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見急症中風的鍼灸治療

中醫 中風 鍼灸 心血管病 九四Supreme 九四Supreme 2017-10-21

中醫常見急症中風的鍼灸治療

中風

中風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昏迷僅以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為臨床主症的疾病。因發病急,症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與風善行數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卒中。本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常留有後遺症。

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屬於本病範圍。

辨證

1.中經絡

主症 半身不遂,舌強語塞,口角歪斜。

見面紅目赤,眩暈頭痛,心煩易怒,口苦咽乾,便祕尿黃,舌紅或紫,苔黃或乾燥,脈玄有力,為肝陽上亢,肢體麻木或手足痙攣,頭暈目眩,苔白膩,或黃,脈滑為風痰阻絡,口黏痰多,腹脹便祕,舌紅,苔黃膩,脈滑大,為痰熱腑實,肢體軟弱,偏身體一邊麻木,手足腫脹,面色淡白,氣短乏力,心驚自汗,舌暗,苔白膩,脈細澀,為氣虛血瘀,肢體麻木,心煩失眠,眩暈耳鳴,手足痙攣,或輕微蠕動,舌紅,苔少脈細數,為陰虛風動。

(中經絡病情比較輕在經絡表面)

2.中臟腑

主症 神志恍惚,昏迷,嗜睡,半身不遂。

兼見神昏,牙關緊閉,叩噤不開,肢體強痙,為閉證,面色蒼白,瞳孔散大,手軟口開,二便失禁,氣息短促,多汗腹涼,脈散,為脫證。

(中臟腑病情較重直侵臟腑)

治療

基本治療

(1)中經絡

治法:醒腦開竅,滋補肝腎,疏通經絡。以手厥陰經、督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內關 人中 三陰交 極泉 尺澤 委中

配穴:肝陽暴亢加太沖,太溪,風痰阻絡者,加豐隆,合谷,痰熱腑實者,加曲池,內庭,豐隆,氣虛血瘀者,加足三裡,氣海,陰虛風動者,加太溪,風池,口角歪斜者,加頰車,地倉,上肢不遂者,加曲池,手三裡,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環跳,陽陵泉,陰陵泉,風市,頭暈著,加風池,完骨,天柱。足內翻著,加丘墟透照海,便祕者,加水道,歸來,豐隆,支溝,尿失禁者,加中極,曲骨,關元。

方義:心主血脈,藏神,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調理心神,疏通氣血,腦為元神之府,督脈入絡腦,人中為督脈穴,可醒腦開竅,調神導氣。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滋補肝腎,極泉 尺澤 委中疏通肢體經絡。

(2)中臟腑

治法:醒腦開竅,啟閉固脫。以手厥陰經及督脈穴為主。

主穴:內關 人中

配穴:閉證加十二井穴,太沖,合谷,脫證加關元,氣海,神闕。

操作:十二井穴用三稜針點刺出血,太沖,合谷用瀉法,強刺激,關元,氣海用艾條灸法,神闕用隔鹽灸法,直至四肢轉溫為止。

方義:內關調心神,人中開竅醒腦。十二井穴點刺出血。配太沖,合谷,平肝息風,神闕為生命根本,真氣所在,配合氣海可益氣固本,回陽固脫。

其他治療

(1)頭針法 選頂顳前斜線、豪針平刺入頭皮下,快速捻轉2-3分鐘,每次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反覆捻轉2-3次。行鍼後鼓勵患者活動肢體。

(2)電針法 在患側上下肢體各選兩個穴位,針刺得氣後留針,接通電針儀,以患者肌肉微顫動為度,每次通電20分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