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秋,秋高氣爽,雲淡風輕。

二十四節氣之於北京,格外精準。

即使前一天酷熱難解,一到立秋,天氣立馬就會清爽起來,一掃大暑三伏的悶熱。

北京最難過的是夏天,北京的夏天不僅熱,而且晒,並且悶。悶的讓人喘不上氣來,悶得讓人心慌。北京人管這叫桑拿天兒。這天兒待在空調屋裡很舒服,一旦出門兒,必是一場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尤其是在大暑的最後幾日,即便在樹蔭下佇立不動,那也必是溼透衣背,彷彿在桑拿房裡蒸煮。

如此一來,人們便更盼著秋天的到來,立秋一到,空氣立馬清爽起來,氣溫雖下降不多,但已經是熱而不悶,尤其再經歷幾場秋雨,一種“颯”的感覺便披在了人們的身上。

北京入秋,第一等大事兒就是貼秋膘兒。

羊肉補體虛、祛寒冷、溫補氣血,而涮肉能保證羊肉的原滋原味,所以一入秋,老北京涮肉就成了貼秋膘兒的標準美食。

老北京涮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火鍋,其精髓就在一個“涮”字。

涮比煮的時間要少,要精確。夾起兩片薄薄的羊肉片,往熱水裡一探,輕輕撥弄兩下,就需立馬提出來,蘸上調料便可吃了。雖必要經過這幾道程序,但這涮的時間,最多也不過兩秒鐘。這實際上就是把羊肉在熱水裡一燙即可,時間稍長,肉質變老發柴變硬,這一口便不好吃了。即便是手切的較厚的鮮羊肉,在鍋子裡涮的時間也不過就三四秒。

在涮肉的過程中,筷子是絕不離肉的,務必確保口感。冷的肉突然遇到熱的水,瞬時把羊肉自身的鮮香鎖在肉裡,一兩秒、三四秒的時間確保羊肉熟而不老,軟香可口,鮮香入喉,才算是好吃。老北京愛喝二鍋頭,一口嫩羊肉配上一口清香的牛欄山,那滋味兒,給個神仙也不換。

老北京涮肉的好吃,要點有三:一是肉質好,專挑大廠、內蒙、青海最好的肉質,這是北京人的挑剔和福氣;一是鍋好,必須是銅鍋碳火,銅鍋輔以碳火,加熱緩慢、均勻、柔和、持久,能夠確保羊肉鮮嫩不老;一是調料,老北京涮肉的調料必須是店家來調理配好的,以芝麻醬、韭菜花、豆腐乳等調和,不甜不鹹不膩不爭功,不能掩了羊肉的鮮香,麻將調料是吃涮肉的一大功臣,輔佐羊肉,絕好搭配。

北京入秋第二等大事兒,是要賞秋景。

北京的秋天分外絢爛,這一時節,北京的天空最藍、最清亮,能見度也極高。北京的秋天,最可惜的是時間短,大概也就一個月多些,但最可愛的是,這一個多月的秋天,就能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景緻和興致。

北京的秋天是收穫的日子,稻田、玉米、京白梨、秋菊、銀杏落葉一片金黃,所以稱為“金秋”。

跟貼秋膘兒一樣,泡溫泉也是北京人入秋的一個重要儀式,經過了一個炎熱的夏季,北京人對泡溫泉也是急不可耐的。

北京人喜歡“泡”,早些年,北京的澡堂子可稱一大文化,虎坊橋的清華池打光緒三十一年建起,歷經百年風雨,也曾興衰起伏,卻至今不衰。現下,北京更依著獨特的資源,興起了泡溫泉。一到秋天,北京到處的溫泉就會客戶盈門、絡繹不絕,價格也是同步高漲,連住帶泡,價格可從夏季的三四百陡漲到八九百乃至上千元。即便如此,也仍擋不住北京人泡溫泉熱情。

北京的溫泉多屬天然,湯池類型各異,有清湯,有藥浴,有花浴甚至牛奶浴、紅酒浴等等,不同功效、不一而足。

泡溫泉有人喜歡專撿一個湯池,一泡一躺,頭枕池邊,閉眼小憩,身體舒軟,額頂冒汗,渾身那叫一個通透。有人則喜歡嚐鮮,不同的湯池之間泡來泡去,總要把每個池子都體驗一遍。

這些年,北京注重兒童經濟,溫泉也對孩童玩樂的設施加大了投入,可不嘛,一個孩子出玩,可以帶動一大家子的消費,這個商機可不小。不少的溫泉在室內都增多了供孩童嬉戲的水滑梯、海洋球,又添加了供成人們休息的火炕、溫床、休息間,泡一壺茶、讀一本書或者酌一壺小酒、打一個盹兒,都能讓人耗上一天而不嫌膩。

泡溫泉是室內活動,北京自然景觀、文化盛景眾多,金秋出遊,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賞月,是秋天最重要的一項儀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金秋的北京,要賞月,最有名的當屬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

燕京八景始於金代章宗年間,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盧溝橋遠望西山凝似黛,永定河澗白如練,尤其是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月懸西山之上,倒映永定河水中,明媚皎潔,橋面如霜,格外嫵媚。

除了盧溝曉月,北京也有多處賞月的絕佳地點。比如故宮角樓,明月與角樓在護城河上映出美麗的倒影,“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彷彿一幅古典油畫;比如北海遊船,以遊湖畫舫或是蓮花船遊曳在太液池上,吟詩觀月別有情趣,北海的五龍亭就曾是帝后及近臣垂釣、觀看焰火和賞月的地方;比如景山高處賞月,作為北京城中軸線的最高點,景山公園的萬春亭一到中秋,月亮似乎也會變得格外的美麗和清晰;比如陶然亭的賞月茶座,其湖心島四面環水,乘舟登臨,是園內賞中秋圓月的最佳地點,島上有賞月茶座,品茶賞月分外愜意。

北京的秋天稱為“金秋”,必是因有金色。其中最壯觀的莫過於銀杏落葉了。北京地區的銀杏種植歷史比較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每到深秋,粗壯挺拔高昂的銀杏樹滿身金黃,一旦落葉,彷彿黃金落雨,金磚鋪地。

賞銀杏,有兩大去處,一是釣魚臺外的銀杏大道,一是潭柘寺裡的銀杏古樹。

釣魚臺外銀杏大道最美最有名,每到秋冬交替的好時節,排列整齊的銀杏樹滿樹金黃,也把三里河路裝點得素氣大方,樹下被厚厚的金色銀杏樹葉覆蓋,踩起來“沙沙”作響。筆直的銀杏大道里面是滿滿的人流,欣賞杏葉的老人孩子,拍婚紗照的浪漫情侶,舉著長槍短炮的“拍客”,支起畫板的“畫家”,都是林中一景。

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比北京建城還早800多年,故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說。不僅潭柘寺比北京城早,就連寺內的一棵銀杏古樹,也要比北京城早400多年。

在潭柘寺內的毗盧閣前,矗立著兩棵高大的古銀杏,其中東側的一棵為唐代所植,距今已有1300多年。這棵古樹,不知在這座古剎裡,見過多少善男信女,多少哀愁喜樂。

歷經千年滄桑,這棵銀杏已長得高大挺拔,鬱鬱蔥蔥,其主幹高達30多米,幹周長達9米,需五六個成年人才能和抱起來。一到深秋,漫天黃葉,遍地金色,與斑駁的紅門相映,讓人在這裡體會到歷史的滄桑、文化的厚重。

而這棵千年古銀杏並不像常見的銀杏那樣只有唯一主幹。相傳清代時每一代新皇帝登基繼位此樹根部都會長出一枝新干,以後逐漸與老幹合為一體,因此被來寺中游玩的乾隆帝御封為“帝王樹”。遼代時,為了給這棵銀杏配對,僧人在西側補種了一棵“雌”樹,乾隆帝也同時將這棵樹御封為“配王樹”。只可惜,當年配植者錯配了“鴛鴦”,這兩棵樹都是雄株而不結果,反倒是寺內東邊行宮院的兩棵明代雌株銀杏,每年秋季卻是碩果累累。

潭柘寺之所以要給帝王樹配對,是因銀杏樹在寺廟裡一般都是雄雌成對種植。北京懷柔紅螺寺內大雄寶殿前,也有兩棵千年銀杏。這兩棵銀杏就是雌雄搭配,十分奇特,雌株結果不開花,雄株開花不結果。清代寺內僧人有詩云:“紅螺寺院兩銀杏,雌雄異株分東西。西雄開花不結果,東雌無花果實豐。”

金秋的北京,大自然給了北京太多的厚愛,賦予了他五彩繽紛的色彩。

自古以來,人們愛好紅葉,尤其是香山紅葉。

香山的黃櫨大多為乾隆年間所栽植,經歷200多年的繁衍,已經形成數十萬株的規模,鋪滿香山。每到深秋時節,當進入奼紫嫣紅,楓樹黃櫨紅豔似火、灼灼奪目,霜降後還會呈現深紫紅色,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真有“春色能嬌物,秋霜更媚人”之感。

香山賞紅葉可分三個階段:十月中下旬的香山紅葉堪稱色彩斑斕;半月之後,初霜已過,香山層林盡染,金秋紅葉大氣磅礴;再半個月,香山氣溫下降,秋風起紅葉散,可稱萬葉飄丹,十分悽美。

北京的秋天,能夠玩味的有很多,但總也不夠,正如老舍先生在《住的夢》(1945年發表)中所述: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