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啥走不了美國那種大規模機械化生產?這幾句話解釋的很透徹

種植業 農民 農村 三農 農業 農民好助手 2018-12-07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民腰包也鼓了,但是農業農村相對來說還是弱勢,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土地分割細碎的小農經濟下,小農經濟的主要體現是本來可以由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就可以完成的收割任務,現在必須由數十臺小型收割機來完成;本來可以由一個合作社100萬元建立的農機系統,現在數十家農戶花費200多萬元也不一定能建成。人力和資源的極大浪費導致了生產效率的低下成為必然結果。

中國為啥走不了美國那種大規模機械化生產?這幾句話解釋的很透徹

目前條件下我國多數農區農業經營的低效率和不經濟已使土地喪失了產生“農業利潤”的資本功能,而成為一種生存保障手段,許多農民不是為謀利而經營,而是為生存和保險去種植。種植規模過小必然造成種植和交易成本過高,僅靠種糧(甚至包括部分經作)根本不足以維持生計,更無力實現農業農村的發展和提高,“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青壯農民進城打工,大量耕地丟荒的現象也就成為必然。

中國為啥走不了美國那種大規模機械化生產?這幾句話解釋的很透徹

中國人多地少錢少的現狀決定了中國必須儘可能地精耕細作,在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中更重視前者。說白了,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儘可能提高產量,多安置人口。所以,美國農業不可能是中國農業的學習方向,中國只能走集約化農業的道路。如果採用以色列模式,以集約化、產業化、機械化和就地工業化的合作化生產,我國農村18億畝耕地至少可以提供0.3億個高標準就業機會,如果包括就地工業化的合作社可容納1.2億人(按基布茲比例計算),而採用美國模式最多隻能提供150~200萬個高標準就業機會。

中國為啥走不了美國那種大規模機械化生產?這幾句話解釋的很透徹

而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高產出、高補貼的美國模式依賴政府補貼。2000年,美國農民總收入547億美元,其中257億美元來自聯邦政府的直接補貼,補貼額佔收入的47%。這在中國的現階段國情面前是難以實現的。再加上其它的技術、管理的相對薄弱,所以美國的模式在中國現階段還是行不通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