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

趙括和韓信,在中國是知名度極高的人物。為什麼趙括最後成了笑話,而韓信卻成為戰神呢?老貓認為,兩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那麼一點點,但就是這麼一點點差距,決定了兩人在戰場上完全不同的命運。

為什麼把趙括和韓信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兩人有兩處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兩人都是熟讀兵書,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夥都知道;第二,兩人在被任命為將,統帥大軍指揮作戰前都沒有作戰經歷。

"

趙括和韓信,在中國是知名度極高的人物。為什麼趙括最後成了笑話,而韓信卻成為戰神呢?老貓認為,兩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那麼一點點,但就是這麼一點點差距,決定了兩人在戰場上完全不同的命運。

為什麼把趙括和韓信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兩人有兩處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兩人都是熟讀兵書,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夥都知道;第二,兩人在被任命為將,統帥大軍指揮作戰前都沒有作戰經歷。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當然,比起韓信,趙括還有很多優勢。趙括他老爸趙奢是趙國名將。趙括自小衣食無憂,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可以問問老爸趙奢。韓信就慘了,出身貧寒,經常厚著臉皮去別人家裡蹭飯吃,很多時候還蹭不到。

"

趙括和韓信,在中國是知名度極高的人物。為什麼趙括最後成了笑話,而韓信卻成為戰神呢?老貓認為,兩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那麼一點點,但就是這麼一點點差距,決定了兩人在戰場上完全不同的命運。

為什麼把趙括和韓信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兩人有兩處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兩人都是熟讀兵書,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夥都知道;第二,兩人在被任命為將,統帥大軍指揮作戰前都沒有作戰經歷。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當然,比起韓信,趙括還有很多優勢。趙括他老爸趙奢是趙國名將。趙括自小衣食無憂,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可以問問老爸趙奢。韓信就慘了,出身貧寒,經常厚著臉皮去別人家裡蹭飯吃,很多時候還蹭不到。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說起生活學習條件,韓信這個窮二代和趙括這個官二代相比,那可差的太遠了。但上了戰場打起仗來,兩人的表現卻與生活學習條件完全成反比。

趙括一輩子有據可查的,就指揮了一次戰役——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起源於韓國的陰謀。韓國的上黨郡(今山西長治一帶)在秦國攻擊下,眼看就要被攻破,上當郡守將上黨郡獻給趙國,秦國大怒,開始攻打趙國。

"

趙括和韓信,在中國是知名度極高的人物。為什麼趙括最後成了笑話,而韓信卻成為戰神呢?老貓認為,兩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那麼一點點,但就是這麼一點點差距,決定了兩人在戰場上完全不同的命運。

為什麼把趙括和韓信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兩人有兩處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兩人都是熟讀兵書,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夥都知道;第二,兩人在被任命為將,統帥大軍指揮作戰前都沒有作戰經歷。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當然,比起韓信,趙括還有很多優勢。趙括他老爸趙奢是趙國名將。趙括自小衣食無憂,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可以問問老爸趙奢。韓信就慘了,出身貧寒,經常厚著臉皮去別人家裡蹭飯吃,很多時候還蹭不到。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說起生活學習條件,韓信這個窮二代和趙括這個官二代相比,那可差的太遠了。但上了戰場打起仗來,兩人的表現卻與生活學習條件完全成反比。

趙括一輩子有據可查的,就指揮了一次戰役——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起源於韓國的陰謀。韓國的上黨郡(今山西長治一帶)在秦國攻擊下,眼看就要被攻破,上當郡守將上黨郡獻給趙國,秦國大怒,開始攻打趙國。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秦國雖然接連小勝,略佔上風,但趙國在老將廉頗的指揮下,在長平(今山西高平一帶)佈置防線進行堅守,雙方形成對峙,三年未分勝負。

據推算,秦趙兩國參戰的軍隊約有上百萬。長期的軍事對峙,使秦趙兩國都承受著極大的後勤與經濟壓力,長期繼續下去,兩國的經濟都將崩潰。

而廉頗長期堅採用堅守不戰的戰法,顯然是趙王不願意看到的,再耗下去,趙國即便不在戰場上被秦軍打敗,也會被無底洞式的後勤供應和經濟崩潰所拖垮。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王將目光投向了趙括。雖然趙括年輕,但畢竟有敢於同秦軍決一死戰的勇氣。至於秦國的反間計什麼的,作用其實不大。有沒有秦國的反間計,趙王都會換下廉頗,區別無非是派誰去替代廉頗。但趙王忽略的一點就是,秦國一樣承受著巨大的後勤供應與經濟即將崩潰的壓力,不然,秦國也不會想出反間計這一招。

現在網上流傳一種說法,說長平之戰趙國必敗,別說趙括,換了誰去都一樣,包括廉頗,這種說法其實毫無根據。

"

趙括和韓信,在中國是知名度極高的人物。為什麼趙括最後成了笑話,而韓信卻成為戰神呢?老貓認為,兩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那麼一點點,但就是這麼一點點差距,決定了兩人在戰場上完全不同的命運。

為什麼把趙括和韓信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兩人有兩處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兩人都是熟讀兵書,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夥都知道;第二,兩人在被任命為將,統帥大軍指揮作戰前都沒有作戰經歷。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當然,比起韓信,趙括還有很多優勢。趙括他老爸趙奢是趙國名將。趙括自小衣食無憂,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可以問問老爸趙奢。韓信就慘了,出身貧寒,經常厚著臉皮去別人家裡蹭飯吃,很多時候還蹭不到。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說起生活學習條件,韓信這個窮二代和趙括這個官二代相比,那可差的太遠了。但上了戰場打起仗來,兩人的表現卻與生活學習條件完全成反比。

趙括一輩子有據可查的,就指揮了一次戰役——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起源於韓國的陰謀。韓國的上黨郡(今山西長治一帶)在秦國攻擊下,眼看就要被攻破,上當郡守將上黨郡獻給趙國,秦國大怒,開始攻打趙國。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秦國雖然接連小勝,略佔上風,但趙國在老將廉頗的指揮下,在長平(今山西高平一帶)佈置防線進行堅守,雙方形成對峙,三年未分勝負。

據推算,秦趙兩國參戰的軍隊約有上百萬。長期的軍事對峙,使秦趙兩國都承受著極大的後勤與經濟壓力,長期繼續下去,兩國的經濟都將崩潰。

而廉頗長期堅採用堅守不戰的戰法,顯然是趙王不願意看到的,再耗下去,趙國即便不在戰場上被秦軍打敗,也會被無底洞式的後勤供應和經濟崩潰所拖垮。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王將目光投向了趙括。雖然趙括年輕,但畢竟有敢於同秦軍決一死戰的勇氣。至於秦國的反間計什麼的,作用其實不大。有沒有秦國的反間計,趙王都會換下廉頗,區別無非是派誰去替代廉頗。但趙王忽略的一點就是,秦國一樣承受著巨大的後勤供應與經濟即將崩潰的壓力,不然,秦國也不會想出反間計這一招。

現在網上流傳一種說法,說長平之戰趙國必敗,別說趙括,換了誰去都一樣,包括廉頗,這種說法其實毫無根據。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趙括到了前線,改變廉頗長期堅守的策略,開始積極準備出戰。趙括在長平之戰中表現出的作戰思想,就是以戰求勝,說白了,就是單純的軍事冒險。

當然趙軍士兵也確實訓練有素、作戰英勇,和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比起來,並不遜色多少,因此趙括有底氣與秦軍決戰。

趙軍出戰,接連取得小勝,秦軍開始後撤逃跑,當然這是秦將白起設下的陷阱,但趙括根本不懼怕。指揮趙軍繼續追擊秦軍,但追到秦軍預設的埋伏圈時,秦軍不跑了,開始堅守。趙軍猛烈攻擊秦軍,卻始終攻不破秦軍陣地,這時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秦軍兩萬五千人迂迴到趙軍兩翼,對趙軍形成包圍,迅速切斷趙軍的退路,又派五千騎兵將趙軍一分為二,趙軍糧道也自此斷絕。

很多人提出,為什麼秦軍只派這麼一點兵力,就能完成對趙軍的包圍?據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者靳禾生、謝鴻喜到長平之戰的古戰場實地考察,是秦軍巧妙利用當地的獨特地形,將幾十萬趙軍圍困,並且參戰的秦軍數量不少於趙軍。

趙軍被包圍後,秦軍動員國內黃河以北地區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從軍趕赴前線。以此推算,長平之戰後期,秦軍人數應該在百萬左右。

趙軍被圍困長達46天,糧草斷絕,甚至開始自相殘殺,以人肉充飢。趙括指揮部隊四面突圍,血戰數次都未能成功。最後趙括親自披掛上陣,欲與秦軍來個肉搏戰,秦軍一陣亂箭,趙括成了刺蝟,40萬趙軍隨之投降。而後除年紀較小的240人被白起放回趙國報信外,其餘趙軍全部秦軍坑殺,趙括的軍事冒險徹底失敗。

用《孫子兵法》裡的話來說,趙括的失敗就是先進行作戰,然後再設法取得勝利(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而韓信指揮作戰則是先保證處於不敗的境地,而後尋求與敵軍作戰(勝兵先勝而後求戰),這就是趙括與韓信的根本差別。韓信的作戰思想在井陘之戰中表現的十分明顯。

井陘之戰,很多人也認為此戰是韓信軍事生涯的一次大冒險。但老貓認為此戰韓信冒險是有的,但絕不是像趙括那樣單純的軍事冒險。

公元前204年,韓信率領3萬軍隊(一說1萬,但從韓信的兵力部署看,兵力當不少於3萬)攻打附屬項羽的趙國。

前往趙國,韓信要經過井陘隘口(今河北井陘縣)。而在井陘隘口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行動。趙軍統帥陳餘集中二十萬兵力守候在井陘,佔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

如果趙軍正面堅守不佔,派兵繞到韓信背後,切斷韓信糧道,然後再前後夾擊,韓信必敗,而這樣的作戰方案似乎和趙括當年的長平之戰很像,事實上趙軍軍師李左車也向陳餘獻上了這樣的計謀。

韓信最怕趙軍做出這樣的部署,也明白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很差,因此韓信沒有用“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口號,來激勵士兵一鼓作氣衝出井陘,擊敗趙軍,而是在離井陘很遠的地方駐紮下來按兵不動,靜觀其變。這就是韓信的高明之處,打不過敵人,就不打,而不是非要衝上前去冒險。

當韓信得知李左車的計謀沒有被陳餘採納後,立即指揮部隊進到離井陘口30裡遠的地方紮下營來。之所以不敢輕易通過井陘,此舉說明韓信還是十分小心,害怕被趙軍伏擊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韓信派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的紅旗,乘天黑悄悄從山間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而後韓信在反覆探明井陘隘口附近沒有埋伏後,迅速指揮部隊通過隘口,在河邊背水列陣。

韓信故意親自到陣前讓趙軍看到,引誘趙軍傾巢來攻。趙軍看韓信兵少,又背水列陣,紛紛譏笑韓信不懂兵法,果然主力部隊傾巢而出,決心一戰生擒韓信。

韓信派去的伏兵見趙軍主力全部出動,趁趙軍營壘空虛之時,順利攻入趙軍大營,拔下趙軍旗幟,插上漢軍旗幟。

"

趙括和韓信,在中國是知名度極高的人物。為什麼趙括最後成了笑話,而韓信卻成為戰神呢?老貓認為,兩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那麼一點點,但就是這麼一點點差距,決定了兩人在戰場上完全不同的命運。

為什麼把趙括和韓信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兩人有兩處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兩人都是熟讀兵書,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夥都知道;第二,兩人在被任命為將,統帥大軍指揮作戰前都沒有作戰經歷。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當然,比起韓信,趙括還有很多優勢。趙括他老爸趙奢是趙國名將。趙括自小衣食無憂,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可以問問老爸趙奢。韓信就慘了,出身貧寒,經常厚著臉皮去別人家裡蹭飯吃,很多時候還蹭不到。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說起生活學習條件,韓信這個窮二代和趙括這個官二代相比,那可差的太遠了。但上了戰場打起仗來,兩人的表現卻與生活學習條件完全成反比。

趙括一輩子有據可查的,就指揮了一次戰役——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起源於韓國的陰謀。韓國的上黨郡(今山西長治一帶)在秦國攻擊下,眼看就要被攻破,上當郡守將上黨郡獻給趙國,秦國大怒,開始攻打趙國。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秦國雖然接連小勝,略佔上風,但趙國在老將廉頗的指揮下,在長平(今山西高平一帶)佈置防線進行堅守,雙方形成對峙,三年未分勝負。

據推算,秦趙兩國參戰的軍隊約有上百萬。長期的軍事對峙,使秦趙兩國都承受著極大的後勤與經濟壓力,長期繼續下去,兩國的經濟都將崩潰。

而廉頗長期堅採用堅守不戰的戰法,顯然是趙王不願意看到的,再耗下去,趙國即便不在戰場上被秦軍打敗,也會被無底洞式的後勤供應和經濟崩潰所拖垮。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王將目光投向了趙括。雖然趙括年輕,但畢竟有敢於同秦軍決一死戰的勇氣。至於秦國的反間計什麼的,作用其實不大。有沒有秦國的反間計,趙王都會換下廉頗,區別無非是派誰去替代廉頗。但趙王忽略的一點就是,秦國一樣承受著巨大的後勤供應與經濟即將崩潰的壓力,不然,秦國也不會想出反間計這一招。

現在網上流傳一種說法,說長平之戰趙國必敗,別說趙括,換了誰去都一樣,包括廉頗,這種說法其實毫無根據。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趙括到了前線,改變廉頗長期堅守的策略,開始積極準備出戰。趙括在長平之戰中表現出的作戰思想,就是以戰求勝,說白了,就是單純的軍事冒險。

當然趙軍士兵也確實訓練有素、作戰英勇,和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比起來,並不遜色多少,因此趙括有底氣與秦軍決戰。

趙軍出戰,接連取得小勝,秦軍開始後撤逃跑,當然這是秦將白起設下的陷阱,但趙括根本不懼怕。指揮趙軍繼續追擊秦軍,但追到秦軍預設的埋伏圈時,秦軍不跑了,開始堅守。趙軍猛烈攻擊秦軍,卻始終攻不破秦軍陣地,這時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秦軍兩萬五千人迂迴到趙軍兩翼,對趙軍形成包圍,迅速切斷趙軍的退路,又派五千騎兵將趙軍一分為二,趙軍糧道也自此斷絕。

很多人提出,為什麼秦軍只派這麼一點兵力,就能完成對趙軍的包圍?據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者靳禾生、謝鴻喜到長平之戰的古戰場實地考察,是秦軍巧妙利用當地的獨特地形,將幾十萬趙軍圍困,並且參戰的秦軍數量不少於趙軍。

趙軍被包圍後,秦軍動員國內黃河以北地區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從軍趕赴前線。以此推算,長平之戰後期,秦軍人數應該在百萬左右。

趙軍被圍困長達46天,糧草斷絕,甚至開始自相殘殺,以人肉充飢。趙括指揮部隊四面突圍,血戰數次都未能成功。最後趙括親自披掛上陣,欲與秦軍來個肉搏戰,秦軍一陣亂箭,趙括成了刺蝟,40萬趙軍隨之投降。而後除年紀較小的240人被白起放回趙國報信外,其餘趙軍全部秦軍坑殺,趙括的軍事冒險徹底失敗。

用《孫子兵法》裡的話來說,趙括的失敗就是先進行作戰,然後再設法取得勝利(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而韓信指揮作戰則是先保證處於不敗的境地,而後尋求與敵軍作戰(勝兵先勝而後求戰),這就是趙括與韓信的根本差別。韓信的作戰思想在井陘之戰中表現的十分明顯。

井陘之戰,很多人也認為此戰是韓信軍事生涯的一次大冒險。但老貓認為此戰韓信冒險是有的,但絕不是像趙括那樣單純的軍事冒險。

公元前204年,韓信率領3萬軍隊(一說1萬,但從韓信的兵力部署看,兵力當不少於3萬)攻打附屬項羽的趙國。

前往趙國,韓信要經過井陘隘口(今河北井陘縣)。而在井陘隘口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行動。趙軍統帥陳餘集中二十萬兵力守候在井陘,佔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

如果趙軍正面堅守不佔,派兵繞到韓信背後,切斷韓信糧道,然後再前後夾擊,韓信必敗,而這樣的作戰方案似乎和趙括當年的長平之戰很像,事實上趙軍軍師李左車也向陳餘獻上了這樣的計謀。

韓信最怕趙軍做出這樣的部署,也明白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很差,因此韓信沒有用“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口號,來激勵士兵一鼓作氣衝出井陘,擊敗趙軍,而是在離井陘很遠的地方駐紮下來按兵不動,靜觀其變。這就是韓信的高明之處,打不過敵人,就不打,而不是非要衝上前去冒險。

當韓信得知李左車的計謀沒有被陳餘採納後,立即指揮部隊進到離井陘口30裡遠的地方紮下營來。之所以不敢輕易通過井陘,此舉說明韓信還是十分小心,害怕被趙軍伏擊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韓信派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的紅旗,乘天黑悄悄從山間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而後韓信在反覆探明井陘隘口附近沒有埋伏後,迅速指揮部隊通過隘口,在河邊背水列陣。

韓信故意親自到陣前讓趙軍看到,引誘趙軍傾巢來攻。趙軍看韓信兵少,又背水列陣,紛紛譏笑韓信不懂兵法,果然主力部隊傾巢而出,決心一戰生擒韓信。

韓信派去的伏兵見趙軍主力全部出動,趁趙軍營壘空虛之時,順利攻入趙軍大營,拔下趙軍旗幟,插上漢軍旗幟。

趙括與韓信,一個成為笑話,一個成為戰神,其實差距就這麼一點點


漢軍因背河而戰,無路可退,所以人人與趙軍死戰。趙軍與漢軍激戰半日,仍未能獲勝,正準備返回營寨,卻發現自己的營壘插滿漢旗,頓時軍心大亂。韓信趁勢指揮漢軍反攻,將20萬趙軍殺得大敗,趙軍統帥陳餘死於亂軍之中。

韓信背水列陣固然是冒險,但韓信還派出奇兵偷襲趙軍營寨,用換軍旗的方法來動搖趙軍軍心,這才是韓信最重要的一招,這也正合《孫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勝”的思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