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到底是誰創造的?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顓頊 黃帝 夏朝 水經注 史記 歷史咖啡 2018-12-15
三星堆文化到底是誰創造的?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三星堆銅器(網絡配圖)

多數研究認為三星堆實際上包括三個文化,共分為四期:一期是寶墩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二期年代在夏朝至商朝初期(公元前2100-前1600年);三期對應商朝中後期和晚期(公元前1600-前1200年),以青銅器聞名於世;四期是十二橋文化,以古建築遺蹟為主(西周至春秋時期,公元前12世紀至前6世紀)。這三個文化(四個分期)的文物風格大不相同,為鎖定各個時期的族系,提供了線索。

整個三星堆文明還存在著幾條「文化溝通線」,對其各個時期的族系和文化有深刻影響,即:一是漢中地區,通過漢中而與關隴古代文明交流;二是岷山羌藏地區,與山地遊牧文化有交通;三是東面的巴濮地區,與長江中游相溝通;四是西南方向的橫斷山區河谷交通線;五是南面的僰道,與西南夷交流。

三星堆文化到底是誰創造的?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位置示意圖(網絡來源)

夏之前的族屬:名為蜀山氏的史前土著

可靠的文獻線索則始於黃帝時期,根據《史記·五帝本紀》和《國語·晉語》,黃帝部族勝利後,“賜姓十四子”,實行了初步分封,同時“置左右大監”,建立了一個初步政權,然後就巡行和征戰各地,《五帝本紀》說到黃帝大約從漢中進入過蜀地。

《史記·五帝本紀》: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

從夏初記載可知,整個五帝的初代封建可能分為兩種:

一種是派出子孫及部族人口去領有和統治一些族群,命名特徵是“有*氏”,如有虞氏、有苗氏、有窮氏、有仍氏、有熊氏、有緡氏、有娀氏等(字代表王系);另一種可能是王轄的封邦,如《夏本紀》明確記載的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等。除此之外,在可靠信史裡還可以看到其他邦氏的名字,如三星堆一帶的蜀山氏,良渚一帶的防風氏,禹帝的姻族塗山氏等,可以認為,這種就屬於原來已經存在,只是名義上臣服的土著族群。因此,蜀山氏就是成都平原的最早族群,可以稱之為古蜀人。

三星堆文化到底是誰創造的?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石峁遺址(網絡配圖)

所以,可以認為黃帝對成都平原的土著族群有所瞭解,但並未正式統治。不知什麼原因,黃帝將一個兒子昌意,貶謫到若水一帶定居;昌意生下孫子高陽,並繼承帝位(五帝第二位 顓頊)。為什麼可以確定是蜀地,是因為《水經注》認為若水就在蜀地。

《華陽國志》認為,顓頊才開始分封蜀地,因為其父昌意去了蜀山氏的女子,於是提升母族,「封其支庶為侯伯之國」。也就是說,從顓頊帝開始,古蜀人與中原人發生文化交流。按照五帝世系計算,顓頊為夏禹之前四代,25年一代,即比夏朝早100年,即公元前2170年左右。這正好是三星堆一期和二期的過渡期間。

《華陽國志·蜀志》: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顓頊;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

蜀山氏自身的歷史沒有信史可考,今天只留下一條稍微可信的線索。按照《太平御覽》引《蜀王本紀》“從開明已上至蠶叢,凡四千歲”。根據《華陽國志》,開明為第五代蜀王,而第一代蜀王是在“周失綱紀”時始稱王的,那就是平王東遷,年代約為公元前770年。往下追加五代為125年,即公元前645年為開明時代。那麼,開明之前4000歲,即為公元前4645年。公元前4000-5000年,已經有很廣泛的石器文化分佈了。

按照考古學家的意見,三星堆一期的寶墩石器文化是相對獨立的,它對應著一個史前族群,大概就是這個名為蜀山氏的新石器時代人群。分子人類學家應該可以給出古蜀人的父系單倍群類型。

三星堆文化到底是誰創造的?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夏代的三星堆族屬:蜀山氏、夏人、三苗羌人

從夏代開始,文獻終於有了更多線索。《史記·夏本紀》明確羅列了12個正式封邦,其中襃氏被多數專家考證為位於漢中地區,從而與三星堆有了交通可能性。除此之外,古籍所見的夏代之前的“有”字系封邦有苗氏,也開始與漢中、羌藏一帶發生聯繫。因為按照《尚書》記載,顓頊、堯舜禹都征伐過三苗,並“遷三苗於三危”,又戰三苗於荊襄。《後漢書·西羌傳》又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及舜流四凶,徒三危,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可見,有苗氏很可能在夏朝前的一百年裡被遷徙到漢中、羌藏地區一部分,成為羌人。

因此,夏人宗邦襃氏,夏之前的族群有苗氏羌人,都可能在漢中、羌藏地區影響成都平原。這兩支人群在這個時期已經進入青銅時代早期了,對當地石器時代的蜀山氏可能有一定優勢。因此,三星堆二期與原來的寶敦文化有了比較大的差異。

三星堆文化到底是誰創造的?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夏代銅器

三、商代三星堆族屬:古蜀人為主體、夏人為領袖、羌氐濮為輔助

但根據考古資料,三星堆二期也沒有特別發達的東西。也就說,整個夏朝,雖然不斷地有新鮮血液輸入,蜀地卻沒有孕育出特別繁榮的技術文明。這當然首先是因為夏朝的青銅文明本身也不是很發達。

真正的改變,可能始於夏朝滅亡。《尚書》記載“成湯放桀於南巢”(長江中游)。同時,眾多夏人宗邦也可能被驅逐了。例如,根據後世《晉書·載記》,氐人符洪為“有扈氏之苗裔”。有扈氏是《夏本紀》明確記載的夏人同宗,曾因為爭奪帝位而被夏啟討伐(即甘誓)。殷人建國後,當然有可能將夏人驅逐到遠處,按晉書的說法,很可能就是青川藏地區,成為後來的族。另外,《晉書·載記》也說到羌人姚弋仲是“有虞氏之苗裔”,有虞氏是黃帝集團的封邦,也有可能被驅逐到這裡了,成為羌族的另一支系(這就是為什麼甲骨文不斷地出現羌人犧牲的原因:他們與殷人一直就是仇家)。

三星堆文化到底是誰創造的?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 商代

這場驅逐可能規模甚大,帶來了更多的交流。另一方面,長江中游的荊襄到川東地區,可能在商代出現了百濮的擴散。於是形成合力,文化水平突然得到推動,形成了諸如後世的昔阝、庸、麇這類方國或其前身,再加上來自夏人的技術,就足以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青銅文化體系。例如,昔阝地曾發現過商代青銅器(湖北鄖縣),麇地發現“錫穴”(安城銅礦),都足以證明。

這個時期是中原青銅時代的鼎盛期,隨著一撥一撥夏人和殷周邊族群的不斷加入,巴蜀地區進入了青銅文化擴散期。於是考古學家才能夠在成都平原發現殷商時期的大批銅器。因此,三星堆文明鼎盛期的族群是多元的,以古蜀人為主體、夏人為領袖、羌氐先民和濮人為輔助。

三星堆文化到底是誰創造的?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 西周

交通線索

三星堆青銅器在技術上的特徵是鉛含量較高,硬度不強,不利於實用;其鑄造工藝則與殷商一致;其藝術題材,明顯以古蜀文化為主,如「縱目人」,兼及長江中游百濮的一些土著文化。其個別形制,又可能受到域外的影響,如權杖、太陽輪,更可能是橫斷山區河谷進來的印度-西亞因素,甚至有個別研究認為蜀地青銅技術受到雲南影響更大。此外,還有海貝、象牙等明顯屬於南島方向的遺存。參考涼山鹽源一帶的發現,南方因素顯然是不可低估的。(完)

三星堆文化到底是誰創造的?答案其實並不意外

西南青銅杆飾 (截圖於 考古雜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