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不完美媽媽 服裝 睡眠 發現佩奇 錦鯉媽咪 2019-09-19
"
"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一般來說,在家裡母親和孩子是最親的,尤其是男孩兒,這種親密不僅限於情感,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兒大避母”,但很多家長卻不以為意。甚至經常毫不在意的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一般來說,在家裡母親和孩子是最親的,尤其是男孩兒,這種親密不僅限於情感,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兒大避母”,但很多家長卻不以為意。甚至經常毫不在意的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對此,很多家長從不覺得有何不妥。“從我肚子裡出來的,小時候還天天餵奶呢,自己兒子有啥可會注意的。”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種不在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4年級男孩扒女生褲子,惹哭對方還拒不道歉

在趕往學校的路上小鳳還滿頭霧水,剛才老師來電話,讓她去一趟學校,說是兒子惹禍了,需要家長出面,沒等問清緣由,老師就掛了電話,一臉懵的小鳳只得加快了腳步。

平而兒子成績不錯,確實有些調皮,但做事從來很有分寸,打架鬥毆的事情孩子肯定不會做,小鳳實在想不通剛上4年級的兒子能做出什麼出格事氣的老師找家長?

來到學校,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小鳳尷尬了,還真不是小事,的確不是老師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她沒想到兒子能做出這種事。

事情經過很簡單,體育課後半節課自由活動,小鳳的兒子和一眾同學在操場上打鬧,鬧著鬧著就開始跑偏了,相互追人扒褲子,結果小鳳的兒子輸了,被同學慫恿去扒一個女生的褲子,大家本來只是慫恿,沒想到小鳳的兒子毫不在意,趁著一個女同學不注意就把對方褲子拔了下來。

"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一般來說,在家裡母親和孩子是最親的,尤其是男孩兒,這種親密不僅限於情感,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兒大避母”,但很多家長卻不以為意。甚至經常毫不在意的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對此,很多家長從不覺得有何不妥。“從我肚子裡出來的,小時候還天天餵奶呢,自己兒子有啥可會注意的。”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種不在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4年級男孩扒女生褲子,惹哭對方還拒不道歉

在趕往學校的路上小鳳還滿頭霧水,剛才老師來電話,讓她去一趟學校,說是兒子惹禍了,需要家長出面,沒等問清緣由,老師就掛了電話,一臉懵的小鳳只得加快了腳步。

平而兒子成績不錯,確實有些調皮,但做事從來很有分寸,打架鬥毆的事情孩子肯定不會做,小鳳實在想不通剛上4年級的兒子能做出什麼出格事氣的老師找家長?

來到學校,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小鳳尷尬了,還真不是小事,的確不是老師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她沒想到兒子能做出這種事。

事情經過很簡單,體育課後半節課自由活動,小鳳的兒子和一眾同學在操場上打鬧,鬧著鬧著就開始跑偏了,相互追人扒褲子,結果小鳳的兒子輸了,被同學慫恿去扒一個女生的褲子,大家本來只是慫恿,沒想到小鳳的兒子毫不在意,趁著一個女同學不注意就把對方褲子拔了下來。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身邊人都嚇了一跳,好在旁邊的同學反應快,趕忙護著這個女生把褲子提上了,被欺負的女孩兒當時就哭了。

本來這種事情說大不大,孩子之間鬧著玩過分了一些尚可理解,老師狠批了孩子之後讓小鳳的兒子道個歉也就沒事了,但接下來的事情讓老師感覺到了不對勁。

孩子接受了老師批評,卻拒絕向女孩兒道歉,並且覺得她太玻璃心了,扒個褲子而已有啥的,最後這句話徹底讓老師驚呆了,“我又不是沒見過你們(女性)換褲子。”

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趕緊找來了小鳳。小鳳對此很後悔,她也明白,兒子今天的行為和自己平時的疏忽有很大關係。

"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一般來說,在家裡母親和孩子是最親的,尤其是男孩兒,這種親密不僅限於情感,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兒大避母”,但很多家長卻不以為意。甚至經常毫不在意的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對此,很多家長從不覺得有何不妥。“從我肚子裡出來的,小時候還天天餵奶呢,自己兒子有啥可會注意的。”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種不在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4年級男孩扒女生褲子,惹哭對方還拒不道歉

在趕往學校的路上小鳳還滿頭霧水,剛才老師來電話,讓她去一趟學校,說是兒子惹禍了,需要家長出面,沒等問清緣由,老師就掛了電話,一臉懵的小鳳只得加快了腳步。

平而兒子成績不錯,確實有些調皮,但做事從來很有分寸,打架鬥毆的事情孩子肯定不會做,小鳳實在想不通剛上4年級的兒子能做出什麼出格事氣的老師找家長?

來到學校,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小鳳尷尬了,還真不是小事,的確不是老師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她沒想到兒子能做出這種事。

事情經過很簡單,體育課後半節課自由活動,小鳳的兒子和一眾同學在操場上打鬧,鬧著鬧著就開始跑偏了,相互追人扒褲子,結果小鳳的兒子輸了,被同學慫恿去扒一個女生的褲子,大家本來只是慫恿,沒想到小鳳的兒子毫不在意,趁著一個女同學不注意就把對方褲子拔了下來。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身邊人都嚇了一跳,好在旁邊的同學反應快,趕忙護著這個女生把褲子提上了,被欺負的女孩兒當時就哭了。

本來這種事情說大不大,孩子之間鬧著玩過分了一些尚可理解,老師狠批了孩子之後讓小鳳的兒子道個歉也就沒事了,但接下來的事情讓老師感覺到了不對勁。

孩子接受了老師批評,卻拒絕向女孩兒道歉,並且覺得她太玻璃心了,扒個褲子而已有啥的,最後這句話徹底讓老師驚呆了,“我又不是沒見過你們(女性)換褲子。”

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趕緊找來了小鳳。小鳳對此很後悔,她也明白,兒子今天的行為和自己平時的疏忽有很大關係。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小鳳在家裡基本沒怎麼避諱過兒子,甚至沒把兒子當成是異性看待,這也給孩子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號,使孩子的三觀發生了扭曲,對於性別的認知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家長平時“不避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

我不覺得我錯了

美國教育學家尼爾森表示,孩子犯錯,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沒錯!當錯誤與正確的界限模糊時,不管孩子做出什麼樣可怕的事情,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就像上文小鳳的兒子一樣,明明做了非常過分的事情,去不認為自己有錯,反倒是被他欺負的同學被自己認為“玻璃心”。這就是不良習慣造成的思維定勢。

在家看被人換衣服換褲子都沒事,我就扒了一下你的褲子,又怎麼了?我爸媽都沒因此說過我,你只是我同學卻讓我因此給你道歉?憑啥?因為老師說我錯了?

在這種孩子潛意識中,這些事情和吃飯睡覺一樣普通,並不算什麼錯誤,這就是三觀出現了嚴重扭曲。

"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一般來說,在家裡母親和孩子是最親的,尤其是男孩兒,這種親密不僅限於情感,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兒大避母”,但很多家長卻不以為意。甚至經常毫不在意的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對此,很多家長從不覺得有何不妥。“從我肚子裡出來的,小時候還天天餵奶呢,自己兒子有啥可會注意的。”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種不在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4年級男孩扒女生褲子,惹哭對方還拒不道歉

在趕往學校的路上小鳳還滿頭霧水,剛才老師來電話,讓她去一趟學校,說是兒子惹禍了,需要家長出面,沒等問清緣由,老師就掛了電話,一臉懵的小鳳只得加快了腳步。

平而兒子成績不錯,確實有些調皮,但做事從來很有分寸,打架鬥毆的事情孩子肯定不會做,小鳳實在想不通剛上4年級的兒子能做出什麼出格事氣的老師找家長?

來到學校,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小鳳尷尬了,還真不是小事,的確不是老師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她沒想到兒子能做出這種事。

事情經過很簡單,體育課後半節課自由活動,小鳳的兒子和一眾同學在操場上打鬧,鬧著鬧著就開始跑偏了,相互追人扒褲子,結果小鳳的兒子輸了,被同學慫恿去扒一個女生的褲子,大家本來只是慫恿,沒想到小鳳的兒子毫不在意,趁著一個女同學不注意就把對方褲子拔了下來。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身邊人都嚇了一跳,好在旁邊的同學反應快,趕忙護著這個女生把褲子提上了,被欺負的女孩兒當時就哭了。

本來這種事情說大不大,孩子之間鬧著玩過分了一些尚可理解,老師狠批了孩子之後讓小鳳的兒子道個歉也就沒事了,但接下來的事情讓老師感覺到了不對勁。

孩子接受了老師批評,卻拒絕向女孩兒道歉,並且覺得她太玻璃心了,扒個褲子而已有啥的,最後這句話徹底讓老師驚呆了,“我又不是沒見過你們(女性)換褲子。”

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趕緊找來了小鳳。小鳳對此很後悔,她也明白,兒子今天的行為和自己平時的疏忽有很大關係。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小鳳在家裡基本沒怎麼避諱過兒子,甚至沒把兒子當成是異性看待,這也給孩子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號,使孩子的三觀發生了扭曲,對於性別的認知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家長平時“不避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

我不覺得我錯了

美國教育學家尼爾森表示,孩子犯錯,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沒錯!當錯誤與正確的界限模糊時,不管孩子做出什麼樣可怕的事情,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就像上文小鳳的兒子一樣,明明做了非常過分的事情,去不認為自己有錯,反倒是被他欺負的同學被自己認為“玻璃心”。這就是不良習慣造成的思維定勢。

在家看被人換衣服換褲子都沒事,我就扒了一下你的褲子,又怎麼了?我爸媽都沒因此說過我,你只是我同學卻讓我因此給你道歉?憑啥?因為老師說我錯了?

在這種孩子潛意識中,這些事情和吃飯睡覺一樣普通,並不算什麼錯誤,這就是三觀出現了嚴重扭曲。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心理上容易性早熟

家長平時不作為,疏於管教,會讓孩子越發性別差異產生好奇,此時家長再繼續放任自流不去教育引導,就會更加加重孩子的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又沒人來幫忙引導,孩子就會自己去探索,於是越瞭解越多,性心理就會愈加發育成熟。

加上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孩子獲取資源信息的途徑大大的簡化,對於大量的信息年幼的孩子並沒有仔細分辨優劣的能力,受不良信息的誘導蠱惑,孩子輕則早戀,重則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一般來說,在家裡母親和孩子是最親的,尤其是男孩兒,這種親密不僅限於情感,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兒大避母”,但很多家長卻不以為意。甚至經常毫不在意的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對此,很多家長從不覺得有何不妥。“從我肚子裡出來的,小時候還天天餵奶呢,自己兒子有啥可會注意的。”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種不在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4年級男孩扒女生褲子,惹哭對方還拒不道歉

在趕往學校的路上小鳳還滿頭霧水,剛才老師來電話,讓她去一趟學校,說是兒子惹禍了,需要家長出面,沒等問清緣由,老師就掛了電話,一臉懵的小鳳只得加快了腳步。

平而兒子成績不錯,確實有些調皮,但做事從來很有分寸,打架鬥毆的事情孩子肯定不會做,小鳳實在想不通剛上4年級的兒子能做出什麼出格事氣的老師找家長?

來到學校,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小鳳尷尬了,還真不是小事,的確不是老師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她沒想到兒子能做出這種事。

事情經過很簡單,體育課後半節課自由活動,小鳳的兒子和一眾同學在操場上打鬧,鬧著鬧著就開始跑偏了,相互追人扒褲子,結果小鳳的兒子輸了,被同學慫恿去扒一個女生的褲子,大家本來只是慫恿,沒想到小鳳的兒子毫不在意,趁著一個女同學不注意就把對方褲子拔了下來。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身邊人都嚇了一跳,好在旁邊的同學反應快,趕忙護著這個女生把褲子提上了,被欺負的女孩兒當時就哭了。

本來這種事情說大不大,孩子之間鬧著玩過分了一些尚可理解,老師狠批了孩子之後讓小鳳的兒子道個歉也就沒事了,但接下來的事情讓老師感覺到了不對勁。

孩子接受了老師批評,卻拒絕向女孩兒道歉,並且覺得她太玻璃心了,扒個褲子而已有啥的,最後這句話徹底讓老師驚呆了,“我又不是沒見過你們(女性)換褲子。”

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趕緊找來了小鳳。小鳳對此很後悔,她也明白,兒子今天的行為和自己平時的疏忽有很大關係。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小鳳在家裡基本沒怎麼避諱過兒子,甚至沒把兒子當成是異性看待,這也給孩子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號,使孩子的三觀發生了扭曲,對於性別的認知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家長平時“不避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

我不覺得我錯了

美國教育學家尼爾森表示,孩子犯錯,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沒錯!當錯誤與正確的界限模糊時,不管孩子做出什麼樣可怕的事情,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就像上文小鳳的兒子一樣,明明做了非常過分的事情,去不認為自己有錯,反倒是被他欺負的同學被自己認為“玻璃心”。這就是不良習慣造成的思維定勢。

在家看被人換衣服換褲子都沒事,我就扒了一下你的褲子,又怎麼了?我爸媽都沒因此說過我,你只是我同學卻讓我因此給你道歉?憑啥?因為老師說我錯了?

在這種孩子潛意識中,這些事情和吃飯睡覺一樣普通,並不算什麼錯誤,這就是三觀出現了嚴重扭曲。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心理上容易性早熟

家長平時不作為,疏於管教,會讓孩子越發性別差異產生好奇,此時家長再繼續放任自流不去教育引導,就會更加加重孩子的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又沒人來幫忙引導,孩子就會自己去探索,於是越瞭解越多,性心理就會愈加發育成熟。

加上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孩子獲取資源信息的途徑大大的簡化,對於大量的信息年幼的孩子並沒有仔細分辨優劣的能力,受不良信息的誘導蠱惑,孩子輕則早戀,重則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無法忍受父母的隱瞞

母親這種不避諱的行為,說穿了就是對於孩子的坦誠和信任,一旦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態度,對於父母就會變得越加“嚴苛”,會不習慣父母稍有一丁點的隱瞞與隱私,家長如果做了麼什麼事情是避著孩子的,一旦讓孩子知道就會非常憤怒,對父母產生牴觸甚至敵對的心理。

比如瞭解到父母私下找過老師等類似事件。

其實在日常生活,家長們做不到,也完全沒必要事事都和孩子坦誠,有些事情如果過早讓孩子知道了,反而會產生難以預計的後果。

"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一般來說,在家裡母親和孩子是最親的,尤其是男孩兒,這種親密不僅限於情感,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兒大避母”,但很多家長卻不以為意。甚至經常毫不在意的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對此,很多家長從不覺得有何不妥。“從我肚子裡出來的,小時候還天天餵奶呢,自己兒子有啥可會注意的。”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種不在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4年級男孩扒女生褲子,惹哭對方還拒不道歉

在趕往學校的路上小鳳還滿頭霧水,剛才老師來電話,讓她去一趟學校,說是兒子惹禍了,需要家長出面,沒等問清緣由,老師就掛了電話,一臉懵的小鳳只得加快了腳步。

平而兒子成績不錯,確實有些調皮,但做事從來很有分寸,打架鬥毆的事情孩子肯定不會做,小鳳實在想不通剛上4年級的兒子能做出什麼出格事氣的老師找家長?

來到學校,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小鳳尷尬了,還真不是小事,的確不是老師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她沒想到兒子能做出這種事。

事情經過很簡單,體育課後半節課自由活動,小鳳的兒子和一眾同學在操場上打鬧,鬧著鬧著就開始跑偏了,相互追人扒褲子,結果小鳳的兒子輸了,被同學慫恿去扒一個女生的褲子,大家本來只是慫恿,沒想到小鳳的兒子毫不在意,趁著一個女同學不注意就把對方褲子拔了下來。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身邊人都嚇了一跳,好在旁邊的同學反應快,趕忙護著這個女生把褲子提上了,被欺負的女孩兒當時就哭了。

本來這種事情說大不大,孩子之間鬧著玩過分了一些尚可理解,老師狠批了孩子之後讓小鳳的兒子道個歉也就沒事了,但接下來的事情讓老師感覺到了不對勁。

孩子接受了老師批評,卻拒絕向女孩兒道歉,並且覺得她太玻璃心了,扒個褲子而已有啥的,最後這句話徹底讓老師驚呆了,“我又不是沒見過你們(女性)換褲子。”

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趕緊找來了小鳳。小鳳對此很後悔,她也明白,兒子今天的行為和自己平時的疏忽有很大關係。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小鳳在家裡基本沒怎麼避諱過兒子,甚至沒把兒子當成是異性看待,這也給孩子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號,使孩子的三觀發生了扭曲,對於性別的認知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家長平時“不避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

我不覺得我錯了

美國教育學家尼爾森表示,孩子犯錯,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沒錯!當錯誤與正確的界限模糊時,不管孩子做出什麼樣可怕的事情,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就像上文小鳳的兒子一樣,明明做了非常過分的事情,去不認為自己有錯,反倒是被他欺負的同學被自己認為“玻璃心”。這就是不良習慣造成的思維定勢。

在家看被人換衣服換褲子都沒事,我就扒了一下你的褲子,又怎麼了?我爸媽都沒因此說過我,你只是我同學卻讓我因此給你道歉?憑啥?因為老師說我錯了?

在這種孩子潛意識中,這些事情和吃飯睡覺一樣普通,並不算什麼錯誤,這就是三觀出現了嚴重扭曲。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心理上容易性早熟

家長平時不作為,疏於管教,會讓孩子越發性別差異產生好奇,此時家長再繼續放任自流不去教育引導,就會更加加重孩子的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又沒人來幫忙引導,孩子就會自己去探索,於是越瞭解越多,性心理就會愈加發育成熟。

加上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孩子獲取資源信息的途徑大大的簡化,對於大量的信息年幼的孩子並沒有仔細分辨優劣的能力,受不良信息的誘導蠱惑,孩子輕則早戀,重則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無法忍受父母的隱瞞

母親這種不避諱的行為,說穿了就是對於孩子的坦誠和信任,一旦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態度,對於父母就會變得越加“嚴苛”,會不習慣父母稍有一丁點的隱瞞與隱私,家長如果做了麼什麼事情是避著孩子的,一旦讓孩子知道就會非常憤怒,對父母產生牴觸甚至敵對的心理。

比如瞭解到父母私下找過老師等類似事件。

其實在日常生活,家長們做不到,也完全沒必要事事都和孩子坦誠,有些事情如果過早讓孩子知道了,反而會產生難以預計的後果。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面對孩子不認錯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上文小鳳那樣的母親其實不在少數,也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提前意識到自己問題,所以,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重點是,事發之後該怎麼補救。

比如上述事件中,小鳳該做的第一件事情,帶著孩子去給同學道歉,強制也要帶去道歉,先讓孩子心理這種不平衡的倔強打破。之後回家之後再心平氣和的說服教育,但也別忘了,應該給孩子道歉,畢竟主要原因在於家長自己的教育不到位。

"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一般來說,在家裡母親和孩子是最親的,尤其是男孩兒,這種親密不僅限於情感,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雖然“兒大避母”,但很多家長卻不以為意。甚至經常毫不在意的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對此,很多家長從不覺得有何不妥。“從我肚子裡出來的,小時候還天天餵奶呢,自己兒子有啥可會注意的。”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種不在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4年級男孩扒女生褲子,惹哭對方還拒不道歉

在趕往學校的路上小鳳還滿頭霧水,剛才老師來電話,讓她去一趟學校,說是兒子惹禍了,需要家長出面,沒等問清緣由,老師就掛了電話,一臉懵的小鳳只得加快了腳步。

平而兒子成績不錯,確實有些調皮,但做事從來很有分寸,打架鬥毆的事情孩子肯定不會做,小鳳實在想不通剛上4年級的兒子能做出什麼出格事氣的老師找家長?

來到學校,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小鳳尷尬了,還真不是小事,的確不是老師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她沒想到兒子能做出這種事。

事情經過很簡單,體育課後半節課自由活動,小鳳的兒子和一眾同學在操場上打鬧,鬧著鬧著就開始跑偏了,相互追人扒褲子,結果小鳳的兒子輸了,被同學慫恿去扒一個女生的褲子,大家本來只是慫恿,沒想到小鳳的兒子毫不在意,趁著一個女同學不注意就把對方褲子拔了下來。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身邊人都嚇了一跳,好在旁邊的同學反應快,趕忙護著這個女生把褲子提上了,被欺負的女孩兒當時就哭了。

本來這種事情說大不大,孩子之間鬧著玩過分了一些尚可理解,老師狠批了孩子之後讓小鳳的兒子道個歉也就沒事了,但接下來的事情讓老師感覺到了不對勁。

孩子接受了老師批評,卻拒絕向女孩兒道歉,並且覺得她太玻璃心了,扒個褲子而已有啥的,最後這句話徹底讓老師驚呆了,“我又不是沒見過你們(女性)換褲子。”

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趕緊找來了小鳳。小鳳對此很後悔,她也明白,兒子今天的行為和自己平時的疏忽有很大關係。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小鳳在家裡基本沒怎麼避諱過兒子,甚至沒把兒子當成是異性看待,這也給孩子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號,使孩子的三觀發生了扭曲,對於性別的認知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家長平時“不避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

我不覺得我錯了

美國教育學家尼爾森表示,孩子犯錯,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沒錯!當錯誤與正確的界限模糊時,不管孩子做出什麼樣可怕的事情,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就像上文小鳳的兒子一樣,明明做了非常過分的事情,去不認為自己有錯,反倒是被他欺負的同學被自己認為“玻璃心”。這就是不良習慣造成的思維定勢。

在家看被人換衣服換褲子都沒事,我就扒了一下你的褲子,又怎麼了?我爸媽都沒因此說過我,你只是我同學卻讓我因此給你道歉?憑啥?因為老師說我錯了?

在這種孩子潛意識中,這些事情和吃飯睡覺一樣普通,並不算什麼錯誤,這就是三觀出現了嚴重扭曲。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心理上容易性早熟

家長平時不作為,疏於管教,會讓孩子越發性別差異產生好奇,此時家長再繼續放任自流不去教育引導,就會更加加重孩子的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又沒人來幫忙引導,孩子就會自己去探索,於是越瞭解越多,性心理就會愈加發育成熟。

加上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孩子獲取資源信息的途徑大大的簡化,對於大量的信息年幼的孩子並沒有仔細分辨優劣的能力,受不良信息的誘導蠱惑,孩子輕則早戀,重則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無法忍受父母的隱瞞

母親這種不避諱的行為,說穿了就是對於孩子的坦誠和信任,一旦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態度,對於父母就會變得越加“嚴苛”,會不習慣父母稍有一丁點的隱瞞與隱私,家長如果做了麼什麼事情是避著孩子的,一旦讓孩子知道就會非常憤怒,對父母產生牴觸甚至敵對的心理。

比如瞭解到父母私下找過老師等類似事件。

其實在日常生活,家長們做不到,也完全沒必要事事都和孩子坦誠,有些事情如果過早讓孩子知道了,反而會產生難以預計的後果。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面對孩子不認錯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上文小鳳那樣的母親其實不在少數,也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提前意識到自己問題,所以,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重點是,事發之後該怎麼補救。

比如上述事件中,小鳳該做的第一件事情,帶著孩子去給同學道歉,強制也要帶去道歉,先讓孩子心理這種不平衡的倔強打破。之後回家之後再心平氣和的說服教育,但也別忘了,應該給孩子道歉,畢竟主要原因在於家長自己的教育不到位。

直到孩子犯了錯,母親才恍然自己的行為不當,“兒大避母”很重要

總之,說到底還是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行為,這些小細節看似無關痛癢,但對於孩子的成長髮育影響卻不容小覷,否則真的出了問題,再想教育就來不及了。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