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說到戰國的趙括,大家都知道他是紙上談兵的代名詞。趙括作為反面教材的典型已經被人們談論了兩千多年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在秦趙長平之戰中的失敗,致使趙國四十多萬人被秦將白起坑殺。趙國的有生力量被全部殲滅,從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與秦國抗衡。那麼,趙國為什麼會在這麼一場極其重要的戰役中,以從未有過實戰經驗的趙括為將來代替老將廉頗呢?除了中了秦國的反間計,其實還因為趙括特別有名的父親馬服君趙奢,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嘛!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趙奢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西漢的賈誼在《過秦論》中將趙奢譽為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趙奢其實也算是大器晚成,他在騎兵戰術上的運用一直是歷代兵家學習的典範,這些都歸功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推行。

趙奢在年輕的時候就在趙國騎兵隊伍中服役,參加過騎兵大大小小的各種戰鬥。一直到沙丘之亂,被趙國權臣李兌以趙武靈王近臣叛逆罪清算,才逃到了同是地處北方的燕國。燕國當時同樣飽受遊牧民族的侵擾,燕王正在招攬人才,對於趙奢這樣有著與遊牧民族豐富作戰經驗的騎兵將領很是歡迎。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趙奢在燕國擔任北方重鎮上谷(在今河北張家口)的守將,帶領燕國士兵與遊牧民族打過很多次戰役。後來因為思念故國,再加上趙國權臣李兌失勢,曾經受其迫害的人都陸續回國,趙奢這時也回到了趙國。

回到趙國後,時任國君趙惠文王只給了趙奢一個收稅的小官做(田部吏)。即使是這樣,趙奢也是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工作。趙奢這個稅務小官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執法很無私,不畏權貴。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平原君趙勝那可是趙國有名的權貴,前任國君之子,現任國君之弟,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手下有著三千門客。但是就算你再牛逼,你也不能拖欠國家賦稅不交。其他人不敢管,可趙奢就敢管,趙奢當場殺了平原君身邊九名親信。這下平原君發怒了,竟然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老虎嘴裡拔牙,平原君當即要殺趙奢。

趙奢這時就如同周星馳《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一樣:當時那把劍離我的喉嚨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柱香之後,那把劍的主人將會被我說服放棄殺我,並且將所欠賦稅一併交齊。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趙奢對平原君辯解的大概意思是:你平原君貴為趙國權貴,卻帶頭違反國家法令。如果所有人都像你一樣,有法不依,那麼國家勢必就會衰弱。國家一旦衰弱,列國就會起兵來犯,國家就會不復存在,那到時候你還怎麼做你的權貴。平原君雖然很蠻橫,但是他是一個講道理的人,趙奢的一番話,他聽了之後,不但沒生氣,還很欣賞趙奢寧死不屈、不畏權貴的氣節。

這時趙奢的春天來臨了,平原君認為趙奢是一位很賢能的人,就把他推薦給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讓趙奢負責管理全國的賦稅,趙奢成為了趙國的稅務局長兼財政部長。自從趙奢任職後,全國稅收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國庫充足。那麼,騎兵出身的趙奢就這麼幹著稅收的文職一直下去了嗎?當然不是。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公元前280年,趙奢被任命為將軍,又幹回了他的老本行騎兵。這一年趙國出兵攻打齊國,一開戰,趙奢就率領手下部隊一路狂飆。經過一番廝殺之後,趙國主力部隊還沒趕到,趙奢就已經把齊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一舉拿下了齊國的邊城商河(今濟南商河)。

商河一直是趙惠文王想得到的城市,曾經多次派人攻打都打不下來,結果這次被趙奢的騎兵一舉拿下。趙惠文王非常高興,在國都大擺慶功宴,賞賜了許多財物給趙奢,趙奢把這些財物都分給了手下的士兵。這次小勝展現了趙奢作為軍人勇猛的一面,但是還不能稱之為名將。讓趙奢一戰成名的是另一場戰爭。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公元前270年,秦國舉兵進入中原地區,圍困了趙國的西北重鎮閼與(今山西和順)。這是趙國抵抗秦國最重要的屏障,一旦失手,趙國西北方將無險可守。但問題是閼與距離國都太遠,容易遭到圍困不說,要救援的話,就得勞師動眾、長途奔襲。如果一時不能解圍,後勤保障將會出現嚴重問題,到時只能是任人宰割的份。到那時候有可能會全軍覆沒,連老本都賠上。

對於這種情況,趙惠文王與群臣開會,討論到底是救與不救。趙惠文王先後問了經常與秦軍打交道的名將廉頗和另一名將樂乘,得到的答案都是“路太遠,不能救”。問到還不太有名的趙奢時,趙奢很肯定的回答:“救!道遠路險地狹,就如同兩隻老鼠在洞裡爭鬥,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趙惠文王看趙奢這麼自信,也膽大起來,任命趙奢為將,領兵去解閼與之圍。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別看趙奢說的斬釘截鐵,可出兵後他卻變得膽小了,小心翼翼,一路上全在磨洋工。並且不允許所有人詢問和談論有關軍事的事情,違令者斬。而秦國的軍事策略實際上是圍點打援,因此又派了一支部隊駐紮在趙國武安(今河北武安)西邊,形成掎角之勢。

趙奢部隊離開邯鄲三十里就停下來安營紮寨,一待就是二十八天。秦軍在武安西邊擊鼓吶喊,趙軍中的偵察人員請求急速救援武安,趙奢以違反軍令將偵查人員斬殺,至此無人敢再議論進諫軍事,趙奢命人加固堅守營壘。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秦軍本來張著網就等趙國軍隊來救援時將其一舉殲滅呢,結果發現趙奢消極怠工。不放心,於是派間諜潛入趙軍營地打探虛實。趙奢安排人好吃好喝招待著,好言好語的將間諜送出了營地。等著秦國間諜回去將所見所聞一稟報,趙奢命令部隊火速集結,連夜向閼與進發。第二天秦國人一睜眼,發現趙奢的部隊已經到了他們的眼皮子底下。

秦國軍隊雖然發現上了當,但是憑藉著本身的實力也能應戰,只是倉促了點。秦國人知道,趙軍這屬於長途奔襲,糧草輜重完全跟不上,只要能拖他個三五天,趙軍自然不攻自破。所以集結重甲兵等著趙軍騎兵的衝鋒。結果等了半天,見趙軍只是在對面搖旗吶喊,不見一人一馬衝鋒,就是一支箭都不見放。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正在秦軍納悶這趙奢耍什麼么蛾子的時候,噩耗傳來:北山被趙奢搶佔了。秦軍這才明白又上當了。北山屬於此戰的絕對制高點,得到了北山就得到了整個戰爭的主動權。秦軍以步兵為主,趙軍多是騎兵。幾萬騎兵從高山上一衝而下,憑藉著速度,一下就將秦國的重甲兵衝的七零八落。不可一世的秦軍第一次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閼與之戰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第一次遭受慘敗,從此再不敢東進直到趙奢去世後,才發動了長平之戰。趙奢也因閼與之戰一戰成名,被趙惠文王賜封為馬服君,成為趙國與廉頗、樂乘齊名的頂級將領。

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他的父親趙奢其實早就有所斷言

閼與之戰後,趙國邊境一直很安寧,趙奢也無仗可打,就一直在家教育兒子趙括。他屬於名副其實的一戰成名,那一戰是第一戰也是最後一戰。他對自己兒子趙括的評價是: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一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呀!結果長平之戰中趙括就真的一敗塗地。

雖然說知子莫若父,但我認為長平之戰的失敗也不能都怪罪於趙括,最起碼不全是他的過錯。要知道秦國當時為了那一戰可是準備了很長時間,舉全國之力誓要成功,那可是使出吃奶的勁在玩命,何況秦國實力本身就比趙國強。失敗是必然的,只不過若還是廉頗領兵的話,可能還能撐一段時間。趙括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屬於攻擊型將領,廉頗屬於防守型將領,他們的戰略戰術不一樣,但以當時的形勢來看,最終的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你說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