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房裡走出革命家——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劉伯堅

周恩來 李鵬 法國 國家與革命 巴中日報 2017-06-07

在平昌縣龍崗鎮老街,一棟白牆木門的老房子格外顯眼,國務院原總理李鵬題寫的“劉伯堅烈士故居”鎏金大字匾懸掛在大門前,依舊生輝。這裡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黨我軍早期領導人之一劉伯堅的故居。劉伯堅,一位從賬房裡走出來的革命先烈。

賬房裡走出革命家——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劉伯堅

圖:劉伯堅故居

商賈入川耕讀立家傳世代

雍正末年,劉伯堅祖上從江西遷移至龍崗鎮,見該處地處交通要道,便在此落戶成家,以路邊賣稀飯、鹽巴維持生計。經過歷代人的辛勤勞作,至第八代孫劉伯堅出生時,劉家在龍崗鎮已經有了自己的商鋪、賬房,日子安穩。

雖然劉家世代經商,但卻以“耕讀立家”為祖訓,世代傳承下來。在劉家子孫中,能讀書就要求讀書,不能讀書的就要辛勤勞作,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劉伯堅出生後,家人見其身體瘦弱,便把他送到學堂讀書。

劉伯堅天資異常聰穎,學習成績優異,連續跳級讀書,1914年到1919年間,先後在巴中中學、萬縣師範、成都高師、北京高等法文專修館就讀。1921年,在巴中一富商資助下,劉伯堅赴比利時、法國參加勤工儉學,後來認識了周恩來、趙世炎等人,並結下了深厚友誼。

心繫國家未來向家鄉傳播新思想

1919年初,劉伯堅考入成都高等師範學堂。在五四運動中,劉伯堅置身運動前列,同劉硯僧、李劼人、袁詩堯等人成立學生聯合會,創辦《星期日》週刊,積極傳播新思想、新文化。通過如火如荼的革命運動,劉伯堅進一步堅定了追求真理、救國救民的信心。1920年6月,劉伯堅進入比利時霞洛瓦勞動大學半工半讀。1921年初,他到達法國巴黎,開始研讀《資本論》《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著作,並加入了勞動學會。他不斷從巴黎寄書回家鄉,傳播馬列主義思想。他在信中寫道:“欲使祖國富強,當從世界改革中求之。”

1923年11月,劉伯堅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大學學習。他親眼看到世界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巨大支持,更加堅定了對共產主義和中國革命勝利的信心。在蘇聯留學期間,他仍不斷寫信向家鄉父老傳播蘇聯革命的新思想、新信息。由於劉伯堅等平昌籍早期共產黨員不斷向家鄉傳播馬列主義思想,平昌人民逐步覺醒,一批有志青年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農民自發開展抗糧抗捐鬥爭。在隨後的歲月中,劉伯堅向家鄉人民點燃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視死如歸為理想奮鬥終生

1930年秋,劉伯堅回國,與妻子王淑振一起前往中央蘇區。1931年11月,劉伯堅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兼任工農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劉伯堅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在反對蔣介石的反革命圍剿、鞏固和發展紅色區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劉伯堅留贛南,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贛南軍區政治部駐紮於都縣的黎板橋,劉伯堅率部擔負架橋任務。主力紅軍撤離後,蘇區情況日益危急,鬥爭越來越艱苦。劉伯堅除繼續辦好《紅色中華報》外,還通過各種方式教育戰士和群眾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繼續堅持鬥爭,保衛蘇區、保衛勝利果實。最終由於敵我力量懸殊,1935年2月中旬,中央分局、中央辦事處和贛南省直機關部隊,在仁鳳地區陷入敵軍重圍中。為了中央機關和主力安全突圍,劉伯堅留後掩護。3月4日上午,劉伯堅帶領機關人員衝殺到牛嶺附近,突然遭敵前後夾擊,劉伯堅左腿負傷,昏倒在地被俘。

被俘後,軍閥餘漢謀、陳濟堂多次當面勸劉伯堅“順應潮流”,劉伯堅大義凜然,斷然拒絕了敵人的利誘。敵人見利誘不成,便給他戴上沉重的腳鐐,嚴刑拷打,並以死威脅。劉伯堅視死如歸,先後寫下了氣貫長虹的《帶鐐行》《移獄》《獄中月夜》等詩篇。3月21日,劉伯堅從容赴刑場,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40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