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你也能成為一名入門級中醫

中醫 穴位 文章 養生 百芯連 百芯連 2017-10-03

中醫看病靠什麼?

中醫基礎理論是指導中醫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理論基礎,涉及中醫學的哲學基礎,包括中醫對正常人體的認識,對疾病的認識,對養生康復和診療疾病的原則等內容。

中醫基礎理論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精、氣、神、陰陽五行、藏象經絡、氣、血、津液、病因病機、防治原則等。

精氣神學說和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哲學理論。“精氣神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一切事物都是氣運動的結果,氣運動不息,變化不止。世界是氣的產物,萬物的運動都是氣運動的體現,萬物的變化都是氣運動的結果。因此,“精氣神學說”是世界本原的一元論。“陰陽學說”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分為陰和陽兩個方面。陰和陽是相反的,但是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離開對方而單獨存在,所以又是互相的。陰陽雙方在事物中所佔的量和比例,不斷地消長變化。當陰占優勢時,事物的整體性質屬陰,反之則屬陽,所以陰陽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陰陽學理論”認定世界上一切都可一分為二,故其是對世界本原持“二元論”的學說。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組成。這五類物質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兩種關係,正由於事物間的相生和相剋,才維持著宇宙萬事的動態平衡,故“五行學說”是認識世界本原的一種多元論。這三種哲學思想,對中醫影響極大,已滲透到中醫的所有領域,成為中醫的哲學基礎。

看完這篇文章,你也能成為一名入門級中醫

“藏象”和“經絡學說”以研究人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等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臟腑經絡與外環境的密切聯繫為主要內容。其中,“藏象學說”在古代解剖基礎上,按照臟腑的生理功能特點,分為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大腸、小腸、膀胱、胃、膽、三焦)、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三類。它們雖然是獨立的臟器,但在機體的生命活動中,則是互相結合、相互協調,構成髒與髒、腑與腑、髒與腑以及臟腑與形體諸竅的一個整體。臟腑雖深藏於體內,然其功能的盛衰卻能通過經絡反映在體外的一定部位,而通過這些外部徵象的觀察,則又可進一步瞭解臟腑活動的規律及其相互聯繫。故“經絡學說”認為,在生理情況下縱橫交錯分佈於體內、體表的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筋節、皮膚,溝通人體上下的通道。而在病理狀態下,經絡也成為傳遞病邪、反映病變的途徑。這樣,經絡就在診斷和治療中被賦予了特殊重要的意義。

“氣血津液學說”是研究人體基本生命物質的生成、輸布及其生理功能的學說。中醫認為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是不斷運動的、極其細微的物質,血是循環於體內的紅色液體,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氣、血、津液是人體臟腑生理活動所產生,又為臟腑經絡進行生理活動提供所必須的物質和能量,故也是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看完這篇文章,你也能成為一名入門級中醫

“病因病機學說”主要闡述各種致病因素的性質、特點、所致病症的臨床表現,以及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和轉歸的機理。中醫把病因分為外感病因、內傷病因、病理產物形成的病因和其他病因四類。外感病因是指來源於自然界,多從肌表、口鼻侵入人體而發病者,包括風、寒、暑、溼、燥、火六種外邪病邪和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癘氣。內傷病因是指因人的情志或行為不循常度,直接傷及臟腑而致病者,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和過勞、過逸、飲食失宜等。病理產物形成的病因,是指在患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也能成為其他病的致病因,如溼、痰飲、瘀血等。其他病因則包括外傷、藥邪等。病機可分為基本病機和系統病機兩部分。基本病機主要指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津液失常三者,這是在任何疾病中都會出現的最基本的病機。系統病機包括臟腑病機、經絡病機、形體病機、諸竅病機和外感熱病病機,這是基本病機在人體不同部位或不同病種中的具體表現。

防治原則是指防病的基本法則。中醫強調預防為主,主張“治未病”,這對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治療法則主要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以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等。

上述內容,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來自實踐,又轉而指導實踐的基本理論。

中醫看病有什麼特點?

中醫基礎理論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所謂整體觀念,即以統一性和完整性來認識事物及事物間的聯繫。中醫從這一觀念出發,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結構互相聯繫,不可分割,人體的種種功能互相協調,彼此為用,在病理狀態下,體內的各個部分亦相互影響。同時,中醫也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係。人類正是在能動地適應自然環境和改造自然環境的過程中,維持著機體的正常生命運動。因此,整體觀念在中醫學中體現得十分突出,貫穿於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法、辨證、治療等各個方面。

看完這篇文章,你也能成為一名入門級中醫

所謂辨證論治,就是以統一性和完整性來認識事物和事物間的聯繫。中醫從這一觀念出發,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人體結構的各個部分都不是孤立的。諸如:髒、腑、皮、肉、筋、骨、脈等形體組織,口、鼻、舌、目、前後陰等五官九竅,通過經絡都能互相聯繫,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有機整體。在生理情況下,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互相聯繫,共同完成人體統一的機能活動。而在發生病變時,則又可互相影響。同時,中醫又認為人與自然環境有密切聯繫。人類正是在能動地適應自然環境和改造自然環境的過程中,維持著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因此,整體觀念貫穿於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個方面。

辨證論治是中醫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辨證,就是將望、聞、問、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和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證。論治,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因此,辨證論治的過程,就是認識疾病和處理疾病的過程,也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