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藥拉肚子怎麼回事 注意事項有哪些

中藥 中醫 藥品 99健康網 2017-07-17

有很多的人在身邊之後,會喝中藥,大家都知道,喝中藥對身體有調節的作用,而且副作用比較小,所以,有很多的人會選擇中藥治療疾病,但是,有很多人在喝中藥之後會出現拉肚子,出疹子了,這樣的情況,大家需要儘早瞭解其中的因素,那麼,為何在喝中藥後會出現腹瀉。

喝中藥拉肚子怎麼回事 注意事項有哪些

喝中藥拉肚子必然是有原因的,我們應該找到拉肚子的真正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有幾種情況下喝中藥拉肚子是正常的現象,比如寶寶發燒的時候,給寶寶喝瀉火的中藥,這個時候寶寶就會出現拉肚子的現象,當燒退了藥物停止之後,拉肚子的現象也會自然消失,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患者本身有便祕的情況,藥物中有少量的瀉藥,這樣也會出現拉肚子的現象,但拉肚子的現象都比較輕,如果腹瀉的現象很嚴重,止不住或者拉水,那就是不正常的表現。

那麼我們現在來說一說不正常的原因有哪些?

1、服藥期間食用了與藥物相剋的食物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類似中毒是症狀,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服中藥期間應該忌口,很多食物都是不能吃的,具體不能吃哪些食物是要看配方中的藥物性質所決定的,服藥之前要諮詢醫生到底哪些食物是不可以吃的。

2、藥量過量

中藥治病徹底這點人盡皆知,不過醫生的治療水平也決定著患者的健康程度,有些醫生經驗不足,下藥的時候藥量超標,就容易導致患者喝中藥拉肚子,如果是這樣,儘快請醫生修改處方,重新下藥,重新配置的藥物可以加一些止瀉的藥物。

喝中藥拉肚子怎麼回事 注意事項有哪些

3、喝了過涼的藥物

中藥有沖劑也有煎服的,無論是哪一種藥物都應該溫水送服或者熱一下喝,現在天氣寒冷,喝了太涼的藥物尤其是湯藥,自然會引起腸胃的不適,就像喝涼水一樣,容易產生腹瀉的情況,這就屬於護理不當造成的腹瀉,如果腹瀉嚴重,請醫生開一些止瀉的藥物與其他藥物一起送服。

喝中藥的注意事項

喝中藥時選擇正確的服藥時間,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對中藥更是如此。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大多數藥物宜在飯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服用,可以減輕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運用中藥時,講究四氣五味,根據藥性的寒、熱、溫、涼,並參考辛、甘、酸、苦、鹹五味來配伍組成方劑。空腹服藥時,寒涼藥或者五味偏重的藥物都可能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

不同類型的中藥,服用時間也不同。肝、腎、腸道疾患,宜飯前服藥。眩暈、咽喉疾患宜飯後服藥。瀉下藥、滋補藥、驅蟲藥宜空腹服。安神類藥宜睡前服用。

喝中藥拉肚子怎麼回事 注意事項有哪些

宜少食豆類、肉類、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腸胃負擔,影響疾病恢復。脾胃虛的病人,更應少食該類食物。

熱性疾病應禁食或少食酒類、辣味、魚類、肉類等,因酒類、辣味食物性熱,魚類、肉類食物有膩滯、生熱、生痰作用,食後助長病邪,使病情加重。

服解表、透疹藥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斂作用,會影響藥物解表透疹功效。

服溫補藥時應少飲茶,因茶葉性涼,能降低溫補脾胃的效能。服用鎮靜、催眠類藥物前後,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這些藥物。

什麼時候喝中藥最好

服藥與吃飯的相對時間對藥效影響明顯。根據我國大多數人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可將基本用藥時間劃分幾種情況:飯前服是指藥品安排在進餐前30~60分鐘服用。目的是使藥物較快進入腸道,有利於腸道吸收,減少食物對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響,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飯後服則要將藥品安排在進餐後30分鐘左右服藥,主要是為了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此外,餐中服藥是指進餐過程中服藥,藥服完後繼續用餐,目的是藉助於食物中的油類促進藥物吸收或利用藥物阻止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加速血糖轉化。

而空腹服則是指在8~10小時內沒有進食的情況,通常指晚上入睡後至清晨起床這個時間段內沒有進食情況下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擾,讓藥物迅速地進入小腸發揮效力。(參考網站:尋醫問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