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在哪裡——讀《我的阿勒泰》(原創)

《我的阿勒泰》是自小就一直在新疆生活的普通女孩兒李娟10年來散文創作的一本合集,分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輯,記錄了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生活的點點滴滴,包括生活中的人與事的記憶與感慨。作品風格清新、明快,質地純粹,語言富含活力,原生態地再現了新疆的歷史文化與風物人情,充滿著活潑的生機與優美的旋律。對散文和散文合集,在我去書店選書的計劃中,幾乎是沒有安排的。但去年十月份在一家書店裡,無意中碰到這本書,翻著翻著,覺得有一種什麼東西在無形中暗暗的吸引我,不讀下去就難以釋懷,不擁有一本就難以放下,於是就決定買了。

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在哪裡——讀《我的阿勒泰》(原創)

是新疆那遼闊的、淳樸的和清新的大自然風光吸引了我?還是蘊含在遙遠的新疆大自然風光裡的一股神祕性吸引了我?我不得而知,但我很快就明白,其實是李娟的文字和透過文字描寫的她的優美的心靈生活吸引了我。讀它對我的生活和心靈有啟發作用,帶給我一種積極、陽光、向上的心理狀態和人生動能。

回來後通讀這部書之後,作者李娟的這些看似零碎的小散文,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經過我的回味 、思考與分析、概括,卻在潛移默化之間合成了三個問題,總是撞擊我的心房,讓我無法迴避對它的陳述。問題就是:對我們而言,尤其是對當代大學生讀者而言,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是什麼、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究竟在哪裡以及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對當代大學生的啟迪。

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在哪裡——讀《我的阿勒泰》(原創)

1. 李娟的“阿勒泰”是什麼?

十年前,李娟在到處收集來的紙片上用密密麻麻的字寫下她在新疆多年的生活、感想和領悟,投稿到新疆的文藝單位。一些資深的編輯認為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不可能寫出如此清新有才華的作品。但新疆著名作家劉亮程將她慧眼識珠一般的挖掘出來,他認為:“只有像李娟這樣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著裁縫、賣著小百貨,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寫出自己不一樣的天才般的鮮活文字。”她的第一部作品以《九篇雪》的名字結集出版,人們開始知道有個新疆女孩叫李娟。此後,她的散文在《南方週末》和上海《文匯報》陸續刊登,完全是天才的筆觸。所寫的內容也讓人耳目一新,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受過很像樣的教育、閱讀範圍主要是金庸、瓊瑤、一直生活在漠北極荒之地的女孩能夠寫出如此清新、活潑、有內容的一本大書。

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在哪裡——讀《我的阿勒泰》(原創)

其實,如果不在意李娟散文文字生成的天賦因素,探究一下外部的因素對她散文文字風格的影響,我們無疑看到,李娟的“阿勒泰”是新疆的自然風光之美,是新疆的自然風光投影到她的心靈,形成的一片心田就是她心靈的一塊兒淨土,於是她用詩一樣的語言和心靈謳歌優美的大自然,是她對自然之美的一種崇敬。

於是我們看到這本散文集,寫的是那樣一些遙遠地方的事情,戈壁、草原、雪山、帳篷、駿馬、牧人,這些事情對於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裡的都市人來說,都是很陌生的,可是因為陌生天然就對他們有一種吸引力。對大學生讀者來說,自然風光和淳樸的民間文化,無疑更具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我在讀李娟的每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散文裡,內心總是被著自然之美感動著溫暖著,就頗感新疆大自然的神祕,民間生活的神祕,對它的文化產生濃厚的嚮往感情。

在如此優美的自然風光裡生活,觀察、關注、關心與熱愛,被它感染,心靈為它打開一扇天窗,悄悄的說點什麼,才有可能展開真實真切的散文抒寫,對李娟個人的文學才能與氣質來說,就不能不創造出一種地域文化上和文字描述上的獨特吸引力。因此此書真正吸引人之處,卻不僅僅由於李娟天賦的文學才能——李娟不是以一個旅客獵奇的眼光,去寫邊疆的異域風光,她對這裡的生活充滿了熟悉與愛意,筆下的一草一木,一條河流,通向家鄉的一條道路,乃至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子,匪夷所思的邊地醫生,酒鬼、醉漢,家裡老外婆可笑的習慣,河邊巨石上的一次午睡,在她筆下都別有一種光彩,更不用說彈冬不拉的哈薩克青年、淳樸自然的少女、地區賽馬會、鄉村舞會這些本來就美好快樂的事情了。更主要的是李娟從心底裡熱愛大自然,熱愛這片神祕的家園與鄉親,所以她的筆觸總是粘連著一種真摯的感情與眷戀,感染與打動著自己,感染與打動著讀者。

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在哪裡——讀《我的阿勒泰》(原創)

2.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究竟在哪裡?

李娟的每一篇散文生活氣息濃厚,都有獨特的看點,都能吸引人,能一直支持你愉快的讀下去。例如讀李娟的《木耳》,讓我感到時代的喧囂,卻也未必沒有影響到邊疆。這篇文章寫因野生木耳引起的狂潮,正是我們這個經常產生“非同尋常的大眾化癲狂”的時代的一個典型案例,所以雖然是紀實性的散文,也可以當作象徵性的小說來讀——而且是一篇非常優秀的小說。李娟寫採木耳的人,眼睛裡只有木耳,而沒有山野,山野“在他們的腳下、在他們眼裡,因變得過於熟知而再也不能令人驚奇了。並因此對他們隱蔽了某種強大的力量”。這是真的,人的心靈經常會被各種力量封閉起來,因而喪失了驚奇的能力,也喪失了觸及天地大美的力量,李娟令人驚奇地保持了這種能力,真是令人欣慰。也希望她能經受成功的考驗,即使在喧囂之中,也始終能保持那種安靜、親切、廣闊的品質。

《我的阿勒泰》的特別之處,並不僅僅是作者筆下那些事物,更在於作者心靈裡的某種質素——正因為作者的心靈有些美好而自然的東西,她才能發現並引導我們看到她筆下那些美好而自然的事情。這幾年,來自新疆的散文作家經常給我們帶來驚喜,前有劉亮程,後有李娟,似乎某些來自農業文明的可貴的品質,只有在邊疆的作家那裡還保持著。

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在哪裡——讀《我的阿勒泰》(原創)

李娟在本書的《自序》有一句話:“我正是這樣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讓我很有感慨。如果李娟不寫,那麼就沒有這本散文集,就沒有作家李娟。筆者在此不是說廢話,而是強調正因為新疆的大自然風光能夠走入李娟的心裡,並經過作者的心靈發酵,隨時似地的寫下來,寫成一篇小散文,然後是許多的小散文,然後彙集成書,在這裡,作者李娟的在寫作上的主觀努力很重要,寫這個動作或者習慣很重要。如果問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究竟在哪裡?那麼我認為在李娟的心裡,在她的心靈寫作的動作與習慣裡。

3.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對當代大學生的啟迪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有著長期在新疆生活的經歷,現在仍然還住在阿爾泰地區一個名叫阿克哈拉的哈薩克小村子裡,也似乎並沒有刻意要改變這種生活方式的打算。在現在這個如此騷動喧囂的時代裡,這樣的生活態度,真有些異乎尋常。我想她一定是發現了某種真正美好的東西,所以才會那麼心安理得地甘願被吸引。我認為這樣的東西無非是兩個:一是新疆的自然之美投影在她心底的人文之美,所以她能夠發自內心的喜愛,併為此付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二是作者李娟的閱讀與寫作的積極狀態,尤其是有寫作的動作與習慣,才能把她感覺到的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以散文以書籍的形式呈獻給讀者。由此出發,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對當代大學生的啟迪也在於兩點,如下:

一是現代大學教育,我們的大學校園,安居在每座城市的鬧市區,把青年們統統“劃地為牢”,大學生在校讀書求學期間,幾乎與大自然隔絕,大學生與大自然的接觸很少,親近的機會不多!他們無法感受到祖國大自然之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很難成為大學生的求學模式!這樣,自然之美無法浸潤大學生的心懷,也就無法在他們的心靈層次上生成人文之美!一個外在的現象就是:大學生雖然受到許多高等教育,但是對大自然的感受力和親和度,也許與李娟這位幾乎沒有受到什麼高等教育的鄉間女子差距很大。這說明了什麼問題?我認為起碼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大學教育,尤其是大學通識教育,對大學生身心成長缺少自然之美和基於自然之美之上的人文之美的教育!這究竟是利弊如何?本人願意拋磚引玉,請大家剖析。

二是大學生忙於學習功課,考研,就業的壓力很大,對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閱讀與寫作上忽視了許多。校內與校外的大學生讀者,除了功課與就業的書籍,對人文經典好書似乎沒有閱讀的動作與習慣,沒有寫的動作與習慣。本來自己的生活與人生很充實,但是卻看不到其中的閃光點,更不願意也不能夠把這些閃光點寫成一篇篇的小散文,乃至出書!而這樣的散文寫作卻是修身養性、保持詩意情懷與維護心靈平靜的重要所在,避免造成內心的乾涸。

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在哪裡——讀《我的阿勒泰》(原創)

作為圖書館員,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把這樣一本好書推薦給大學生讀者。因為作為大學生讀者的同齡人,作者李娟對新疆生活與心靈氣質美好的描述,對大學生讀者的心理建設與人生動能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鑑。只要對大學生讀者有益的好書,就是對我這個圖書館員有益的好書,無形中我在書店裡買書的標準就這一條了。這是我當時在書店決定買下此書的一個不成文的、比較表層的理由。至於閱讀此書的種種思考之後,歸納形成的作者李娟個人生活與寫作成功的兩點,用於對大學生讀者的兩點啟迪的意義,則真的是我個人的一點想象與評議。

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在哪裡——讀《我的阿勒泰》(原創)
新疆女孩兒的“阿勒泰”在哪裡——讀《我的阿勒泰》(原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