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新能源市場似乎只能用一個“降”字來形容。

《崔東樹》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新能源汽車僅銷2.64萬輛,同比下降11%,創下近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紀錄。而根據合格證數據,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7.35萬輛,同比下降6.23%,儘管銷量還未公佈,但受6月廠家瘋狂透支上牌的影響,7月出現同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小。

市場如此,作為新能源市場領頭羊,比亞迪自然難以規避。8月6日晚,比亞迪公佈了7月銷量數據,總銷量為3.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66萬輛,同比下滑11.84%,這也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今年的首次同比下降。


"

7月新能源市場似乎只能用一個“降”字來形容。

《崔東樹》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新能源汽車僅銷2.64萬輛,同比下降11%,創下近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紀錄。而根據合格證數據,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7.35萬輛,同比下降6.23%,儘管銷量還未公佈,但受6月廠家瘋狂透支上牌的影響,7月出現同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小。

市場如此,作為新能源市場領頭羊,比亞迪自然難以規避。8月6日晚,比亞迪公佈了7月銷量數據,總銷量為3.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66萬輛,同比下滑11.84%,這也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今年的首次同比下降。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從圖表不難看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是下降大頭,足足少了3532輛。在車型增加(今年增加了宋MAX DM和宋Pro DM)的情況下銷量反而下降,比亞迪插電式混動車的經營效率有所降低。

這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插電式混動車市場需求趨緩,甚至下降。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6月插混車銷量20517輛,同比下降6%。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插混市場需求放緩,太平洋對岸的美國7月插混車銷量照例同比下滑了27.33%,其今年1-7月累計銷量僅有去年全年的39.36%。

插電式混動車的“過渡意義”面臨拷問。

另一方面是合資插混車型的入場攫取了市場份額。6月合資插混車銷量6099輛,同比增長了254.18%,而自主插混車則相應下降了28.23%。

車型表現方面,5月新能源車銷量TOP10中,上汽大眾帕薩特PHEV成為榜單唯一一款插混車型,比亞迪唐DM/榮威ei6等之前的榜單常客已經消失不見;這一現象延續到了6月,起亞K5 PHEV取代帕薩特PHEV,成為新能源車銷量TOP10榜單唯一一款插混車型。

是的,國內插混市場變天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自主品牌在插混市場的統治地位或將一去不復返,合資插混車則正逐漸走到舞臺中央。

這種轉變,比亞迪最受煎熬。

好在,還有純電動市場的優勢。從圖表可以看到,純電動乘用車和純電動MPV(其他)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前者7月銷量9515輛,同比增長16.38%,累計銷量105294輛,暴增228.88%;後者7月銷量淨增9倍,而累計銷量從去年的19輛猛增到今年的3170輛。


"

7月新能源市場似乎只能用一個“降”字來形容。

《崔東樹》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新能源汽車僅銷2.64萬輛,同比下降11%,創下近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紀錄。而根據合格證數據,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7.35萬輛,同比下降6.23%,儘管銷量還未公佈,但受6月廠家瘋狂透支上牌的影響,7月出現同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小。

市場如此,作為新能源市場領頭羊,比亞迪自然難以規避。8月6日晚,比亞迪公佈了7月銷量數據,總銷量為3.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66萬輛,同比下滑11.84%,這也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今年的首次同比下降。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從圖表不難看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是下降大頭,足足少了3532輛。在車型增加(今年增加了宋MAX DM和宋Pro DM)的情況下銷量反而下降,比亞迪插電式混動車的經營效率有所降低。

這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插電式混動車市場需求趨緩,甚至下降。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6月插混車銷量20517輛,同比下降6%。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插混市場需求放緩,太平洋對岸的美國7月插混車銷量照例同比下滑了27.33%,其今年1-7月累計銷量僅有去年全年的39.36%。

插電式混動車的“過渡意義”面臨拷問。

另一方面是合資插混車型的入場攫取了市場份額。6月合資插混車銷量6099輛,同比增長了254.18%,而自主插混車則相應下降了28.23%。

車型表現方面,5月新能源車銷量TOP10中,上汽大眾帕薩特PHEV成為榜單唯一一款插混車型,比亞迪唐DM/榮威ei6等之前的榜單常客已經消失不見;這一現象延續到了6月,起亞K5 PHEV取代帕薩特PHEV,成為新能源車銷量TOP10榜單唯一一款插混車型。

是的,國內插混市場變天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自主品牌在插混市場的統治地位或將一去不復返,合資插混車則正逐漸走到舞臺中央。

這種轉變,比亞迪最受煎熬。

好在,還有純電動市場的優勢。從圖表可以看到,純電動乘用車和純電動MPV(其他)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前者7月銷量9515輛,同比增長16.38%,累計銷量105294輛,暴增228.88%;後者7月銷量淨增9倍,而累計銷量從去年的19輛猛增到今年的3170輛。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不過,在擁有補貼的前提下,純電動車的所謂優勢是真的優勢嗎?這點值得深思。

助推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繼續領先的主要是e5和元EV兩款車。根據乘聯會數據,1-6月e5 累計銷26095輛,同比增長56.99%,佔比純電動車總銷量的27.25%;元EV累計銷43484輛,佔比純電動車總銷量的45.40%。

然而根據交強險上牌量數據,e5在6月的上牌數為11765輛,但是出租租賃上牌佔比為95.9%,5月份這一數據為99.6%。不難看出,在e5的銷量構成中,B端用戶佔了極高的比例,其隱患在於如果新能源車補貼被取消,這塊市場極有可能遭遇崩塌,那麼e5的銷量勢必遭受重創,與之類似的車型還有北汽EU系列、吉利帝豪EV等。

元EV 6月的總上牌數為5517輛,個人用戶上牌佔比為68.4%,5月份為87.2%。可以看出,在元EV的用戶構成中,私人用戶比例過半,這是其抵禦後補貼時代的有力武器。不過,元EV也有自己的煩惱,隨著“姊妹車型”S2的到來,元EV的市場遭遇了一定的分流,其月銷量已經從一萬餘輛掉落至六千餘輛。

是的,比亞迪似乎主動放棄了打造類似特斯拉Model 3這樣一款銷量表現異常突出的現象級電動車的機會。

不論如何,儘管插電與純電動市場的發展都遭遇了不同的問題,但比亞迪1-7月的新能源車累計銷量依舊實現了新的突破,達到162220輛,並且增幅高達73.17%。

至於燃油車,今年累計銷量下滑42.41%,依舊處於下跌態勢,這點並不令人意外。


"

7月新能源市場似乎只能用一個“降”字來形容。

《崔東樹》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新能源汽車僅銷2.64萬輛,同比下降11%,創下近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紀錄。而根據合格證數據,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7.35萬輛,同比下降6.23%,儘管銷量還未公佈,但受6月廠家瘋狂透支上牌的影響,7月出現同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小。

市場如此,作為新能源市場領頭羊,比亞迪自然難以規避。8月6日晚,比亞迪公佈了7月銷量數據,總銷量為3.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66萬輛,同比下滑11.84%,這也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今年的首次同比下降。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從圖表不難看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是下降大頭,足足少了3532輛。在車型增加(今年增加了宋MAX DM和宋Pro DM)的情況下銷量反而下降,比亞迪插電式混動車的經營效率有所降低。

這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插電式混動車市場需求趨緩,甚至下降。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6月插混車銷量20517輛,同比下降6%。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插混市場需求放緩,太平洋對岸的美國7月插混車銷量照例同比下滑了27.33%,其今年1-7月累計銷量僅有去年全年的39.36%。

插電式混動車的“過渡意義”面臨拷問。

另一方面是合資插混車型的入場攫取了市場份額。6月合資插混車銷量6099輛,同比增長了254.18%,而自主插混車則相應下降了28.23%。

車型表現方面,5月新能源車銷量TOP10中,上汽大眾帕薩特PHEV成為榜單唯一一款插混車型,比亞迪唐DM/榮威ei6等之前的榜單常客已經消失不見;這一現象延續到了6月,起亞K5 PHEV取代帕薩特PHEV,成為新能源車銷量TOP10榜單唯一一款插混車型。

是的,國內插混市場變天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自主品牌在插混市場的統治地位或將一去不復返,合資插混車則正逐漸走到舞臺中央。

這種轉變,比亞迪最受煎熬。

好在,還有純電動市場的優勢。從圖表可以看到,純電動乘用車和純電動MPV(其他)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前者7月銷量9515輛,同比增長16.38%,累計銷量105294輛,暴增228.88%;後者7月銷量淨增9倍,而累計銷量從去年的19輛猛增到今年的3170輛。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不過,在擁有補貼的前提下,純電動車的所謂優勢是真的優勢嗎?這點值得深思。

助推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繼續領先的主要是e5和元EV兩款車。根據乘聯會數據,1-6月e5 累計銷26095輛,同比增長56.99%,佔比純電動車總銷量的27.25%;元EV累計銷43484輛,佔比純電動車總銷量的45.40%。

然而根據交強險上牌量數據,e5在6月的上牌數為11765輛,但是出租租賃上牌佔比為95.9%,5月份這一數據為99.6%。不難看出,在e5的銷量構成中,B端用戶佔了極高的比例,其隱患在於如果新能源車補貼被取消,這塊市場極有可能遭遇崩塌,那麼e5的銷量勢必遭受重創,與之類似的車型還有北汽EU系列、吉利帝豪EV等。

元EV 6月的總上牌數為5517輛,個人用戶上牌佔比為68.4%,5月份為87.2%。可以看出,在元EV的用戶構成中,私人用戶比例過半,這是其抵禦後補貼時代的有力武器。不過,元EV也有自己的煩惱,隨著“姊妹車型”S2的到來,元EV的市場遭遇了一定的分流,其月銷量已經從一萬餘輛掉落至六千餘輛。

是的,比亞迪似乎主動放棄了打造類似特斯拉Model 3這樣一款銷量表現異常突出的現象級電動車的機會。

不論如何,儘管插電與純電動市場的發展都遭遇了不同的問題,但比亞迪1-7月的新能源車累計銷量依舊實現了新的突破,達到162220輛,並且增幅高達73.17%。

至於燃油車,今年累計銷量下滑42.41%,依舊處於下跌態勢,這點並不令人意外。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很多人比較好奇,在設計取得極大提升的情況下,為什麼極具性價比的比亞迪燃油車依舊“賣得不夠好”?就《每日汽車》看來,這裡麵包含的原因很多,燃油車市場競爭大隻是一個基本面,更多的還是比亞迪尚未疏通銷售燃油車的必要舉措,從新車上市前後的營銷鏈條,到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商務政策偏駁等等。

全球新能源車企銷量冠軍,既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一個很難放棄的負擔。

具體到各個細分市場,MPV下滑最大。伴隨吉利嘉際與傳祺GM6等重磅選手的到來,家用MPV市場已不再是宋MAX的一家獨大,其連續十幾個月銷量過萬的輝煌戰績也已經成為過去式,目前宋MAX燃油版的月銷量大概只有之前的一半。

對於比亞迪銷售公司來說,讓宋MAX燃油版月銷量回到過去並不現實,畢竟這個市場就這麼大,現在最務實的做法是進一步夯實產品力、完善服務與加強口碑傳遞,力求將宋MAX打造為家用MPV市場的代名詞。

其次轎車,相較MPV市場,轎車市場競爭壓力大得多。在冠軍選手吉利帝豪、價格屠夫榮威i5面前,比亞迪燃油轎車想要攫取用戶,正常路子肯定行不通,所以差異化是核心。但如何做差異化?這點值得比亞迪銷售公司去重新思考,與總結。


"

7月新能源市場似乎只能用一個“降”字來形容。

《崔東樹》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新能源汽車僅銷2.64萬輛,同比下降11%,創下近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紀錄。而根據合格證數據,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7.35萬輛,同比下降6.23%,儘管銷量還未公佈,但受6月廠家瘋狂透支上牌的影響,7月出現同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小。

市場如此,作為新能源市場領頭羊,比亞迪自然難以規避。8月6日晚,比亞迪公佈了7月銷量數據,總銷量為3.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66萬輛,同比下滑11.84%,這也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今年的首次同比下降。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從圖表不難看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是下降大頭,足足少了3532輛。在車型增加(今年增加了宋MAX DM和宋Pro DM)的情況下銷量反而下降,比亞迪插電式混動車的經營效率有所降低。

這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插電式混動車市場需求趨緩,甚至下降。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6月插混車銷量20517輛,同比下降6%。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插混市場需求放緩,太平洋對岸的美國7月插混車銷量照例同比下滑了27.33%,其今年1-7月累計銷量僅有去年全年的39.36%。

插電式混動車的“過渡意義”面臨拷問。

另一方面是合資插混車型的入場攫取了市場份額。6月合資插混車銷量6099輛,同比增長了254.18%,而自主插混車則相應下降了28.23%。

車型表現方面,5月新能源車銷量TOP10中,上汽大眾帕薩特PHEV成為榜單唯一一款插混車型,比亞迪唐DM/榮威ei6等之前的榜單常客已經消失不見;這一現象延續到了6月,起亞K5 PHEV取代帕薩特PHEV,成為新能源車銷量TOP10榜單唯一一款插混車型。

是的,國內插混市場變天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自主品牌在插混市場的統治地位或將一去不復返,合資插混車則正逐漸走到舞臺中央。

這種轉變,比亞迪最受煎熬。

好在,還有純電動市場的優勢。從圖表可以看到,純電動乘用車和純電動MPV(其他)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前者7月銷量9515輛,同比增長16.38%,累計銷量105294輛,暴增228.88%;後者7月銷量淨增9倍,而累計銷量從去年的19輛猛增到今年的3170輛。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不過,在擁有補貼的前提下,純電動車的所謂優勢是真的優勢嗎?這點值得深思。

助推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繼續領先的主要是e5和元EV兩款車。根據乘聯會數據,1-6月e5 累計銷26095輛,同比增長56.99%,佔比純電動車總銷量的27.25%;元EV累計銷43484輛,佔比純電動車總銷量的45.40%。

然而根據交強險上牌量數據,e5在6月的上牌數為11765輛,但是出租租賃上牌佔比為95.9%,5月份這一數據為99.6%。不難看出,在e5的銷量構成中,B端用戶佔了極高的比例,其隱患在於如果新能源車補貼被取消,這塊市場極有可能遭遇崩塌,那麼e5的銷量勢必遭受重創,與之類似的車型還有北汽EU系列、吉利帝豪EV等。

元EV 6月的總上牌數為5517輛,個人用戶上牌佔比為68.4%,5月份為87.2%。可以看出,在元EV的用戶構成中,私人用戶比例過半,這是其抵禦後補貼時代的有力武器。不過,元EV也有自己的煩惱,隨著“姊妹車型”S2的到來,元EV的市場遭遇了一定的分流,其月銷量已經從一萬餘輛掉落至六千餘輛。

是的,比亞迪似乎主動放棄了打造類似特斯拉Model 3這樣一款銷量表現異常突出的現象級電動車的機會。

不論如何,儘管插電與純電動市場的發展都遭遇了不同的問題,但比亞迪1-7月的新能源車累計銷量依舊實現了新的突破,達到162220輛,並且增幅高達73.17%。

至於燃油車,今年累計銷量下滑42.41%,依舊處於下跌態勢,這點並不令人意外。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很多人比較好奇,在設計取得極大提升的情況下,為什麼極具性價比的比亞迪燃油車依舊“賣得不夠好”?就《每日汽車》看來,這裡麵包含的原因很多,燃油車市場競爭大隻是一個基本面,更多的還是比亞迪尚未疏通銷售燃油車的必要舉措,從新車上市前後的營銷鏈條,到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商務政策偏駁等等。

全球新能源車企銷量冠軍,既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一個很難放棄的負擔。

具體到各個細分市場,MPV下滑最大。伴隨吉利嘉際與傳祺GM6等重磅選手的到來,家用MPV市場已不再是宋MAX的一家獨大,其連續十幾個月銷量過萬的輝煌戰績也已經成為過去式,目前宋MAX燃油版的月銷量大概只有之前的一半。

對於比亞迪銷售公司來說,讓宋MAX燃油版月銷量回到過去並不現實,畢竟這個市場就這麼大,現在最務實的做法是進一步夯實產品力、完善服務與加強口碑傳遞,力求將宋MAX打造為家用MPV市場的代名詞。

其次轎車,相較MPV市場,轎車市場競爭壓力大得多。在冠軍選手吉利帝豪、價格屠夫榮威i5面前,比亞迪燃油轎車想要攫取用戶,正常路子肯定行不通,所以差異化是核心。但如何做差異化?這點值得比亞迪銷售公司去重新思考,與總結。


新能源“首降”,比亞迪該思考些什麼?

最後是SUV,這可能是比亞迪燃油車的唯一慰藉。雖然累計銷量依舊在下滑,但下降幅度已經收窄至7.38%,其中7月銷量甚至實現了63.75%的同比正增長,著實不容易。即便具體車型銷量還未公佈,我們也不難猜測到是新車宋Pro帶來的貢獻,這款“大、美、智、強”的大5座SUV的未來令人期待。

想要進入造車新時代,破舊立新是必須的,雖然為此會帶來一些陣痛,但如果沒有今日的陣痛,明日之成功也覺無味,現在問題是,你是否有這個勇氣去主動求變?

文/馮金剛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瞭解更多行業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