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

文|飛魚說史

戰國末期,曾經渾濁的天下局勢已經變得漸漸明瞭,也只有兩個諸侯國有統一華夏的資格。

那就是秦國和趙國。

此時東方的齊燕兩國已經混戰十年有餘,無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國被秦將白起攻破郢都,被迫遷往壽春,楚國西部大片土地盡歸秦國,中間的韓、魏兩國,也早已被秦國打殘,苟延殘喘著享受著生命最後的時光。

西部的虎狼秦國對於統一天下早已摩拳擦掌,但是還有一個戰國七雄裡還有一個秦國的絆腳石,那就是在戰國後期中興強大起來的趙國。

但秦趙這兩個諸侯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秦國是真正的強大,而趙國只是表面上的強大,儘管只是表面的強大,但也足以和秦國較量一番了。

"

文|飛魚說史

戰國末期,曾經渾濁的天下局勢已經變得漸漸明瞭,也只有兩個諸侯國有統一華夏的資格。

那就是秦國和趙國。

此時東方的齊燕兩國已經混戰十年有餘,無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國被秦將白起攻破郢都,被迫遷往壽春,楚國西部大片土地盡歸秦國,中間的韓、魏兩國,也早已被秦國打殘,苟延殘喘著享受著生命最後的時光。

西部的虎狼秦國對於統一天下早已摩拳擦掌,但是還有一個戰國七雄裡還有一個秦國的絆腳石,那就是在戰國後期中興強大起來的趙國。

但秦趙這兩個諸侯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秦國是真正的強大,而趙國只是表面上的強大,儘管只是表面的強大,但也足以和秦國較量一番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決定國家綜合實力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統治國家的制度,秦國明君層出不窮,法家治國的思想也不斷深化,而趙國從趙武靈王之後,再無強勢君主,趙惠文王雖然稱職,但終究挑不起大梁,到了趙孝成王時代,趙國的衰亡已經露出了必然趨勢。

因為趙孝成王親小人,遠賢臣,明明此時趙國人才輩出,廉頗、藺相如、還有趙奢無一不是頂尖人才,卻終究抵擋不了君王的昏庸。

作為在閼與之戰中打敗虎狼秦國的馬服君趙奢,本該為國征戰四方,但趙奢被封為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趙國放著本國大將不用,有了戰爭卻向齊國聘請外援將軍田單,那復齊的田單身價有多高?看看趙國為請他當外援將軍的出價就知道了。

燕國瞅準時機,發兵攻趙。

趙惠文王死後,年幼的趙孝成王繼位,但是其並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權力就落在了趙太后(趙惠文王的妻子,趙孝成王的老媽)身上,趙太后可以說是一位出色的垂簾聽政者,關於她的故事,我們後面再說。

但是,天不佑趙,趙惠文王死後沒幾年,趙太后也跟著去了,趙國的重擔就落在了年幼的趙孝成王身上,這個趙王只能用敗家子來形容,因為趙國在他的手裡即將把兩代人的積累都給敗光。

"

文|飛魚說史

戰國末期,曾經渾濁的天下局勢已經變得漸漸明瞭,也只有兩個諸侯國有統一華夏的資格。

那就是秦國和趙國。

此時東方的齊燕兩國已經混戰十年有餘,無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國被秦將白起攻破郢都,被迫遷往壽春,楚國西部大片土地盡歸秦國,中間的韓、魏兩國,也早已被秦國打殘,苟延殘喘著享受著生命最後的時光。

西部的虎狼秦國對於統一天下早已摩拳擦掌,但是還有一個戰國七雄裡還有一個秦國的絆腳石,那就是在戰國後期中興強大起來的趙國。

但秦趙這兩個諸侯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秦國是真正的強大,而趙國只是表面上的強大,儘管只是表面的強大,但也足以和秦國較量一番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決定國家綜合實力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統治國家的制度,秦國明君層出不窮,法家治國的思想也不斷深化,而趙國從趙武靈王之後,再無強勢君主,趙惠文王雖然稱職,但終究挑不起大梁,到了趙孝成王時代,趙國的衰亡已經露出了必然趨勢。

因為趙孝成王親小人,遠賢臣,明明此時趙國人才輩出,廉頗、藺相如、還有趙奢無一不是頂尖人才,卻終究抵擋不了君王的昏庸。

作為在閼與之戰中打敗虎狼秦國的馬服君趙奢,本該為國征戰四方,但趙奢被封為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趙國放著本國大將不用,有了戰爭卻向齊國聘請外援將軍田單,那復齊的田單身價有多高?看看趙國為請他當外援將軍的出價就知道了。

燕國瞅準時機,發兵攻趙。

趙惠文王死後,年幼的趙孝成王繼位,但是其並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權力就落在了趙太后(趙惠文王的妻子,趙孝成王的老媽)身上,趙太后可以說是一位出色的垂簾聽政者,關於她的故事,我們後面再說。

但是,天不佑趙,趙惠文王死後沒幾年,趙太后也跟著去了,趙國的重擔就落在了年幼的趙孝成王身上,這個趙王只能用敗家子來形容,因為趙國在他的手裡即將把兩代人的積累都給敗光。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齊燕的戰爭已經持續十年,剛剛進入休戰期,這時候燕王看到了趙國主少國疑,就想從趙國身上搜刮點福利,於是興兵攻趙。

這時候的趙國可是能和秦國媲美的強國,按理來說,看著燕國自不量力的行為,直接派趙奢或者廉頗帶點兵就能鎮壓,但是趙王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那就是從齊國找外援將軍田單,率趙兵打燕國。

平原君的舉薦,田單的身價。

平原君趙勝在趙惠文王以及趙太后死後,可以說是趙王室的支柱,但是面對燕國的進攻,他卻做了一個讓無數人憤慨的舉動,那就是建議趙王高價從齊國請來田單,而趙王還真這樣做了。

復興齊國之後的田單出場費可是很高的,到底有多高,為了換來田單,趙國竟然把東部的57座城池割讓給齊國換取田單(《戰國策·趙策》:趙王因割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與齊,而以求安平君而將之)。這什麼概念,作為無價之寶的和氏璧在當時也就值秦國的15座城池,而趙國一出手就是接近四個和氏璧的大手筆。

"

文|飛魚說史

戰國末期,曾經渾濁的天下局勢已經變得漸漸明瞭,也只有兩個諸侯國有統一華夏的資格。

那就是秦國和趙國。

此時東方的齊燕兩國已經混戰十年有餘,無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國被秦將白起攻破郢都,被迫遷往壽春,楚國西部大片土地盡歸秦國,中間的韓、魏兩國,也早已被秦國打殘,苟延殘喘著享受著生命最後的時光。

西部的虎狼秦國對於統一天下早已摩拳擦掌,但是還有一個戰國七雄裡還有一個秦國的絆腳石,那就是在戰國後期中興強大起來的趙國。

但秦趙這兩個諸侯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秦國是真正的強大,而趙國只是表面上的強大,儘管只是表面的強大,但也足以和秦國較量一番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決定國家綜合實力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統治國家的制度,秦國明君層出不窮,法家治國的思想也不斷深化,而趙國從趙武靈王之後,再無強勢君主,趙惠文王雖然稱職,但終究挑不起大梁,到了趙孝成王時代,趙國的衰亡已經露出了必然趨勢。

因為趙孝成王親小人,遠賢臣,明明此時趙國人才輩出,廉頗、藺相如、還有趙奢無一不是頂尖人才,卻終究抵擋不了君王的昏庸。

作為在閼與之戰中打敗虎狼秦國的馬服君趙奢,本該為國征戰四方,但趙奢被封為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趙國放著本國大將不用,有了戰爭卻向齊國聘請外援將軍田單,那復齊的田單身價有多高?看看趙國為請他當外援將軍的出價就知道了。

燕國瞅準時機,發兵攻趙。

趙惠文王死後,年幼的趙孝成王繼位,但是其並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權力就落在了趙太后(趙惠文王的妻子,趙孝成王的老媽)身上,趙太后可以說是一位出色的垂簾聽政者,關於她的故事,我們後面再說。

但是,天不佑趙,趙惠文王死後沒幾年,趙太后也跟著去了,趙國的重擔就落在了年幼的趙孝成王身上,這個趙王只能用敗家子來形容,因為趙國在他的手裡即將把兩代人的積累都給敗光。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齊燕的戰爭已經持續十年,剛剛進入休戰期,這時候燕王看到了趙國主少國疑,就想從趙國身上搜刮點福利,於是興兵攻趙。

這時候的趙國可是能和秦國媲美的強國,按理來說,看著燕國自不量力的行為,直接派趙奢或者廉頗帶點兵就能鎮壓,但是趙王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那就是從齊國找外援將軍田單,率趙兵打燕國。

平原君的舉薦,田單的身價。

平原君趙勝在趙惠文王以及趙太后死後,可以說是趙王室的支柱,但是面對燕國的進攻,他卻做了一個讓無數人憤慨的舉動,那就是建議趙王高價從齊國請來田單,而趙王還真這樣做了。

復興齊國之後的田單出場費可是很高的,到底有多高,為了換來田單,趙國竟然把東部的57座城池割讓給齊國換取田單(《戰國策·趙策》:趙王因割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與齊,而以求安平君而將之)。這什麼概念,作為無價之寶的和氏璧在當時也就值秦國的15座城池,而趙國一出手就是接近四個和氏璧的大手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我們試想一下,燕國剛從齊國復國的泥潭裡得到喘息,它的戰鬥力真的很強嗎,當然不強,退一萬步講,即使燕國很強,想從和秦國有一拼的趙國手裡攻下57座城池,這現實嗎,當然不現實。

這時候趙國沒有能打仗的將軍嗎,當然有,趙奢現在還有能力打仗呢,虎狼秦國趙奢都能打敗,這個發了神經的燕國,趙奢會搞不定嗎?趙國也知道趙奢有能力,卻偏偏就不用趙奢,這引起了趙奢極大的不滿,他立即去找平原君討個說法。

趙奢義憤填膺,平原君躲躲閃閃。

為什麼平原君會出這樣一個主意呢,這是因為他怕這些老臣尾大不掉,因為趙武靈王被權臣李兌餓死的陰影還籠罩在趙國的上空,並且平原君認為齊國和燕國有血海深仇,田單必會拼了命打燕國,當然這只是平原君的想法。

趙奢就不這麼認為,他質問平原君,為何要割讓城池請田單,為何不舉薦自己為將?

平原君支支吾吾說,是大王的主意。

"

文|飛魚說史

戰國末期,曾經渾濁的天下局勢已經變得漸漸明瞭,也只有兩個諸侯國有統一華夏的資格。

那就是秦國和趙國。

此時東方的齊燕兩國已經混戰十年有餘,無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國被秦將白起攻破郢都,被迫遷往壽春,楚國西部大片土地盡歸秦國,中間的韓、魏兩國,也早已被秦國打殘,苟延殘喘著享受著生命最後的時光。

西部的虎狼秦國對於統一天下早已摩拳擦掌,但是還有一個戰國七雄裡還有一個秦國的絆腳石,那就是在戰國後期中興強大起來的趙國。

但秦趙這兩個諸侯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秦國是真正的強大,而趙國只是表面上的強大,儘管只是表面的強大,但也足以和秦國較量一番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決定國家綜合實力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統治國家的制度,秦國明君層出不窮,法家治國的思想也不斷深化,而趙國從趙武靈王之後,再無強勢君主,趙惠文王雖然稱職,但終究挑不起大梁,到了趙孝成王時代,趙國的衰亡已經露出了必然趨勢。

因為趙孝成王親小人,遠賢臣,明明此時趙國人才輩出,廉頗、藺相如、還有趙奢無一不是頂尖人才,卻終究抵擋不了君王的昏庸。

作為在閼與之戰中打敗虎狼秦國的馬服君趙奢,本該為國征戰四方,但趙奢被封為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趙國放著本國大將不用,有了戰爭卻向齊國聘請外援將軍田單,那復齊的田單身價有多高?看看趙國為請他當外援將軍的出價就知道了。

燕國瞅準時機,發兵攻趙。

趙惠文王死後,年幼的趙孝成王繼位,但是其並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權力就落在了趙太后(趙惠文王的妻子,趙孝成王的老媽)身上,趙太后可以說是一位出色的垂簾聽政者,關於她的故事,我們後面再說。

但是,天不佑趙,趙惠文王死後沒幾年,趙太后也跟著去了,趙國的重擔就落在了年幼的趙孝成王身上,這個趙王只能用敗家子來形容,因為趙國在他的手裡即將把兩代人的積累都給敗光。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齊燕的戰爭已經持續十年,剛剛進入休戰期,這時候燕王看到了趙國主少國疑,就想從趙國身上搜刮點福利,於是興兵攻趙。

這時候的趙國可是能和秦國媲美的強國,按理來說,看著燕國自不量力的行為,直接派趙奢或者廉頗帶點兵就能鎮壓,但是趙王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那就是從齊國找外援將軍田單,率趙兵打燕國。

平原君的舉薦,田單的身價。

平原君趙勝在趙惠文王以及趙太后死後,可以說是趙王室的支柱,但是面對燕國的進攻,他卻做了一個讓無數人憤慨的舉動,那就是建議趙王高價從齊國請來田單,而趙王還真這樣做了。

復興齊國之後的田單出場費可是很高的,到底有多高,為了換來田單,趙國竟然把東部的57座城池割讓給齊國換取田單(《戰國策·趙策》:趙王因割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與齊,而以求安平君而將之)。這什麼概念,作為無價之寶的和氏璧在當時也就值秦國的15座城池,而趙國一出手就是接近四個和氏璧的大手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我們試想一下,燕國剛從齊國復國的泥潭裡得到喘息,它的戰鬥力真的很強嗎,當然不強,退一萬步講,即使燕國很強,想從和秦國有一拼的趙國手裡攻下57座城池,這現實嗎,當然不現實。

這時候趙國沒有能打仗的將軍嗎,當然有,趙奢現在還有能力打仗呢,虎狼秦國趙奢都能打敗,這個發了神經的燕國,趙奢會搞不定嗎?趙國也知道趙奢有能力,卻偏偏就不用趙奢,這引起了趙奢極大的不滿,他立即去找平原君討個說法。

趙奢義憤填膺,平原君躲躲閃閃。

為什麼平原君會出這樣一個主意呢,這是因為他怕這些老臣尾大不掉,因為趙武靈王被權臣李兌餓死的陰影還籠罩在趙國的上空,並且平原君認為齊國和燕國有血海深仇,田單必會拼了命打燕國,當然這只是平原君的想法。

趙奢就不這麼認為,他質問平原君,為何要割讓城池請田單,為何不舉薦自己為將?

平原君支支吾吾說,是大王的主意。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趙奢立即高聲憤怒道:我曾經在逃命到燕國,得到了燕王的賞識,做了上谷守一職,對於燕國的地形瞭然於胸,如果讓我帶兵,趙奢有把握在百日之內諸侯國還沒來得及救援的情況下滅亡燕國。

平原君對於趙奢犀利的目光躲躲閃閃,回答說,我會把趙將軍的建議轉達給大王的。

趙奢知道這是平原君在打馬虎眼,立即拆穿其想法:平原君想的是田單和燕國有仇恨,勢必會玩命攻打燕國吧,其實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田單是個傻瓜,我們的用城池換他,就沒有一絲用,如果田單聰明,那麼田單勢必不會和燕軍拼命,因為他也不希望我們趙國強大,二者田單必佔其一。

趙奢抗議無效,田單率趙軍伐燕。

趙奢找平原君理論最後的結果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趙奢沒能成為趙軍的統帥攻打燕國,而用城池換來的外援將軍田單成為了趙軍的統帥。

那麼田單攻打燕國到底打出了什麼效果呢?我們就是西漢劉向的原話來回答吧,《戰國策·趙策》記載:得三城也,城大無能過百雉者,果如馬服君之言也。

"

文|飛魚說史

戰國末期,曾經渾濁的天下局勢已經變得漸漸明瞭,也只有兩個諸侯國有統一華夏的資格。

那就是秦國和趙國。

此時東方的齊燕兩國已經混戰十年有餘,無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國被秦將白起攻破郢都,被迫遷往壽春,楚國西部大片土地盡歸秦國,中間的韓、魏兩國,也早已被秦國打殘,苟延殘喘著享受著生命最後的時光。

西部的虎狼秦國對於統一天下早已摩拳擦掌,但是還有一個戰國七雄裡還有一個秦國的絆腳石,那就是在戰國後期中興強大起來的趙國。

但秦趙這兩個諸侯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秦國是真正的強大,而趙國只是表面上的強大,儘管只是表面的強大,但也足以和秦國較量一番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決定國家綜合實力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統治國家的制度,秦國明君層出不窮,法家治國的思想也不斷深化,而趙國從趙武靈王之後,再無強勢君主,趙惠文王雖然稱職,但終究挑不起大梁,到了趙孝成王時代,趙國的衰亡已經露出了必然趨勢。

因為趙孝成王親小人,遠賢臣,明明此時趙國人才輩出,廉頗、藺相如、還有趙奢無一不是頂尖人才,卻終究抵擋不了君王的昏庸。

作為在閼與之戰中打敗虎狼秦國的馬服君趙奢,本該為國征戰四方,但趙奢被封為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趙國放著本國大將不用,有了戰爭卻向齊國聘請外援將軍田單,那復齊的田單身價有多高?看看趙國為請他當外援將軍的出價就知道了。

燕國瞅準時機,發兵攻趙。

趙惠文王死後,年幼的趙孝成王繼位,但是其並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權力就落在了趙太后(趙惠文王的妻子,趙孝成王的老媽)身上,趙太后可以說是一位出色的垂簾聽政者,關於她的故事,我們後面再說。

但是,天不佑趙,趙惠文王死後沒幾年,趙太后也跟著去了,趙國的重擔就落在了年幼的趙孝成王身上,這個趙王只能用敗家子來形容,因為趙國在他的手裡即將把兩代人的積累都給敗光。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齊燕的戰爭已經持續十年,剛剛進入休戰期,這時候燕王看到了趙國主少國疑,就想從趙國身上搜刮點福利,於是興兵攻趙。

這時候的趙國可是能和秦國媲美的強國,按理來說,看著燕國自不量力的行為,直接派趙奢或者廉頗帶點兵就能鎮壓,但是趙王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那就是從齊國找外援將軍田單,率趙兵打燕國。

平原君的舉薦,田單的身價。

平原君趙勝在趙惠文王以及趙太后死後,可以說是趙王室的支柱,但是面對燕國的進攻,他卻做了一個讓無數人憤慨的舉動,那就是建議趙王高價從齊國請來田單,而趙王還真這樣做了。

復興齊國之後的田單出場費可是很高的,到底有多高,為了換來田單,趙國竟然把東部的57座城池割讓給齊國換取田單(《戰國策·趙策》:趙王因割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與齊,而以求安平君而將之)。這什麼概念,作為無價之寶的和氏璧在當時也就值秦國的15座城池,而趙國一出手就是接近四個和氏璧的大手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我們試想一下,燕國剛從齊國復國的泥潭裡得到喘息,它的戰鬥力真的很強嗎,當然不強,退一萬步講,即使燕國很強,想從和秦國有一拼的趙國手裡攻下57座城池,這現實嗎,當然不現實。

這時候趙國沒有能打仗的將軍嗎,當然有,趙奢現在還有能力打仗呢,虎狼秦國趙奢都能打敗,這個發了神經的燕國,趙奢會搞不定嗎?趙國也知道趙奢有能力,卻偏偏就不用趙奢,這引起了趙奢極大的不滿,他立即去找平原君討個說法。

趙奢義憤填膺,平原君躲躲閃閃。

為什麼平原君會出這樣一個主意呢,這是因為他怕這些老臣尾大不掉,因為趙武靈王被權臣李兌餓死的陰影還籠罩在趙國的上空,並且平原君認為齊國和燕國有血海深仇,田單必會拼了命打燕國,當然這只是平原君的想法。

趙奢就不這麼認為,他質問平原君,為何要割讓城池請田單,為何不舉薦自己為將?

平原君支支吾吾說,是大王的主意。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趙奢立即高聲憤怒道:我曾經在逃命到燕國,得到了燕王的賞識,做了上谷守一職,對於燕國的地形瞭然於胸,如果讓我帶兵,趙奢有把握在百日之內諸侯國還沒來得及救援的情況下滅亡燕國。

平原君對於趙奢犀利的目光躲躲閃閃,回答說,我會把趙將軍的建議轉達給大王的。

趙奢知道這是平原君在打馬虎眼,立即拆穿其想法:平原君想的是田單和燕國有仇恨,勢必會玩命攻打燕國吧,其實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田單是個傻瓜,我們的用城池換他,就沒有一絲用,如果田單聰明,那麼田單勢必不會和燕軍拼命,因為他也不希望我們趙國強大,二者田單必佔其一。

趙奢抗議無效,田單率趙軍伐燕。

趙奢找平原君理論最後的結果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趙奢沒能成為趙軍的統帥攻打燕國,而用城池換來的外援將軍田單成為了趙軍的統帥。

那麼田單攻打燕國到底打出了什麼效果呢?我們就是西漢劉向的原話來回答吧,《戰國策·趙策》記載:得三城也,城大無能過百雉者,果如馬服君之言也。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我們用白話說就是,田單率趙軍攻燕,打下了燕國三座城池,這些城有多大呢,連一百隻雞都裝不下,這一切都正如馬服君趙奢所說的。

從趙國高價換取齊國田單為將這件事,已經能看出趙王以及那些趙國貴族統治階級的目光短淺,可以說秦趙在長平大決戰之前,僅憑這點,趙國已經必輸無疑了。

飛魚說: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在趙國王室貴族眼裡,這些權臣都有背叛的可能,所以寧願花高價錢從別國請來外援,也不會給本國這些名將實權了。

作為被趙國相中的外援將軍田單,可以說是出場費奇高,那麼復齊的田單身價有多高?看看趙國為請他當外援將軍的出價就知道了,整整57座城池換來的名將,為趙國打下來了三座容不下百隻雞的城池,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

文|飛魚說史

戰國末期,曾經渾濁的天下局勢已經變得漸漸明瞭,也只有兩個諸侯國有統一華夏的資格。

那就是秦國和趙國。

此時東方的齊燕兩國已經混戰十年有餘,無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國被秦將白起攻破郢都,被迫遷往壽春,楚國西部大片土地盡歸秦國,中間的韓、魏兩國,也早已被秦國打殘,苟延殘喘著享受著生命最後的時光。

西部的虎狼秦國對於統一天下早已摩拳擦掌,但是還有一個戰國七雄裡還有一個秦國的絆腳石,那就是在戰國後期中興強大起來的趙國。

但秦趙這兩個諸侯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秦國是真正的強大,而趙國只是表面上的強大,儘管只是表面的強大,但也足以和秦國較量一番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決定國家綜合實力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統治國家的制度,秦國明君層出不窮,法家治國的思想也不斷深化,而趙國從趙武靈王之後,再無強勢君主,趙惠文王雖然稱職,但終究挑不起大梁,到了趙孝成王時代,趙國的衰亡已經露出了必然趨勢。

因為趙孝成王親小人,遠賢臣,明明此時趙國人才輩出,廉頗、藺相如、還有趙奢無一不是頂尖人才,卻終究抵擋不了君王的昏庸。

作為在閼與之戰中打敗虎狼秦國的馬服君趙奢,本該為國征戰四方,但趙奢被封為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趙國放著本國大將不用,有了戰爭卻向齊國聘請外援將軍田單,那復齊的田單身價有多高?看看趙國為請他當外援將軍的出價就知道了。

燕國瞅準時機,發兵攻趙。

趙惠文王死後,年幼的趙孝成王繼位,但是其並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權力就落在了趙太后(趙惠文王的妻子,趙孝成王的老媽)身上,趙太后可以說是一位出色的垂簾聽政者,關於她的故事,我們後面再說。

但是,天不佑趙,趙惠文王死後沒幾年,趙太后也跟著去了,趙國的重擔就落在了年幼的趙孝成王身上,這個趙王只能用敗家子來形容,因為趙國在他的手裡即將把兩代人的積累都給敗光。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齊燕的戰爭已經持續十年,剛剛進入休戰期,這時候燕王看到了趙國主少國疑,就想從趙國身上搜刮點福利,於是興兵攻趙。

這時候的趙國可是能和秦國媲美的強國,按理來說,看著燕國自不量力的行為,直接派趙奢或者廉頗帶點兵就能鎮壓,但是趙王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那就是從齊國找外援將軍田單,率趙兵打燕國。

平原君的舉薦,田單的身價。

平原君趙勝在趙惠文王以及趙太后死後,可以說是趙王室的支柱,但是面對燕國的進攻,他卻做了一個讓無數人憤慨的舉動,那就是建議趙王高價從齊國請來田單,而趙王還真這樣做了。

復興齊國之後的田單出場費可是很高的,到底有多高,為了換來田單,趙國竟然把東部的57座城池割讓給齊國換取田單(《戰國策·趙策》:趙王因割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與齊,而以求安平君而將之)。這什麼概念,作為無價之寶的和氏璧在當時也就值秦國的15座城池,而趙國一出手就是接近四個和氏璧的大手筆。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我們試想一下,燕國剛從齊國復國的泥潭裡得到喘息,它的戰鬥力真的很強嗎,當然不強,退一萬步講,即使燕國很強,想從和秦國有一拼的趙國手裡攻下57座城池,這現實嗎,當然不現實。

這時候趙國沒有能打仗的將軍嗎,當然有,趙奢現在還有能力打仗呢,虎狼秦國趙奢都能打敗,這個發了神經的燕國,趙奢會搞不定嗎?趙國也知道趙奢有能力,卻偏偏就不用趙奢,這引起了趙奢極大的不滿,他立即去找平原君討個說法。

趙奢義憤填膺,平原君躲躲閃閃。

為什麼平原君會出這樣一個主意呢,這是因為他怕這些老臣尾大不掉,因為趙武靈王被權臣李兌餓死的陰影還籠罩在趙國的上空,並且平原君認為齊國和燕國有血海深仇,田單必會拼了命打燕國,當然這只是平原君的想法。

趙奢就不這麼認為,他質問平原君,為何要割讓城池請田單,為何不舉薦自己為將?

平原君支支吾吾說,是大王的主意。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趙奢立即高聲憤怒道:我曾經在逃命到燕國,得到了燕王的賞識,做了上谷守一職,對於燕國的地形瞭然於胸,如果讓我帶兵,趙奢有把握在百日之內諸侯國還沒來得及救援的情況下滅亡燕國。

平原君對於趙奢犀利的目光躲躲閃閃,回答說,我會把趙將軍的建議轉達給大王的。

趙奢知道這是平原君在打馬虎眼,立即拆穿其想法:平原君想的是田單和燕國有仇恨,勢必會玩命攻打燕國吧,其實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田單是個傻瓜,我們的用城池換他,就沒有一絲用,如果田單聰明,那麼田單勢必不會和燕軍拼命,因為他也不希望我們趙國強大,二者田單必佔其一。

趙奢抗議無效,田單率趙軍伐燕。

趙奢找平原君理論最後的結果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趙奢沒能成為趙軍的統帥攻打燕國,而用城池換來的外援將軍田單成為了趙軍的統帥。

那麼田單攻打燕國到底打出了什麼效果呢?我們就是西漢劉向的原話來回答吧,《戰國策·趙策》記載:得三城也,城大無能過百雉者,果如馬服君之言也。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我們用白話說就是,田單率趙軍攻燕,打下了燕國三座城池,這些城有多大呢,連一百隻雞都裝不下,這一切都正如馬服君趙奢所說的。

從趙國高價換取齊國田單為將這件事,已經能看出趙王以及那些趙國貴族統治階級的目光短淺,可以說秦趙在長平大決戰之前,僅憑這點,趙國已經必輸無疑了。

飛魚說: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在趙國王室貴族眼裡,這些權臣都有背叛的可能,所以寧願花高價錢從別國請來外援,也不會給本國這些名將實權了。

作為被趙國相中的外援將軍田單,可以說是出場費奇高,那麼復齊的田單身價有多高?看看趙國為請他當外援將軍的出價就知道了,整整57座城池換來的名將,為趙國打下來了三座容不下百隻雞的城池,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趙奢被封馬服君後為何沒有再打仗?因為趙國不再給他帶兵的機會了

不少人在談論長平之戰時,總是認為趙括導致了失敗,其實趙括的失敗只是在軍事上的,趙國敗亡的原因更大層面上來自於趙國統治者的昏庸以及舊貴族統治的制度,退一萬步講,長平之戰中即使趙國打贏了,在以後的其他秦趙的戰爭中,秦國還是會給趙國致命一擊。

秦國在戰國時期,很少打敗仗,即使打了敗仗也很快能恢復實力,這是其餘六國並不具備條件,在當時而言,秦國先進的中央集權制度取代六國舊貴族統治的奴隸制度,也是歷史的必然。

對此,您怎麼看呢?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