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空>一貫觀點,一切人文皆水文。

鄭州人口已超1000萬,GDP也已萬億,國際鄭的背後我們結合約稿噴空下鄭國當年的根源之地滎陽和滎陽環翠峪景區---- 一個歷史老大級別的景區。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現場視覺有點雜亂,聖母池也沒什麼水,蚊蟲很多(2019.4)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1-簡單噴空下滎陽鄭州的水系以及人文關係

鄭國最初在陝西,避禍亂遷移到溱洧滎潁之間,嵩之左圃之右,河之南穎之北,吞併了虢(滎陽的東虢)、密、鄶(新密新鄭的鄶國)、祭(zhai,鄭州東區有祭城遺留)、華(新鄭有華陽寨遺留)、補(新鄭有補子廟遺留)、苑(新鄭有苑陵故城)、弊(管城區到圃田之間的小國)等,最初定都滎陽,後遷都新鄭。現在我們進入滎陽會看到鄭國三公像,以及滎陽是鄭姓祖根等。

鄭州的鄭,就是鄭國的鄭(陝西遺留的鄭國族裔成為了陝西南鄭這個地名),滎陽是根,新鄭新密是魂(現在行政意義的新鄭比較小,軒轅故里古碑刻就是發現在新密,新密也有很多鄭國古城遺址、鄭公墓葬)。

滎陽和鄭州有天然血脈聯繫,歷史長河裡相當長時間是滎陽管轄著鄭州及周邊其他地方。鄭州作為上司城市管轄逆襲也是最近200多年的事。大滎陽區域以滎陽、成皋、汜水、滎澤、河陰、廣武等縣郡名一直零散的存在。(冷兵器時代,扼要門戶之地刻意設置多個小縣把滎陽、虎牢、鄭州等區域分而治之,防止獨大)


流經鄭州市區的河流,索須河發源滎陽入賈魯河,汜水發源滎陽新密交界處入黃河,枯河發源滎陽入黃河。鄭州轄區有120多條河流,汜水、枯河、伊洛河(入河口在鞏義,算是沾邊鄭州)流入黃河,其他都流入淮河,鄭州人是號稱黃河兒女,住在黃河邊,卻吃著長江水(南水北調)、屬於淮河流域,的確有趣。滎陽以及滎陽與新密的交界處,是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淮河流域)。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分水嶺村是個缺水的貧困村

滎陽就有個地名村名分水嶺,去環翠峪會路過。汜水河流過,汜水河的源頭就在滎陽與新密交界處的五指嶺田種灣,下經環翠峪。去環翠峪會路過劉河鎮,劉河是個河流,是汜水支流。同理,你還會聽說過米河鎮,隸屬鞏義,也有米河這條河,汜水支流。浮戲山、伏羲山都是一回事,是嵩山板塊的延伸,新密、滎陽、鞏義等區域有不同稱呼和傳說人文,歷史故事和水系(汜水、枯河、索河)相互交織交融。一切人文皆水文,鄭州的文化離不開滎陽的支撐。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2-說環翠峪,不得不說傳奇人物:荊三林

荊三林,1916--1991,滎陽王村鎮人,荊三林的父親和康有為是好友,自己也很爭氣,是著名的“鋼教授”。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荊三林照片

國外留學回來的叫洋教授、本土科班學校畢業的叫土教授、沒有正經學歷自學成才的叫鋼教授。自己在社會大學裡百鍊成鋼,真材實料。現在的大學生學歷都是一張紙,可笑的很多企業招聘都要求統招(傳統校園小溫室),自考畢業證也受歧視。

1942年,26歲的荊三林破格被國民政府授予教授資格,也是當時最年輕的“鋼”教授。先後做過南京社會教育學院、中央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大學、廈門大學、鄭州大學的教授。當年河南(開封)四大才子之首:荊三林、臧克家、姚雪垠,郭伯恭。臧克家、姚雪垠大家都知道,都要排在荊三林之後。這個牛逼閃閃的大咖,晚年主要的壯舉就是提議成立河南第一個山水景區,大環翠峪旅遊區,鞏義、新密、滎陽(主要在滎陽)交界的環翠峪景區。作為一個老人,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和付出,十年如一日奔跑在山嶺之中,並最終逝世在這個事的研究上。這是個元勳級的人物,最後是滎、鞏、密三地共同請願,把荊老安葬在景區。

荊三林是個超級學霸,文化遺產、歷史、考古、博物院、民族研究等各個專業都是行家。開創了中國的生產工具學學科,是重要奠基人。鄭州大學歷史系專業的奠基者、開創籌備人(鄭大的學子是不是要敬個禮)。

荊老支持學生運動被國民黨迫害,被中共地下黨接到解放區,被毛主席接見。當年的《解放日報》大標題刊文:水流千年歸大海,荊三林教授到咱解放區來!

水流千年歸大海,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荊老被平反後,主要精力放在家鄉的文化研究上。


  • 1982年荊三林開始調查環翠峪山水人文。
  • 1984年荊三林寫成《浮戲山古城堡群的發現》及《建立中國軍事建築工程歷史博物館》和《建立汜源公園》倡議書。這些建議,現在拿出來也很有建設意義。
  • 1987年荊三林寫成《浮戲山叢考》,廣泛印發宣傳。
  • 1987年底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浮戲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滎陽縣成立“浮戲山環翠峪史蹟名勝管理處”。
  • 1988年,環翠峪正式開放,成為河南第一個旅遊景區,當年就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目前(2019年5月)河南省級風景名勝區、3A景區。

1988年這個時候,筆者剛小學,分產到戶也沒幾年。思想解放、經濟發展還處於一個很初級的表面(何況中部農業省河南),4年後才有鄧小平南巡。這個時候,多數城市甚至還不清楚旅遊景區是個什麼概念,旅遊兩個字該怎麼寫。從全國來說,旅遊產業都是一個萌芽,中部的河南走在了前列。登封最先成立了旅遊局(河南最早的官方對口行政單位),而滎陽縣環翠峪則是最早探索和規劃的掛牌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

荊三林超前的意識和策劃,以及本身做博物館、文化遺產、社會學研究等的深厚的鋼教授根基,對家鄉的熱愛開了中原之先。荊老曾帶領學生來環翠峪做自然課堂,最大的心願是在環翠峪建設河南旅遊大學。正如前面所說,當時不要說是旅遊大學,旅遊這個經濟產業玩法在很多城市當政者腦子裡就沒有概念。現在的環翠峪,搞個現代旅遊研究學院是個很不錯的玩法(自然教育、實踐教學、研學體系、三生互動研究、山水人文研究整理、文旅品牌策劃),在本文最後的一些建議中筆者也會提及。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3-為什麼叫環翠峪?環翠峪都有什麼

清代《汜水縣誌》記載:青山環繞,松柏疊翠,諸山來朝,勢若星拱,林黛羅列,谷峪清幽。所以被後人叫做環翠峪,最早是廟子鄉。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滎陽旅遊局做過的撲克牌宣傳

環翠峪景區是一個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以古城堡為特色,千年石花為一奇,紅色文化、賢孝文化、嫘祖文化為襯托,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野營探險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這個是有點官方的說法,符合基本情況。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來源網絡

環翠峪有什麼:

紅綠相間:抗戰紅色革命文化與山水綠色文化

神人同樂:神仙故事、龍的故事、王喬仙鶴、人間故事、動物故事

古今相襯:古城寨、古長城、現代餐飲娛樂採摘

上下同賞:地上、山頂風景以及地下河谷、溶洞

文武孝道:嫘祖文化、伏羲文化、馮友蘭題詞、軍事堡壘器具、婆媳孝道

山水同屏:伏羲山(大伏羲山)、汜水都是厚重的自然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來源於網絡的古山寨圖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4-環翠峪為什麼做不起來


是自己原地踏步還是小夥伴們跑到快?

河南最早,知名最早,名人最先,探索最早,離省會最近,單個景區山水人文元素最全,最後的結果是30多年了,貌似混的最差。

不遠的浮戲山雪花洞、不遠的長壽山、隔壁的新密伏羲峽谷、紅石林或者再遠點的登封嵩山板塊,開封、安陽、欒川、信陽、南陽等,這幾年都是後來者居上。


  • 焦作雲臺山景區 1987年12月(與環翠峪同時,但研究較晚一點,荊教授起步早)省級風景名勝,1989年正科級單位,1997年副縣級事業單位,2003年正縣級單位,2004年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國家5A景區。2013年韓國設立辦事處,是中國景區在國外第一個辦事處



  • 安陽紅旗渠遊覽區 ,1990年建設,國家5A

  • 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1992年建設, 國家5A

  • 鞏義竹林長壽山景區,1994年才有竹林鎮,2006年才有長壽山(得名於原河南省委書記侯宗賓),2006年起才做景區,目前已國家4A

  • 新密伏羲大峽谷,2003年開始接待遊客,2013年國家3A,2014年國家4A

  • 滎陽孤柏渡飛黃旅遊區,2013年6月開園,2014年被定為國家4A

上面是舉例的河南現有160家4A以上景區中的部分,前幾個是年代輩分接近環翠峪,甚至是一起成長的小夥伴,後幾個是區域地界接近環翠峪。不管怎麼比,環翠峪垂垂老矣,30多年來的3A和省級名勝區帽子一直戴著沒變。

政協滎陽市委2014年曾集中調研環翠峪在內的旅遊資源,在政協通道上提出:滎陽在歷史與旅遊資源,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文化優勢明顯,人文、自然景觀眾多.但給人印象是種類多、有聽頭、無看頭、沒遊頭,目前僅處於初級階段,遠遠落後於周邊城市。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2018年的《農村經濟與科技》雜誌刊登的論文



原滎陽市旅遊與文物局局長張海慶,在機構合併(文化新聞廣電局、旅遊與文物局的合併)後,出任環翠峪管委會書記,一個有情懷的人,環翠峪或有一定新變化。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投資發展迷局與資本亂象:大牛很多,種田下種子很少

  • 2008-2014年,能查到不少知名單位、機構、學院、專家給環翠峪出方案、定規劃,出謀劃策。
  • 2011年7月和海龍集團(當地名企)簽約,海龍來投資運營景區,但海龍集團只做了部分基礎設施的維護,沒有大資金投入。
  • 大概2015年4月,海龍集團退出。
  • 2015年5月,鄭州地產集團(國有)與滎陽環翠峪簽約整體框架開發,之後也是雷聲大雨點小,鮮有動作和大投入。
  • 2015年下半年左右開始,管委會以借款形式從地產集團陸續支出搬遷安置款項超1億元,確切數字受限筆者來源。安置社區持續動工,卻未交付。
  • 2016年8月,滎陽市召開環翠峪風景名勝區文化旅遊開發暨申報森林文化小鎮研討會,邀請國內有關專家共同探討景區未來開發的定位和方向。(貌似討論定位和方向的事不少)
  • 2017年相關文件資料表明環翠峪要完成整體搬遷,安置房已經建設多年卻遲遲不能交付,群眾不斷諮詢和質疑(市長熱線、市長信箱可查詢到),也有一些網友其他傳言。
  • 2017年12月,星東方文旅(宣傳上說是知名導演高希希等發起的文旅投資平臺)牽手黃河兩岸文旅(同樣是國資平臺,貌似替代了地產集團出面,應該是一回事)、信保基金(中信證券與保利地產合資),要在環翠峪打造奇境東方山谷小鎮,宣傳上說投資200億。
  • 2019年3月底,寒舍集團(非標酒店投資、古村落投資等,隸屬於國有資本東方資產旗下)受邀來參觀環翠峪。
  • 2019年4月底,銘星冰雪科技公司與裸心酒店管理公司(可以關聯到莫干山裸心谷)相關人員與星東方參觀調研環翠峪。


這一切變動背後還有著時間成本、機遇成本

從一系列對外公開信息上,地產集團入場後沒有什麼大動作大投入,只是做“一級開發”,轉手聯繫社會企業和資本。現在實際執行的是星東方文旅的“奇境東方山谷”,合同協議暫不得知,目前看到的只有一些簡單的規劃圖,現場還沒有奇境驚喜。不管後來如何接手,前期各種形式的資金支出尤其安置房(有村民被拆遷)成本都是一個先期歷史門檻。以上這些大資本、大國資、大企業大品牌,的確讓人不斷有多元想象,也提高了群眾期待,但最終群眾看的是實際產業的執行落地。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2019.4 沒有明水的河道,景色還是不錯的


樂觀的看,文旅崛起去全域旅遊的東風下,環翠峪正在各方資本整合下一步步變化,機構改革後新的班子也剛落地,我們要充分的給予時間。文旅從來都不是急出來的,也不是純粹錢投出來的。

環翠峪的天生稟賦還是不錯的,根基好,離鄭州也這麼近(40公里,中原西路直行轉旅遊專線一路平坦),筆者調研有限,認知較淺,拋出一些問題參考。本意是可惜璞玉未放光彩,實事求是與老師們噴空探討,無意指說。熱愛鄭州,共建鄭州文旅。

1、對自身歷史和人文挖掘梳理、包裝還不夠。前面提到的荊教授,就缺少挖掘推廣和歷史抬高。筆者本意並不是刻意消費已故名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再次致敬鋼教授。(筆者朋友圈就有人在荊教授的老家王村鎮搞過經畲(yu)堂, 經畲堂本意是圖書館,康有為誇荊教授的父親博學)。紅色文化、山水人文沒有挖掘好也沒有和隔壁景區做垂直細分。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1982年荊教授和1979級鄭大學生合影,合影日恰好66歲生日

2、特色不突出,基礎產品同質化,沒有研究差異和細分深入。紅色文化大伏羲山的基本特徵,皮旅(皮定均的八路軍)在環翠峪有八路軍醫院痕跡,在鞏義有炸彈廠遺留,在新密田種灣也有不小遺產。環翠峪有的人家都有,甚至保存或規模或後期文創利用還更好。通力,都是大伏羲一脈山水體系,山水自然以及民風特色美食上也都差不多。就連古山寨、古城牆都不相上下,論實際數量或完好性,還不一定誰更牛。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八路軍窯洞上的萬年古橿,萬年兩個字也可以做文章啊

3、創新不足,體驗感太差,基礎設施也不足。這個例子可以說很多。因為環翠峪景點分散,一個猴山(沒走到跟前沒看到猴子,半路上看到一隻松鼠),在五一期間(5月2日下午)堵車較長(平時工作日幾乎沒人),道路沒有設置成單線環形多出口,維持人員也有限。4月份去調研的時候,一些正在建設的民宿小樓(算農房吧)居住比較緊湊,空間設計和衛生遠遠達不到城裡人的消費進化。只有基本功能,沒有非標酒店業的其他優勢。去找八路軍醫院和古橿樹,導視牌設置的不好(樹立的位置和指向)。停車問了村民才找到。村民還是很熱情淳樸的,這個點贊。醫院窯洞內部燈光太暗,材料少,創新文創如給遊客提供軍裝合影、扮演體驗沒有、帶遊客元素的軍功章工藝品收藏也沒有。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不經意間就有遊客的照片和時代感裝束服務,你剛出門就有人給你提供照片工藝品,收藏隨意也不強買強賣。舉例僅供參考,不一定適合,好過靜靜的陳列等人看。一斑窺豹。橿樹本來就不常見,橿樹的功能、萬年的來歷不見圖文。革命吉祥福地,甚至就萬年這兩個字和康養歷史都可以做文章。

4、多年來一直沒有核心宣傳點,內容爆點搖擺不定。主線穿珍珠,有主有輔。辦過至少三四屆嫘祖文化節、約一二十次環翠峪杏文化節或紅葉節。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主定位搖擺,以上文化節有的有爭議,比如黃帝的媳婦嫘祖,發明紡織養蠶,這個嫘祖駐馬店西平有、湖北有、四川有,咱不考證誰真誰假(誰玩的早玩的好可能就是誰的。不過筆者作為山水人文、文化遺產愛好者,更傾向於伏羲山這片,歷史地理空間更切實),總有點拾人牙慧的感覺。杏花節受新密景區的推廣影響,品牌心智佔位已經失去。紅葉這個不遠的長壽山也玩的早。什麼都有或是什麼都沒有,消費者的心理空間需要特殊提醒。太素真人、玉仙廟(筆者在現在嫘祖廟西北小院發現咸豐年間的廢棄殘碑字樣。<封神榜>裡的雲霄瓊霄三姐妹中貌似有原型關聯)的進一步挖掘和場景體驗。紡紗體驗、桑絲文化的進一步延伸。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5、地質水文本身受限,近幾十年的附近開礦和引水工程又讓水循環雪上加霜。北方少有的喀斯特地質,河道大部分滲水嚴重,景區裡有龍溪宮、周邊有神仙洞(新密)、浮戲山雪花洞(鞏義)等溶洞,也是客觀條件限制了明水。再加上地下水文地質複雜,附近不遠也有其他礦場採石以及歷史施工,哲學上講聯繫具有普遍性原理(地下的泉河更緊密)。除了大雨洪水時節,多數時候河道都是乾的。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臥龍臺上也沒有水,能看到曾經水的痕跡(2019.5.2)

近期有一些小工程修建儲水水庫,但改變不了整體環境。環翠峪上游水系在新密地界,上游也有景區,就算上游有充沛的水,也可能會被兄弟景區截用。何況地主家也沒餘糧,田種灣、五指嶺等交界地帶是汜水河科學上的源頭,也常沒有水。沒有水的山,缺了靈性,少了靈魂,買點折損大半。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環翠峪裡汜水河谷沒有水,拍於2019.5.2

6、關門收門票的玩法不再適合,開門開放性的又控制不了收入,前期投資如何彌補。除了節假日,週一到週五的環翠峪基本不收門票,遊客也了了。關門收門票,客戶買票後發現裡面體驗較差,難以再回頭。筆者三次進環翠峪,2019年4月中旬、五一假期連續來調研學習,也算是特例。先有流量後有銷量再求質量是個趨勢,免門票重深度消費在全國範圍內都成為主流。上世紀80年代小賣鋪站櫃檯到現在開放性自由體驗超市的門檻消失是趨勢。如果門票收入數字無益於生存又養不胖孩子,不如取消,集中精力做內容,沉澱客戶。住下來,玩起來是核心。當然,受限於歷史投資人的變遷換手,協調利益也是問題。

7、投資資本亂象和管理投入沒有主線,歷任資本接管的金融關係成迷。歷史成本是繞不過去的門檻。管委會、市政府、旅遊局、地產集團、新進資本等在財會、管理權、決策權、執行權上估計也有一定微妙。

8、重視程度和童年的小夥伴們相差很遠。前面舉例景區衝A建設上提到,同樣一起長大的雲臺山景區,不斷提級,現在是正縣級單位。環翠峪按照目前瞭解情況是正科級(鄉鎮平級),至少差兩級。

9、管理人才建設落後。人才都不是外聘的,這不是根本之道。不管請多少專家切脈、戰略諮詢、藍圖規劃,自己本土團隊的強大和執行力、思考力是關鍵。外來的和尚多是賺點香火錢,也不排除願意共生共創的。但核心還是有自己的槍桿子建設。目前 各地景區都普遍缺少自己的品牌策劃、營銷、招商隊伍,臨時打補丁的多。回到本文前面那個建議,不忘先賢,鋼教授的遺願是個很好的出發點,也是個長久的品牌做法。中原旅遊實踐學院。恐怕現在也是第一個吃螃蟹。不忘先賢,荊三林教授的歸處也值得作為愛國敬業教育,雖然現在很多景區工作人員還不一定能知道這個人。荊教授著作等身,桃李天下,筆者見過好幾個知名專家的文集上都以荊教授的學生為榮,這是另一個文化遺產,也是一個好招牌。


是老大,也是老大難!鄭州這個景區30多年為何做不起來?


景區內部村委標語:實幹興邦

10、對外營策或沒有章法,缺少深度品牌策劃和推廣並堅持不懈深紮根強刺激。一句話記住環翠峪,一句話總結環翠峪,一個故事講亮環翠峪,一首歌唱響環翠峪,一個買點樂在環翠峪,一個理由住在環翠峪。

11、大環翠峪或泛伏羲山文化的合作是否有可能?三縣市犬牙交叉,文化同源、山水同味,隸屬同城(大鄭州),各自為戰,是否可以聯合一個大概念,做大做強衝 超5A或大區塊文旅組團?受行政區隔和不同景區利益(環翠峪最弱),不知道是否可行。需要大格局。

真誠交流,愛我鄭州。淺嘗輒止,深度不夠。山水人文,與大家一起噴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