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覺,這兩個字幫你輕鬆搞定

不完美媽媽 非常完美 心理學 肖喬談育兒 2019-07-13
孩子不自覺,這兩個字幫你輕鬆搞定

曾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媽媽,她的孩子大約4歲,特別愛吃糖。可是媽媽卻擔心孩子吃糖太多會損壞牙齒,所以就嚴格控制孩子吃糖的數量,規定每天只能吃兩塊。每天早晨,孩子一醒來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媽媽拿糖給他,而且在吃完兩塊之後,還想問媽媽要更多的糖。

這位媽媽感覺特別苦惱,於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決不多給,而且把糖桶放到了最高處。

可是有一天,這位媽媽忽然發現,糖桶裡的糖每天都在減少,她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在糖桶的櫃子前有個凳子,而且糖桶也不在原來地方。

這位媽媽很快明白,原來這一切都是小傢伙搗的鬼。她的本意是想讓孩子少吃糖,學會自我控制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孩子的糖吃得越來越多;自控力也沒有發揮作用,而且又多了一個弄虛作假的壞毛病。

這位媽媽看到這一切後,並沒有去批評孩子,而是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她覺得自己應該改變一下方法了,於是就跟孩子有了一次談話。

她沒有揭穿孩子偷糖的行為,而是真誠地跟孩子道歉,並對孩子說:“寶寶你這麼愛吃糖,但是媽媽每天卻總是忘記給你拿,你看這樣好不好?媽媽把糖桶交給你管理,你想什麼時候吃就自己去拿,好不好?”孩子一聽樂了,馬上點頭答應。

“不過,媽媽還是希望你按照咱們原來的規矩來”。孩子連連點頭。

於是,她和孩子數了一下糖桶裡面的糖,大概還可以吃十天的樣子。過了幾天,媽媽有點不放心,於是悄悄打開糖桶,她驚奇地發現孩子竟然沒有多吃。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從心理學上來講叫“自我控制”。

1

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提出了“自我控制”,這一概念卻被人們忽視。

德魯克說:控制,既可以表示指導自身與自己能力的支配,也可以指一個人受另一個人的支配。這裡所指的“控制”,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第二種是支配他人,讓他人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以“支配他人”為目的,這樣的目標管理不是在達成目標,而是在毀掉目標。

換一種方式來說:管理不能靠威逼誘惑,只能靠自覺自願。

而這些都來源於自我價值的體現,而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其實,在孩童階段,身邊的成人就開始引導孩子,據理解,每一件事和作出反應的行為,來培養出孩子足夠的自我價值。

自我價值也是一個人最高、最重要的本質就像一顆鑽石的本質一樣質樸。

當孩子自我價值體現出來的時候,他就獲得了足夠的自信,就像我們曾經希望孩子凡事都能夠自覺一樣。

但自覺的背後,肯定是家長賦予了孩子足夠的信任。

孩子不自覺,這兩個字幫你輕鬆搞定

2

不信任的根源是什麼?

就像T傑弗遜贊同所說:使一個人值得信任的唯一方法就是信任他。

有什麼比信任更能表達對一個人的尊重呢?被尊重是人的天性,而不信任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現。

&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抗體”

朋友曾經跟講過一個關於孩子的事:他說他的孩子,每次去了幼兒園,想上廁所的時候卻不敢跟老師說,於是褲子就尿溼了。

老師跟她反映這個情況以後,她就告訴孩子,如果想上廁所了,可以先不跟老師說,然後直接去廁所。但是孩子去了廁所以後卻不回來,非要讓老師叫,而且,孩子一天都不怎麼跟小朋友們玩,她說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裡?

其實說白了就是她對孩子太嚴厲了,而她的這種做法就像一把刀子一樣,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

媽媽總是擔心孩子不守規矩,不聽話,於是過多的干涉了孩子的生活和空間,他聽了太多的大人說:“不許這個不許那個”,孩子慢慢就會對這個詞語產生“心理抗體”。

就像穆勒所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

&完美計劃的背後,是孩子的無力感

曾有一位媽媽,自從聽了一位教育學家的課之後,也開始嘗試給孩子制定計劃,因為她聽教育學家說,給孩子制定計劃,能讓他以後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

於是,她就跟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雖然孩子也保證要按計劃做事,但事實上,孩子根本做不到,雖然這個計劃看起來非常完美。

其實再完美的計劃,如果不是按照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執行,那麼,他真正的計劃能力和執行力就不可能發揮出來,因為他一直以來都是被媽媽牽著走,可以說,內心肯定是充滿了很多的不悅。

甚至叢生出了逆反心裡,以及孩子對這件事情的無力感。

孩子覺得一直都是生活在媽媽的羽翼中,孩子其實特別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但是都被媽媽剝奪了,所以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不自覺,這兩個字幫你輕鬆搞定

3如何給予孩子自由?

&滿足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很多的時候孩子做不到自覺,都是因為大人沒有給到孩子自由。

但是有的家長會說::給他足夠的自由,他還不上房揭瓦?

其實不然,因為孩子的天性本來就是好的,而且他的自尊也是與生俱來的,有時候不是孩子缺少自尊心,而是家長在生活中總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所以把孩子的自尊心給磨損了。

就像我上文提到的把糖筒交給孩子去管理一樣,有的家長就會說,要是我家的孩子,肯定一天都吃光了。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作為家長,我們可曾深層次的考慮過?

我們要把自己從監督和控制孩子的角色中退出來,把信任還給孩子,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利。

這時孩子的內心,自尊感和責任感就驅使他能夠做得更好。

&放手讓孩子去感受世界

記得在我家二寶小的時候,我每次喂他吃飯的時候他都要用手來抓我手裡的碗和勺子。這個時候我就會都給他,雖然他還拿不穩,經常把飯撒到地上,但是我並沒有生氣。

包括後來孩子把尿盆口袋腦袋上說那是帽子,然後看到我和麵也會趁我不注意的時候弄得渾身都是……

這樣的事情舉不勝舉,但是我也知道這是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你越控制他,他越好奇。在安全範圍內,可以讓他自由玩耍,他探索夠了,自然就停止下來了。

記得有一次,他把我的調料盒裡邊所有的調料攪在了一起,然後我就把調料和收起來,結果,他就哭了起來,後來我又把調料盒放回原位,他玩了幾次以後便失去了興趣,不玩了。

其實只要在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自由的去玩耍,大膽的去探索這個世界。

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他的思維就會越來越敏捷。雖然我們損壞了一些東西,但是這些卻是孩子在成長以後所換不來的。

&適當的引導孩子

其實在生活中,孩子也有可能喜歡拿刀或者打火機來玩。

記得有一次,我在切菜,因為接了個電話就把刀放在案板上,結果,我就聽到了“噹噹噹”的聲音,我感覺不對勁趕緊就往廚房跑,結果看到我家二寶正在拿著刀剁東西。

幸虧發現及時,說不定就會闖禍。結果有一次先生在做飯的時候就把手切了,鮮血直流。我想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時候,於是,就讓先生走到他跟前對孩子說:“你看爸爸不小心把手切了,流血了,好痛啊!”孩子看到先生“痛苦”的表情,嚇得忙說:“知道了,再也不敢了。”

及時教育,其實是給孩子最好的現身說法,因為它能從大人的身上,看到問題所在。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多費一些精力,看好孩子。讓他大膽的去探索。

其實,所謂的自由,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卻不能忽視它的存在。

正如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自由不是讓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

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他就有屬於自己的舒展空間,這樣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就能抵禦外面的一切風雨。

作者:肖喬,一個從小就有寫作夢的大孩子,願意記錄生活的酸甜苦辣,點點滴滴。只願成為心想事成的自己!

孩子不自覺,這兩個字幫你輕鬆搞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