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提起一線豪華品牌,在國內毫無疑義就是指BBA三家。作為提升生活質量的消費品,大家對於BBA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豪華感”三個字上,更好的越野性能和操控穩定性也成為了大家選擇品牌考慮的因素。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BBA的四驅發展史。

各個汽車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四驅系統,奔馳的四驅產品名是4MATIC,寶馬是xDrive,而奧迪的四驅則是大名鼎鼎的quattro。

論造車的資歷,誰也比不過奔馳,但玩四驅還是得服奧迪,quattro屬於第一批80後,1980年3月3日生於日內瓦車展,當時在奧迪80 Coupe這款車上加裝上一套四驅,因為在轎車上裝四驅,這是破天荒的事情,奧迪80算是全球首輛全時四驅轎車。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而4MATIC是位85後,1987年用於E級(代號W124)。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出乎意料,xDrive竟然是個00後,2003年用於X3(代號E83)。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在認知度和江湖地位上,奧迪Quattro可以說是最負盛名,獨有的壁虎標誌好記又好認。在各品牌中,奧迪最先把四驅系統當作一個技術品牌來打造,賦予它擬人化形象,各種冰雪挑戰事件,大家耳濡目染,就對Quattro四驅系統有了深刻和友好的印象。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第一代quattro——輕量緊湊的手動鎖止中央差速器:

第一代quattro並沒有使用大家熟知的託森差速器,它僅僅是用了前中後三個開放式差速器,並在中和後差速器上裝了牙嵌式差速鎖,能實現手動鎖止功能,屬於全機械四驅,沒有任何電子設備。

當時的四驅都是用在越野車上,少不了一個笨重的分動箱,而奧迪第一代quattro,利用一根空心軸巧妙實現了動力分流,省去了分動箱,使得體積減小、結構簡化,用在轎車上再合適不過了。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Quattro最初的開發目標,是在冰雪路面上更快更穩,沒有扭力放大功能,所以這套系統在容易打滑的較平坦路面更能發揮作用。

奧迪為了讓廣大消費者儘快知道Quattro,於是選擇參加拉力賽。 在拉力場地奧迪Quattro是如魚得水,橫掃各項冠軍,把其它車廠搞得灰頭土臉,自此Quattro名聲大噪。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第二代quattro——Torsen差速器走上歷史舞臺

針對第一代quattro的缺點,奧迪在1986年推出了第二代quattro系統——Torsen差速器終於出場了。如果要用一句話講明白Torsen差速器,那就是差速器“內耗”越大,不打滑的車輪能獲得的扭矩越大。所以在快速奔跑情況下,對於低附著路面以及彎道有天然優勢,可以平順自然地幫助車子增加穩定性。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Torsen差速器很神,但它並不是奧迪發明的,也不是德國人發明的,而是美國人在1958年發明的,專利屬於日本捷太格特北美公司,它為全球各大車商提供Torsen差速器,從最早第二代奧迪80開始用的Torsen A型差速器,歷經幾十年,目前發展到Torsen C型,從轎車到SUV,從中差速器到前後差速器等,主供各種品牌的高端車型,當然其最大買家就是奧迪。

第三代quattro——液壓控制多片離合器

此時的quattro僅能搭配手動變速箱使用,直到第三代quattro的出現,不過自動變速箱版本的quattro搭配的不是Torsen差速器,而是液壓控制的多片離合器。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第四、五代quattro——Torsen差速器帶來更合理的動力分配

直到第四代和第五代,quattro才成了我們現在最喜歡的樣子——以託森差速器為核心。第五代相比第四代的主要區別是默認動力分配比例由50%:50%變為前40%後60%,從而減輕轉向輪的負擔。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第六代quattro——冠齒差速器可以向後軸分配更多扭矩

從2010年開始,奧迪開始擺脫對捷太科特Torsen差速器的依賴,逐步為旗下車型換上自己研發的CGD傘齒輪中央差速器,首款應用車型是RS5,目前現款A6/A7/A8等都是這種類型。

CGD傘齒輪差速器,工作原理其實跟Torsen差不多,只不過是不同的結構形式,並且增加了多片式離合器輔助控制,可以實現前後軸動力在70:30到15:85之間大範圍調整。機械齒輪的可靠性加上電子系統的精確控制,是目前奧迪Quattro系統的優勢。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第七代quattro——徹底廢掉Torsen差速器,還能叫四驅嗎?

全新奧迪Q5L使用了新的四驅系統—Quattro ultra,舊款的Torsen中央差速器被電控多片式離合器代替,因此變成了適時四驅,而不是以前的全時四驅,並且沒有了Torsen差速器機構的機械自鎖功能,變成了電腦根據打滑狀態,通過壓緊離合器來實現前後軸鎖止,鎖止力量以及高溫情況下的性能都不及以前。

奧迪Q5L為什麼使用Quattro ultra?我覺得可能原因一是節約成本,二是省油,不管是Torsen差速器或者奧迪自己研發的CGD中央傘齒輪差速器,有個很大劣勢,就是油耗大,全時四驅比適時四驅耗油大概多7%,或許奧迪就是為了省油,才不得不廢掉Torsen差速器。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接下來我們看看奔馳4MATIC。

4MATIC分為三代。與quattro不同的是,第一代4MATIC就是一套電控四驅系統,而且是一套分時四驅,可以在後驅、四驅(前後軸扭矩分配為35:65)和(前後軸扭矩分配為50:50)三種模式之間切換。當ABS工作時,車輛會自動退出四驅模式。

第二代4MATIC採用前、中、後三個開放式差速器,沒了。用在四眼E級上(代號W210)。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第三代4MATIC是一套基於行星齒輪中央差速器和多片離合器的系統。

而且奔馳旗下的車輛並不是所有的車型都運用同一套四驅系統,高端車奔馳G級擁有縱置發動機+三把鎖+分動箱+低速四驅+電子輔助組成的四驅機構。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而比較低端的四驅,被放到了轎車以及只能走走爛路的SUV上,奔馳稱為4ETS。這套技術其實就是電子剎車輔助,也叫電子差速器,它並不是實際存在的機械結構,而是通過電腦分析車輛狀態分別對打滑的車輪進行制動,來模擬差速鎖的作用。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最後來看看寶馬xDrive的情況。

其實寶馬早在80年代就開始提供四驅車型了——但是那時不叫xDrive。當時的系統是基於粘性耦合器的行星齒輪中央差速器,當前後軸轉速差足夠大的時候才會開始工作。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寶馬在四驅系統的研發初期和奔馳的4 MATIC一模一樣,由於與生俱來的缺陷(剎車負擔大),寶馬開始另闢蹊徑,尋求減少剎車輔助的方法,開始了新的四驅系統的探索,並開發了動態驅動性能控制系統DPC。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該系統在原有四驅系統對於前後軸動力分配的基礎上,加入了對於後軸兩個車輪之間的動力分配。比如在車輛發生轉向不足時,首先進行動力向後軸的轉移,於是通過後軸的離合器將動力更多的分配給外側車輪,從而最終達到糾正轉向姿態的目的。

BBA的四驅發展史,奧迪開創先河,寶馬後來居上,奔馳如雞肋

因此,對於動力分配更加主動的寶馬四驅系統XDrive在高速操控上的優勢明顯。

BBA之間的鬥爭一直在持續,幾乎每家都愛將自己的四驅技術放在最耀眼的位置,那這三者當中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首先我想說明,Quattro並不是什麼很厲害的四驅系統,只是奧迪對待四驅的態度最為重視和專業,從賽場到民用,四驅都是奧迪的王牌。

而寶馬主攻後驅的駕駛樂趣,奔馳則是重點照顧大G這樣的越野之王,在低端產品上四驅如同雞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