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的需肥特點及施肥推薦

種植業 柑橘 水果 農資 作物病害防治 作物病害防治 2017-10-19

柑橘的需肥特點及施肥推薦

柑橘在我國集中在長江中上游帶、贛南、湘南、桂北、浙南、閩西和粵東等地帶,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世界首位。柑橘屬多年生常綠果樹,一般種植在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上(pH4.5-8),柑橘在日均溫13℃時開始發芽,最適氣溫23-31℃,37℃時生長減弱,39℃時停止生長。柑橘要求年降水量1000-1200mm,分佈均勻。強風不利於柑橘的生長和結果。

柑橘採收果實要帶走大量的營養物質,若不及時補充會對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造成消耗,勢必影響樹勢、果實產量和品質;由於某種元素缺乏嚴重,還會引起缺素的生理性病害,甚至導致樹體死亡。柑橘氮過量則果實皮厚、果小、轉色慢、糖度低、葉色濃綠,夏秋梢旺盛,多為徒長枝梢。

柑橘缺氮葉片發黃,葉均勻變為淡綠色。

柑橘缺磷時新梢停止生長,小葉密生,葉上有壞死斑點,老葉青銅色,枝和葉柄帶紫色,果實質粗、皮厚、疏鬆、未成熟即變軟。

柑橘缺鉀全株生長衰弱,葉片變小,嚴重時葉片皺縮,邊緣黃,葉片往往在症狀出現前脫落。鉀對柑橘果實品質影響很大,施鉀後果實的大小、風味和保存質量都可得到改善。

柑橘缺鎂時出現黃斑葉,其黃化區常是近柄端的基部寬,葉脈間失綠,前部狹而略呈三角形。

柑橘對缺鐵敏感,新梢葉片失綠黃化稱“黃葉病”,失綠依次往上加重,夏、秋梢發病多於春梢,病葉呈清晰網目狀花葉,稱“黃化花葉病”,嚴重黃化的葉緣燒灼、乾枯、提早脫落,形成枯梢、禿枝,幾經反覆導致整株衰亡。

柑橘缺鋅症狀出現在新梢的上、中部葉片,葉緣葉脈保持綠色,脈間出現黃斑,黃色深,健康部綠色濃,反差強,形成鮮明的“黃斑葉”,又稱“綠肋黃化病”。嚴重時新葉小,前端尖,有時也出現叢生狀的小葉,果小皮厚,果肉木質化,汁少,淡而乏味。

綜上所述,根據果樹的大小、產量的高低和土壤條件進行科學合理施肥是保證柑橘高產優質的基礎。綜合各地研究結果,每收穫1000kg柑橘果實,平均要帶走氮(N)1.76kg、磷(P2O5)0.55kg、鉀(K2O)2.41kg、鈣(Ca)0.56kg、鎂(MgO)0.27kg。根據柑橘吸收養分所表現的季節性變化規律,4-10月份是柑橘吸肥最多的時期,其中9月份柑橘根系再次迅速生長,應根據這些規律進行施肥推薦(供參考)。

柑橘施肥推薦






目標產量

有機肥

氮肥(N)

磷肥(P2O5)

鉀肥(K2O)

鎂肥(MgO)

低於20kg/株

3kg/株

100g/株

50g/株

150g/株

30g/株

20-30kg/株

3kg/株

150-200g/株

50-100g/株

200-300g/株

60g/株

30-50kg/株

5kg/株

200-300g/株

100-200g/株

250-500g/株

100g/株

高於60kg/株

10kg/株

500g/株

250g/株

600g/株

150g/株

注:有機肥作果後肥/過冬肥依次施入,化學肥料按照表中的每株分施3-4次,根據各地情況分配在春梢肥、夏梢肥及保果肥、秋梢及壯果肥、過冬肥;鉀肥請用硫酸鉀,複合肥首選硫酸鉀型。

微量元素應以葉面肥的形式進行補充,通常與農藥一起噴施,如鋅肥、硼肥應在5月噴施,鈣肥在果實膨大時直接噴施於果面,葉面肥沃豐素在整個生育期噴施3-4次為宜,中草藥製劑(靚果安),安全性高,可在抽梢期、花前、花後、幼果期等敏感時期使用,傳導殺菌、營養復壯,與作物親和,可直接被葉片、枝幹吸收利用。

目前中國農科院土肥研究所的樑鳴早老師提出的四位一體技術,適用於所有的果樹,有機肥作為碳源,與產量直接掛鉤,為作物的高產打下基礎;全元礦物質元素調節作物的生長,防止生理性病害的發生;有益的微生物菌可以讓土壤“活”起來,解磷固氮,活化多種中微量元素,改善根系土壤微生物環境,讓有益菌成功佔位,減少有害菌的侵染,掌握綜合管理水平,作物需肥規律,在作物需肥的關鍵時期補充營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作物高產優質提供保障;使用中草藥製劑中的螯合態硫元素打開植物的次生代謝,增強作物的免疫力,再利用中微量元素維持次生代謝的正常運轉,可起到少用農藥,提高作物口感和品質,增強樹勢的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