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吃飯就大汗淋漓,怎麼回事呢?

中醫 枸杞 山藥 桔梗 調理那點事 2017-04-03

“每次吃飯,吃不了兩口就汗流不止,身上還好,特別是臉上,鼻子上都是汗珠。”

“在家吃還好,出去吃的時候就特尷尬。”

“對對對,尤其是吃火鍋的時候!!!”

“三盒紙巾都不夠!”

有這麼一部份人,他們一吃飯,就會大汗淋漓。通常來說,這些人以體型較胖的人為主,也有一些人比較瘦。這是為什麼呢?今天來聊聊這個話題。

有些人一吃飯就大汗淋漓,怎麼回事呢?

出汗是一種排毒現象。人的排毒方式有兩種: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夏季多出汗是一種排毒的好方法,但是除了正常出汗(運動、天氣炎熱等因素導致)外,在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出汗過多,都有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中醫認為汗血同源,出汗多容易傷血、傷元氣、傷心。頻繁出汗的人到老年後還易導致心臟早衰。過量出汗會造成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對身體健康也不利。因為汗液的成分99%以上都是水,剩下的不到1%是尿素、乳酸等成分。

汗,無論是正常人的生理現象表現出的汗,還是疾病診斷所涉及的汗,甚至疾病治療中提到的汗,都很重要。

出汗與氣候、運動、情緒或藥物無關者多是機體的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開闔不利所致。《素問·陰陽別論》說:“陽加於陰謂之汗。”《素問·評熱病論》說:“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

有些人一吃飯就大汗淋漓,怎麼回事呢?

汗出的分類有多種,按汗出量的多少分類,可分大汗,微汗。汗出量多不止,稱大汗;汗出量少,綿綿不斷,稱微汗。按出汗感覺情況分類,可分自汗,盜汗。自汗是指不因勞動,天氣過熱,而汗出,動則益甚,稱為自汗,多由陽氣虛衰,表衛不固而致;盜汗是指睡後汗出,醒後汗止,多由陰虛,陰不斂陽,汗隨陽洩而致。按部位分類,可分頭汗,心汗,半身汗,手足汗。亦有些特殊出汗,如絕汗(又稱脫汗)、黃汗、戰汗等。絕汗是指大汗淋漓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的絕脫之證。黃汗與戰汗是外感熱病中的特殊症狀。

每個人都會出汗,或多或少。在中醫大夫眼裡,汗預示著很多東西,也就是從汗可以看出很多門道。一個人如果動不動就汗出,一般來講這個人就比較容易感冒,因為這預示著他素體表虛或者說是氣虛。如果一個人晚上出汗多,也就是盜汗,那麼往往這個人就是陰虛體質。

有些人一吃飯就大汗淋漓,怎麼回事呢?

總之,汗在中醫理論中具有很重要位置。那麼,一些人吃飯後就出汗,是怎麼回事呢?這有兩個方面原因:一個是氣虛。氣虛的人容易出汗,無論是活動還是緊張,甚至靜下來也會出汗。氣虛的人飲食過程中會出汗。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脾胃出問題了,吃飯時候會出汗,中醫有個名字叫飲食汗。飲食後隨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之證。因正虛胃熱所致。《證治匯補·汗病章》:“飲食汗者,因正氣空虛,反為飲食慓悍之氣所勝,故食入汗出。”治用安胃湯、二甘湯等方。

建議:

1、睡眠充足,多吃溫補食物,如大棗、牛肉、山藥、蜂蜜、茯苓,每天也可調杯枸杞蜂蜜水飲用。 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

2、 經常到戶外做做深呼吸,有利於鍛鍊呼吸機能,從而達到補肺氣的作用。除此之外,可以選擇百合、花生、桔梗等放入飲食清單內,幫助潤肺補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