

“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不能克——《三國志·吳書六·孫靜傳》”

嗯,這和演義說的是同一件事。

還是說孫策和王朗在固陵這個地方打仗,孫策在水上發動了好多次進攻,都沒能打下來。

這裡王朗的表現顯然沒有演義那麼玄乎

可是,不管怎麼說也都是擋住了小霸王孫策的男人。

不得不說

當得起一個猛字。

畢竟當時小霸王在江東那可是聲勢浩大,所向皆靡。

不過最後還是沒能擋住小霸王的主角光環,被一戰而下。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

"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1

俗話說

為人不識王司徒,閱遍英雄也惘然。

這王司徒是何許人也。

Emmmmm

上面這句其實是我開玩笑的

王司徒就是王朗,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厚顏無恥之徒”。

為什麼要提起他呢?

這倒不如問問列位看官自己了,

各位當真認識這位王朗,王司徒嗎?

我看未必。

說句玩笑話,此人乃真正文武全才也。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2

列位且看這《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昕,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昕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昕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Emmmm

各位看官所見明知,此誠非我妖言惑眾。

這王朗明明就是個能和太史慈互相鏖戰,最終因為前後夾擊,寡不敵眾才敗下陣來的響噹噹的一枚好漢。

而且,哪怕是被孫策太史慈無恥的兩面夾擊,王朗依舊帶著兩個路人甲一路殺回了城。

以呂布的武力值為一百計算。

王朗大爺不得有個八十五往上?

拋開演義不談

王朗大爺在正史的表現如何呢?

“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不能克——《三國志·吳書六·孫靜傳》”

嗯,這和演義說的是同一件事。

還是說孫策和王朗在固陵這個地方打仗,孫策在水上發動了好多次進攻,都沒能打下來。

這裡王朗的表現顯然沒有演義那麼玄乎

可是,不管怎麼說也都是擋住了小霸王孫策的男人。

不得不說

當得起一個猛字。

畢竟當時小霸王在江東那可是聲勢浩大,所向皆靡。

不過最後還是沒能擋住小霸王的主角光環,被一戰而下。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3

第一呢,是王朗的手下,虞翻。這個人當初勸王朗沒必要和孫策打,肯定打不過的。但是王朗覺得自己身為漢臣,守土有責,打不贏也要打。最後輸了之後,這個虞翻也沒有見風使舵,去當二五仔什麼的。而是一直跟著王朗四處奔波。

但是王朗說

“你還有老母親要照顧,你走吧”

“朗謂翻曰:“卿有老母,可以還矣。——《三國志·虞翻傳》”

另外一件事呢,是這樣的。

王朗最後沒有辦法,還是投降了孫策。但是王朗一直覺得孫策是個亂臣賊子,自個清高的很,是漢室忠臣。所以一直對孫策愛搭不理的處於一種“王朗進孫營—一言不發”的狀態。

所以呢

孫策也十分看不上王朗

但是又因為王朗的名氣很大,是個名士,殺又不能隨隨便便的殺了,所以只好養著。

王朗的待遇可想而知。

幾乎都吃不飽飯了,天天顛沛流離。

但是你沒想到吧

王朗自個都成這樣了,還要騰出手來,去幫助自己過去的手下朋友們!

“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三國志·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沒錯,一個高風亮節的正人君子的形象有沒有瞬間在心中勾勒起來?

"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1

俗話說

為人不識王司徒,閱遍英雄也惘然。

這王司徒是何許人也。

Emmmmm

上面這句其實是我開玩笑的

王司徒就是王朗,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厚顏無恥之徒”。

為什麼要提起他呢?

這倒不如問問列位看官自己了,

各位當真認識這位王朗,王司徒嗎?

我看未必。

說句玩笑話,此人乃真正文武全才也。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2

列位且看這《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昕,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昕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昕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Emmmm

各位看官所見明知,此誠非我妖言惑眾。

這王朗明明就是個能和太史慈互相鏖戰,最終因為前後夾擊,寡不敵眾才敗下陣來的響噹噹的一枚好漢。

而且,哪怕是被孫策太史慈無恥的兩面夾擊,王朗依舊帶著兩個路人甲一路殺回了城。

以呂布的武力值為一百計算。

王朗大爺不得有個八十五往上?

拋開演義不談

王朗大爺在正史的表現如何呢?

“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不能克——《三國志·吳書六·孫靜傳》”

嗯,這和演義說的是同一件事。

還是說孫策和王朗在固陵這個地方打仗,孫策在水上發動了好多次進攻,都沒能打下來。

這裡王朗的表現顯然沒有演義那麼玄乎

可是,不管怎麼說也都是擋住了小霸王孫策的男人。

不得不說

當得起一個猛字。

畢竟當時小霸王在江東那可是聲勢浩大,所向皆靡。

不過最後還是沒能擋住小霸王的主角光環,被一戰而下。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3

第一呢,是王朗的手下,虞翻。這個人當初勸王朗沒必要和孫策打,肯定打不過的。但是王朗覺得自己身為漢臣,守土有責,打不贏也要打。最後輸了之後,這個虞翻也沒有見風使舵,去當二五仔什麼的。而是一直跟著王朗四處奔波。

但是王朗說

“你還有老母親要照顧,你走吧”

“朗謂翻曰:“卿有老母,可以還矣。——《三國志·虞翻傳》”

另外一件事呢,是這樣的。

王朗最後沒有辦法,還是投降了孫策。但是王朗一直覺得孫策是個亂臣賊子,自個清高的很,是漢室忠臣。所以一直對孫策愛搭不理的處於一種“王朗進孫營—一言不發”的狀態。

所以呢

孫策也十分看不上王朗

但是又因為王朗的名氣很大,是個名士,殺又不能隨隨便便的殺了,所以只好養著。

王朗的待遇可想而知。

幾乎都吃不飽飯了,天天顛沛流離。

但是你沒想到吧

王朗自個都成這樣了,還要騰出手來,去幫助自己過去的手下朋友們!

“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三國志·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沒錯,一個高風亮節的正人君子的形象有沒有瞬間在心中勾勒起來?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4

說句實話我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這個時候,老前輩要站出來打我臉了

你住口!王朗壓根沒有這麼優秀!

這位是誰呢?

自然是劉義慶,下面這本書的作者

《世說新語》

在這本書裡呢,出現了一個段子

這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說是王朗和華歆在一條船上避險,這時候有人希望能上船一同避險。華歆不同意,

王朗說“船還挺寬敞,你讓他上來怎麼了,小心眼”

結果後來果然有匪徒追上來

要求他們交出剛剛那個人

王朗很害怕,打算交人。

小心眼,哦不是,華歆同志趕快跳出來打臉。

“我不讓他上船就是考慮到這種情況,如今他既然已經來了,自然要風雨同舟到最後。”

世人根據這個來判斷王朗和華歆的高下。

Emmmmm

說起來

這個比王朗更優秀的小心眼同學在孫策打過來的時候在幹什麼呢?

答案是投降。

沒錯,孫策一打過來華歆就投降了。

“孫策略地江東,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三國志·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我感覺是《世說新語》的臉更痛一點。

明明是王司徒更優秀一點。

"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1

俗話說

為人不識王司徒,閱遍英雄也惘然。

這王司徒是何許人也。

Emmmmm

上面這句其實是我開玩笑的

王司徒就是王朗,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厚顏無恥之徒”。

為什麼要提起他呢?

這倒不如問問列位看官自己了,

各位當真認識這位王朗,王司徒嗎?

我看未必。

說句玩笑話,此人乃真正文武全才也。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2

列位且看這《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昕,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昕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昕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Emmmm

各位看官所見明知,此誠非我妖言惑眾。

這王朗明明就是個能和太史慈互相鏖戰,最終因為前後夾擊,寡不敵眾才敗下陣來的響噹噹的一枚好漢。

而且,哪怕是被孫策太史慈無恥的兩面夾擊,王朗依舊帶著兩個路人甲一路殺回了城。

以呂布的武力值為一百計算。

王朗大爺不得有個八十五往上?

拋開演義不談

王朗大爺在正史的表現如何呢?

“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不能克——《三國志·吳書六·孫靜傳》”

嗯,這和演義說的是同一件事。

還是說孫策和王朗在固陵這個地方打仗,孫策在水上發動了好多次進攻,都沒能打下來。

這裡王朗的表現顯然沒有演義那麼玄乎

可是,不管怎麼說也都是擋住了小霸王孫策的男人。

不得不說

當得起一個猛字。

畢竟當時小霸王在江東那可是聲勢浩大,所向皆靡。

不過最後還是沒能擋住小霸王的主角光環,被一戰而下。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3

第一呢,是王朗的手下,虞翻。這個人當初勸王朗沒必要和孫策打,肯定打不過的。但是王朗覺得自己身為漢臣,守土有責,打不贏也要打。最後輸了之後,這個虞翻也沒有見風使舵,去當二五仔什麼的。而是一直跟著王朗四處奔波。

但是王朗說

“你還有老母親要照顧,你走吧”

“朗謂翻曰:“卿有老母,可以還矣。——《三國志·虞翻傳》”

另外一件事呢,是這樣的。

王朗最後沒有辦法,還是投降了孫策。但是王朗一直覺得孫策是個亂臣賊子,自個清高的很,是漢室忠臣。所以一直對孫策愛搭不理的處於一種“王朗進孫營—一言不發”的狀態。

所以呢

孫策也十分看不上王朗

但是又因為王朗的名氣很大,是個名士,殺又不能隨隨便便的殺了,所以只好養著。

王朗的待遇可想而知。

幾乎都吃不飽飯了,天天顛沛流離。

但是你沒想到吧

王朗自個都成這樣了,還要騰出手來,去幫助自己過去的手下朋友們!

“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三國志·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沒錯,一個高風亮節的正人君子的形象有沒有瞬間在心中勾勒起來?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4

說句實話我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這個時候,老前輩要站出來打我臉了

你住口!王朗壓根沒有這麼優秀!

這位是誰呢?

自然是劉義慶,下面這本書的作者

《世說新語》

在這本書裡呢,出現了一個段子

這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說是王朗和華歆在一條船上避險,這時候有人希望能上船一同避險。華歆不同意,

王朗說“船還挺寬敞,你讓他上來怎麼了,小心眼”

結果後來果然有匪徒追上來

要求他們交出剛剛那個人

王朗很害怕,打算交人。

小心眼,哦不是,華歆同志趕快跳出來打臉。

“我不讓他上船就是考慮到這種情況,如今他既然已經來了,自然要風雨同舟到最後。”

世人根據這個來判斷王朗和華歆的高下。

Emmmmm

說起來

這個比王朗更優秀的小心眼同學在孫策打過來的時候在幹什麼呢?

答案是投降。

沒錯,孫策一打過來華歆就投降了。

“孫策略地江東,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三國志·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我感覺是《世說新語》的臉更痛一點。

明明是王司徒更優秀一點。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5

就實際上而言

《世說新語》的可信度,很多時候甚至比《三國演義》還要低。

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離譜故事。

你比如說,某人去看望朋友,恰好土匪攻城,大家都跑了,他朋友也勸他跑。

他說不行,我扔下你跑了是不仁不義。

這時候土匪打過來了發現這有個憨貨,居然站在大街上。

於是就問他,

“憨憨,你咋不跑?”

這人回答說他朋友有病,他不能丟下他朋友。

然後驚天大逆轉來了。

這簡直是漫威編劇都想不到的劇情。

這個土匪說

“你可真是個仁義之士啊!我們不義之徒不應該踏入仁義之城啊!”

於是這個土匪頭子領著部隊跑了。

沒錯!

領著隊伍!

跑!了!

我了個去,

我看這幫土匪是靠愛發電的吧?

不打劫你們這麼大的隊伍吃啥喝啥?

喝西北風自個光合作用就能活,

環保小衛士是吧!

我覺得這個故事非常離譜。

但你不能否認它同時非常浪漫。

"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1

俗話說

為人不識王司徒,閱遍英雄也惘然。

這王司徒是何許人也。

Emmmmm

上面這句其實是我開玩笑的

王司徒就是王朗,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厚顏無恥之徒”。

為什麼要提起他呢?

這倒不如問問列位看官自己了,

各位當真認識這位王朗,王司徒嗎?

我看未必。

說句玩笑話,此人乃真正文武全才也。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2

列位且看這《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昕,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昕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昕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Emmmm

各位看官所見明知,此誠非我妖言惑眾。

這王朗明明就是個能和太史慈互相鏖戰,最終因為前後夾擊,寡不敵眾才敗下陣來的響噹噹的一枚好漢。

而且,哪怕是被孫策太史慈無恥的兩面夾擊,王朗依舊帶著兩個路人甲一路殺回了城。

以呂布的武力值為一百計算。

王朗大爺不得有個八十五往上?

拋開演義不談

王朗大爺在正史的表現如何呢?

“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不能克——《三國志·吳書六·孫靜傳》”

嗯,這和演義說的是同一件事。

還是說孫策和王朗在固陵這個地方打仗,孫策在水上發動了好多次進攻,都沒能打下來。

這裡王朗的表現顯然沒有演義那麼玄乎

可是,不管怎麼說也都是擋住了小霸王孫策的男人。

不得不說

當得起一個猛字。

畢竟當時小霸王在江東那可是聲勢浩大,所向皆靡。

不過最後還是沒能擋住小霸王的主角光環,被一戰而下。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3

第一呢,是王朗的手下,虞翻。這個人當初勸王朗沒必要和孫策打,肯定打不過的。但是王朗覺得自己身為漢臣,守土有責,打不贏也要打。最後輸了之後,這個虞翻也沒有見風使舵,去當二五仔什麼的。而是一直跟著王朗四處奔波。

但是王朗說

“你還有老母親要照顧,你走吧”

“朗謂翻曰:“卿有老母,可以還矣。——《三國志·虞翻傳》”

另外一件事呢,是這樣的。

王朗最後沒有辦法,還是投降了孫策。但是王朗一直覺得孫策是個亂臣賊子,自個清高的很,是漢室忠臣。所以一直對孫策愛搭不理的處於一種“王朗進孫營—一言不發”的狀態。

所以呢

孫策也十分看不上王朗

但是又因為王朗的名氣很大,是個名士,殺又不能隨隨便便的殺了,所以只好養著。

王朗的待遇可想而知。

幾乎都吃不飽飯了,天天顛沛流離。

但是你沒想到吧

王朗自個都成這樣了,還要騰出手來,去幫助自己過去的手下朋友們!

“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三國志·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沒錯,一個高風亮節的正人君子的形象有沒有瞬間在心中勾勒起來?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4

說句實話我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這個時候,老前輩要站出來打我臉了

你住口!王朗壓根沒有這麼優秀!

這位是誰呢?

自然是劉義慶,下面這本書的作者

《世說新語》

在這本書裡呢,出現了一個段子

這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說是王朗和華歆在一條船上避險,這時候有人希望能上船一同避險。華歆不同意,

王朗說“船還挺寬敞,你讓他上來怎麼了,小心眼”

結果後來果然有匪徒追上來

要求他們交出剛剛那個人

王朗很害怕,打算交人。

小心眼,哦不是,華歆同志趕快跳出來打臉。

“我不讓他上船就是考慮到這種情況,如今他既然已經來了,自然要風雨同舟到最後。”

世人根據這個來判斷王朗和華歆的高下。

Emmmmm

說起來

這個比王朗更優秀的小心眼同學在孫策打過來的時候在幹什麼呢?

答案是投降。

沒錯,孫策一打過來華歆就投降了。

“孫策略地江東,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三國志·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我感覺是《世說新語》的臉更痛一點。

明明是王司徒更優秀一點。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5

就實際上而言

《世說新語》的可信度,很多時候甚至比《三國演義》還要低。

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離譜故事。

你比如說,某人去看望朋友,恰好土匪攻城,大家都跑了,他朋友也勸他跑。

他說不行,我扔下你跑了是不仁不義。

這時候土匪打過來了發現這有個憨貨,居然站在大街上。

於是就問他,

“憨憨,你咋不跑?”

這人回答說他朋友有病,他不能丟下他朋友。

然後驚天大逆轉來了。

這簡直是漫威編劇都想不到的劇情。

這個土匪說

“你可真是個仁義之士啊!我們不義之徒不應該踏入仁義之城啊!”

於是這個土匪頭子領著部隊跑了。

沒錯!

領著隊伍!

跑!了!

我了個去,

我看這幫土匪是靠愛發電的吧?

不打劫你們這麼大的隊伍吃啥喝啥?

喝西北風自個光合作用就能活,

環保小衛士是吧!

我覺得這個故事非常離譜。

但你不能否認它同時非常浪漫。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6

當然,關於王朗的那個記載,為何做不得真,理由還不止如此

還有一個記載

“華嶠譜敘曰:歆少以高行顯名。避西京之亂,與同志鄭泰等六七人,間步出武關。道遇一丈夫獨行,原得俱,皆哀欲許之。歆獨曰:“不可。今已在危險之中,禍福患害,義猶一也。無故受人,不知其義。既以受之,若有進退,可中棄乎!”眾不忍,卒與俱行。此丈夫中道墮井,皆欲棄之。歆曰:“已與俱矣,棄之不義。”相率共還出之,而後別去。眾乃大義之。”

這個是華嶠說的,他說華歆和鄭泰等一幫人避禍的時候,遇到一個路人獨行,這個路人就希望他們能帶上他。大家都同意。

華歆不同意,

最後大家不忍拋下這個路人,還是帶著一起走。

結果這個路人在路上差點掉下去,大家都想放棄他。

華歆又不同意。

“已經一起了,放棄他很不道義。”

於是又把這人撈了起來。

眾人都說華歆是個道德高尚的人。

嗯,很明顯,這兩個故事的相同點實在太多。

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一個是另外一個的誤傳版本。

顯然,《世說新語》要晚於華嶠。

也就是說華歆當時是和鄭泰一起這個版本較為靠譜。

"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1

俗話說

為人不識王司徒,閱遍英雄也惘然。

這王司徒是何許人也。

Emmmmm

上面這句其實是我開玩笑的

王司徒就是王朗,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厚顏無恥之徒”。

為什麼要提起他呢?

這倒不如問問列位看官自己了,

各位當真認識這位王朗,王司徒嗎?

我看未必。

說句玩笑話,此人乃真正文武全才也。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2

列位且看這《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昕,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昕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昕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Emmmm

各位看官所見明知,此誠非我妖言惑眾。

這王朗明明就是個能和太史慈互相鏖戰,最終因為前後夾擊,寡不敵眾才敗下陣來的響噹噹的一枚好漢。

而且,哪怕是被孫策太史慈無恥的兩面夾擊,王朗依舊帶著兩個路人甲一路殺回了城。

以呂布的武力值為一百計算。

王朗大爺不得有個八十五往上?

拋開演義不談

王朗大爺在正史的表現如何呢?

“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不能克——《三國志·吳書六·孫靜傳》”

嗯,這和演義說的是同一件事。

還是說孫策和王朗在固陵這個地方打仗,孫策在水上發動了好多次進攻,都沒能打下來。

這裡王朗的表現顯然沒有演義那麼玄乎

可是,不管怎麼說也都是擋住了小霸王孫策的男人。

不得不說

當得起一個猛字。

畢竟當時小霸王在江東那可是聲勢浩大,所向皆靡。

不過最後還是沒能擋住小霸王的主角光環,被一戰而下。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3

第一呢,是王朗的手下,虞翻。這個人當初勸王朗沒必要和孫策打,肯定打不過的。但是王朗覺得自己身為漢臣,守土有責,打不贏也要打。最後輸了之後,這個虞翻也沒有見風使舵,去當二五仔什麼的。而是一直跟著王朗四處奔波。

但是王朗說

“你還有老母親要照顧,你走吧”

“朗謂翻曰:“卿有老母,可以還矣。——《三國志·虞翻傳》”

另外一件事呢,是這樣的。

王朗最後沒有辦法,還是投降了孫策。但是王朗一直覺得孫策是個亂臣賊子,自個清高的很,是漢室忠臣。所以一直對孫策愛搭不理的處於一種“王朗進孫營—一言不發”的狀態。

所以呢

孫策也十分看不上王朗

但是又因為王朗的名氣很大,是個名士,殺又不能隨隨便便的殺了,所以只好養著。

王朗的待遇可想而知。

幾乎都吃不飽飯了,天天顛沛流離。

但是你沒想到吧

王朗自個都成這樣了,還要騰出手來,去幫助自己過去的手下朋友們!

“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三國志·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沒錯,一個高風亮節的正人君子的形象有沒有瞬間在心中勾勒起來?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4

說句實話我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這個時候,老前輩要站出來打我臉了

你住口!王朗壓根沒有這麼優秀!

這位是誰呢?

自然是劉義慶,下面這本書的作者

《世說新語》

在這本書裡呢,出現了一個段子

這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說是王朗和華歆在一條船上避險,這時候有人希望能上船一同避險。華歆不同意,

王朗說“船還挺寬敞,你讓他上來怎麼了,小心眼”

結果後來果然有匪徒追上來

要求他們交出剛剛那個人

王朗很害怕,打算交人。

小心眼,哦不是,華歆同志趕快跳出來打臉。

“我不讓他上船就是考慮到這種情況,如今他既然已經來了,自然要風雨同舟到最後。”

世人根據這個來判斷王朗和華歆的高下。

Emmmmm

說起來

這個比王朗更優秀的小心眼同學在孫策打過來的時候在幹什麼呢?

答案是投降。

沒錯,孫策一打過來華歆就投降了。

“孫策略地江東,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三國志·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

我感覺是《世說新語》的臉更痛一點。

明明是王司徒更優秀一點。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5

就實際上而言

《世說新語》的可信度,很多時候甚至比《三國演義》還要低。

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離譜故事。

你比如說,某人去看望朋友,恰好土匪攻城,大家都跑了,他朋友也勸他跑。

他說不行,我扔下你跑了是不仁不義。

這時候土匪打過來了發現這有個憨貨,居然站在大街上。

於是就問他,

“憨憨,你咋不跑?”

這人回答說他朋友有病,他不能丟下他朋友。

然後驚天大逆轉來了。

這簡直是漫威編劇都想不到的劇情。

這個土匪說

“你可真是個仁義之士啊!我們不義之徒不應該踏入仁義之城啊!”

於是這個土匪頭子領著部隊跑了。

沒錯!

領著隊伍!

跑!了!

我了個去,

我看這幫土匪是靠愛發電的吧?

不打劫你們這麼大的隊伍吃啥喝啥?

喝西北風自個光合作用就能活,

環保小衛士是吧!

我覺得這個故事非常離譜。

但你不能否認它同時非常浪漫。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6

當然,關於王朗的那個記載,為何做不得真,理由還不止如此

還有一個記載

“華嶠譜敘曰:歆少以高行顯名。避西京之亂,與同志鄭泰等六七人,間步出武關。道遇一丈夫獨行,原得俱,皆哀欲許之。歆獨曰:“不可。今已在危險之中,禍福患害,義猶一也。無故受人,不知其義。既以受之,若有進退,可中棄乎!”眾不忍,卒與俱行。此丈夫中道墮井,皆欲棄之。歆曰:“已與俱矣,棄之不義。”相率共還出之,而後別去。眾乃大義之。”

這個是華嶠說的,他說華歆和鄭泰等一幫人避禍的時候,遇到一個路人獨行,這個路人就希望他們能帶上他。大家都同意。

華歆不同意,

最後大家不忍拋下這個路人,還是帶著一起走。

結果這個路人在路上差點掉下去,大家都想放棄他。

華歆又不同意。

“已經一起了,放棄他很不道義。”

於是又把這人撈了起來。

眾人都說華歆是個道德高尚的人。

嗯,很明顯,這兩個故事的相同點實在太多。

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一個是另外一個的誤傳版本。

顯然,《世說新語》要晚於華嶠。

也就是說華歆當時是和鄭泰一起這個版本較為靠譜。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其實是個大好人

07

好了,說回王朗。

王先生除了在軍事方面有一手之外,還有沒有拿手絕活啊。

當然是有的。

人家本來是個文職好不好。

他治獄這方面和鍾繇並稱。

擱今天相當於公安廳廳長差不多。風評賊好的那種。

而政治方面。

他是個碎嘴子,連續嘮叨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

曹丕想打獵,

“陛下,使不得,危險的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呢!”

曹叡想修宮殿

“陛下,使不得,浪費的很。人民百姓要沒得吃了呀!”

嗯.......

我客觀的說一句

這位在三國演義被諸葛丞相罵成是

“狼心狗行之輩,奴顏婢膝之徒,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的王先生。

其實是個正兒八經的好人。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未定君 編輯:吃硬盤吧、小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