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附子甘草湯合經方思維治療頑固性遺尿

本醫案(已經發表於《光明中醫》2008年8期)為我2004年大學畢業支醫內蒙古時醫案,當時自己剛畢業不到1年,雖然天天背誦《傷寒論》、《金匱要略》但用經方並不是很多。令我感觸很深的是3天后家屬來門診就非常高興的告訴我,服藥後當夜患兒未尿床,當時作為剛起步用經方的我興奮不已,感嘆經方之神奇,原本記錄了醫案及用藥思路,在後面按語裡寫的很明白(當時的理解),供大家學習參考。

經方人人可學,經方人人可用,方證對應,“謹守病 機”(胡希恕被稱為是該派的代表,與“臟腑經絡”代表派的劉渡舟先生、“方證藥證派”代表的葉橘泉先生,被譽為中國現代傷寒學術史上的三座高峰)是機要之處,我們臨床除了學習一方、一法的同時,應該深入學習經方理論體系,方能入仲景醫學大門,入的更深,走的更遠。

麻黃附子甘草湯合經方思維治療頑固性遺尿

原醫案:

李某,男,學生, 15歲,內蒙古喀喇沁旗旺業甸人,2005年7月4日就診,

患者訴尿床10餘年。

春夏輕,每晚2-3次,秋冬重,每晚4-5次,從未間斷。形體消瘦,身惡寒,便祕,舌質淡舌尖紅苔薄白,寸脈弱關尺緊。中醫診斷為遺尿(少陰病),辨證:陰寒盛於下、心火亢於上、心腎不交。治宜在下溫腎祛寒,在上清心瀉火,在中交通心腎。方以麻黃附子甘草湯加桂枝,黃芩,大黃。

處方:附子10g 麻黃5g 生甘草10g (麻黃附子甘草湯)

大黃5g (通便)

黃芩10g (瀉火)

桂枝10g (交通上下——參看黃連湯)

兩劑。7月7日患者複診,服藥當晚遺尿停止,大便亦通,惡寒減輕,囑其原方再服兩付,鞏固療效。

按:遺尿一病,早在《內經》就已有記載,《素問·宣明五氣》篇雲:“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後世醫家對此病多有闡發,如《諸病源候論·尿床候》認為“夫人有於睡眠不覺尿出者,是其稟質陰氣偏盛,陽氣偏虛也”又在《小便病諸侯》中說:“遺尿者,此由膀胱虛冷,不能約制小水故也”,並且在《小便不禁候》雲:“小便不禁者,腎氣虛,下焦受冷也”,闡明瞭遺尿的病機多屬陽虛陰寒內盛,下焦膀胱虛冷。後世醫家進一步認識到遺尿與心腎相關,如《奇效良方·遺尿失禁》中說:“蓋心屬火,與小腸為表裡,二氣所以受盛,是為傳送;又腎屬水,合膀胱為表裡,膀胱為水之府,水注於膀胱,而洩於小腸,實相交通也。若心腎氣弱,陰道衰冷,傳送失度,必遺尿失禁”。說明了心腎交通,水火既濟的道理,同時指出遺尿是心腎氣弱所致。本例患者是由於心火偏旺於上,腎水陰寒盛於下,雖不屬心腎氣虛,但最終也是由於心腎不交所致。心、腎分別屬於手少陰、足少陰,心主神明,屬火居於上,腎主封藏,屬水居於下,只有心火下蟄於腎,腎水上奉於心,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方為少陰無病,今患者陰盛陽虛,夜寐深沉,脈關尺緊為陰寒之象。

因思《傷寒論》言“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故辨其為少陰病,用少陰篇原本溫經解表之麻黃附子甘草湯來溫散下焦腎水陰寒之氣,舌尖紅是心經有火,用黃芩以瀉心火,便祕加少量大黃,可以通便瀉火,並依黃連湯用桂枝之意,取其交通水火以溫寒邪,10餘年遺尿頑疾用經方治療,起一劑知兩劑已之效,對於一個剛從事中醫臨床的年輕中醫師來講,回頭再讀張仲景《傷寒論》原序所言“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方悟醫聖誨人之心矣。

麻黃附子甘草湯合經方思維治療頑固性遺尿

本文轉自網絡,版權所有歸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