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艾灸——長蛇灸,快速排出長夏溼熱

中醫 艾灸 養生 穴位 海天七色 海天七色 2017-10-06

中醫理論,人體要依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而獲得生存,同時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才能發育成長。正如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嶽所說:“春應肝而養生, 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必須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所以養生應順應四季: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規律,才能頤養長生,內安外健。

特色艾灸——長蛇灸,快速排出長夏溼熱

今天介紹一種艾灸的特色療法:長蛇灸,又稱督工脈灸、鋪灸、蒜泥鋪灸,也有醫療養生館稱大督灸,是我國浙江地區的鍼灸工作者從傳統的和民間的方法中挖掘和總結出來的一種灸療方法。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間督脈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療中施灸範圍最大、一次灸療時間最長的灸法。作用集中見效快。

現在的季節也是中醫裡說的長夏。雖然立秋了,但是夏天的暑氣還沒有消除。身體內積聚了一個夏天的寒溼,毒素,在這個季節是最好排出的時候。長夏在五行屬土,對應脾,脾臟喜燥而惡溼,一旦受到溼氣的影響,則會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溼為陰邪,好傷人陽氣,當脾陽受損。會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

因此長夏的重點工作便是健脾祛溼。立秋之後,氣血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去溼排毒的通路。膀胱經在人體的背部,人體的五臟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應的對應區,如背上部對應肺和心臟,背下部對應脾、胃、肝、膽,腰部對應腎、膀胱、大腸和小腸。所以保養背部也成了養生很重要的一點。

五臟六腑在背部的反應區:

特色艾灸——長蛇灸,快速排出長夏溼熱

1 .大椎突出、色素沉著:肩頸長期勞損,易引發肩周炎,肩頸經絡不通,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頭暈頭痛,心慌胸悶。長痘:——腸道宿便便堆積,毒素代謝緩慢,便祕、腹脹、腸鳴。

2 .肺區:毛孔粗大、色素沉著:——肺功能減弱,易引發鼻咽問題,鼻炎、咽炎、候嚨,幹癢、易上火、胸悶氣短。

3 .心區:毛孔粗大、色素沉著、長痘:——心火旺,有心事,淺睡多夢,心悸,心慌,手腳冰冷。

4 .肝區:明顯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鬱或脾氣暴躁,面黃,口苦,目赤乾澀,解毒功能弱,易引發灑精肝,脂肪肝,膽結石,兩肋滿脹,後背發沉,容易小葉增生,乳腺增生,手腳冰冷。

5 .脾區:推膀胱經時更容易判診,有氣節、腫脹:——膚色暗黃、皺紋明顯、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脹胃疼、打嗝反酸,肌肉鬆弛、易淤青,月經不調。

6 .腎區:發黑、色素沉著、腎虛紋、腰眼深:——腎氣不足,易脫髮,記憶減退,睡眠質量不高,夜尿頻繁,易受驚嚇,黑眼圈,眼袋明顯,耳鳴,易浮腫,怕泠,手腳冰,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婦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諧,性冷淡,不孕不育,腰痠背痛,下肢循環不好。

膀胱經上的穴位最多,有67個,而且,膀胱經的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 屏障。同時,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剌激膀胱經,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廢物從尿液中排出去。做完大督灸後,平時身體乏力會有明顯的改善,當天晚上睡眠質量也提高了,第二天大便更通暢了,並排出黑色的。小便一直氣味很重,顏色很深,並且感覺濃濃的,就是在排毒。

特色艾灸——長蛇灸,快速排出長夏溼熱

操作方法,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如養生館等),所用材料應人症狀而有所差異,此處介紹以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脊柱炎,慢性肝炎及頑固性哮喘等為例參考。

取穴:脊柱(大椎~腰俞)。治療時間:以暑夏三伏天為宜。(排毒等任何季節都可以)

器藥準備:斑麝粉:按麝香粉50%,斑蟊粉20%,丁香粉、肉桂粉各15%的比例,混勻裝瓶,密封備用。新鮮大蒜500g,去皮搗爛成泥,備用。優質純艾絨。消毒醫用紗布、龍膽紫藥水。

具體操作:脊柱穴區常規消毒後,塗上蒜汁,在脊柱正中線撒上斑麝粉1~1.8g,粉上再鋪以5cm寬、2.5cm高的蒜泥1條,蒜泥條上鋪3cm寬、2.5cm高的艾絨(紡200g),下寬上尖。形成截面為等腰三角形的長蛇形艾炷。然後,點燃艾炷頭、身、尾3點,讓其自然燒灼。待艾炷燃盡後,再鋪上艾絨復灸,每次灸2~3壯。灸畢,移去蒜泥,用溼熱紗布輕輕揩乾穴區皮膚。灸後皮膚出現深色潮紅,讓其自然出水泡,囑患者不可自行弄破,須嚴防感染。至第3日,用消毒針具引出水泡液,覆蓋1層消毒紗布。隔日1次塗以龍膽紫藥水,直至結痂脫落癒合,一般不留瘢痕。灸後調養1月。

注意事項:1.灸後1月內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雞、鵝、魚腥,禁冷水洗浴、避冷風、忌房事。

2.體質過於虛弱者、老人、小兒及孕婦等慎用此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