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白茶 綠豆湯 鐵餅 綠豆 小陳茶事 2019-06-06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祛溼解暑的綠豆湯,是夏日的清涼佳品。

但,若想熬煮一碗好喝的綠豆湯,需要十分用心。

熬湯之前,需要將顆顆晶瑩的綠豆子,淘洗乾淨,放入清水中泡一段時間。

泡到鬆軟後的豆子,才能煮出軟糯清甜的口感。

然後,放入砂鍋中燜煮,等到綠豆開花酥爛後,細心將浮在表面的皮殼舀去。

舀除皮殼的過程,細緻又繁瑣,但卻不能忽略。

唯如此,才能喝到綿密香軟的綠豆湯。

食物可要傳遞出溫度,細心烹製熬煮,自然能回饋好滋味。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喝茶品茶用心如此,用心泡茶,才能得出淳和舒適的茶味。

喝白茶餅,不少人會止步於撬餅階段。

“太麻煩了,得將茶餅撬開才能泡茶喝,一不小心,又是撬成滿地碎末。”

“撬開來的茶餅,看起來很耐折騰,是不是要悶泡時間久點,才能出滋味?”

“撬碎後的茶餅,怎麼泡都是碎茶末,這該怎麼辦?”

若是您在喝白茶餅時,遇到相似的問題,不妨細看本篇文章。

白茶餅的沖泡,到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2》

白茶餅,該怎麼撬?

壓餅工藝到位的白茶餅,呈現出來的是不鬆不緊的狀態。

這樣的白茶餅,在撬餅方法到位的情況下,能輕鬆的將其撬解開來。

若是一塊白茶餅,呈現出來鐵餅一般,硬邦邦的狀態,撬餅的時候讓人無處下手。

這般壓制過於緊實的白茶餅,由於工藝上的缺陷,將茶餅壓制過死,失去了鮮活感。

這樣的茶餅,品質自然不佳。

一來壓制過於緊實,在壓餅過程中耗費了過量養分;二來壓得太緊,茶餅內部沒有幾乎沒有縫隙,不利於茶餅的後續的良好轉化;三是鐵餅般的茶餅,撬餅難度大大增加。

可見,喝白茶餅,首先要選對茶餅,壓制過於緊實的茶餅,慎買!

鐵餅狀的茶餅,哪怕撬餅方法掌握再好,還是隻能望餅興嘆,根本無從入手。

那,選好工藝合格的白茶餅後,面對圓潤規整的茶餅,正確的撬餅步驟是什麼呢?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一、用對工具。

工具,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工具,同樣是撬茶餅的好幫手。

撬茶餅並不難,選對合適的撬餅工具,就成功了一大半。

撬解白茶餅,最為適合的工具,是茶刀和茶針。

這兩種工具,尖尖的底部可以方便刺入茶餅內部,順利將茶餅撬解。

若是沒有選好工具,直接粗暴的用徒手掰、剪刀剪、甚至於菜刀砍的做法,會將整塊圓潤的茶餅,弄成山河玉碎!

茶餅中靜心製作,細心攤晾、靜心壓餅保留下來的完整白茶條形,會被這樣簡單粗暴的撬茶餅方法,弄成斷裂破碎不已,令人惋惜。

而茶刀和茶針,在撬餅方法掌握到位的情況下,能在最大程度保證茶餅完整度的情況下,將茶餅撬解出來。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二、找準撬餅點。

如同攻城打仗一般,找準突破點,才能將看似固若金湯的城池拿下。

面對一塊規整完好的白茶餅,找好撬餅切入點,更能順利將茶餅撬開。

一般而言,撬白茶餅的入手點,可以在茶餅側面尋找。

茶餅側面邊緣處,有著茶梗或是芽頭分佈的地方,通常有著不少的縫隙。

順著這些縫隙,既能夠避免將茶餅過多弄碎,又能輕鬆省力的將茶刀刺入進去。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三、順著層次撬解。

白茶經過壓餅後,內在呈現出層次有序的分佈狀。

如同一塊千層餅般,層次分明。

故而,在撬解茶餅的時候,若想避免將茶餅撬解得過碎,順著茶餅的層次進行撬餅。

從茶餅側面的入手點,平行的將茶刀刺進去,等到茶刀沒過茶餅一定的深度後,將茶刀往前滑動,像鐘錶的指針般,劃出一個扇形。

這時,再輕輕往上抬,就可以順利的將茶餅撬成薯片般的薄片狀。

撬成薄片狀的茶餅,可以將白茶餅內部芽葉的完整條形,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撬出來的茶,不容易碎。

一塊撬過後的白茶餅,在後續喝茶過程中,再沿著茶餅的撬餅層次,一層層撬解,即可。

撬餅方法掌握到位的情況下,可以遊刃有餘的將茶餅輕鬆拆解。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四、喝多少撬多少。

喝白茶餅,在撬餅喝茶的過程中,需要留意喝多少,撬多少。

不適宜一次性將茶餅全部撬解。

白茶經過壓餅後,作為一個完整體,在儲存過程中不斷進行良好轉化。

白茶餅在儲存轉化的過程中,由於茶餅外部與內部接觸到的氧分子多寡不同,轉化進程也有著快慢之別。

在喝白茶餅的時候,從外到內慢慢撬解,更能獲得對這塊茶餅的完整了解。

若是在撬餅時,一下子將整塊茶餅全部撬開,並不利於茶餅的整體轉化!

喝白茶餅時,撬好茶餅後,先將茶餅及時收納、原樣密封后,就可以正式燒水泡茶。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3》

白茶餅,該怎麼泡?

一般而言,喝白茶餅最為常見的泡茶工具,是用蓋碗泡。

標準容量的110ml蓋碗,撬出5克茶餅薄片搭配,即可。

泡茶喝茶,唯有在精準控制投茶量的情況下,才能得出濃淡得宜的茶湯。

鬆散狀態的白茶,經過壓餅後,體積會小。

尤其是梗葉張揚的秋壽眉茶,散茶狀態下體積蓬鬆,放入蓋碗內,滿滿當當的,佔據了大半空間。

而同樣5克的秋壽眉餅茶,體積小巧,會給人傳遞出視覺誤差。

是以,在判斷投茶量的時候,不能憑藉手感或是視覺感官,隨意撬一塊茶餅投入蓋碗內,就開始泡茶。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在投茶量過多的情況下,得出來的茶湯,湯感會偏濃、偏重、偏苦。

若想得出濃淡得宜的茶湯滋味,最好的辦法是用克稱進行測量,精準控制投茶量。

白茶餅沖泡,其實並不難,投茶結束後,注水出湯間,即可完成。

沖泡白茶餅,若想激發好茶更為豐富的茶香和茶味,需要用到沸水泡。

內質豐厚的好茶,唯有在用沸水沖泡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展現光彩。

前面幾沖泡茶時,注水的時候,需要用到環壁注水的方法,沿著蓋碗內部,快速的畫一個の字,將幹茶快速的打溼浸潤,讓茶味可以更好的釋放。

等後幾沖泡茶,蓋碗內的茶餅薄片,完全吸飽了水分,葉片恣意舒展開來後,可以根據個人的泡茶習慣,選擇環壁注,定點注都可以。

蓋碗泡白茶,講究快出水。

沸水衝入蓋碗後,合上杯蓋,馬上倒出茶湯。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沖泡白茶餅,同樣如此。

內質豐富的好茶,稍一與水接觸,內質物便急遽釋放,能得出清潤可口的茶湯。

若是讓茶與水接觸時間過長,內在的茶多酚、咖啡鹼過多析出後,會造成茶湯滋味的濃釅和苦澀。

在泡茶的時候,前幾衝的出湯速度,尤為要快,從注水開始到大部分茶湯倒出,茶與水接觸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0秒內。

經過壓餅後的白茶,泡茶的時候,同樣要做到快出水。

不需要特意長時間悶泡,等到葉片完全泡開後,再倒出茶湯,這樣泡出來的茶湯,必然會容易苦澀。

等泡過兩三衝、三四衝後,茶餅薄片的葉片,自然可以舒展,又何必急於一時呢?

用快出水的方法,一沖沖將茶餅的曼妙茶香和茶味變化品盡喝透,其樂無窮。

好茶,值得慢慢品,細水長流,更能品到無限的樂趣!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4》

撬碎後的白茶餅,要怎麼辦?

喝白茶餅,不少人總會面臨將茶撬碎的苦惱。

在撬餅方法掌握到位,將茶餅撬成薯片大小的完美薄片狀的情況下,仍無法避免會有碎茶末出現。

畢竟,從完整的白茶餅中,將茶餅撬解出來沖泡。

乾燥酥脆的茶餅,受到茶刀或茶針的外力,難免會有適量的碎茶情況出現。

薯片狀的茶餅薄片舒展開來後,同樣會有部分葉片斷裂的碎茶末出現。

更別提,在茶餅撬解方法不當,將茶餅撬得滿是碎茶末的情況了。

那,面對這些惱人的碎茶,該要怎麼辦呢?

泡茶的時候,如何才能避免喝到滿口碎茶末的尷尬情況呢?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首先,蓋碗開口不宜過大。

用蓋碗沖泡白茶餅,杯蓋的開口大小可以自由控制。

撬成薄片狀的茶餅,在只有少量碎茶的情況下,再倒出茶湯的時,只要稍稍留意,蓋碗開口不要過大,可以避免大量碎茶末的流出。

然,若是碎茶量較多的情況下,可以用上茶濾將茶湯過濾。

將清洗乾淨的茶濾,架置在公道杯上,再倒出茶湯。

茶濾的存在,可以起到很好的過濾茶湯作用。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但,在沖泡白毫銀針餅、牡丹王餅的時候,由於湯水中的白毫量較多,若是一昧將其濾掉,未免太過可惜。(白毫中有著不少養分物質和風味物質。)

這時,可以用濾眼大一點的茶濾過濾,可以隔濾碎茶末,但又不會影響到白毫,即可。

碎茶末較多的情況下,在下一衝注水泡茶時,可以用茶夾將茶濾網上的碎茶,重新夾入蓋碗內,進行新一輪的泡茶即可。

喝白茶餅,若是多次撬餅過後,出現的碎茶量較多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將其製成茶包。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簡單購置上乾淨的茶泡袋後,將茶餅碎茶進行稱重後,放入茶包內,將兩側的繩子輕輕一拉,茶包就製作完成了。

這樣製出來的茶包,簡單便攜,可以方便外出喝茶泡茶,並且,在煮茶的時候,還可以直接用茶包煮,避免了碎茶沾滿茶壺內部,不便清洗的尷尬情況。

面對白茶餅撬出來的碎茶,只要多細心,總能有不少小妙招,一一應對!

白茶餅正確沖泡的三大要點,怎麼撬、怎麼泡、怎麼存,深度分享

《5》

用心才能煮出好食物。

帶入溫情烹煮出來的菜餚,具有著治癒心靈的力量。

一飯一蔬,細心烹調,才能感受到菜蔬最為本真的滋味。

玲瓏小巧的白茶餅,用心對待,才能品味到最佳的茶味。

茶,一片葉子,不斷吸收山風雨露,拼命生長和積累,再經過細緻的萎凋和乾燥後,耐心放置一段時間,再經過蒸軟、經過包揉、經過壓制與烘乾,才能得出一塊茶餅。

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一餅茶的由來,何其不易?

泡茶喝茶時,自然需要認真對待,且喝且珍惜!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