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水不少,但還是感覺口乾舌燥?中醫告訴你原因是什麼

每天喝水不少,但還是感覺口乾舌燥?中醫告訴你原因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白天明明喝了很多水,口腔也很溼潤,可一到晚上入睡時,口腔總是感覺乾燥、口渴,總要起床找水喝。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助於人體廢棄物的排出,還能緩解便祕,好處多多。但總是感覺口乾想喝水是怎麼回事呢?

每天喝水不少,但還是感覺口乾舌燥?中醫告訴你原因是什麼

空氣幹、飲食偏鹹或偏辣等外界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經常口乾,而自身問題也會導致喝水不解渴。中醫認為,口乾舌燥多是由於肝腎陰虛、血瘀、氣虛溼熱,導致津液無法上達引起的。

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症狀及調理

1、肝腎陰虛

所謂肝腎陰虛,是指肝腎陰液虧虛,虛熱內擾。陰虛的人,代謝偏快、消耗多、體熱津少,容易導致肝火旺、胃火旺,出現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等情況。通常還會伴有眼睛乾澀、頭暈、腰痠腿痛、眩暈、耳鳴、五心燥熱、失眠多夢、體形消瘦、毛髮不榮、疲勞乏力等症狀。

治療肝腎陰虛,則需要滋陰益腎,補血養肝。可用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等煎水服用,以滋腎養肝。

每天喝水不少,但還是感覺口乾舌燥?中醫告訴你原因是什麼

2、血瘀

血瘀是中醫辯證中的一種證型,所謂血瘀,是指血液運行不暢,體內有淤血,可見於多種疾病。血瘀可分為氣虛血瘀證,氣滯血瘀等,其中氣滯血瘀是指氣滯和血瘀同時存在的病理狀態,一般以情志不舒,同時伴有胸脅脹悶、刺痛、女性月經不調為診斷要點。

若是氣滯血瘀體質,宜選用有行氣、活血功能的飲食,少吃鹽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以免加重血瘀的程度。同時氣滯血瘀體質的人,還可以通過藥物調理,達到“以通為補”的目的。

每天喝水不少,但還是感覺口乾舌燥?中醫告訴你原因是什麼

3、氣虛溼熱

在中醫看來,氣勢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之一,其主要包括腎臟中的精氣、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氣、肺吸入的清氣這三個部分。氣固體表,能攝血攝汗液,而中氣不足會影響全身血液的運行,導致患者出現身體虛弱、呼吸短促、自汗、盜汗、口乾等情況。

氣虛患者抗病能力降低,通常會有夜間口乾、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血瘀等症狀出現。溼熱是熱與溼同時侵入人體,溼熱的常見臨床變現有發熱、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口乾、尿黃而短、舌苔黃膩等。

氣虛溼熱患者可以服用補氣溫陽的中藥來調理身體,比如人蔘、白朮、附子、黃芪等,預防症狀變嚴重;還要注意日常飲食的清淡,儘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膩的東西,以免加重病情。

每天喝水不少,但還是感覺口乾舌燥?中醫告訴你原因是什麼

如果您經常出現或是長時間出現口乾舌燥的情況,在喝水還不能解決問題時,就要引起注意了,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徵兆,建議及時就診,排除病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