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長春暴雨 廣播 農村 發現佩奇 農村大眾 2019-08-18
"

8月14日下午3點多,記者在鄒平市高新街道三裡村見到孫永海時,他正在和十多位村民一起清掃村街。“洪水退了,街上淤積的泥土也幹了,清掃一下,再進行消毒。讓村民早回家。”他說。

孫永海,三裡村黨支部書記,64歲,1996年入黨。

正在清掃街道的孫永海兩眼發紅,總是半弓著腰。“我腰不疼,就是腿在水裡泡得時間長了,發麻,這樣弓著腰舒服些。”他說。

"

8月14日下午3點多,記者在鄒平市高新街道三裡村見到孫永海時,他正在和十多位村民一起清掃村街。“洪水退了,街上淤積的泥土也幹了,清掃一下,再進行消毒。讓村民早回家。”他說。

孫永海,三裡村黨支部書記,64歲,1996年入黨。

正在清掃街道的孫永海兩眼發紅,總是半弓著腰。“我腰不疼,就是腿在水裡泡得時間長了,發麻,這樣弓著腰舒服些。”他說。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孫永海說,他的腿在水裡泡了兩天兩夜,直髮麻。


"

8月14日下午3點多,記者在鄒平市高新街道三裡村見到孫永海時,他正在和十多位村民一起清掃村街。“洪水退了,街上淤積的泥土也幹了,清掃一下,再進行消毒。讓村民早回家。”他說。

孫永海,三裡村黨支部書記,64歲,1996年入黨。

正在清掃街道的孫永海兩眼發紅,總是半弓著腰。“我腰不疼,就是腿在水裡泡得時間長了,發麻,這樣弓著腰舒服些。”他說。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孫永海說,他的腿在水裡泡了兩天兩夜,直髮麻。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8月11日下午,洪水進村,社區幹部、村幹部逐家喊人:趕快走。

8月11日下午3點,暴雨如注。孫永海和其他6位抗洪搶險應急小隊隊員,在村辦公室裡準備應對突發險情。這時,接到高新街道樂禮社區黨總支書記殷學峰的電話:孝婦河漫堤,洪水正從東向西流。

孫永海接到電話沒多長時間,便看到殷學峰帶著4名社區幹部趕了過來。三裡村村東最低,卻住著一位77歲的孤寡老人,而且老人住的是土坯房。社區幹部、村幹部一起來到老人家,把老人抬到村辦公室。放下老人,孫永海就在“三裡群”(三裡村全村人的微信群)發了個微信:來洪水了,可能很大,大家都準備好,聽到廣播,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撤離。

"

8月14日下午3點多,記者在鄒平市高新街道三裡村見到孫永海時,他正在和十多位村民一起清掃村街。“洪水退了,街上淤積的泥土也幹了,清掃一下,再進行消毒。讓村民早回家。”他說。

孫永海,三裡村黨支部書記,64歲,1996年入黨。

正在清掃街道的孫永海兩眼發紅,總是半弓著腰。“我腰不疼,就是腿在水裡泡得時間長了,發麻,這樣弓著腰舒服些。”他說。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孫永海說,他的腿在水裡泡了兩天兩夜,直髮麻。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8月11日下午,洪水進村,社區幹部、村幹部逐家喊人:趕快走。

8月11日下午3點,暴雨如注。孫永海和其他6位抗洪搶險應急小隊隊員,在村辦公室裡準備應對突發險情。這時,接到高新街道樂禮社區黨總支書記殷學峰的電話:孝婦河漫堤,洪水正從東向西流。

孫永海接到電話沒多長時間,便看到殷學峰帶著4名社區幹部趕了過來。三裡村村東最低,卻住著一位77歲的孤寡老人,而且老人住的是土坯房。社區幹部、村幹部一起來到老人家,把老人抬到村辦公室。放下老人,孫永海就在“三裡群”(三裡村全村人的微信群)發了個微信:來洪水了,可能很大,大家都準備好,聽到廣播,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撤離。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8月13日上午,三裡村村委會大院裡仍然積滿水。這幾乎是全村最高的地方了。


"

8月14日下午3點多,記者在鄒平市高新街道三裡村見到孫永海時,他正在和十多位村民一起清掃村街。“洪水退了,街上淤積的泥土也幹了,清掃一下,再進行消毒。讓村民早回家。”他說。

孫永海,三裡村黨支部書記,64歲,1996年入黨。

正在清掃街道的孫永海兩眼發紅,總是半弓著腰。“我腰不疼,就是腿在水裡泡得時間長了,發麻,這樣弓著腰舒服些。”他說。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孫永海說,他的腿在水裡泡了兩天兩夜,直髮麻。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8月11日下午,洪水進村,社區幹部、村幹部逐家喊人:趕快走。

8月11日下午3點,暴雨如注。孫永海和其他6位抗洪搶險應急小隊隊員,在村辦公室裡準備應對突發險情。這時,接到高新街道樂禮社區黨總支書記殷學峰的電話:孝婦河漫堤,洪水正從東向西流。

孫永海接到電話沒多長時間,便看到殷學峰帶著4名社區幹部趕了過來。三裡村村東最低,卻住著一位77歲的孤寡老人,而且老人住的是土坯房。社區幹部、村幹部一起來到老人家,把老人抬到村辦公室。放下老人,孫永海就在“三裡群”(三裡村全村人的微信群)發了個微信:來洪水了,可能很大,大家都準備好,聽到廣播,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撤離。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8月13日上午,三裡村村委會大院裡仍然積滿水。這幾乎是全村最高的地方了。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孫永海說,還有老人住著這樣的土房子,土房子不經水泡,五六個小時就會倒塌。


"

8月14日下午3點多,記者在鄒平市高新街道三裡村見到孫永海時,他正在和十多位村民一起清掃村街。“洪水退了,街上淤積的泥土也幹了,清掃一下,再進行消毒。讓村民早回家。”他說。

孫永海,三裡村黨支部書記,64歲,1996年入黨。

正在清掃街道的孫永海兩眼發紅,總是半弓著腰。“我腰不疼,就是腿在水裡泡得時間長了,發麻,這樣弓著腰舒服些。”他說。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孫永海說,他的腿在水裡泡了兩天兩夜,直髮麻。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8月11日下午,洪水進村,社區幹部、村幹部逐家喊人:趕快走。

8月11日下午3點,暴雨如注。孫永海和其他6位抗洪搶險應急小隊隊員,在村辦公室裡準備應對突發險情。這時,接到高新街道樂禮社區黨總支書記殷學峰的電話:孝婦河漫堤,洪水正從東向西流。

孫永海接到電話沒多長時間,便看到殷學峰帶著4名社區幹部趕了過來。三裡村村東最低,卻住著一位77歲的孤寡老人,而且老人住的是土坯房。社區幹部、村幹部一起來到老人家,把老人抬到村辦公室。放下老人,孫永海就在“三裡群”(三裡村全村人的微信群)發了個微信:來洪水了,可能很大,大家都準備好,聽到廣播,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撤離。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8月13日上午,三裡村村委會大院裡仍然積滿水。這幾乎是全村最高的地方了。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孫永海說,還有老人住著這樣的土房子,土房子不經水泡,五六個小時就會倒塌。


洪水來了,村民們撤了,這7個人卻不走了……

這次暴雨和洪水中倒塌的房子,幸虧已經沒人居住。

孫永海發完微信,洪水已經開始進村了。暴雨中,供電線路出了故障,村裡的廣播喇叭沒法用。4名社區幹部,7名應急小隊隊員,挨家逐戶地喊:洪水來了,趕緊跑!

村民發動起汽車、三輪車、電動車,在雨中撤離。三裡村土地全部流轉出去了,年輕力壯的村民多在附近企業上班,他們有的不知道三裡村正在發生的危險,有的知道了也因道路被水淹短時間內回不到村裡。“組織全村人撤離時,全村有四五十個青壯年不在村裡。”孫永海說。危急時,三裡村人體現出了充分的團結和友愛精神。當時有8輛小轎車在村,不管哪輛車,都坐滿人再走。村主任張立國更是來回跑了8趟拉村民。

11日將近下午5點,把最後幾位老人連架帶抬拉走後,應急小隊7名成員又逐戶查看了一遍,確保人都撤走了。這時,全村只有村委會大院所在的最高處附近,沒有被水淹。

人都撤走後,孫永海和其他6名隊員商量了一下,決定留在村裡。村民人是撤走了,家卻在三裡村。“我們留下來,村民們會少些擔心家裡,更重要的是怕個別村民冒著危險回村。”孫永海說。

天黑下來了,沒有電,他們留在村辦公室裡,點著幾根蠟燭照明。耳朵聽到的是無盡的雨聲,抬眼門外能看到的是暴雨中的黑暗。每隔兩個小時,他們便要在村裡轉一圈,看是否有村民偷著回來。

12日,一天大雨。沒有電,沒有熱水,他們的飯只能是麵包加礦泉水。水進了村委會大院,進了村辦公室,他們便撤到緊鄰村委會大院的孫永海家。孫永海家也進水了,好處是門廳建得高。除了定時全村轉一圈,7個人擠在不大的門廳裡。這天晚上,全村地勢較高處水過膝,低的地方水過腰。在每隔兩個小時一次的查看中,他們真遇上了想回家看看的村民,孫永海的態度是:不商量,馬上回到安置點。

13日,雨仍在斷斷續續下著,好在村裡水位開始下降了。下午4點,孫永海等7人來到安置點,吃了他們兩天以來的第一頓熱飯。

14日上午,孫永海再次回到村,看到主要街道上的水已經基本退走。他對安置點裡的村民說:需要十來個人回村把街道清掃一下。十多位村民站出來說:我們回去。

14日下午4點,街道清掃完了,等著消毒人員前來消毒的空隙,孫永海坐在樹蔭下歇會兒。“我很累也很困,但現在還不能鬆勁。”這位年過六旬、在任22年的村黨支部書記說,“村民都回來,安頓好了,我才能放心睡個安穩覺。”

洪水過後,三裡村的170位父老鄉親,會記住洪水進村那兩天選擇留下來的7個人。他們是:村黨支部書記孫永海,村主任張立國,黨員朱永生、朱興福、朱海鵬,入黨積極分子孫紅軍,群眾朱寶銅。

(農村大眾融媒體記者 孫成民 張天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