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七大症狀?中醫教你怎麼治!

中醫 睡眠 365養生館 2019-05-12

我們最常說的就是脾虛,可是很多人對脾虛不以為然,往往覺得脾虛不能夠實際感受到,脾虛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的。脾虛會導致很多疾病的入侵,同時影響人體的陽氣,陽氣決定人的壽命。所以,脾虛讓你的壽命縮短,看到這是不是心驚膽戰的?不用怕,今天我們就從中醫的角度分析一下脾虛的七大症狀以及中醫怎麼調理!

脾虛的七大症狀?中醫教你怎麼治!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脾虛?中醫上怎麼說?

在養脾之前,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脾在哪裡?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有人說,脾不就在左肋下嗎?不完全對。這個部位是西醫講的“脾臟”,而不是中醫所講的“脾”,雖然只差一個字,區別卻很大。中醫的“脾”是整體的功能概念:僅僅就部位而言,整個腹部都屬於中醫認為的“脾”呢。很多人連脾虛是什麼都不知道,還怎麼談脾虛,更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虛。所以我們要先知道脾虛是什麼?。

中醫脾虛:在中醫理論中脾虛泛指是脾氣虛損造成的一系列身體臟器失調的多種生理現象。脾虛包含運化失常導致營養吸收出現障礙,水液失於佈散導致體溼痰多,甚至是出現敗血症。腎有先天之本的說法,而脾則是後天這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虛不宜小看。

脾虛的七大症狀

一、不做“黃臉婆”,養脾養氣血

脾屬土,所謂的“黃臉婆”,其實是脾的問題讓臉色呈現“土黃”。中醫認為,氣血充盈,就會肌肉豐滿、皮膚紅潤。因此,要想保持容顏靚麗,不變成“黃臉婆”,就要養脾養氣血。

二、肥胖是脾虛惹的禍

中醫認為,厚重的脂肪層都是痰溼,肥胖的發生大多是因為“痰溼”作祟。所謂的痰溼是指人體津液的異常積留,消化系統運作失常的一種症狀——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失調,就會導致“痰溼”,進而導致肥胖。

如果脾氣虛弱,溼邪內生,脾被溼邪困住,身體的代謝功能紊亂,想瘦就變得不容易,可以用參苓白朮散來調節脾氣虛弱,趕走痰溼。

三、消瘦是身體嚴重消耗的狀態

一個人如果胃火盛,即使吃飽了,也很快就會餓;而如果脾虛,不能正常地將吃進去食物轉化成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即使吃很多也沒辦法吸收,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來豐潤肌肉,所以怎麼吃都胖不起來。

健康的人無論胖瘦,體重都是在一定範圍內浮動,但是,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不明原因消瘦,而且還有乏力倦怠、缺乏食慾等症狀,就算休息調整也不能改善,嚴重消耗人體元氣,需要引起重視。

四、既怕冷又怕熱就是脾虛

脾虛的七大症狀?中醫教你怎麼治!

中醫中有“虛不固表”的說法——當身體腑臟功能低下的時候,人體周圍的表氣就容易不足,導致身體調節體表溫度的能力下降,人就會變得既不耐寒又不耐熱了。

五、脾虛會讓人睏乏

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天天處在睡不醒的狀態,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待在床上。其實,“春乏秋困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並不是人人都會有的現象,而是脾虛的表現。

我們知道脾有“運化水谷精微”“主升清”的作用,能將攝入的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上濟大腦,為大腦進行的多種精神活動提供能量。在中醫看來則是脾的問題——脾的升清功能受到限制,清氣無法上升到大腦,人就容易出現頭腦不清醒、嗜睡等症狀。既然是阻礙了升清,那麼用中醫來說調理的方向就是祛溼。

六、食慾缺乏是脾胃不稱職

中醫認為“胃以和為貴,脾以運為健”,食慾缺乏大多跟脾胃相關,吃飯靠的是胃氣,脾胃運化功能減弱導致胃氣虛,就沒有食慾、不愛吃東西。所以,開胃運脾是治療缺乏食慾的基本原則。

脾虛的七大症狀?中醫教你怎麼治!

七、脾胃虛寒讓人口水橫流

中醫認為,“五臟化液,脾為涎”,也就是說口水跟脾關係密切。如果脾的運化功能正常,那麼津液往上注於口中而為涎,即口水;當脾臟虛弱時候,其運化作用失常,口水就會不受控制外流。脾虛,不能制約涎液,口水就會外流。平時除了要注重養脾外,還可以選擇一些源於民間驗方的小偏方來緩解症狀。泥鰍半斤,去內臟晒乾,炒黃,磨成粉,用黃酒沖服,服完即可。

以上就是從中意的角度來說脾虛的主要症狀以及如何調理,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