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在長平走投無路兩個月,為何趙王不派廉頗領兵前往救援

趙括 廉頗 白起 趙孝成王 韓國 史記 邯鄲 張生全精彩歷史 2019-06-23

長平之戰中,由於廉頗在長平堅持以防守為主,不肯出擊與秦軍正面交戰,惹怒了趙孝成王。趙孝成王派趙括替換廉頗,統帥趙軍與秦軍交戰。

趙括在長平走投無路兩個月,為何趙王不派廉頗領兵前往救援

(長平之戰)

秦國得知趙國換帥的消息後,也立刻換帥,用白起代替王齕。

白起到達長平後,立刻派一支2萬5千人的隊伍,衝到趙軍的後方,斷了趙軍的歸路。接著,又派出一支5千人的騎兵,插到趙軍腹地,把趙軍一分為二。同時,白起又故意引誘趙括出兵。趙括果然中計,出擊和秦軍作戰。但是連戰數次都失敗,只得退回他們所修的城堡中,等待趙國救援部隊的到來。

但是,趙國一直沒有救援部隊到來,而城中的糧草也吃完了,斷糧達到了46天。趙括沒有辦法,只得強行突圍。可是他們連續衝了四五次,都沒能突圍成功。最後,趙括在突圍中被亂箭射死。趙括一死,趙軍全線崩潰,被秦軍活捉了40萬人。

接下來,就是秦軍對手無寸鐵的40萬趙軍進行屠殺(或者活埋),從而製造了震驚天下的坑殺事件。

很多人看到這裡的時候,都會提一個問題,明明趙括被秦軍圍困,前後長達兩個月,為何趙孝成王不派人去救趙括?要知道,廉頗還在國內呢,為什麼不派廉頗帶兵去救?

還有,諸侯國中,韓國已經被秦國打得閉聲閉氣也就罷了,魏國、楚國還有強大的力量,他們為何也不派人去救?最終造成趙國的40萬人,全軍覆滅!

趙括在長平走投無路兩個月,為何趙王不派廉頗領兵前往救援

(趙括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為何魏國、楚國不派軍前往救援。

有人說,魏國、楚國不派軍救援,是想讓趙國和秦國“鷸蚌相爭”,自己好“漁翁得利”。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秦國在差不多全部攻下韓國的時候,無論魏國、還是楚國,都已經明白,那時候的趙國與秦國的作戰,已經不是“兩虎相爭”,而是羊與狼的爭鬥。趙國一旦覆滅,他們的處境會更加危險。唯有合縱,才有可能一息尚存。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去救趙國呢?

其實,他們之所以不救,全是趙國自己操作不當造成的。

當初,廉頗和王齕在作戰的時候失敗以後,趙孝成王就想親自前往率軍攻打秦國。不過大臣樓昌認為,就算是趙王親自率軍,也未必是秦國的對手。不如派人去和秦國講和。另一個大臣虞卿則認為,秦國的目的,明擺著是想消滅趙國,講和是沒用的。我們現在去和秦國講和,他一定熱情對待。但是這都是他的表面文章,目的是讓別的國家不來幫我們。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聯絡魏國和楚國,讓兩個國家來幫忙。

哪知道,趙孝成王不聽虞卿的,聽了樓昌的建議,去和秦國講和。秦國呢,果然如虞卿說的那樣,對趙國的使者熱情款待,把這個款待的信息高調張揚。

魏國和楚國得到這個信息後,秦趙之間的戰爭,他們自然不願意參與了。因為他們害怕趙國和秦國是假打,目的是圖謀他們魏國和楚國。

因此,儘管趙國被圍困了兩個月,魏國和楚國都一直按兵不動。

趙括在長平走投無路兩個月,為何趙王不派廉頗領兵前往救援

(趙孝成王劇照)

​那麼,趙孝成王為何也不派兵救援趙括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趙國已經沒有跟多餘的軍隊了。

廉頗當初帶了25萬人在長平和秦軍對壘。後來,趙國前往替換廉頗的時候,又讓趙括帶了20萬人去。這樣一來,參與整個長平之戰的趙軍,就多達45萬人。可以說,那時候趙國國內已經沒有什麼兵力了。而從一年後的邯鄲之戰的情況也可以看出,45萬人,確實差不多是趙國的全部兵力,邯鄲之戰,甚至要徵集少年和老者來參軍,才能和秦軍作戰。

二、趙軍之敗在於斷糧。

趙軍那時候還有40多萬人(本來一共45萬人,打死了一些,還剩40多萬)。這40多萬要是和秦國正面決戰,也未必就打不過秦國。但是,趙括帶兵去長平的時候,帶去的不是糧草,而是兵馬。恰恰在這時候,白起派了2萬5千人插到趙軍的後方。這2萬5千人其實就是斷趙軍糧道的。有可能是把趙軍的糧草給燒燬了,有可能是搶奪了,總之,糧草沒有及時送到長平。長平本來有25萬人吃糧,又去了20萬,糧草肯定就不夠。沒有了糧草,趙軍軍心就亂了,又餓著肚子,最後自然打不贏了。

三是秦國抵擋住了趙國的救援部隊。

趙國當時肯定是派了些人前往救援的。但是秦國知道後,提前在全國徵集15歲以上的男子,每人給他們進爵一級,讓他們前往趙軍的後方,抵擋趙國的救援部隊。

趙國的救援部隊本來就弱,又有可能帶著糧草,有所顧忌。而另一邊的秦軍,雖然年齡也不大,但是因為都被進爵一級,因此個個精神百倍,由此,他們完全擋住了趙國的救援,最終讓趙括成了缺糧的孤軍。

走投無路的趙括,孤注一擲地突圍,最終自己被殺死,40萬將士也被坑殺。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