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身體不適,該吃什麼?這裡有答案

中醫 芝麻 山藥 海帶 我的黑框眼鏡 我的黑框眼鏡 2017-10-28
立冬一過,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氣中,該如何調整我們的飲食呢?中醫養生學告訴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來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打虎”,這就是說,因為冬天脾胃消化能力相對較強,吸收較好。所以,身體較虛弱的人冬天應加緊進補,做好來年的營養儲備,來年才會精力好、力氣壯,而且不會生病。

入冬後身體不適,該吃什麼?這裡有答案

但很多人、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會問:我平時很注意飲食保養,冬天吃了不少補品,但流感、支氣管炎等老毛病還是趕著趟地來!原來,這種情況在中醫看來,就是“不受補”的表現。

“受補”還是“不受補”,關鍵在脾胃。脾為後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能力才好,進補才能有效。而素來脾胃不好、脾虛消化不良的人,進補後承受不了,就會發生腹脹、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現象。胃寒的人也不能補,進補後消化不了,會發生腹痛。此外,肝鬱、心情不好的人也不受補,進補後會腹脹。還有,胃中有火的人,進補後會感覺胃中吞酸嘈雜,噁心欲嘔。上述這四種情況是冬不受補的最常見情況。對冬不受補的人,應在進補前先調理脾胃。

一般來說,脾氣虛的情況最多見。素體脾虛的人經常食少腹脹、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肢體倦怠、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這樣的人應在進補前先吃一些健脾的藥,比如參苓白朮散,人蔘健脾丸之類,也可多用山藥、扁豆、薏苡仁、白朮等燉肉吃。等脾功能有所恢復、脾不虛時再進補,才能正常消化吸收。

還有一些人,平素好食辛辣肥甘,日久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部灼熱、嘈雜、喜呃善飢,進補後,呃逆腹脹,不能消化,這屬於脾胃有火的表現,進補前就應先清火,可用竹葉、麥冬泡水喝,或喝苦丁茶,或吃一點黃連片,或吃菜時多吃苦瓜、黃瓜、青菜,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黑”食品最適合冬天食用

東莞市中醫院的專家說,冬天最能發揮保健功效的莫過於“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海帶、紫菜等。

現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顏色與營養的關係極為密切,食品隨著它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淺變深,其營養含量愈豐富,結構癒合理,而黑色食品可謂登峰造極。

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品不僅營養豐富,為諸多食品之冠,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對腎氣漸衰、體弱多病的老人以及處在成長髮育階段、腎氣不足的少兒尤其有益。

入冬後身體不適,該吃什麼?這裡有答案

入冬後身體不適,該吃什麼?這裡有答案

易生“內火” 多食清火食物

冬天人體容易生“內火”,主要表現為口腔潰瘍,臉上生疙瘩等。因此專家建議多吃白蘿蔔、白菜等當季食物能清火降氣、消食。還可喝些湯,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滋補津液。

入冬後身體不適,該吃什麼?這裡有答案

入冬後身體不適,該吃什麼?這裡有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