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不完美媽媽 睡眠 敏感期 靈珠育兒 2019-09-19
"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我平常工作比較忙,所以孩子自從斷奶之後,就一直由奶奶帶著,所以她跟奶奶的感情特別好。這一點我平時也能理解,但那次發生的事情,當時真的讓我感覺很傷心。

那天晚飯後,奶奶有急事必須外出一趟,估計要很晚才回來,她很懂事,跟奶奶保證一定會乖乖睡覺。於是,回家後我就幫她洗澡,脫衣上床,她也一直很乖。睡覺的時候,我就躺在她小床邊的躺椅上給她講故事,就像每天晚上奶奶做的一樣。可很快,我就發現她的注意力並不在我講的故事上,她不安地在被子裡翻來翻去,還不時起身盯著我身下的躺椅。突然間,她對我說:“媽媽,你起來,坐到床邊給我講故事。”我愣了一下,微笑著對她說:“媽媽今天很累,讓媽媽躺一會兒好嗎?”

“不行!”她固執地搖著頭,“媽媽,你不許躺著!”當時我就感覺有些生氣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媽媽累了一天了,躺一會兒都不行嗎?”接著,我打算不理會她,繼續躺在躺椅上講故事。“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她突然爆發出一陣尖叫,同時哭著來打我手裡的書。這時,我就真生氣了,順手在她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叫你再不聽話!”然後我放下手裡的書,側過身子假裝睡覺。沒想到她竟然放聲大哭,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這件事情,當時成了我的心結,總感覺這孩子是我生的,卻不如帶的親。後來,在查詢了育兒方面的相關知識後,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也明白了,作為父母我該如何做。

"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我平常工作比較忙,所以孩子自從斷奶之後,就一直由奶奶帶著,所以她跟奶奶的感情特別好。這一點我平時也能理解,但那次發生的事情,當時真的讓我感覺很傷心。

那天晚飯後,奶奶有急事必須外出一趟,估計要很晚才回來,她很懂事,跟奶奶保證一定會乖乖睡覺。於是,回家後我就幫她洗澡,脫衣上床,她也一直很乖。睡覺的時候,我就躺在她小床邊的躺椅上給她講故事,就像每天晚上奶奶做的一樣。可很快,我就發現她的注意力並不在我講的故事上,她不安地在被子裡翻來翻去,還不時起身盯著我身下的躺椅。突然間,她對我說:“媽媽,你起來,坐到床邊給我講故事。”我愣了一下,微笑著對她說:“媽媽今天很累,讓媽媽躺一會兒好嗎?”

“不行!”她固執地搖著頭,“媽媽,你不許躺著!”當時我就感覺有些生氣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媽媽累了一天了,躺一會兒都不行嗎?”接著,我打算不理會她,繼續躺在躺椅上講故事。“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她突然爆發出一陣尖叫,同時哭著來打我手裡的書。這時,我就真生氣了,順手在她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叫你再不聽話!”然後我放下手裡的書,側過身子假裝睡覺。沒想到她竟然放聲大哭,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這件事情,當時成了我的心結,總感覺這孩子是我生的,卻不如帶的親。後來,在查詢了育兒方面的相關知識後,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也明白了,作為父母我該如何做。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

後來我才知道,我躺在奶奶的躺椅上給她講故事,她反應那麼大,其實只是她秩序敏感期的一種表現。孩子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一樣,是有秩序的,並且他們也需要這種秩序。從出生開始,他們就對秩序有了敏感,井井有條的物體擺放、整潔有序的房間環境、按部就班的時間作息,在有秩序的環境中成長能讓他們的身心更加愉悅,並能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成長為一個有秩序、願意遵守秩序的人。所以,她之所以對我睡了奶奶的躺椅有那麼大的反應,並不是她不愛我,也不心疼我,而是因為我打破了她心中的秩序,因而她才變得狂亂暴躁。在瞭解清楚了這點之後,我也就不再那麼難過了。

"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我平常工作比較忙,所以孩子自從斷奶之後,就一直由奶奶帶著,所以她跟奶奶的感情特別好。這一點我平時也能理解,但那次發生的事情,當時真的讓我感覺很傷心。

那天晚飯後,奶奶有急事必須外出一趟,估計要很晚才回來,她很懂事,跟奶奶保證一定會乖乖睡覺。於是,回家後我就幫她洗澡,脫衣上床,她也一直很乖。睡覺的時候,我就躺在她小床邊的躺椅上給她講故事,就像每天晚上奶奶做的一樣。可很快,我就發現她的注意力並不在我講的故事上,她不安地在被子裡翻來翻去,還不時起身盯著我身下的躺椅。突然間,她對我說:“媽媽,你起來,坐到床邊給我講故事。”我愣了一下,微笑著對她說:“媽媽今天很累,讓媽媽躺一會兒好嗎?”

“不行!”她固執地搖著頭,“媽媽,你不許躺著!”當時我就感覺有些生氣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媽媽累了一天了,躺一會兒都不行嗎?”接著,我打算不理會她,繼續躺在躺椅上講故事。“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她突然爆發出一陣尖叫,同時哭著來打我手裡的書。這時,我就真生氣了,順手在她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叫你再不聽話!”然後我放下手裡的書,側過身子假裝睡覺。沒想到她竟然放聲大哭,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這件事情,當時成了我的心結,總感覺這孩子是我生的,卻不如帶的親。後來,在查詢了育兒方面的相關知識後,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也明白了,作為父母我該如何做。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

後來我才知道,我躺在奶奶的躺椅上給她講故事,她反應那麼大,其實只是她秩序敏感期的一種表現。孩子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一樣,是有秩序的,並且他們也需要這種秩序。從出生開始,他們就對秩序有了敏感,井井有條的物體擺放、整潔有序的房間環境、按部就班的時間作息,在有秩序的環境中成長能讓他們的身心更加愉悅,並能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成長為一個有秩序、願意遵守秩序的人。所以,她之所以對我睡了奶奶的躺椅有那麼大的反應,並不是她不愛我,也不心疼我,而是因為我打破了她心中的秩序,因而她才變得狂亂暴躁。在瞭解清楚了這點之後,我也就不再那麼難過了。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孩子認定的秩序動不得

對於孩子來說,秩序就是一種安全感。當秩序被打破時,這種安全感就會失去,他們就會焦躁不安,甚至會出現大哭大鬧的情緒反應。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往往會很生氣,認為孩子怎麼這麼執拗?非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事。一些脾氣暴躁的家長甚至會抓住孩子,不由分說地揍一頓。這一頓揍,就徹底打碎了他們心中自我構建的秩序,讓他們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其實,當孩子在自己的環境中逐漸建立起內在秩序時,他們的智能也在逐步構建起來。假如我們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那將可能導致孩子的認知變得混亂,而且無所適從。因此,我們要始終記住一點,那就是孩子認定的秩序動不得。

"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我平常工作比較忙,所以孩子自從斷奶之後,就一直由奶奶帶著,所以她跟奶奶的感情特別好。這一點我平時也能理解,但那次發生的事情,當時真的讓我感覺很傷心。

那天晚飯後,奶奶有急事必須外出一趟,估計要很晚才回來,她很懂事,跟奶奶保證一定會乖乖睡覺。於是,回家後我就幫她洗澡,脫衣上床,她也一直很乖。睡覺的時候,我就躺在她小床邊的躺椅上給她講故事,就像每天晚上奶奶做的一樣。可很快,我就發現她的注意力並不在我講的故事上,她不安地在被子裡翻來翻去,還不時起身盯著我身下的躺椅。突然間,她對我說:“媽媽,你起來,坐到床邊給我講故事。”我愣了一下,微笑著對她說:“媽媽今天很累,讓媽媽躺一會兒好嗎?”

“不行!”她固執地搖著頭,“媽媽,你不許躺著!”當時我就感覺有些生氣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媽媽累了一天了,躺一會兒都不行嗎?”接著,我打算不理會她,繼續躺在躺椅上講故事。“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她突然爆發出一陣尖叫,同時哭著來打我手裡的書。這時,我就真生氣了,順手在她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叫你再不聽話!”然後我放下手裡的書,側過身子假裝睡覺。沒想到她竟然放聲大哭,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這件事情,當時成了我的心結,總感覺這孩子是我生的,卻不如帶的親。後來,在查詢了育兒方面的相關知識後,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也明白了,作為父母我該如何做。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

後來我才知道,我躺在奶奶的躺椅上給她講故事,她反應那麼大,其實只是她秩序敏感期的一種表現。孩子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一樣,是有秩序的,並且他們也需要這種秩序。從出生開始,他們就對秩序有了敏感,井井有條的物體擺放、整潔有序的房間環境、按部就班的時間作息,在有秩序的環境中成長能讓他們的身心更加愉悅,並能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成長為一個有秩序、願意遵守秩序的人。所以,她之所以對我睡了奶奶的躺椅有那麼大的反應,並不是她不愛我,也不心疼我,而是因為我打破了她心中的秩序,因而她才變得狂亂暴躁。在瞭解清楚了這點之後,我也就不再那麼難過了。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孩子認定的秩序動不得

對於孩子來說,秩序就是一種安全感。當秩序被打破時,這種安全感就會失去,他們就會焦躁不安,甚至會出現大哭大鬧的情緒反應。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往往會很生氣,認為孩子怎麼這麼執拗?非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事。一些脾氣暴躁的家長甚至會抓住孩子,不由分說地揍一頓。這一頓揍,就徹底打碎了他們心中自我構建的秩序,讓他們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其實,當孩子在自己的環境中逐漸建立起內在秩序時,他們的智能也在逐步構建起來。假如我們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那將可能導致孩子的認知變得混亂,而且無所適從。因此,我們要始終記住一點,那就是孩子認定的秩序動不得。

“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孩子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很傷心

孩子的執拗或許是我們最為頭疼的問題,但是一定要尊重孩子。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去隨意地改變孩子的意識,當不得不改變時,一要儘量將孩子的不安降到最低,更要學會接受孩子的發洩,讓他們通過哭鬧將焦躁和不安發洩出來,孩子最終就會比較平和地接受已成的事實。

孩子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嗎? 單選
0
0%
0
0%
沒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