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西河堂:林氏得姓始祖林堅公,是殷商之臣比干之子

比干被暴君紂王剖心殺死。比干正妃夫人媯氏方孕三月逃往牧野(今河南淇縣)生男名泉。周武王即位,旌表忠烈,徵其後裔得泉,因泉生於長林山,故賜姓林,改名堅。考河南考河南淇水,地處古黃河之西,世稱西河,故林氏郡望為西河。林姓第二代祖先林堅被周武王封為西河或清河、又封於博陵(今河北安平),至子孫林載又賜爵為博陵公,以他出生地一帶作為食邑,子孫得以世代享有這一爵位。後來,人們習慣稱林姓為“西河林”名源此。周武王滅殷商建周,昭泉乃殷商忠直之臣比干之子,賜名林堅,林氏始祖林堅食邑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後,考河南淇水,地處古黃河之西,世稱西河,故林氏郡望總堂號為“西河堂”,子孫世襲其爵,多為大夫。春秋時期,林姓後人由於官職調遷與避戰亂隱居等原因,散居於周(今陝西、河南一帶)、魯、齊、衛等地。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問禮堂:始於林放,林放公是孔子門弟

周景王於中國紀元二一七O年(公元527年)蒞臨孔子學堂問禮時,放公大哉斯言有禮之本。景王贊曰:“禮之有本,子能啟問,大哉斯言,光昭明訓,德輝泰山,誣祭莫奮,崇茲祀典,千秋令聞”。林放,問禮於孔子,事見《論語》,封其大夫。公與姚芋氏合葬河南省開封府東巖山,公為先賢名列孔聖同享千秋,所以林氏堂號為問禮堂之故。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九龍堂、十德堂:以望而堂

是林堅的裔孫林皋在趙國任國相,德高望重,權傾一時。他定居於趙國境內的九門(今河北藁城之西北),娶妻胡氏,戰國時代,有位名叫林皋的人,在趙國擔任宰相之職,權傾一時,德高望重。娶妻胡氏,生有九子,依次為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受家風影響,也各有才能,被當時人稱為“九龍”,他的家族被世稱為“九龍堂”。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見稱,他的家族也被稱為“十德堂” 九子皆有大夫官職,趙國人稱之為“九龍”。林皋也被譽為“九龍之父”,其門第被讚頌為“十德之門”。因趙國君王器量狹小,對此十分嫉妒,叫人“擇其木皋繁者伐之”。林皋知道面臨殺身之禍,趕緊率全家老少逃往白雲山避難。趙王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感嘆,他說:“賢哉林皋父子也!”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濟南堂: 以望立堂

趙國滅亡之後,原居於趙國九門的“九龍堂”部分林姓望族就遷徙到齊郡鄒縣(址在今山東省境內)。後來齊郡又演變為濟南郡,林姓又被稱為“濟南林” 至西漢之初,分鄒縣之地置濟南郡,故後來統稱“濟南林氏”,其居住中心在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古平陵城。這一名門望族以“濟南堂”為堂號,以“濟美衣冠承恩寵,南郡呂格世澤長”為堂聯。因此,“濟南”成為繼“西河”之後林姓的第二個重要的發祥地。林堅的裔孫林尊,在漢宣帝時代官至太子太傅,成為“濟南林姓望族”的開基始祖。後來衍分的支派,如廣陵林姓、郯城林姓、平原林姓、下邳林姓、晉安林姓、壽州林姓、光州林姓、三原林姓、隴西林姓和九牧林等都以林尊為先祖。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下邳堂:以郡為堂

是徐州林氏與下邳林氏,林禮是林堅的裔孫,在晉懷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任職中郎主簿,後升為太子太傅,由世居地博陵郡遷入徐州,遂成為徐州林姓望族之始祖。林穎是林禮之子,在晉愍帝建興三年(公元315年),由徐州別駕升任黃門侍郎,隨司馬睿渡江南巡,西晉末年,中原板蕩,西晉黃門侍郎林穎不得不離開故土先寓居徐州,後定居下邳。林穎的長子林懋,在晉愍帝執政時期曾任通宜散騎常侍、殿中侍御史和侍衛將軍等職,後出任下邳郡(址在今江蘇省睢寧縣及邳州市)太守。林懋太守任滿之後,鑑於時局動盪,便慎選下邳郡的梓桐鄉定居下來。現今所見的林姓家譜,一般稱林懋為“下邳林”的始祖。林懋任滿之後,時局已經十分動盪,便在郡中梓桐鄉定居。這支從“濟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稱為“徐州林”或“下邳林”。後來傳到第八世林國敏出任台州刺史而成為浙江台州、溫州林姓的開基祖。 林懋有六個兒子,都當了大官,地位顯貴,時人稱之“六龍”。

晉安堂: 以望立堂

晉安林氏始於林穎的次子林祿,在西晉王朝中歷任安東琅琊王府參軍、給事中、黃門侍郎等職,曾隨司馬睿南渡。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之後,他頗受晉元帝司馬睿重用,歷任招遠將軍、散騎常侍、合浦太守和晉安太守等職。林祿於東晉明帝太寧三年(公元325年)舉家人閩,來源於“濟南林”的林穎之子、林懋之弟林祿。西晉末年隨晉元帝渡江,後來出任晉安郡(今福建福州)太守,為林姓入閩第一人。定居於晉安(郡治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成為“晉安林”的開基始祖。林祿的子孫除寓居晉安郡侯官縣之外,他的後代除留居晉安,又有人遷居侯官、福唐、長樂、連江、溫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龍溪、漳浦、莆田等地。後因人丁繁衍興旺,廣泛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臺灣、海外等各地,無愧林氏第一旺族,據稱閩林裔孫今已發展到一千萬人以上。 其後的唐九牧林、闕下林及其後的宋九牧皆出自晉安世系。林祿 公的第2世林景公、第3世林緩 公,均有戰功,相繼封為桂陽郡(今湖南郴州)南平侯,故林氏祠堂或民居常用聯“雙桂家聲遠,九龍世澤長”。 林氏宗親點擊進入林氏全球群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九牧堂:以人盛為堂號

唐朝時,閩林始祖林祿的孫子林披,閩林始祖林祿的十六世孫林披林披公,字茂彥,家於莆田,在唐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經及第,以明經升第,飽覽六經子史,健筆縱橫,品志清潔,寵辱不驚,官至太子詹事;被授太子詹一職,刺史,由北螺遷居澄渚烏石(今析出屬西天尾鎮龍山村), 他先後娶妻3人,即鄭氏、陳氏和朱氏。後來生九個兒子,父子厥後都做了州刺史。由於州刺史又稱州。父子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生九子林葦、林藻、林著、林薦、林曄、林蘊、林蒙、林邁、林茛;唐九牧是:林葦 公(端州即今廣東肇慶刺史)、林藻公(容州即今廣西容州刺史侍御史)、著公(橫州即今廣西橫縣刺史)、林薦 公(韶州即廣東韶關刺史)、林譁公(通州刺史)、林蘊 公(邵州即今湖南邵陽刺史)、林蒙公(循州即今廣東博羅一帶刺史)、林邁公(雷州即今廣東海康一帶刺史)、林蔇公(四明處士)。"九牧”後代,自唐宋由莆田分衍到福建仙遊、漳浦、福州、侯官、長樂、連江、泉州、漳州、永春、龍巖等地,以及廣東潮州、梅州、韶州、廣西橫州等地,明清及近代更遷居世界許多地方,在林姓各支派擁有較大的影響。

孝瑞堂:又稱“雙闕堂”

始於林攢,閩林始祖林祿的十八世孫,早年任福唐縣尉(今福建福清)。貞元元年(公元785),他的母親在莆田病重,他得知之後,急忙從福唐趕回,未到家母親便去世。他悲痛欲絕,回家後扶屍痛哭,幾次昏死過去,四五天也不吃東西。母親下葬之後,他又在墓旁搭一座茅屋住下,親自搬運土塊、石頭,為母親的墓葬添土築石。這樣過了一年多,都是如此。結果感動了蒼天和其他生靈,以至相傳有甘露三次降臨到墓旁的松柏上或其他附近地區,又相傳有白鳥兩次飛來。事情傳到朝廷,唐德宗專門下詔星表他的門閭,並在宅第前立下雙闕,他的家族也免除了徭役。家鄉以此為榮,把他的家族稱為義門,所居地稱為孝裡,所在的林姓支派,稱為闕下林,分為五房,後裔以孝瑞為堂號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追遠堂:海豐海城北門“追遠堂”太祖林敦茂公,配巫氏、吳氏

一世實吾公,配許氏,二世召融公,配吳氏、章氏,三世明華公,配楊氏(入海陸惠“忠孝堂”)。四世儀韜公,於清康煦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攜同眷屬與二弟信韜公、三弟俊韜公移居海豐海,棲身町前鄉。後擇海城北極社,世稱“北門林”。儀韜公宵幹殷實,開基創業,締造北門“追遠堂”祖祠,子孫由此繁衍。次弟信韜公一系仍居町前鄉傳世。四世儀韜公,字中秀(列閩林50世),配張氏,生六子:馬琦公、黎琦公、陳琦公、周琦公、黃琦公、張琦公,分為六房。夫子合手艱苦創業,養雞鴨、營生意,圖強發展。長、三子為監生,二、四子為庠生。二房向南厝,三房向北厝,衍居金帶街、汕尾。八世武錦衍居西門。其後裔林桌存公為清代(實為民國,因避開文革這一歷史環境,族人把年代記為清代 — 編者注)鹽輸官。林子云公為粵軍陳炯明部隊任師長。林羽雲公於保定軍校畢業,民國期間任團長。其輩序:韜奇周特苞克錦 光國有文章 英聲高樹聯芳桂 傳家本忠孝 德應長孚獻瑞雲。“韜”列四世,今已傳至“章”輩,列15世,裔孫2000多人。有子孫衍居陶河下邊、可塘後林等地。

忠孝堂: 典出御題

閩林始祖祿公第二十四世林悅公,原名林英。林悅為“晉安林”始祖林祿的二十四代孫以忠孝見稱,在宋仁宗時任侍御史。是後宋嘉祜六年(公元1061年)宋仁宗之侍御。有一日請假回家掃墓。仁宗問曰:“卿殷少師苗裔家乘可得見乎”。悅公以取族譜呈上御閱數日後,龍心大喜有感比干盡忠。悅卿則孝。最後有感於比干為國盡忠,林悅為死去的雙親盡孝,一門之中忠孝兩全,御筆大書“忠孝”二字於譜首鈐以御寶。交回林悅手中並賜詩二章。欽命悅卿珍重回京供職。後來,這支林姓人因為有了御賜的題簽,以此為榮耀,從此稱為“忠孝堂”。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鬆卜堂:為江蘇省丹陽縣林氏支宗的堂號

丹陽林氏肇於宋代。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福建省進士林芳,字逢春,出任丹陽縣令,今後便長住於此。林芳的長子伯一居於城邑,次子伯二定居南郊鬆卜。從此,福建林氏在丹陽繁殖生息。丹陽林氏"鬆卜堂"的先人,按行序陳設分為鬆卜、都會、北莊、大華等支。主要散佈在大華、埤城、丁家壩、林家橋、北莊、繞莊、孟河、魏村、張莊、黃墟、董庵等地。在縣城裡,林氏族又分孽成金斗鋪、寺前鋪、晉地墳、虞巷、安巷等族系。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敦本堂:

①溯望敦本堂先祖,自一世祖林秀一公從閩徙鄂定居南湖白果樹始,歷代達官顯貴、綽商富賈、科技奇才、飽學名士數不勝數,真可堪稱為一大名門望族。九牧林氏歷經唐、宋、元三朝的繁衍生息,已枝繁葉茂,族裔遍及福建及海內外。敦本堂林氏乃八牧之後。元至正26年(1366年)茂公在莆田縣石頭村創辦團練,後投湯和,初授把總,繼升指揮。明洪武元年(1368年)官封一等綏遠將軍。洪武二年,調守湖南嶽陽,後 因屯田, 坐居 沔陽楊莊垸林家堖,為沔漢林氏始祖。茂公生三子,即秀一、秀二、秀三公。秀一公遷漢川鬥埠頭尹家下腳立業,為避 軍籍改姓尹,即依尹完糧。秀二公遷潛江澤口,秀三公留沔陽。漢川七世 祖大本公,清嘉靖辛卯科舉人,任江西瑞州知府,與堂兄大川(雲南和曲知州)涉漢水,訪潛沔宗親,悉知遷漢川及改姓之由,歷情呈官,於 喜嘉慶36年接上批覆,復林姓,因族內分歧,分林尹二 派,後各修宗譜,祖祠,1989年續譜時合譜,形成同宗同 譜同字派不同姓的格局。②又稱“林月汀宅”,俗稱“大厝底”,位於臺灣省南投縣竹山鎮菜園路4號。已毀於1921年地震。屬於三級古蹟。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亦有近百年的歷史。屬於臺閩標準四合院建築,乃當時竹山清武官林月汀所建立,故屬私人宅院。該堂主體木質構造,為臺灣十大古厝之一,亦為臺灣雕工最為精美者。該堂為二落式建築,第一落屋頂為馬背式,門廳前具寬廣簷廊,並於壁面題字作畫。左壁彩繪花鳥草木,字題“竹茂”、“囗得石花勝開”;右壁彩繪人物山水,字題“鬆苞”、“夜雨竹窗問語”。太師壁雙面木雕,前為鬆、鹿(取長壽多祿之意),後以窗櫺組成“富貴玉堂春”字樣,其四角銜以蝙蝠造型(取得福之意〉,故福祿壽齊備。第二落為正堂,屋頂屬頂硬山式,據說原為官式燕尾脊,後去燕尾。各門扇工法講究,精磨細琢,讚歎不已。第一落、第二落及左右護龍形成完整的四合院。如果可能,應該就地重建,不然殊以為遺憾。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崇本堂:

①林氏宗祠又名崇本堂,址在雲霄縣莆美鎮雙溪口村,始建於明成化五年(1469年),2006年初經由宗親集資重修。是閩林的始祖,其子孫相繼居閩。又傳三十三世,至林瓊公,為閩林“九牧”派系雲霄晉安郡林一世祖。公元1320年,元仁宗延佑七年,柯媽帶三位親生子從南靖徙居雲霄大夫地,三兄弟同為雲霄二世祖。迄今六百八十年,已傳二十八世。其子孫相繼衍傳雲霄縣、詔安縣西橋、龍海市東泗洋尾坑、廣東潮州、陸豐和臺灣省臺北、南投等地。雙溪口林氏為雲林五世乾公,妻楊氏,生兩子,長廷和(溫)繼乾之後,於明成化五年(1469年)入益溪(即今雙溪口),建祖祠堂號“崇本堂”,次廷端移居前塗村。 ②俗稱“林祖厝”,位於臺灣省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路三段831巷內。屬於三級古蹟,初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竹山及鹿谷地區林姓宗親,為緬懷林姓先賢開山墾荒之德澤,於是募款建祠,祠內供奉開閩始祖“林祿公”、“九牧公”及“林圮公”三位先賢。崇本堂早年失修,首於嘉慶七年修築成宮廷式建築,雕樑畫棟,宏偉壯麗 卻不失古色古香。復於1968年二修,最後則於1984年重建,這次除屋頂保有古式燕尾式建築之外,全面改以水泥磨石,而失 樸質之風。但卻也免於“九·二一”(1999年)地震之蹂躪,毫髮無損。 崇本堂的保有特色包括燕飛尾式屋頂、山門的交阯陶福祿壽三仙塑像;左右塑的“左昭”、“右穆”題字;正堂的“文魁”、“選元”及“進士”匾額等。

培遠堂、綏豐堂:

遊洋林氏昌公6世孫林子慕後裔,先後建有平和綏豐堂、培遠堂和漳州宮保第。霧峰林家的開臺始祖林石,是埔坪開基祖林子慕的第十四裔孫。自林石渡臺後,臺灣林氏族親與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宗親就經常往來,世世代代不曾中斷。以林文察、林朝棟、林祖密祖孫三代為代表的霧峰林氏是其中最顯赫的一支。但各地族譜矛盾頗多,廷玉是生一子,還是二子,還是三子,各種版本族譜的記載有異。

尚幹堂:

尚幹林氏祖先是林穆,乃唐末世居在河南光州固始縣,系出山東濟南的士族。為避戰亂,隨王潮、王審知的軍隊於公元885年輾轉入閩各地。林穆在軍中運籌帷幄,為王審知得力的助手,故唐封為左朝奉大夫。為陶江林氏姓祖。公元904年他自擇桑梓,定居於烏龍江畔枕峰村,迨至十三世裔孫林津龍的南宋“尚書幹官”,里人以官名稱其家鄉為“尚幹”。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善慶堂:

是臺灣竹北六支林家共建的基業。位於竹北市六家聚落,取意於祖先林放之問禮於孔子,子曰︰“大哉!斯問”,遂號之。創堂之初作用有二,其一,用之接待賓客,其二,作為父子兄弟之辦公議事場所。大正九年(1920)時改稱為六家。此地在漢人未入墾前稱為“霧侖毛毛荒埔”。乾隆二年(1737)泉州晉江周家來到此地開墾,乾隆十四年(1749)竹塹社平埔族亦移此荒埔,並建立東興社。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又有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率林居震、林先坤從鹿港移墾六張犛,築六張犛圳,大肆墾殖。後返鄉邀林孫服、林孫壇入墾,創建善慶堂,而建立竹北六家林家的基業。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教忠堂:

在潮安縣庵埠鎮寶隴村,有一座稱為“教忠堂”的大祠堂,祠堂內有明朝天啟元年《誥封敕文》、天啟四年皇帝口授而書的“教忠堂”三個大字,復原之南明兵部尚書郭之奇所撰《林尚書熙春略傳》大匾也懸掛在這裡。這裡的一切,記錄著明代潮人英傑林熙春的傳奇故事。林熙春,字志和,號仰晉,海陽縣龍溪都人(今潮安縣庵埠鎮寶隴村),生於嘉靖三十年七月(1550)。明萬曆十年(1582)中舉人,翌年登進士,初授湖廣行省巴陵縣(今湖南嶽陽)知縣,後調宗師,任戶部給事中,禮科、兵科、工科都給事。林熙春作為可以直接向皇帝進言的給事,在任期間向皇帝提出了不少積極建議。至萬曆二十三年(1595)冬,兵部考選軍政,帝喜怒無常,一時斥逐諫官34人,朝中大臣保奏無效,諫官不敢上疏。林熙春聞悉,毅然上《伸救言官疏》,慷慨陳言,請求公正對待諫官,一時激怒神宗皇帝,被貶後隱居庵埠寶隴村。庵埠寶隴村,保留著由林熙春之父與林熙春先後建造的林氏祠堂。當年朝廷特賜“三世尚書”,如今該匾仍懸掛祠內。

崇禮堂:

林氏崇禮堂位於長泰縣興泰開發區積山村塘邊社。當地社林氏是閩林九牧衍派,福唐刺史“林蔇”後裔,林勤勞三兄弟由仙遊竹塔入泰,宋末“林愨齋”住塘邊衍傳,子孫分衍閩南各地。崇禮堂始建於明萬曆間,重建於清康熙,1994年再次重修,坐東朝西,建築面積240平方米,佔地面積780平方米。以門廳,天井廡廊,正堂組成,面闊三間,門廳深二間,正面內收作”榻壽”式,第一進作為前廊,六方形石步柱,青石六方古鏡柱礎,明間,次間各開有大門,正中大門邊置青石鼓浮雕雙龍戲珠紋門鼓,兩側門邊置方形青石門墩,石浮雕花草圖案櫃檯腳,素面牆堵,抬樑式木結構,門前的簷柱有三組木透雕倒吊蓮花柱,樑架嵌有木雕臥獅坐鬥廡廊面闊一間,進深一間,柱為方形石柱;捲棚頂。正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步柱為白石八角柱、八角束腰雜寶古鏡柱礎。十一檁三架樑,前軒作卷硼式,瓜形或團花形坐鬥,後堂看架作一斗三閾五彎枋,明間後進公媽龕作六扇木柵門。堂前門上懸掛有“林氏家廟”匾,堂內有懸掛有“崇禮堂”、“父子登科”、“進士”、“兄妹博士”等匾。堂內的石柱陰刻有多副楷書柱聯:“麻承十德自泉莆仙遊以入萬古衣冠照日月,派衍九龍由晉唐宋明而至千年俎豆鎮乾坤。”

天下林氏一家親!八榮八恥銘記心!


永澤堂:

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龍海市角美鎮楊厝村過井社,有一座歷經180多年風雨滄桑的古老建築,它就是清代臺灣首富林平侯在家鄉創辦的民間慈善機構“林氏義莊”。臺灣望族板橋林家第一代移民林平侯,字安邦,號石潭,於乾隆年間赴臺,積累起驚人的財富,歷代子孫不斷增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人稱為臺灣第一家。建成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的林氏義莊,南北長114米、東西寬90米,總面積3730平方米。主體建築前面是一口大池塘,大門側開。池塘邊有石欄杆,然後是一個巨大的石埕院,正好用來晒穀子。埕院後,是一排典型的閩南風格建築:熱烈的紅磚紅瓦;主屋與護厝縱橫排列,沉穩大方;燕尾脊作勢欲飛,又添了一種靈動之美。整座建築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一排保存完好的烏石碑刻,鑲嵌在正厝天井西廊的壁牆上。碑刻上下兩層,共十塊,寬3米,高1米。工整精美的小楷,出自清書法家呂世虞的手筆。其內容,敘述了林氏義莊的由來、施賑辦法、經理人員的配備,非常詳盡,是義莊的靈魂。林平侯能聚財,更在於他能散財。他為三貂嶺十餘里山道築砌整齊的石階,方便行旅往來;他無休無止地捐款,資助文廟、貢院、書院、城牆、橋樑等公益設施;遙遠的天津饑荒,他捐出數千石大米運去賑災;土人與移民糾紛,閩、粵或漳、泉不同群體械鬥,他都極力調停,周旋,和解。在傳記裡,晚年的他是個不斷施捨的慈善家,財富多得使不完。布政使惠安人陳金城評論他說:“無意求富而竟富,以富而貴,以貴而益富,日惟用其富,散其富,而益鉅富。”人生到了這境界,真可謂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他沒有忘記家鄉父老鄉親的貧困,特地捐出田產,建立了一個永久性的慈善機構:“先生自歸田後,置義田三千石,創建永澤堂。”永澤堂指的就是林氏義莊。建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兩年後完工。道光元年(1821)開始運作,辦理贍賑業務,賙濟宗親。由於制度設計得好,義莊自行運作,延續了116年。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祖國大陸與臺灣交通阻隔,才停止慈善工作。這期間,林氏家族已由第一代林平侯傳至第四代林爾嘉。

林本堂 :

明永曆二十二年有林寬老入墾今嘉義縣六腳;二十三年有林虎自嘉義移墾竹山,後移墾嘉義六腳;三十年有林一入墾今嘉義縣太保。清康熙中葉有林寬亮、林必錦入墾今南投縣竹山。康熙末葉有林滿入墾今雲林縣斗六;林應、林德純入墾今竹山;林瑞芸入墾今臺中縣大里;林固入墾今臺中市東區。雍正年間有林宏齊、林敦成入墾今彰化縣永靖;林彩、林劇入墾今南投縣竹山;林元明入墾今臺中市東區。乾隆初年有林江、林受豚入墾今臺中縣大里,後移墾臺中縣霧峰;林爽文入墾今大里,後舉眾抗清事敗被殺;十年林簪入墾今臺中市東區,後移南區;十一年有林石入墾今臺中縣大里,其子瓊瑤、甲寅移墾霧峰,即“林本堂”,乾隆中葉有林先仲入墾今彰化永靖。

梅鶴堂:

梅鶴林氏由後周時的林克己開基,到宋代時出了一位在林姓發展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林逋(又名林和靖)。林逋創建林姓梅鶴堂,成為林姓的重要支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