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從哪裡來,病在哪裡出?這些地方出汗要特別小心

中醫認為,汗是人體五液之一,人體內的津液出於腠理,就叫做汗。《素問·評熱病論》說:“汗者,精氣也”。中醫還有“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說。

這是因為,中醫認為心在脈為血,在津為汗,汗與血同源,由陽加於陰,氣化而成,故稱“汗為心之液”。

汗從哪裡來,病在哪裡出?這些地方出汗要特別小心

出汗到底是好還是壞?

因運動而產生的排汗是主動出汗;因天氣、環境或心理壓力造成的出汗稱為被動出汗。

被動出汗只是在人體淺表層出汗,如蒸桑拿;主動出汗才是真正的深表層出汗,也就是讓人從裡向外出汗,如運動出汗。

俗話說“伏天汗不流,病來急白頭”,夏天出汗能排毒防病、提高免疫力,好處多多。但如果在同等條件下,相比於其他人,你的某些身體部位特別容易出汗,那可能就很可能是你的身體出了異常情況。

汗從哪裡來,病在哪裡出?這些地方出汗要特別小心

這些部位總是出汗,可能身體出了問題

前胸總是出汗:心虛

如果平時前胸總是出汗,就表示你的心虛了。這個要特別注意,需要補心氣。補心用蓮子,補氣用糯米。用蓮子和糯米一起熬粥喝,既補心氣又補腎氣。

汗從哪裡來,病在哪裡出?這些地方出汗要特別小心

【做法】:把十幾顆帶心蓮子泡軟,加糯米一起煮成粥。

手腳心愛出汗:心肺功能比較弱

有人其他地方不太愛出汗,一出汗,就出在手心、腳心。這是什麼原因呢?這一般是心肺功能出現障礙後導致的問題。

汗從哪裡來,病在哪裡出?這些地方出汗要特別小心

首先,這人的肺裡應該有寒,而且是陳年的積寒。這種陳年的積寒被關在肺裡,導致出汗的功能出現障礙。所以,身體別的部位就不容易出汗。

其次,這人心臟功能可能還比較弱。心臟功能弱,肺裡又有積寒,那麼,就會導致其他部位的汗排不出來。因此,汗只能從最容易出汗的地方——手心和腳心出來。

這種情況,往往是小時候開始並長期積累形成的,不容易轉變。只有通過長期堅持不懈地調理,才會起到緩解的作用。可以嘗試以下這個比較方便堅持的小方法來調理。

【做法】:晚飯的時候,把2~3瓣大蒜切碎了,擱置20分鐘,讓它氧化一下,大蒜的有效成分是要跟空氣接觸以後才能發揮出來的。然後,可以在吃餃子、吃麵條的時候,生吃這些大蒜。

汗從哪裡來,病在哪裡出?這些地方出汗要特別小心

蒜是走肺的,它能夠幫助肺熱起來,有一定的驅趕肺寒的作用。對於心臟功能,它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儘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肺氣不足主要是因為其天生體質虛弱造成。沒事的時候用雙手敲打雙臂,並按壓雙臂的左右內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百合玉竹粥

玉竹,有滋陰潤肺,養氣,生津止渴之效;又因其補而不膩,可補益五臟,滋養氣血。百合恰好有清肺養肺、鎮咳平喘、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改善肺部功能。

汗從哪裡來,病在哪裡出?這些地方出汗要特別小心

這種情況出汗,暗示身體健康問題

睡覺時愛出汗:陰虛盜汗

有的人睡覺時愛出汗,睡著睡著,身上就溼了,覺得燥熱不舒服,就把被子撩開。撩開被子又冷,蓋上又出汗,這就是典型的陰虛盜汗。

夏天,北方的飯館經常提供酸梅湯,裡面有烏梅,它有兩個作用,一是止汗,二是養陰,其解暑清熱作用要好於綠豆湯。加上烏梅養陰,出汗多了就陰虛,所以酸梅湯是一個最佳選擇。

有條件的還可加點五味子、黃精,能補腎補陰。孫思邈建議人們從農曆五月份開始吃五味子,就是怕夏天汗太多,耗散太重。

汗從哪裡來,病在哪裡出?這些地方出汗要特別小心

一動就出汗:氣虛

如果身體平時沒有其他特別的症狀,但一動就出汗,這是氣虛。氣虛可以用黃芪和大棗一起煮水喝。

汗從哪裡來,病在哪裡出?這些地方出汗要特別小心

【做法】:每天用30克黃芪,加6個掰開的大棗,用熬中藥的方法,連續三煎三煮。黃芪屬於根部,熬的時間要長一點,才能熬出它的藥性。把3次熬出來的藥汁合在一起喝就可以了。

【注意】:感冒的時候不要喝黃芪大棗茶,上火的人也不要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