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2.為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效的語文學習意味著讓孩子大量“泛讀”、少量“精讀”。“泛讀”顯示為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而“精讀”則顯示為帶領學生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

在學校課堂中,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某些“精讀”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精讀”之外大量地“泛讀”。“精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內(一般每節課45分鐘),“泛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外,比如家庭、圖書館。

家長沒有必要像教師那樣引導孩子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是“互文閱讀”而不是一堂課反覆地學習一篇課文。

家長只需要推動孩子閱讀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閱讀相關或相似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推薦,但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實體書店或網絡書店,讓孩子圍繞某個主題或某個作家展開比較持久的主題閱讀。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2.為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效的語文學習意味著讓孩子大量“泛讀”、少量“精讀”。“泛讀”顯示為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而“精讀”則顯示為帶領學生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

在學校課堂中,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某些“精讀”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精讀”之外大量地“泛讀”。“精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內(一般每節課45分鐘),“泛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外,比如家庭、圖書館。

家長沒有必要像教師那樣引導孩子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是“互文閱讀”而不是一堂課反覆地學習一篇課文。

家長只需要推動孩子閱讀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閱讀相關或相似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推薦,但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實體書店或網絡書店,讓孩子圍繞某個主題或某個作家展開比較持久的主題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任何一篇美好的文章,都經不起反覆地分析。任何一部美好的電影,都經不起反覆地觀看。如果想讓學生厭惡某部電影,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讓整個學生一天或幾天之內反覆地觀看這部電影;如果想讓學生厭惡學語文,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翻來覆去地、循環往復地閱讀同一篇“課文”。

互文閱讀意味著讓學生讀一篇文章之後緊接著去讀別的文章,而不讓學生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如果讓學生在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

如果讓學生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學生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

“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精讀”教學的原理是“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之所以是有效的,除了因為這個範本(或範文)是“好文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具有“示例”、“範例”的潛在效應,它能夠牽引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它使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在這裡集合、聚集,並由此而相互印證、相互應和。好的範本教學、範文教學意味著以“精讀”帶領“泛讀”,由範例、範文的閱讀牽引出相關、相似文章的閱讀。

這種“範本閱讀”本來是有效的辦法,但是,當孩子反覆閱讀這篇“範文”、“範本”而完全不閱讀相關的文章時,這種“範本”教學就被降格、衰退為“孤本”教學、“獨本”教學。

因此,家長需要協助語文老師推薦或提供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提供相關或相似的文章。比如,為學生推薦或提供一篇胡適的文章,然後,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胡適本人的相關文章,或者,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與胡適這篇文章相關或相似的其他作者的文章。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2.為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效的語文學習意味著讓孩子大量“泛讀”、少量“精讀”。“泛讀”顯示為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而“精讀”則顯示為帶領學生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

在學校課堂中,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某些“精讀”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精讀”之外大量地“泛讀”。“精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內(一般每節課45分鐘),“泛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外,比如家庭、圖書館。

家長沒有必要像教師那樣引導孩子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是“互文閱讀”而不是一堂課反覆地學習一篇課文。

家長只需要推動孩子閱讀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閱讀相關或相似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推薦,但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實體書店或網絡書店,讓孩子圍繞某個主題或某個作家展開比較持久的主題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任何一篇美好的文章,都經不起反覆地分析。任何一部美好的電影,都經不起反覆地觀看。如果想讓學生厭惡某部電影,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讓整個學生一天或幾天之內反覆地觀看這部電影;如果想讓學生厭惡學語文,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翻來覆去地、循環往復地閱讀同一篇“課文”。

互文閱讀意味著讓學生讀一篇文章之後緊接著去讀別的文章,而不讓學生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如果讓學生在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

如果讓學生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學生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

“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精讀”教學的原理是“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之所以是有效的,除了因為這個範本(或範文)是“好文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具有“示例”、“範例”的潛在效應,它能夠牽引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它使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在這裡集合、聚集,並由此而相互印證、相互應和。好的範本教學、範文教學意味著以“精讀”帶領“泛讀”,由範例、範文的閱讀牽引出相關、相似文章的閱讀。

這種“範本閱讀”本來是有效的辦法,但是,當孩子反覆閱讀這篇“範文”、“範本”而完全不閱讀相關的文章時,這種“範本”教學就被降格、衰退為“孤本”教學、“獨本”教學。

因此,家長需要協助語文老師推薦或提供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提供相關或相似的文章。比如,為學生推薦或提供一篇胡適的文章,然後,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胡適本人的相關文章,或者,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與胡適這篇文章相關或相似的其他作者的文章。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為了更有效地發揮範本、範文的效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完成語文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家庭作業)時,最好以“互文”閱讀式的“知新”為主、以“複習”舊知識的“溫故”為輔。

或者說,按照大量“泛讀”、少量“精讀”的原則,家長最好鼓勵孩子大量“知新而溫故”,少量“溫故而知新”。如果讓孩子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如果讓他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他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3.以寫帶讀:從閱讀教學到寫作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意味著不僅整體閱讀,而且“以寫帶讀”。“以寫帶讀”的充分的說法是“不寫文章不讀書”。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要寫文章,就不要看相關的書。

如果說閱讀主要顯示為對他人觀點的接受和欣賞,那麼,寫作就是形成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讀書越多,越沒頭腦。“讀書就等於乞行、寄生。”【4】“人總是膽小怕事,內疚於心;他再也沒有剛強正直的氣質了;他不敢說‘我認為’,‘我就是’。”【5】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首先意味著把寫作訓練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無論精讀還是泛讀,最終都需要落實為寫作。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2.為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效的語文學習意味著讓孩子大量“泛讀”、少量“精讀”。“泛讀”顯示為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而“精讀”則顯示為帶領學生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

在學校課堂中,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某些“精讀”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精讀”之外大量地“泛讀”。“精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內(一般每節課45分鐘),“泛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外,比如家庭、圖書館。

家長沒有必要像教師那樣引導孩子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是“互文閱讀”而不是一堂課反覆地學習一篇課文。

家長只需要推動孩子閱讀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閱讀相關或相似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推薦,但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實體書店或網絡書店,讓孩子圍繞某個主題或某個作家展開比較持久的主題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任何一篇美好的文章,都經不起反覆地分析。任何一部美好的電影,都經不起反覆地觀看。如果想讓學生厭惡某部電影,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讓整個學生一天或幾天之內反覆地觀看這部電影;如果想讓學生厭惡學語文,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翻來覆去地、循環往復地閱讀同一篇“課文”。

互文閱讀意味著讓學生讀一篇文章之後緊接著去讀別的文章,而不讓學生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如果讓學生在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

如果讓學生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學生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

“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精讀”教學的原理是“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之所以是有效的,除了因為這個範本(或範文)是“好文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具有“示例”、“範例”的潛在效應,它能夠牽引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它使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在這裡集合、聚集,並由此而相互印證、相互應和。好的範本教學、範文教學意味著以“精讀”帶領“泛讀”,由範例、範文的閱讀牽引出相關、相似文章的閱讀。

這種“範本閱讀”本來是有效的辦法,但是,當孩子反覆閱讀這篇“範文”、“範本”而完全不閱讀相關的文章時,這種“範本”教學就被降格、衰退為“孤本”教學、“獨本”教學。

因此,家長需要協助語文老師推薦或提供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提供相關或相似的文章。比如,為學生推薦或提供一篇胡適的文章,然後,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胡適本人的相關文章,或者,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與胡適這篇文章相關或相似的其他作者的文章。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為了更有效地發揮範本、範文的效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完成語文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家庭作業)時,最好以“互文”閱讀式的“知新”為主、以“複習”舊知識的“溫故”為輔。

或者說,按照大量“泛讀”、少量“精讀”的原則,家長最好鼓勵孩子大量“知新而溫故”,少量“溫故而知新”。如果讓孩子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如果讓他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他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3.以寫帶讀:從閱讀教學到寫作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意味著不僅整體閱讀,而且“以寫帶讀”。“以寫帶讀”的充分的說法是“不寫文章不讀書”。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要寫文章,就不要看相關的書。

如果說閱讀主要顯示為對他人觀點的接受和欣賞,那麼,寫作就是形成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讀書越多,越沒頭腦。“讀書就等於乞行、寄生。”【4】“人總是膽小怕事,內疚於心;他再也沒有剛強正直的氣質了;他不敢說‘我認為’,‘我就是’。”【5】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首先意味著把寫作訓練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無論精讀還是泛讀,最終都需要落實為寫作。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閱讀雖然也有獨立的價值,它是日常的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但是,從語文學習整體結構來看,閱讀只是寫作的準備和條件,寫作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此而言,語文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寫作。

因為,閱讀能力強大的學生,不見得寫作能力強大,但是,寫作能力強大的學生,往往有強大的閱讀能力。中國古代的考試只考作文而不考閱讀,這樣的考試製度雖不見得完美,但也有合理性。

因為,一篇文章不僅能顯示作者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由此而考察作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可以由此而顯示作者有關政治經濟的“策問”能力。

休閒式的閱讀當然是有意義的,比如,培根就認為休閒式的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但,從閱讀與寫作的關係來看,如果不把閱讀轉換為寫作的資源,那麼,閱讀太多不僅無益反而會因為腦子裡充塞了大量別人的觀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正因為如此,閱讀雖然一直被人重視,但幾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候忽然開始對“閱讀”這件事展開批判。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2.為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效的語文學習意味著讓孩子大量“泛讀”、少量“精讀”。“泛讀”顯示為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而“精讀”則顯示為帶領學生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

在學校課堂中,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某些“精讀”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精讀”之外大量地“泛讀”。“精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內(一般每節課45分鐘),“泛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外,比如家庭、圖書館。

家長沒有必要像教師那樣引導孩子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是“互文閱讀”而不是一堂課反覆地學習一篇課文。

家長只需要推動孩子閱讀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閱讀相關或相似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推薦,但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實體書店或網絡書店,讓孩子圍繞某個主題或某個作家展開比較持久的主題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任何一篇美好的文章,都經不起反覆地分析。任何一部美好的電影,都經不起反覆地觀看。如果想讓學生厭惡某部電影,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讓整個學生一天或幾天之內反覆地觀看這部電影;如果想讓學生厭惡學語文,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翻來覆去地、循環往復地閱讀同一篇“課文”。

互文閱讀意味著讓學生讀一篇文章之後緊接著去讀別的文章,而不讓學生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如果讓學生在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

如果讓學生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學生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

“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精讀”教學的原理是“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之所以是有效的,除了因為這個範本(或範文)是“好文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具有“示例”、“範例”的潛在效應,它能夠牽引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它使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在這裡集合、聚集,並由此而相互印證、相互應和。好的範本教學、範文教學意味著以“精讀”帶領“泛讀”,由範例、範文的閱讀牽引出相關、相似文章的閱讀。

這種“範本閱讀”本來是有效的辦法,但是,當孩子反覆閱讀這篇“範文”、“範本”而完全不閱讀相關的文章時,這種“範本”教學就被降格、衰退為“孤本”教學、“獨本”教學。

因此,家長需要協助語文老師推薦或提供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提供相關或相似的文章。比如,為學生推薦或提供一篇胡適的文章,然後,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胡適本人的相關文章,或者,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與胡適這篇文章相關或相似的其他作者的文章。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為了更有效地發揮範本、範文的效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完成語文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家庭作業)時,最好以“互文”閱讀式的“知新”為主、以“複習”舊知識的“溫故”為輔。

或者說,按照大量“泛讀”、少量“精讀”的原則,家長最好鼓勵孩子大量“知新而溫故”,少量“溫故而知新”。如果讓孩子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如果讓他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他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3.以寫帶讀:從閱讀教學到寫作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意味著不僅整體閱讀,而且“以寫帶讀”。“以寫帶讀”的充分的說法是“不寫文章不讀書”。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要寫文章,就不要看相關的書。

如果說閱讀主要顯示為對他人觀點的接受和欣賞,那麼,寫作就是形成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讀書越多,越沒頭腦。“讀書就等於乞行、寄生。”【4】“人總是膽小怕事,內疚於心;他再也沒有剛強正直的氣質了;他不敢說‘我認為’,‘我就是’。”【5】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首先意味著把寫作訓練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無論精讀還是泛讀,最終都需要落實為寫作。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閱讀雖然也有獨立的價值,它是日常的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但是,從語文學習整體結構來看,閱讀只是寫作的準備和條件,寫作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此而言,語文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寫作。

因為,閱讀能力強大的學生,不見得寫作能力強大,但是,寫作能力強大的學生,往往有強大的閱讀能力。中國古代的考試只考作文而不考閱讀,這樣的考試製度雖不見得完美,但也有合理性。

因為,一篇文章不僅能顯示作者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由此而考察作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可以由此而顯示作者有關政治經濟的“策問”能力。

休閒式的閱讀當然是有意義的,比如,培根就認為休閒式的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但,從閱讀與寫作的關係來看,如果不把閱讀轉換為寫作的資源,那麼,閱讀太多不僅無益反而會因為腦子裡充塞了大量別人的觀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正因為如此,閱讀雖然一直被人重視,但幾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候忽然開始對“閱讀”這件事展開批判。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比如,叔本華就認為過度閱讀是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遊戲場”:“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腦袋也就成了別人思想的遊戲場。這樣,如果一個人整天大量閱讀,空閒的時候則只稍作不動腦筋的消遣,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就會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樣。

許多學究就遭遇到這種情形:他們其實是把自己讀蠢了。這是因為一有空閒時間就馬上重新接著進行持續的閱讀,這對精神思想的摧殘甚至更甚於持續的手工勞作,因為在從事手工操作時,我們畢竟還可以沉浸於自己的思想之中。

正如彈簧持續受到重壓最終就會失去彈性,同樣,我們的頭腦會由於別人思想的持續侵入和壓力而失去其彈性。

正如太多的食物會搞壞我們的腸胃並因此損害了整個身體,同樣,太多的精神食物會塞滿和窒息我們的頭腦。”【6】

為了不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最好由過度強調閱讀的語文學習轉向“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作文教學。

按照“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思路,學生最好在閱讀好的作品的當下就促發自己的“重寫”或“仿寫”(模仿式的寫作)。

“重寫”是借用原作品的思路和某些關鍵詞,然後用自己的話重新複述這篇文章。“仿寫”是借用某個作者或某篇文章的思路去敘述某個新的對象或主題。

“重寫”相當於“複述”,而“仿寫”已經接近自由創作。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有效的作文學習最好從重寫(複述)和仿寫開始。

一旦進入重寫和仿寫的狀態,學生就會自動沉入相關文章的閱讀,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自己的期望。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2.為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效的語文學習意味著讓孩子大量“泛讀”、少量“精讀”。“泛讀”顯示為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而“精讀”則顯示為帶領學生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

在學校課堂中,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某些“精讀”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精讀”之外大量地“泛讀”。“精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內(一般每節課45分鐘),“泛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外,比如家庭、圖書館。

家長沒有必要像教師那樣引導孩子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是“互文閱讀”而不是一堂課反覆地學習一篇課文。

家長只需要推動孩子閱讀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閱讀相關或相似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推薦,但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實體書店或網絡書店,讓孩子圍繞某個主題或某個作家展開比較持久的主題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任何一篇美好的文章,都經不起反覆地分析。任何一部美好的電影,都經不起反覆地觀看。如果想讓學生厭惡某部電影,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讓整個學生一天或幾天之內反覆地觀看這部電影;如果想讓學生厭惡學語文,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翻來覆去地、循環往復地閱讀同一篇“課文”。

互文閱讀意味著讓學生讀一篇文章之後緊接著去讀別的文章,而不讓學生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如果讓學生在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

如果讓學生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學生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

“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精讀”教學的原理是“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之所以是有效的,除了因為這個範本(或範文)是“好文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具有“示例”、“範例”的潛在效應,它能夠牽引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它使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在這裡集合、聚集,並由此而相互印證、相互應和。好的範本教學、範文教學意味著以“精讀”帶領“泛讀”,由範例、範文的閱讀牽引出相關、相似文章的閱讀。

這種“範本閱讀”本來是有效的辦法,但是,當孩子反覆閱讀這篇“範文”、“範本”而完全不閱讀相關的文章時,這種“範本”教學就被降格、衰退為“孤本”教學、“獨本”教學。

因此,家長需要協助語文老師推薦或提供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提供相關或相似的文章。比如,為學生推薦或提供一篇胡適的文章,然後,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胡適本人的相關文章,或者,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與胡適這篇文章相關或相似的其他作者的文章。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為了更有效地發揮範本、範文的效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完成語文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家庭作業)時,最好以“互文”閱讀式的“知新”為主、以“複習”舊知識的“溫故”為輔。

或者說,按照大量“泛讀”、少量“精讀”的原則,家長最好鼓勵孩子大量“知新而溫故”,少量“溫故而知新”。如果讓孩子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如果讓他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他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3.以寫帶讀:從閱讀教學到寫作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意味著不僅整體閱讀,而且“以寫帶讀”。“以寫帶讀”的充分的說法是“不寫文章不讀書”。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要寫文章,就不要看相關的書。

如果說閱讀主要顯示為對他人觀點的接受和欣賞,那麼,寫作就是形成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讀書越多,越沒頭腦。“讀書就等於乞行、寄生。”【4】“人總是膽小怕事,內疚於心;他再也沒有剛強正直的氣質了;他不敢說‘我認為’,‘我就是’。”【5】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首先意味著把寫作訓練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無論精讀還是泛讀,最終都需要落實為寫作。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閱讀雖然也有獨立的價值,它是日常的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但是,從語文學習整體結構來看,閱讀只是寫作的準備和條件,寫作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此而言,語文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寫作。

因為,閱讀能力強大的學生,不見得寫作能力強大,但是,寫作能力強大的學生,往往有強大的閱讀能力。中國古代的考試只考作文而不考閱讀,這樣的考試製度雖不見得完美,但也有合理性。

因為,一篇文章不僅能顯示作者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由此而考察作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可以由此而顯示作者有關政治經濟的“策問”能力。

休閒式的閱讀當然是有意義的,比如,培根就認為休閒式的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但,從閱讀與寫作的關係來看,如果不把閱讀轉換為寫作的資源,那麼,閱讀太多不僅無益反而會因為腦子裡充塞了大量別人的觀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正因為如此,閱讀雖然一直被人重視,但幾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候忽然開始對“閱讀”這件事展開批判。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比如,叔本華就認為過度閱讀是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遊戲場”:“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腦袋也就成了別人思想的遊戲場。這樣,如果一個人整天大量閱讀,空閒的時候則只稍作不動腦筋的消遣,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就會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樣。

許多學究就遭遇到這種情形:他們其實是把自己讀蠢了。這是因為一有空閒時間就馬上重新接著進行持續的閱讀,這對精神思想的摧殘甚至更甚於持續的手工勞作,因為在從事手工操作時,我們畢竟還可以沉浸於自己的思想之中。

正如彈簧持續受到重壓最終就會失去彈性,同樣,我們的頭腦會由於別人思想的持續侵入和壓力而失去其彈性。

正如太多的食物會搞壞我們的腸胃並因此損害了整個身體,同樣,太多的精神食物會塞滿和窒息我們的頭腦。”【6】

為了不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最好由過度強調閱讀的語文學習轉向“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作文教學。

按照“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思路,學生最好在閱讀好的作品的當下就促發自己的“重寫”或“仿寫”(模仿式的寫作)。

“重寫”是借用原作品的思路和某些關鍵詞,然後用自己的話重新複述這篇文章。“仿寫”是借用某個作者或某篇文章的思路去敘述某個新的對象或主題。

“重寫”相當於“複述”,而“仿寫”已經接近自由創作。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有效的作文學習最好從重寫(複述)和仿寫開始。

一旦進入重寫和仿寫的狀態,學生就會自動沉入相關文章的閱讀,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自己的期望。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一旦在閱讀中遇到精彩的句子,他就會“砰然心動”、“心潮澎湃”甚至“滿懷感激”、“手舞足蹈”。

反之,如果閱讀不與寫作發生任何關係,僅僅顯示為沒有目的地休閒閱讀,那麼,這種閱讀雖然有循序漸進的積累效果,但對寫作沒有太大的幫助。

而且,如果過度陷入閱讀而丟失了自己的思考和主題,那麼,這種閱讀就會使初學者失之迷惘。

寫作就是由漫無目的的散漫閱讀走向有主題的閱讀和有主題的思考,按照孟子的話說,以寫帶讀就是“由博返約”。

孔子講“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孟子受之啟示,也講“博約”,但不是以“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是以“思”來使所“學”返回“簡約”:“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2.為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效的語文學習意味著讓孩子大量“泛讀”、少量“精讀”。“泛讀”顯示為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而“精讀”則顯示為帶領學生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

在學校課堂中,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某些“精讀”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精讀”之外大量地“泛讀”。“精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內(一般每節課45分鐘),“泛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外,比如家庭、圖書館。

家長沒有必要像教師那樣引導孩子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是“互文閱讀”而不是一堂課反覆地學習一篇課文。

家長只需要推動孩子閱讀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閱讀相關或相似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推薦,但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實體書店或網絡書店,讓孩子圍繞某個主題或某個作家展開比較持久的主題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任何一篇美好的文章,都經不起反覆地分析。任何一部美好的電影,都經不起反覆地觀看。如果想讓學生厭惡某部電影,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讓整個學生一天或幾天之內反覆地觀看這部電影;如果想讓學生厭惡學語文,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翻來覆去地、循環往復地閱讀同一篇“課文”。

互文閱讀意味著讓學生讀一篇文章之後緊接著去讀別的文章,而不讓學生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如果讓學生在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

如果讓學生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學生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

“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精讀”教學的原理是“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之所以是有效的,除了因為這個範本(或範文)是“好文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具有“示例”、“範例”的潛在效應,它能夠牽引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它使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在這裡集合、聚集,並由此而相互印證、相互應和。好的範本教學、範文教學意味著以“精讀”帶領“泛讀”,由範例、範文的閱讀牽引出相關、相似文章的閱讀。

這種“範本閱讀”本來是有效的辦法,但是,當孩子反覆閱讀這篇“範文”、“範本”而完全不閱讀相關的文章時,這種“範本”教學就被降格、衰退為“孤本”教學、“獨本”教學。

因此,家長需要協助語文老師推薦或提供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提供相關或相似的文章。比如,為學生推薦或提供一篇胡適的文章,然後,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胡適本人的相關文章,或者,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與胡適這篇文章相關或相似的其他作者的文章。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為了更有效地發揮範本、範文的效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完成語文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家庭作業)時,最好以“互文”閱讀式的“知新”為主、以“複習”舊知識的“溫故”為輔。

或者說,按照大量“泛讀”、少量“精讀”的原則,家長最好鼓勵孩子大量“知新而溫故”,少量“溫故而知新”。如果讓孩子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如果讓他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他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3.以寫帶讀:從閱讀教學到寫作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意味著不僅整體閱讀,而且“以寫帶讀”。“以寫帶讀”的充分的說法是“不寫文章不讀書”。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要寫文章,就不要看相關的書。

如果說閱讀主要顯示為對他人觀點的接受和欣賞,那麼,寫作就是形成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讀書越多,越沒頭腦。“讀書就等於乞行、寄生。”【4】“人總是膽小怕事,內疚於心;他再也沒有剛強正直的氣質了;他不敢說‘我認為’,‘我就是’。”【5】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首先意味著把寫作訓練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無論精讀還是泛讀,最終都需要落實為寫作。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閱讀雖然也有獨立的價值,它是日常的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但是,從語文學習整體結構來看,閱讀只是寫作的準備和條件,寫作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此而言,語文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寫作。

因為,閱讀能力強大的學生,不見得寫作能力強大,但是,寫作能力強大的學生,往往有強大的閱讀能力。中國古代的考試只考作文而不考閱讀,這樣的考試製度雖不見得完美,但也有合理性。

因為,一篇文章不僅能顯示作者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由此而考察作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可以由此而顯示作者有關政治經濟的“策問”能力。

休閒式的閱讀當然是有意義的,比如,培根就認為休閒式的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但,從閱讀與寫作的關係來看,如果不把閱讀轉換為寫作的資源,那麼,閱讀太多不僅無益反而會因為腦子裡充塞了大量別人的觀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正因為如此,閱讀雖然一直被人重視,但幾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候忽然開始對“閱讀”這件事展開批判。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比如,叔本華就認為過度閱讀是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遊戲場”:“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腦袋也就成了別人思想的遊戲場。這樣,如果一個人整天大量閱讀,空閒的時候則只稍作不動腦筋的消遣,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就會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樣。

許多學究就遭遇到這種情形:他們其實是把自己讀蠢了。這是因為一有空閒時間就馬上重新接著進行持續的閱讀,這對精神思想的摧殘甚至更甚於持續的手工勞作,因為在從事手工操作時,我們畢竟還可以沉浸於自己的思想之中。

正如彈簧持續受到重壓最終就會失去彈性,同樣,我們的頭腦會由於別人思想的持續侵入和壓力而失去其彈性。

正如太多的食物會搞壞我們的腸胃並因此損害了整個身體,同樣,太多的精神食物會塞滿和窒息我們的頭腦。”【6】

為了不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最好由過度強調閱讀的語文學習轉向“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作文教學。

按照“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思路,學生最好在閱讀好的作品的當下就促發自己的“重寫”或“仿寫”(模仿式的寫作)。

“重寫”是借用原作品的思路和某些關鍵詞,然後用自己的話重新複述這篇文章。“仿寫”是借用某個作者或某篇文章的思路去敘述某個新的對象或主題。

“重寫”相當於“複述”,而“仿寫”已經接近自由創作。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有效的作文學習最好從重寫(複述)和仿寫開始。

一旦進入重寫和仿寫的狀態,學生就會自動沉入相關文章的閱讀,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自己的期望。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一旦在閱讀中遇到精彩的句子,他就會“砰然心動”、“心潮澎湃”甚至“滿懷感激”、“手舞足蹈”。

反之,如果閱讀不與寫作發生任何關係,僅僅顯示為沒有目的地休閒閱讀,那麼,這種閱讀雖然有循序漸進的積累效果,但對寫作沒有太大的幫助。

而且,如果過度陷入閱讀而丟失了自己的思考和主題,那麼,這種閱讀就會使初學者失之迷惘。

寫作就是由漫無目的的散漫閱讀走向有主題的閱讀和有主題的思考,按照孟子的話說,以寫帶讀就是“由博返約”。

孔子講“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孟子受之啟示,也講“博約”,但不是以“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是以“思”來使所“學”返回“簡約”:“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是對日常閱讀的改造和改進。低級的閱讀是讀者圍著文章轉;有意義的閱讀是提問、批判與欣賞;高級的閱讀不僅提問、批判和欣賞,而且“引用”和接受啟發而開始自己的自由創作,讓文章圍著讀者自己轉。

低級的閱讀是“六經注我”,高級的閱讀即便不是“我注六經”至少也顯示為因閱讀他人的作品而接受啟發、推進自己的寫作。

嚴格來說,作文的方法是不可教的,但是,家長或老師仍然需要為孩子提供一些“快速作文”的寫作技巧的指導。

比如,在教孩子寫“記敘文”時,一般都會強調記敘文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其原因、經過和結果。

但是,如果指望孩子快速地寫一份好的記敘文,最關鍵的要素並不在於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其原因、經過和結果,因為,孩子即使記住了這幾個寫作要素,他可能還是無法快速地寫出一篇好文章。

比較可取的辦法是:第一,學會把一件事說清楚。第二,儘快學會在一篇“記敘文”裡同時列舉兩到三件相關的事件。一個事件不成規模,三個以上的事件同時呈現卻又可能因太多太雜而影響文章的秩序。

而且,在同時列舉兩到三件相關的事件時,必須讓這些事件有一定的順序,最好使這幾個事件呈現為遞進關係或矛盾關係(或對立統一關係)。這樣講出來的故事才顯得有層次而且可能會顯得引人入勝、漸入佳境、扣人心絃。

教孩子學會同時講兩到三個相關的事件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不僅可以用來寫“記敘文”,而且可以用來寫“議論文”。

議論文的關鍵一般認為是論點、論據和論證,實際上,議論文的關鍵依然是如何同時列舉兩到三個的證據(事件),並使這兩到三個證據(事件)保持遞進或對立統一的關係。

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夠使這些證據(事件)與文章開頭的論點(假設)保持某種演繹的關係,或者,從這些事件中歸納出適切的論點(出色的思考與寫作時在看似無關係的幾個事件之間建立內在的聯繫),這篇議論文就會顯得證據豐富、論證有力。

讓孩子掌握了“快速作文”的基本技巧之後,家長或教師可以逐步放手讓孩子突破框架而自由創作。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2.為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效的語文學習意味著讓孩子大量“泛讀”、少量“精讀”。“泛讀”顯示為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而“精讀”則顯示為帶領學生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

在學校課堂中,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某些“精讀”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精讀”之外大量地“泛讀”。“精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內(一般每節課45分鐘),“泛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外,比如家庭、圖書館。

家長沒有必要像教師那樣引導孩子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是“互文閱讀”而不是一堂課反覆地學習一篇課文。

家長只需要推動孩子閱讀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閱讀相關或相似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推薦,但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實體書店或網絡書店,讓孩子圍繞某個主題或某個作家展開比較持久的主題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任何一篇美好的文章,都經不起反覆地分析。任何一部美好的電影,都經不起反覆地觀看。如果想讓學生厭惡某部電影,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讓整個學生一天或幾天之內反覆地觀看這部電影;如果想讓學生厭惡學語文,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翻來覆去地、循環往復地閱讀同一篇“課文”。

互文閱讀意味著讓學生讀一篇文章之後緊接著去讀別的文章,而不讓學生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如果讓學生在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

如果讓學生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學生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

“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精讀”教學的原理是“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之所以是有效的,除了因為這個範本(或範文)是“好文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具有“示例”、“範例”的潛在效應,它能夠牽引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它使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在這裡集合、聚集,並由此而相互印證、相互應和。好的範本教學、範文教學意味著以“精讀”帶領“泛讀”,由範例、範文的閱讀牽引出相關、相似文章的閱讀。

這種“範本閱讀”本來是有效的辦法,但是,當孩子反覆閱讀這篇“範文”、“範本”而完全不閱讀相關的文章時,這種“範本”教學就被降格、衰退為“孤本”教學、“獨本”教學。

因此,家長需要協助語文老師推薦或提供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提供相關或相似的文章。比如,為學生推薦或提供一篇胡適的文章,然後,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胡適本人的相關文章,或者,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與胡適這篇文章相關或相似的其他作者的文章。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為了更有效地發揮範本、範文的效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完成語文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家庭作業)時,最好以“互文”閱讀式的“知新”為主、以“複習”舊知識的“溫故”為輔。

或者說,按照大量“泛讀”、少量“精讀”的原則,家長最好鼓勵孩子大量“知新而溫故”,少量“溫故而知新”。如果讓孩子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如果讓他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他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3.以寫帶讀:從閱讀教學到寫作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意味著不僅整體閱讀,而且“以寫帶讀”。“以寫帶讀”的充分的說法是“不寫文章不讀書”。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要寫文章,就不要看相關的書。

如果說閱讀主要顯示為對他人觀點的接受和欣賞,那麼,寫作就是形成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讀書越多,越沒頭腦。“讀書就等於乞行、寄生。”【4】“人總是膽小怕事,內疚於心;他再也沒有剛強正直的氣質了;他不敢說‘我認為’,‘我就是’。”【5】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首先意味著把寫作訓練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無論精讀還是泛讀,最終都需要落實為寫作。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閱讀雖然也有獨立的價值,它是日常的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但是,從語文學習整體結構來看,閱讀只是寫作的準備和條件,寫作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此而言,語文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寫作。

因為,閱讀能力強大的學生,不見得寫作能力強大,但是,寫作能力強大的學生,往往有強大的閱讀能力。中國古代的考試只考作文而不考閱讀,這樣的考試製度雖不見得完美,但也有合理性。

因為,一篇文章不僅能顯示作者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由此而考察作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可以由此而顯示作者有關政治經濟的“策問”能力。

休閒式的閱讀當然是有意義的,比如,培根就認為休閒式的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但,從閱讀與寫作的關係來看,如果不把閱讀轉換為寫作的資源,那麼,閱讀太多不僅無益反而會因為腦子裡充塞了大量別人的觀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正因為如此,閱讀雖然一直被人重視,但幾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候忽然開始對“閱讀”這件事展開批判。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比如,叔本華就認為過度閱讀是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遊戲場”:“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腦袋也就成了別人思想的遊戲場。這樣,如果一個人整天大量閱讀,空閒的時候則只稍作不動腦筋的消遣,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就會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樣。

許多學究就遭遇到這種情形:他們其實是把自己讀蠢了。這是因為一有空閒時間就馬上重新接著進行持續的閱讀,這對精神思想的摧殘甚至更甚於持續的手工勞作,因為在從事手工操作時,我們畢竟還可以沉浸於自己的思想之中。

正如彈簧持續受到重壓最終就會失去彈性,同樣,我們的頭腦會由於別人思想的持續侵入和壓力而失去其彈性。

正如太多的食物會搞壞我們的腸胃並因此損害了整個身體,同樣,太多的精神食物會塞滿和窒息我們的頭腦。”【6】

為了不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最好由過度強調閱讀的語文學習轉向“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作文教學。

按照“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思路,學生最好在閱讀好的作品的當下就促發自己的“重寫”或“仿寫”(模仿式的寫作)。

“重寫”是借用原作品的思路和某些關鍵詞,然後用自己的話重新複述這篇文章。“仿寫”是借用某個作者或某篇文章的思路去敘述某個新的對象或主題。

“重寫”相當於“複述”,而“仿寫”已經接近自由創作。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有效的作文學習最好從重寫(複述)和仿寫開始。

一旦進入重寫和仿寫的狀態,學生就會自動沉入相關文章的閱讀,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自己的期望。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一旦在閱讀中遇到精彩的句子,他就會“砰然心動”、“心潮澎湃”甚至“滿懷感激”、“手舞足蹈”。

反之,如果閱讀不與寫作發生任何關係,僅僅顯示為沒有目的地休閒閱讀,那麼,這種閱讀雖然有循序漸進的積累效果,但對寫作沒有太大的幫助。

而且,如果過度陷入閱讀而丟失了自己的思考和主題,那麼,這種閱讀就會使初學者失之迷惘。

寫作就是由漫無目的的散漫閱讀走向有主題的閱讀和有主題的思考,按照孟子的話說,以寫帶讀就是“由博返約”。

孔子講“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孟子受之啟示,也講“博約”,但不是以“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是以“思”來使所“學”返回“簡約”:“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是對日常閱讀的改造和改進。低級的閱讀是讀者圍著文章轉;有意義的閱讀是提問、批判與欣賞;高級的閱讀不僅提問、批判和欣賞,而且“引用”和接受啟發而開始自己的自由創作,讓文章圍著讀者自己轉。

低級的閱讀是“六經注我”,高級的閱讀即便不是“我注六經”至少也顯示為因閱讀他人的作品而接受啟發、推進自己的寫作。

嚴格來說,作文的方法是不可教的,但是,家長或老師仍然需要為孩子提供一些“快速作文”的寫作技巧的指導。

比如,在教孩子寫“記敘文”時,一般都會強調記敘文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其原因、經過和結果。

但是,如果指望孩子快速地寫一份好的記敘文,最關鍵的要素並不在於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其原因、經過和結果,因為,孩子即使記住了這幾個寫作要素,他可能還是無法快速地寫出一篇好文章。

比較可取的辦法是:第一,學會把一件事說清楚。第二,儘快學會在一篇“記敘文”裡同時列舉兩到三件相關的事件。一個事件不成規模,三個以上的事件同時呈現卻又可能因太多太雜而影響文章的秩序。

而且,在同時列舉兩到三件相關的事件時,必須讓這些事件有一定的順序,最好使這幾個事件呈現為遞進關係或矛盾關係(或對立統一關係)。這樣講出來的故事才顯得有層次而且可能會顯得引人入勝、漸入佳境、扣人心絃。

教孩子學會同時講兩到三個相關的事件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不僅可以用來寫“記敘文”,而且可以用來寫“議論文”。

議論文的關鍵一般認為是論點、論據和論證,實際上,議論文的關鍵依然是如何同時列舉兩到三個的證據(事件),並使這兩到三個證據(事件)保持遞進或對立統一的關係。

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夠使這些證據(事件)與文章開頭的論點(假設)保持某種演繹的關係,或者,從這些事件中歸納出適切的論點(出色的思考與寫作時在看似無關係的幾個事件之間建立內在的聯繫),這篇議論文就會顯得證據豐富、論證有力。

讓孩子掌握了“快速作文”的基本技巧之後,家長或教師可以逐步放手讓孩子突破框架而自由創作。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或者,讓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技巧之後開始追求作文的形式化的唯美藝術,像王爾德那樣:“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去掉一個逗號,到了下午的時候我又把它放了回去。”

但是,好的作文並不來自雕琢或錘鍊,好的作文來自一種對自然和生活理解。也因此愛默生說,“你的句子應該像從地裡挖出來的蒲公英,根很長,粘著泥土,還是溼的。”

寫作有兩個重要的要素或技能:一是“有條理”;二是“有文采”。可以考慮的原則是:第一,不要有文采,要有條理。第二,有條理比有文采更重要。第三,先有條理,再有文采。

作文最重要的是條理,而不是文采。雖然“要有條理,不要有文采”可以放在第一位,但是,這個說法需要兩個補充:一是“有條理比有文采更重要”;二是“先有條理,再有文采”。

有條理和有文采兩者雖然都重要,但相比之下,有條理比有文采更重要,這意味著:如果一篇作文有文采而沒有條理,那麼,這篇作文是不合格的。

相反,如果一篇作文有條理而沒什麼文采,那麼,這篇作文即使算不上優秀,至少,它是合格的。

而且,在訓練這兩個技能時,要有先後。先訓練學生學會“有條理”地寫作、有條理地講事件、講故事,然後,再訓練學生學會“有文采”地寫作,有文采地講事件、講故事。

相反,如果不是這樣,小學或初中語文老師大量地給學生講什麼是文采,如何讓作文顯得有“修辭”,那會使學生受驚嚇,學生可能因此而恐懼作文。

為了訓練學生的“條理作文”,最好讓學生多寫“敘事作文”(記敘文),少寫“議論文”。

尤其是小學和初中,要多寫敘事文,包括調查研究報告、歷史研究報告,實驗研究報告,少寫空乏議論的議論文。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新父母教育”公眾號(id:xinfumujiaoyu)

原標題:《父母怎樣引導孩子自學語文?》

作者:劉良華

語文是可學的,但幾乎不可教。所謂語文是可學的,是說,語文最好由學生自己整體閱讀、整體感受。

教師的作用只在於推薦值得閱讀的文章和引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發閱讀的激情。所謂語文幾乎不可教,是說,語文教學一旦顯示為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段落大意、精彩詞語、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技巧,等等),就粗魯地切斷了文章的血脈。

但是,在中國語文教學的現實情境中,語文老師又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和練習。可以選擇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外,家長引導孩子把重點轉移到大量閱讀、海量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讓孩子在閱讀中心領神會、切己體察、虛心涵泳。家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講解,而在於推動孩子自學語文。

具體而言,有效的語文學習往往顯示為三個特點:

一是課外自學。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上課認真聽講”,更多來自學生課外大量閱讀。

二是整體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很少來自課堂教學中的細讀、精讀,更多來自課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整體泛讀。

三是有主見的學習。語文出色的學生不僅因為大量閱讀,而且因為大量寫作,以寫帶讀。

這樣看來,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教師謹慎地面對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的關係。二是“精讀”和“泛讀”的關係。三是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1.語文好的學生,得益於課外看書

有效的語文學習可能受教師的啟發,比如,教師的視野開闊、縱橫捭闔、口若懸河、左右逢源的精彩的講課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多少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有效的語文學習幾乎沒有例外地顯示為學生的課外自學。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無論教師的課堂講授多麼精彩,真實有效的語文學習主要顯示為課外自學。語文教學專家呂叔湘的說法是:“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1】

另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葉聖陶的說法是:口耳授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麼“講”。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2】

後來葉聖陶提出一條“教育隱喻”,他認為學生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走路,教師的教就是扶持小孩走路:“扶孩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要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3】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2.為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

有效的語文學習意味著讓孩子大量“泛讀”、少量“精讀”。“泛讀”顯示為陶淵明式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而“精讀”則顯示為帶領學生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

在學校課堂中,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某些“精讀”雖然是必要的,但是,有效的語文學習需要在“精讀”之外大量地“泛讀”。“精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內(一般每節課45分鐘),“泛讀”往往發生在課堂教學之外,比如家庭、圖書館。

家長沒有必要像教師那樣引導孩子反覆分析某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是“互文閱讀”而不是一堂課反覆地學習一篇課文。

家長只需要推動孩子閱讀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閱讀相關或相似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推薦,但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逛實體書店或網絡書店,讓孩子圍繞某個主題或某個作家展開比較持久的主題閱讀。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任何一篇美好的文章,都經不起反覆地分析。任何一部美好的電影,都經不起反覆地觀看。如果想讓學生厭惡某部電影,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讓整個學生一天或幾天之內反覆地觀看這部電影;如果想讓學生厭惡學語文,那麼,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翻來覆去地、循環往復地閱讀同一篇“課文”。

互文閱讀意味著讓學生讀一篇文章之後緊接著去讀別的文章,而不讓學生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如果讓學生在一節課或幾節課之內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

如果讓學生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學生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

“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精讀”教學的原理是“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範本教學或範文教學之所以是有效的,除了因為這個範本(或範文)是“好文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具有“示例”、“範例”的潛在效應,它能夠牽引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它使相關或相似的文章在這裡集合、聚集,並由此而相互印證、相互應和。好的範本教學、範文教學意味著以“精讀”帶領“泛讀”,由範例、範文的閱讀牽引出相關、相似文章的閱讀。

這種“範本閱讀”本來是有效的辦法,但是,當孩子反覆閱讀這篇“範文”、“範本”而完全不閱讀相關的文章時,這種“範本”教學就被降格、衰退為“孤本”教學、“獨本”教學。

因此,家長需要協助語文老師推薦或提供優秀的文章並以這篇文章為中心提供相關或相似的文章。比如,為學生推薦或提供一篇胡適的文章,然後,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胡適本人的相關文章,或者,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與胡適這篇文章相關或相似的其他作者的文章。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為了更有效地發揮範本、範文的效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完成語文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家庭作業)時,最好以“互文”閱讀式的“知新”為主、以“複習”舊知識的“溫故”為輔。

或者說,按照大量“泛讀”、少量“精讀”的原則,家長最好鼓勵孩子大量“知新而溫故”,少量“溫故而知新”。如果讓孩子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溫故而知新”;如果讓他置身於互文閱讀之中,如果讓他在不斷閱讀“新文章”的過程中悄悄地實現新文章和舊文章的相互解釋和相互消解,那麼,這裡面隱含的教育觀念是“知新而溫故”。“知新而溫故”容易興起和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溫故而知新”容易打擊和破壞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3.以寫帶讀:從閱讀教學到寫作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意味著不僅整體閱讀,而且“以寫帶讀”。“以寫帶讀”的充分的說法是“不寫文章不讀書”。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要寫文章,就不要看相關的書。

如果說閱讀主要顯示為對他人觀點的接受和欣賞,那麼,寫作就是形成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讀書越多,越沒頭腦。“讀書就等於乞行、寄生。”【4】“人總是膽小怕事,內疚於心;他再也沒有剛強正直的氣質了;他不敢說‘我認為’,‘我就是’。”【5】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首先意味著把寫作訓練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無論精讀還是泛讀,最終都需要落實為寫作。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閱讀雖然也有獨立的價值,它是日常的人際交往的基本能力,但是,從語文學習整體結構來看,閱讀只是寫作的準備和條件,寫作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此而言,語文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寫作。

因為,閱讀能力強大的學生,不見得寫作能力強大,但是,寫作能力強大的學生,往往有強大的閱讀能力。中國古代的考試只考作文而不考閱讀,這樣的考試製度雖不見得完美,但也有合理性。

因為,一篇文章不僅能顯示作者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由此而考察作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可以由此而顯示作者有關政治經濟的“策問”能力。

休閒式的閱讀當然是有意義的,比如,培根就認為休閒式的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但,從閱讀與寫作的關係來看,如果不把閱讀轉換為寫作的資源,那麼,閱讀太多不僅無益反而會因為腦子裡充塞了大量別人的觀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正因為如此,閱讀雖然一直被人重視,但幾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候忽然開始對“閱讀”這件事展開批判。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比如,叔本華就認為過度閱讀是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遊戲場”:“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腦袋也就成了別人思想的遊戲場。這樣,如果一個人整天大量閱讀,空閒的時候則只稍作不動腦筋的消遣,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就會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樣。

許多學究就遭遇到這種情形:他們其實是把自己讀蠢了。這是因為一有空閒時間就馬上重新接著進行持續的閱讀,這對精神思想的摧殘甚至更甚於持續的手工勞作,因為在從事手工操作時,我們畢竟還可以沉浸於自己的思想之中。

正如彈簧持續受到重壓最終就會失去彈性,同樣,我們的頭腦會由於別人思想的持續侵入和壓力而失去其彈性。

正如太多的食物會搞壞我們的腸胃並因此損害了整個身體,同樣,太多的精神食物會塞滿和窒息我們的頭腦。”【6】

為了不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最好由過度強調閱讀的語文學習轉向“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作文教學。

按照“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的思路,學生最好在閱讀好的作品的當下就促發自己的“重寫”或“仿寫”(模仿式的寫作)。

“重寫”是借用原作品的思路和某些關鍵詞,然後用自己的話重新複述這篇文章。“仿寫”是借用某個作者或某篇文章的思路去敘述某個新的對象或主題。

“重寫”相當於“複述”,而“仿寫”已經接近自由創作。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有效的作文學習最好從重寫(複述)和仿寫開始。

一旦進入重寫和仿寫的狀態,學生就會自動沉入相關文章的閱讀,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自己的期望。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一旦在閱讀中遇到精彩的句子,他就會“砰然心動”、“心潮澎湃”甚至“滿懷感激”、“手舞足蹈”。

反之,如果閱讀不與寫作發生任何關係,僅僅顯示為沒有目的地休閒閱讀,那麼,這種閱讀雖然有循序漸進的積累效果,但對寫作沒有太大的幫助。

而且,如果過度陷入閱讀而丟失了自己的思考和主題,那麼,這種閱讀就會使初學者失之迷惘。

寫作就是由漫無目的的散漫閱讀走向有主題的閱讀和有主題的思考,按照孟子的話說,以寫帶讀就是“由博返約”。

孔子講“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孟子受之啟示,也講“博約”,但不是以“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是以“思”來使所“學”返回“簡約”:“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以寫帶讀”或“不寫文章不讀書”是對日常閱讀的改造和改進。低級的閱讀是讀者圍著文章轉;有意義的閱讀是提問、批判與欣賞;高級的閱讀不僅提問、批判和欣賞,而且“引用”和接受啟發而開始自己的自由創作,讓文章圍著讀者自己轉。

低級的閱讀是“六經注我”,高級的閱讀即便不是“我注六經”至少也顯示為因閱讀他人的作品而接受啟發、推進自己的寫作。

嚴格來說,作文的方法是不可教的,但是,家長或老師仍然需要為孩子提供一些“快速作文”的寫作技巧的指導。

比如,在教孩子寫“記敘文”時,一般都會強調記敘文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其原因、經過和結果。

但是,如果指望孩子快速地寫一份好的記敘文,最關鍵的要素並不在於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其原因、經過和結果,因為,孩子即使記住了這幾個寫作要素,他可能還是無法快速地寫出一篇好文章。

比較可取的辦法是:第一,學會把一件事說清楚。第二,儘快學會在一篇“記敘文”裡同時列舉兩到三件相關的事件。一個事件不成規模,三個以上的事件同時呈現卻又可能因太多太雜而影響文章的秩序。

而且,在同時列舉兩到三件相關的事件時,必須讓這些事件有一定的順序,最好使這幾個事件呈現為遞進關係或矛盾關係(或對立統一關係)。這樣講出來的故事才顯得有層次而且可能會顯得引人入勝、漸入佳境、扣人心絃。

教孩子學會同時講兩到三個相關的事件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不僅可以用來寫“記敘文”,而且可以用來寫“議論文”。

議論文的關鍵一般認為是論點、論據和論證,實際上,議論文的關鍵依然是如何同時列舉兩到三個的證據(事件),並使這兩到三個證據(事件)保持遞進或對立統一的關係。

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夠使這些證據(事件)與文章開頭的論點(假設)保持某種演繹的關係,或者,從這些事件中歸納出適切的論點(出色的思考與寫作時在看似無關係的幾個事件之間建立內在的聯繫),這篇議論文就會顯得證據豐富、論證有力。

讓孩子掌握了“快速作文”的基本技巧之後,家長或教師可以逐步放手讓孩子突破框架而自由創作。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或者,讓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技巧之後開始追求作文的形式化的唯美藝術,像王爾德那樣:“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去掉一個逗號,到了下午的時候我又把它放了回去。”

但是,好的作文並不來自雕琢或錘鍊,好的作文來自一種對自然和生活理解。也因此愛默生說,“你的句子應該像從地裡挖出來的蒲公英,根很長,粘著泥土,還是溼的。”

寫作有兩個重要的要素或技能:一是“有條理”;二是“有文采”。可以考慮的原則是:第一,不要有文采,要有條理。第二,有條理比有文采更重要。第三,先有條理,再有文采。

作文最重要的是條理,而不是文采。雖然“要有條理,不要有文采”可以放在第一位,但是,這個說法需要兩個補充:一是“有條理比有文采更重要”;二是“先有條理,再有文采”。

有條理和有文采兩者雖然都重要,但相比之下,有條理比有文采更重要,這意味著:如果一篇作文有文采而沒有條理,那麼,這篇作文是不合格的。

相反,如果一篇作文有條理而沒什麼文采,那麼,這篇作文即使算不上優秀,至少,它是合格的。

而且,在訓練這兩個技能時,要有先後。先訓練學生學會“有條理”地寫作、有條理地講事件、講故事,然後,再訓練學生學會“有文采”地寫作,有文采地講事件、講故事。

相反,如果不是這樣,小學或初中語文老師大量地給學生講什麼是文采,如何讓作文顯得有“修辭”,那會使學生受驚嚇,學生可能因此而恐懼作文。

為了訓練學生的“條理作文”,最好讓學生多寫“敘事作文”(記敘文),少寫“議論文”。

尤其是小學和初中,要多寫敘事文,包括調查研究報告、歷史研究報告,實驗研究報告,少寫空乏議論的議論文。

華東師範教授:在家帶孩子學語文,要抓好這幾個方面

參考文獻:

1.呂叔湘:《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人民日報》.1978年3月16日。

2.詳見:葉聖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儘快改進語文教學》,《中國語文》,1978年第2期。

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720-721頁。

4.愛默生.自立[M].蒲隆,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0.

5.愛默生.自立[M].蒲隆,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5-26.愛默生反感過度引用聖賢話語而沒有自我,這是對的。至於他是否不贊成以“大量引用”的“學術研究”,這是另一個話題。一般而言,“學術研究”與日常生活、政治決策需要不同的話語方式。學術研究需要“拿證據來”、“有根據地說話”。不過,即便如此,學術研究依然需要有自己的假設、立場。否則,學術研究就會墮落為“我注六經”。

6.叔本華著:《本華美學隨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