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脾湯《備急千金要方》一類方

溫脾湯《備急千金要方》一類方

主證病機分析

陽虛寒積證。

寒積阻滯於腸道 ─ 腹痛便祕,臍下絞痛,繞臍不止。

脾陽不足 ─ 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有的說它陽虛冷積,便祕,這個區別就是說,既有寒積,寒積是屬於實的方面。又體質基礎是陽虛,陽氣不足,所以這個寒呢,溫脾湯的寒,很重要是個寒從中生為主的。即使臨床上歸脾湯證的誘發,也有可能跟飲食的不注意有關,但是它的寒的來源,主要的還是由於陽虛造成。陽虛不能溫通,寒積阻滯於腸道,造成腹痛便祕。臍下絞痛,繞臍不止。溫脾湯這種腹痛,由於有實邪,所以比起單純的,比如中焦虛寒,脾腎陽虛,它那種腹痛,綿綿作痛,喜溫喜按,那個不同。這個腹痛要比較,因為有實邪,所以相比理中湯,理中丸那一類腹痛要重一些。但是一般也不是很劇烈的。

脾陽不足,表現會伴隨有一組中焦虛寒的症狀。中焦虛寒就是手足清冷或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或遲這一類基礎的中焦虛寒證。

但中焦虛寒證,比較典型是四肢不溫,四肢清冷,吐利腹痛。這裡由於有陽虛,寒從中生,不能溫通,寒性凝滯,導致了腹痛便祕。所以它主要反映,基礎的中焦虛寒證加上腹痛、便祕了。當然這一類情況,它一般都喜溫的。針對這種中焦虛寒為主造成的冷積便祕,冷積要功下,中焦虛寒要溫補脾陽。內生之寒,溫補結合。

功用

功下冷積,溫補脾陽。

方解

大黃

附子

芒硝

乾薑

人蔘

當歸

甘草

使

整個方基本上是溫陽的方。仲景,在像四逆湯這類基礎上,發展組合起來的。現在我們選這個方,是《千金方》上的。含有芒硝、當歸的。去掉芒硝、當歸,《千金方》還有一個溫脾湯,過去教材有時候也選這個。這張方,溫下、攻下力量強一點。因為它不僅有大黃,還配合了芒硝,所以整個這個方,從它的組成來看,大黃、附子仍然是大黃附子湯的結構。從成藥來看,用芒硝來增強大黃的功下力量。用乾薑來增加附子的溫裡祛寒力量。實際上,姜、附同用,溫裡祛寒力量很強,大黃芒硝聯用,瀉下積滯作用也強。所以這個方比起原來五版的溫脾湯選用的,它攻下力量,攻下冷積力量要強一些,人餐當歸體現出對裡寒證,寒從中生的一種溫補結合的基本治法。所以這個方溫補結合的治法,和前面的大黃附子湯的溫散結合的治法,針對寒邪來路不同,也針對了寒實,和兼有虛寒的這種區別。溫脾湯裡的寒,它形成有虛寒的特點。儘管由於這個虛寒,導致冷積內停,要溫補和攻下相結合。

方里的使藥是甘草。甘草既幫助人蔘補氣,和附子乾薑構成溫補結構。又能調和藥性,調和寒熱兩類藥。這是溫脾湯的一個基本結構。

配伍特點

溫通、瀉下、補益三法兼備,寓溫補於攻下之中,溫陽以祛寒,攻下不傷正。

溫、下、補,寓溫補於攻下之中,也就是說溫裡祛寒,和瀉下相結合,大黃雖然是苦寒的,但和附子乾薑聯用,去性取用。整個方溫陽以祛寒,攻下不傷正。實際上還是在過去經方的藥物配伍特點,和

基礎方的結構,這三方面發展來的。

大黃附子湯和溫脾湯的比較

大黃附子湯

溫脾湯

治法

溫下和溫散的結合

溫下和溫補的結合

針對病機

寒積裡實,純屬實證

即使寒邪傷陽,程度也不重

中焦虛寒體質引起的寒積在胃腸

主治證候

實證,脈弦緊,可以陽鬱產生髮熱,陽氣不達而手足逆冷,腹痛便祕

明顯的中焦虛寒表現(舌脈,四肢不溫,喜溫),腹痛便祕

大黃附子湯是溫散結合,溫脾湯是溫補結合,都是溫下,都是大黃附子相配。

運用

辨證要點

腹痛、便祕、手足不溫,苔白、脈弦。

實際上,溫脾湯證一般腹痛程度比大黃附子湯證是要輕一點。反應脈像它強調絃,不是強調緊。現在有些臨床,像胃癌病人到後期,經常容易出現大便祕結,看起來像燥屎,這種不能單純的寒下,要溫通。如果單純用寒下,往往造成反而腸滑失禁,過去我們看過,就是說單用大黃,番瀉葉泡水吃了以後,開始大便困難,一下子變成失禁,小便反而不利了。回過頭來用像理中和補中益氣,結合起來調整。所以溫下、寒下不能亂用。溫下是用苦寒辛溫這一類相結合,這是溫脾湯辨證要點。應該說是一組基本的中焦虛寒證。加上腑氣不通。

運用─加減

如果冷積重,加上阻滯氣機,厚朴、木香,這個前面講過,氣滯,和大黃附子湯加味相近。

腹中冷痛喜溫,加肉桂,吳茱萸。有些人主張,就是說不光大黃附子湯,或溫脾湯,都可以加吳茱萸。它能夠溫肝胃,特別是大黃附子湯,有的醫家方論說它涉及脅下’涉及厥陰,大便便祕不通,可以胃氣上逆,肝胃之氣上逆,主張佩吳茱萸。

溫下用這兩個方作為一個比較。兩種治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