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皮病,老中醫畢生所學都在這裡了,醫生:建議收藏

白癜風,中醫學稱為白皮病、白駁風,是一種常見得色素性皮膚病,並且每年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發病率也逐年增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儀表容貌。

關於白皮病,老中醫畢生所學都在這裡了,醫生:建議收藏

《諸病源候論·白癜候》曰:白癜者,面及頸項身體皮肉色變白,與肉色不同,亦不痛癢,謂之白癜,此亦是風邪搏於皮膚,血氣不和所生也。

這本書就指出了白癜風的病機是風邪相搏、氣血失和。然而氣血失和的原因也有很多(下面會細講)。根據《靈樞·五色》“白為寒”理論,寒邪也是常見的致病因素。清代名醫王清任認為:白癜風血瘀於皮裡,指出本病為血瘀所致。

由此可得白皮病既有外邪導致者,也有內傷引發者,更有內外合邪所生者。根據臨床所見,風、寒、溼、熱、瘀、虛、氣滯、肝腎不足等都可以導致氣血失和,引發本病。

關於白皮病,老中醫畢生所學都在這裡了,醫生:建議收藏

以下,通過辨證論治,可以這樣治療白皮病。

肝鬱氣滯,氣血失和

常於發病前有情志波動或緊張史。白斑初為淡白,日漸變白、增多,常伴有抑鬱或緊張、飲食不香、心煩等。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活血。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包括柴胡、香附、赤芍、川芎、白蒺藜、陳皮、甘草。兼有鬱熱者加梔子,大便乾結者加生大黃,失眠者加合歡皮。

關於白皮病,老中醫畢生所學都在這裡了,醫生:建議收藏

風溼蘊阻,氣血失和

白斑散在,大小不等,頭面、上肢居多,或有輕癢,飲食、二便如常。舌淡紅,苔白膩,脈滑。

治法:祛風除溼,調和氣血。

方藥:除溼驅白湯(自擬經驗方),包括防風、獨活、蒼朮、陳皮、白蒺藜、赤芍、威靈仙、白鮮皮。

此證還包括

肺衛不固證

多發於老人、兒童,伴有面黃形瘦,納差,易感冒,乏力,脈細弱。

治法:益氣固表,祛風除溼。

方藥:除溼驅白湯合玉屏風散加減,包括黃芪、炒白朮、防風、獨活、炒山藥、陳皮、白蒺藜、赤芍、威靈仙、白鮮皮

衛陽不足證

伴有畏寒肢冷、納食不佳、大便時溏,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細弱。

治法:益氣溫陽,祛風除溼。

方藥:除溼驅白湯去掉白鮮皮、蒼朮,加黃芪、桂枝、乾薑、炒白朮。

溼熱證

白斑時癢,色粉紅,不斷擴展。口苦黏,舌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祛風除溼清熱。

方藥:除溼驅白湯去掉威靈仙、獨活,加浮萍、梔子。

關於白皮病,老中醫畢生所學都在這裡了,醫生:建議收藏

風寒瘀阻

發病前常有受寒史或感冒病史,白斑色青白或純白,邊界清楚,好發於軀幹、四肢伸側。畏寒,舌淡紅,苔白,脈緊。

治法:祛風散寒,溫經活血。

方藥:當歸四逆湯加減,包括當歸、赤芍、桂枝、細辛、乾薑、防風、薑黃、炙甘草。

血熱挾溼

白斑邊界清或不清,有新的白斑出現,或有輕癢。口乾或黏,舌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滑。

治法:涼血祛風,清熱除溼。

方藥:涼血祛風湯(自擬經驗方),包括浮萍、防風、梔子、赤芍、旱蓮草、生薏仁、川樸、白蒺藜、白鮮皮。

關於白皮病,老中醫畢生所學都在這裡了,醫生:建議收藏

肝腎不足

多見於中老年患者,白斑日久,面色不華,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

治法:溫補肝腎。

方藥:七寶美髯丹加減,包括補骨脂、菟絲子、當歸、沙苑子、制首烏、懷牛膝、山藥、黑豆。

以上就根據辨證論治總結的各種中醫療法。

這裡也要提醒以下大家,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如果是白皮病輕微或是進展期的患者,還是推薦糖皮質激素藥物控制病情,並找出誘因來根治。

白癜風病因病機複雜,臨床所呈現的中醫證候也是多證雜合。常常是既有風溼蘊阻,又有肝氣鬱結,既有血熱挾溼,又有肝氣亢旺,凡此等等。

如果不熟悉中醫的望聞問切,辨證論治,應該去找中醫辨證,才能開出貼切的藥方。

心細的讀者會發現上訴藥方中,有關“肝”或“肝經”風邪病變時都含有白蒺藜白蒺藜是必不可少的用藥,用量宜大,效果較好。

效果較好。因白摸藜能散肝經之風,平肝經之風,具有良好的驅白複色作用,可根據病情用量30~60g,或更大,沒有副作用。

《本草綱目》中記載:‘白癜風疾”即有“白芙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湯服二錢,日二服。一月絕根。

關於白皮病,老中醫畢生所學都在這裡了,醫生:建議收藏

如果讀者還有什麼不解的可以在下方評論,有對白皮病有獨特見解的也歡迎在下方評論。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就點個關注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