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蹲下來,按照他的思路去觀察,的確,線條組合下,有草地,有樹木、有玩具以及他理想中的朋友,不如大人畫出來的端正、規矩,但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他敢於表達、敢於輸出,特別不希望未來的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丟失掉這份難得的想象力、創造力。

02

我想起來前幾天親子閱讀的書籍《我能變成什麼》,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以引導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如若你有相關的煩惱,建議你入手這本書。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蹲下來,按照他的思路去觀察,的確,線條組合下,有草地,有樹木、有玩具以及他理想中的朋友,不如大人畫出來的端正、規矩,但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他敢於表達、敢於輸出,特別不希望未來的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丟失掉這份難得的想象力、創造力。

02

我想起來前幾天親子閱讀的書籍《我能變成什麼》,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以引導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如若你有相關的煩惱,建議你入手這本書。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能變成什麼》是由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建築師妻子安•蘭德(著)與建築規劃領域大師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繪)合作完成的。

安•蘭德(Ann Rand , 1918-2012),曾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師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註明的建築師,主張“少即是多”“空間流通感”)學習建築學,創作有《我能變成什麼》《小小的1》《閃耀和旋轉》 等童書。

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Ingrid F iksdahl King),建築師、畫家。與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合著的《建築模式語言》,至今仍是建築規劃領域最有影響的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中抽象的圖畫背後,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特色:平面設計感、流通感。

03

《我能變成什麼》也被稱為謎語書,通過圖形的結合的提問,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構築空間感。

翻開《我能變成什麼》的環襯,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畫面中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蹲下來,按照他的思路去觀察,的確,線條組合下,有草地,有樹木、有玩具以及他理想中的朋友,不如大人畫出來的端正、規矩,但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他敢於表達、敢於輸出,特別不希望未來的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丟失掉這份難得的想象力、創造力。

02

我想起來前幾天親子閱讀的書籍《我能變成什麼》,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以引導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如若你有相關的煩惱,建議你入手這本書。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能變成什麼》是由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建築師妻子安•蘭德(著)與建築規劃領域大師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繪)合作完成的。

安•蘭德(Ann Rand , 1918-2012),曾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師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註明的建築師,主張“少即是多”“空間流通感”)學習建築學,創作有《我能變成什麼》《小小的1》《閃耀和旋轉》 等童書。

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Ingrid F iksdahl King),建築師、畫家。與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合著的《建築模式語言》,至今仍是建築規劃領域最有影響的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中抽象的圖畫背後,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特色:平面設計感、流通感。

03

《我能變成什麼》也被稱為謎語書,通過圖形的結合的提問,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構築空間感。

翻開《我能變成什麼》的環襯,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畫面中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黑色的長方形圍繞在環襯四周增強了視覺衝擊,長方形與三角形組合的圖片(像鉛筆)上方是不同表情的圓形,有開心、有安靜...為什麼環襯要這樣設計?與書名有什麼聯繫以及這本書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體驗?

04

思維發散

《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提到這樣幾個問題:

圓和紅色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蹲下來,按照他的思路去觀察,的確,線條組合下,有草地,有樹木、有玩具以及他理想中的朋友,不如大人畫出來的端正、規矩,但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他敢於表達、敢於輸出,特別不希望未來的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丟失掉這份難得的想象力、創造力。

02

我想起來前幾天親子閱讀的書籍《我能變成什麼》,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以引導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如若你有相關的煩惱,建議你入手這本書。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能變成什麼》是由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建築師妻子安•蘭德(著)與建築規劃領域大師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繪)合作完成的。

安•蘭德(Ann Rand , 1918-2012),曾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師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註明的建築師,主張“少即是多”“空間流通感”)學習建築學,創作有《我能變成什麼》《小小的1》《閃耀和旋轉》 等童書。

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Ingrid F iksdahl King),建築師、畫家。與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合著的《建築模式語言》,至今仍是建築規劃領域最有影響的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中抽象的圖畫背後,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特色:平面設計感、流通感。

03

《我能變成什麼》也被稱為謎語書,通過圖形的結合的提問,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構築空間感。

翻開《我能變成什麼》的環襯,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畫面中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黑色的長方形圍繞在環襯四周增強了視覺衝擊,長方形與三角形組合的圖片(像鉛筆)上方是不同表情的圓形,有開心、有安靜...為什麼環襯要這樣設計?與書名有什麼聯繫以及這本書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體驗?

04

思維發散

《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提到這樣幾個問題:

圓和紅色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細長方形與粗長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藍色與正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彎曲的曲線、自由穿行可以變成什麼?

三角形與綠色組合可以變成什麼?

任何形狀、顏色,到處跑可以變成什麼?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蹲下來,按照他的思路去觀察,的確,線條組合下,有草地,有樹木、有玩具以及他理想中的朋友,不如大人畫出來的端正、規矩,但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他敢於表達、敢於輸出,特別不希望未來的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丟失掉這份難得的想象力、創造力。

02

我想起來前幾天親子閱讀的書籍《我能變成什麼》,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以引導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如若你有相關的煩惱,建議你入手這本書。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能變成什麼》是由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建築師妻子安•蘭德(著)與建築規劃領域大師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繪)合作完成的。

安•蘭德(Ann Rand , 1918-2012),曾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師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註明的建築師,主張“少即是多”“空間流通感”)學習建築學,創作有《我能變成什麼》《小小的1》《閃耀和旋轉》 等童書。

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Ingrid F iksdahl King),建築師、畫家。與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合著的《建築模式語言》,至今仍是建築規劃領域最有影響的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中抽象的圖畫背後,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特色:平面設計感、流通感。

03

《我能變成什麼》也被稱為謎語書,通過圖形的結合的提問,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構築空間感。

翻開《我能變成什麼》的環襯,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畫面中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黑色的長方形圍繞在環襯四周增強了視覺衝擊,長方形與三角形組合的圖片(像鉛筆)上方是不同表情的圓形,有開心、有安靜...為什麼環襯要這樣設計?與書名有什麼聯繫以及這本書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體驗?

04

思維發散

《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提到這樣幾個問題:

圓和紅色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細長方形與粗長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藍色與正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彎曲的曲線、自由穿行可以變成什麼?

三角形與綠色組合可以變成什麼?

任何形狀、顏色,到處跑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該繪本中只是舉例提出了幾個問題,家長在帶領孩子進行閱讀時,可以用“你再想想?你希望他們組合之後能變成什麼?”進行提問,讓孩子思考,答案可能是一百種甚至更多。

比如:紅色與圓組合,可以是紅蘋果、太陽、耳環、坐墊、切開西瓜的側面...

多引導,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想象力。

抽象藝術形態,符合孩子的特色

關於兒童繪畫,網上這樣解釋:

兒童繪畫,是指兒童按照本人的想象,利用籠統、色彩進行創做的繪畫。它是兒童對客觀事物的感應感染和表示自我認識的創制性行為。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蹲下來,按照他的思路去觀察,的確,線條組合下,有草地,有樹木、有玩具以及他理想中的朋友,不如大人畫出來的端正、規矩,但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他敢於表達、敢於輸出,特別不希望未來的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丟失掉這份難得的想象力、創造力。

02

我想起來前幾天親子閱讀的書籍《我能變成什麼》,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以引導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如若你有相關的煩惱,建議你入手這本書。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能變成什麼》是由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建築師妻子安•蘭德(著)與建築規劃領域大師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繪)合作完成的。

安•蘭德(Ann Rand , 1918-2012),曾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師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註明的建築師,主張“少即是多”“空間流通感”)學習建築學,創作有《我能變成什麼》《小小的1》《閃耀和旋轉》 等童書。

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Ingrid F iksdahl King),建築師、畫家。與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合著的《建築模式語言》,至今仍是建築規劃領域最有影響的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中抽象的圖畫背後,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特色:平面設計感、流通感。

03

《我能變成什麼》也被稱為謎語書,通過圖形的結合的提問,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構築空間感。

翻開《我能變成什麼》的環襯,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畫面中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黑色的長方形圍繞在環襯四周增強了視覺衝擊,長方形與三角形組合的圖片(像鉛筆)上方是不同表情的圓形,有開心、有安靜...為什麼環襯要這樣設計?與書名有什麼聯繫以及這本書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體驗?

04

思維發散

《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提到這樣幾個問題:

圓和紅色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細長方形與粗長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藍色與正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彎曲的曲線、自由穿行可以變成什麼?

三角形與綠色組合可以變成什麼?

任何形狀、顏色,到處跑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該繪本中只是舉例提出了幾個問題,家長在帶領孩子進行閱讀時,可以用“你再想想?你希望他們組合之後能變成什麼?”進行提問,讓孩子思考,答案可能是一百種甚至更多。

比如:紅色與圓組合,可以是紅蘋果、太陽、耳環、坐墊、切開西瓜的側面...

多引導,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想象力。

抽象藝術形態,符合孩子的特色

關於兒童繪畫,網上這樣解釋:

兒童繪畫,是指兒童按照本人的想象,利用籠統、色彩進行創做的繪畫。它是兒童對客觀事物的感應感染和表示自我認識的創制性行為。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不受客觀形態的約束,畫出來的圖形可以是籠統的、抽象的、擬人化的,是一種天然與自我感情的表達,具體表現為:色彩誇張、形態各異、天馬行空,他們的畫作世界不如大人世界“規矩”,可又比大人的畫作具備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作者舉到的例子非常符合孩子的特點,以抽象的圖形完成答案舉例,同時又具備立體感與畫面感,比如:圓和紅色組合成落山的太陽,作者不單單只是畫了太陽,而是通過其他事物的襯托描述太陽。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蹲下來,按照他的思路去觀察,的確,線條組合下,有草地,有樹木、有玩具以及他理想中的朋友,不如大人畫出來的端正、規矩,但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他敢於表達、敢於輸出,特別不希望未來的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丟失掉這份難得的想象力、創造力。

02

我想起來前幾天親子閱讀的書籍《我能變成什麼》,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以引導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如若你有相關的煩惱,建議你入手這本書。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能變成什麼》是由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建築師妻子安•蘭德(著)與建築規劃領域大師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繪)合作完成的。

安•蘭德(Ann Rand , 1918-2012),曾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師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註明的建築師,主張“少即是多”“空間流通感”)學習建築學,創作有《我能變成什麼》《小小的1》《閃耀和旋轉》 等童書。

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Ingrid F iksdahl King),建築師、畫家。與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合著的《建築模式語言》,至今仍是建築規劃領域最有影響的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中抽象的圖畫背後,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特色:平面設計感、流通感。

03

《我能變成什麼》也被稱為謎語書,通過圖形的結合的提問,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構築空間感。

翻開《我能變成什麼》的環襯,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畫面中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黑色的長方形圍繞在環襯四周增強了視覺衝擊,長方形與三角形組合的圖片(像鉛筆)上方是不同表情的圓形,有開心、有安靜...為什麼環襯要這樣設計?與書名有什麼聯繫以及這本書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體驗?

04

思維發散

《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提到這樣幾個問題:

圓和紅色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細長方形與粗長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藍色與正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彎曲的曲線、自由穿行可以變成什麼?

三角形與綠色組合可以變成什麼?

任何形狀、顏色,到處跑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該繪本中只是舉例提出了幾個問題,家長在帶領孩子進行閱讀時,可以用“你再想想?你希望他們組合之後能變成什麼?”進行提問,讓孩子思考,答案可能是一百種甚至更多。

比如:紅色與圓組合,可以是紅蘋果、太陽、耳環、坐墊、切開西瓜的側面...

多引導,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想象力。

抽象藝術形態,符合孩子的特色

關於兒童繪畫,網上這樣解釋:

兒童繪畫,是指兒童按照本人的想象,利用籠統、色彩進行創做的繪畫。它是兒童對客觀事物的感應感染和表示自我認識的創制性行為。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不受客觀形態的約束,畫出來的圖形可以是籠統的、抽象的、擬人化的,是一種天然與自我感情的表達,具體表現為:色彩誇張、形態各異、天馬行空,他們的畫作世界不如大人世界“規矩”,可又比大人的畫作具備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作者舉到的例子非常符合孩子的特點,以抽象的圖形完成答案舉例,同時又具備立體感與畫面感,比如:圓和紅色組合成落山的太陽,作者不單單只是畫了太陽,而是通過其他事物的襯托描述太陽。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太陽的周圍有藍色的天空、白色的雲朵、層巒疊嶂的山峰、樹木、人家甚至還有劃分的田地...

空間感

在《我能變成什麼》這本繪本,不僅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同時也能鍛鍊孩子的空間感。

什麼是空間感?

空間感( sense of space)是指藝術形象通過一定手法引起的類似現實空間的審美感受。包括作品直接表現的空間和作品具體形象之外的使人想象到的空間。

空間感可以幫助孩子去想象,使得畫面具有整體性和立體型。

比如書中用三角形、綠色組合舉例的:一葉帆。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蹲下來,按照他的思路去觀察,的確,線條組合下,有草地,有樹木、有玩具以及他理想中的朋友,不如大人畫出來的端正、規矩,但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他敢於表達、敢於輸出,特別不希望未來的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丟失掉這份難得的想象力、創造力。

02

我想起來前幾天親子閱讀的書籍《我能變成什麼》,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以引導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如若你有相關的煩惱,建議你入手這本書。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能變成什麼》是由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建築師妻子安•蘭德(著)與建築規劃領域大師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繪)合作完成的。

安•蘭德(Ann Rand , 1918-2012),曾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師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註明的建築師,主張“少即是多”“空間流通感”)學習建築學,創作有《我能變成什麼》《小小的1》《閃耀和旋轉》 等童書。

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Ingrid F iksdahl King),建築師、畫家。與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合著的《建築模式語言》,至今仍是建築規劃領域最有影響的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中抽象的圖畫背後,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特色:平面設計感、流通感。

03

《我能變成什麼》也被稱為謎語書,通過圖形的結合的提問,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構築空間感。

翻開《我能變成什麼》的環襯,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畫面中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黑色的長方形圍繞在環襯四周增強了視覺衝擊,長方形與三角形組合的圖片(像鉛筆)上方是不同表情的圓形,有開心、有安靜...為什麼環襯要這樣設計?與書名有什麼聯繫以及這本書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體驗?

04

思維發散

《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提到這樣幾個問題:

圓和紅色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細長方形與粗長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藍色與正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彎曲的曲線、自由穿行可以變成什麼?

三角形與綠色組合可以變成什麼?

任何形狀、顏色,到處跑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該繪本中只是舉例提出了幾個問題,家長在帶領孩子進行閱讀時,可以用“你再想想?你希望他們組合之後能變成什麼?”進行提問,讓孩子思考,答案可能是一百種甚至更多。

比如:紅色與圓組合,可以是紅蘋果、太陽、耳環、坐墊、切開西瓜的側面...

多引導,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想象力。

抽象藝術形態,符合孩子的特色

關於兒童繪畫,網上這樣解釋:

兒童繪畫,是指兒童按照本人的想象,利用籠統、色彩進行創做的繪畫。它是兒童對客觀事物的感應感染和表示自我認識的創制性行為。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不受客觀形態的約束,畫出來的圖形可以是籠統的、抽象的、擬人化的,是一種天然與自我感情的表達,具體表現為:色彩誇張、形態各異、天馬行空,他們的畫作世界不如大人世界“規矩”,可又比大人的畫作具備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作者舉到的例子非常符合孩子的特點,以抽象的圖形完成答案舉例,同時又具備立體感與畫面感,比如:圓和紅色組合成落山的太陽,作者不單單只是畫了太陽,而是通過其他事物的襯托描述太陽。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太陽的周圍有藍色的天空、白色的雲朵、層巒疊嶂的山峰、樹木、人家甚至還有劃分的田地...

空間感

在《我能變成什麼》這本繪本,不僅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同時也能鍛鍊孩子的空間感。

什麼是空間感?

空間感( sense of space)是指藝術形象通過一定手法引起的類似現實空間的審美感受。包括作品直接表現的空間和作品具體形象之外的使人想象到的空間。

空間感可以幫助孩子去想象,使得畫面具有整體性和立體型。

比如書中用三角形、綠色組合舉例的:一葉帆。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關於帆我們能想象到什麼?一葉帆在海上航行?

難道只是簡單的航行麼?海上、海里有什麼?海水、波浪,海里有魚兒在遊動,有水草在搖擺...真實的還原了海的場景,而不僅僅只是一葉帆。

05

《我能變成什麼》親子閱讀中,不僅僅是引導孩子之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造力,也是大人思維擴散的學習。

"

0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牆上充滿了小孩的畫作,我問朋友,這都是你兒子的傑作?

朋友說,對啊,他都是亂畫的,你看到處都是隨意的線條,還有奇形怪狀的人物。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繪畫,總是奇形怪狀的,大人常常嗤之以鼻,長期固定思維下,已經習慣了丁是丁卯是卯的條條框框,但在孩子的世界裡,線條可以是隨意組合的,他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充滿變幻。

小孩在進行圖畫創作時,可能會被認定為畫面抽象、幼稚,但對於孩童而言,那就是他們構築的世界,仔細看,其實還蠻有想象力的。

一旁的小傢伙聽了非常不開心,“媽媽,我畫的是我未來的朋友傑克、傑瑞(自己想象的),我們在製作玩具,還有我們日常玩耍的場景..."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蹲下來,按照他的思路去觀察,的確,線條組合下,有草地,有樹木、有玩具以及他理想中的朋友,不如大人畫出來的端正、規矩,但天馬行空的想法背後,他敢於表達、敢於輸出,特別不希望未來的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丟失掉這份難得的想象力、創造力。

02

我想起來前幾天親子閱讀的書籍《我能變成什麼》,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以引導的方式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如若你有相關的煩惱,建議你入手這本書。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我能變成什麼》是由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建築師妻子安•蘭德(著)與建築規劃領域大師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繪)合作完成的。

安•蘭德(Ann Rand , 1918-2012),曾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師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註明的建築師,主張“少即是多”“空間流通感”)學習建築學,創作有《我能變成什麼》《小小的1》《閃耀和旋轉》 等童書。

英格里德•菲克斯達爾•金(Ingrid F iksdahl King),建築師、畫家。與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合著的《建築模式語言》,至今仍是建築規劃領域最有影響的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中抽象的圖畫背後,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特色:平面設計感、流通感。

03

《我能變成什麼》也被稱為謎語書,通過圖形的結合的提問,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視覺體驗,與此同時構築空間感。

翻開《我能變成什麼》的環襯,非常有視覺衝擊力,畫面中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黑色的長方形圍繞在環襯四周增強了視覺衝擊,長方形與三角形組合的圖片(像鉛筆)上方是不同表情的圓形,有開心、有安靜...為什麼環襯要這樣設計?與書名有什麼聯繫以及這本書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體驗?

04

思維發散

《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提到這樣幾個問題:

圓和紅色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細長方形與粗長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藍色與正方形組合到一起可以變成什麼?

彎曲的曲線、自由穿行可以變成什麼?

三角形與綠色組合可以變成什麼?

任何形狀、顏色,到處跑可以變成什麼?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該繪本中只是舉例提出了幾個問題,家長在帶領孩子進行閱讀時,可以用“你再想想?你希望他們組合之後能變成什麼?”進行提問,讓孩子思考,答案可能是一百種甚至更多。

比如:紅色與圓組合,可以是紅蘋果、太陽、耳環、坐墊、切開西瓜的側面...

多引導,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想象力。

抽象藝術形態,符合孩子的特色

關於兒童繪畫,網上這樣解釋:

兒童繪畫,是指兒童按照本人的想象,利用籠統、色彩進行創做的繪畫。它是兒童對客觀事物的感應感染和表示自我認識的創制性行為。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不受客觀形態的約束,畫出來的圖形可以是籠統的、抽象的、擬人化的,是一種天然與自我感情的表達,具體表現為:色彩誇張、形態各異、天馬行空,他們的畫作世界不如大人世界“規矩”,可又比大人的畫作具備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我能變成什麼》繪本中,作者舉到的例子非常符合孩子的特點,以抽象的圖形完成答案舉例,同時又具備立體感與畫面感,比如:圓和紅色組合成落山的太陽,作者不單單只是畫了太陽,而是通過其他事物的襯托描述太陽。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太陽的周圍有藍色的天空、白色的雲朵、層巒疊嶂的山峰、樹木、人家甚至還有劃分的田地...

空間感

在《我能變成什麼》這本繪本,不僅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同時也能鍛鍊孩子的空間感。

什麼是空間感?

空間感( sense of space)是指藝術形象通過一定手法引起的類似現實空間的審美感受。包括作品直接表現的空間和作品具體形象之外的使人想象到的空間。

空間感可以幫助孩子去想象,使得畫面具有整體性和立體型。

比如書中用三角形、綠色組合舉例的:一葉帆。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關於帆我們能想象到什麼?一葉帆在海上航行?

難道只是簡單的航行麼?海上、海里有什麼?海水、波浪,海里有魚兒在遊動,有水草在搖擺...真實的還原了海的場景,而不僅僅只是一葉帆。

05

《我能變成什麼》親子閱讀中,不僅僅是引導孩子之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造力,也是大人思維擴散的學習。

這樣的責備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或許親子閱讀時的孩童還不太明白什麼是空間感、想象力、創造力這樣專業術語的概念,但親子引導下的能力鍛鍊一定會對他們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