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墨《好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

玉米 小麥 婚姻 社會 美讀線 2017-06-07

好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

王墨

“好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這句話我第一次聽說,是在二十多年前和老婆談家常時她脫口而出的,她舉了我們熟知的幾個家庭日子的發展變化現實,正反兩個方面佐證她的論斷。我對平日不善言談的老婆說:“不說就不說,一說就是名言!”老婆說:“什麼名言不名言,本來就是這回事。”她的這句“名言”我一直記著,並經常用這句“名言”道出的觀點來教育孩子們,也常常在和親朋談家常時傳達這個意思。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家徒四壁,七口之家住在三間總面積110平方米的石板房裡,屋裡只有兩個土炕兩床蓋被,床上鋪些麥草當墊褥,草上再放一床葦蓆當床單。而這席子收穫季節常是白天騰出來晒糧,晚上又鋪回床上墊著睡覺,一來二去,席子爛了又沒有新的更換,晚上睡覺,席籤刺肉是經常的事。被席籤刺疼刺醒,可一日的勞動疲勞瞌睡又懶得起床剔除刺進肉裡的席籤,直到白日裡幹活,挽起袖子褲腿,或者脫下衣服才發現腿腳、胳膊或是脊背的肉裡有點隱隱作疼,心裡知道這是晚上睡覺破爛席子上的席籤扎進肉裡,不言不語的小心剔除便是,無須聲張。我是這樣,父母是這樣,姐弟也不例外。家裡來客,堂屋木板櫃蓋當床和衣而睡,一捆麥草打地鋪的日子是家常便飯。也許你會問,怎麼不購置幾床被子褥子?那我說,你是不知道那個時候我們的生活。那時集體生活,農民幹一天活的工分僅九分或一毛錢;抽空一年到頭喂頭豬,夠一百二十斤就必須上交屠宰場,一斤豬肉也就是五六毛錢。一年吃油、買煤油、稱鹽、更換冬衣春衫、頭疼腦熱吃藥看病、子女上學全靠它。就是在這時,經媒人介紹,當民辦教師的老婆和我這個剛剛走上講臺的鄉村教師結婚成家。一九八二年我們結婚,奮鬥到一九八五年正月初六,父親給我兄弟分家時,我分得一間半石板房,面積大約五十多平方米,還有八十斤玉米(這是父親特意給他剛出生的長孫提的口糧),一套殘缺不全的灶具,另外就是五百八十元外債和三十斤外欠黃豆。我記得很清楚,分家當晚,父親當著請來的公親大舅、二舅、四舅、姐姐,以及我母親和我四兄弟淚水撲面,泣不成聲。而今,每當回想起那個場景,總是熱淚奪眶,難以自禁。

為了生計,父親的腿腳和胳膊曾多次骨折,留有殘疾。我結婚時,姐姐已經出嫁,三個弟弟兩個在讀書。雖然那時包產到戶,但人多勞力少,開銷大,妻子當時一月工資十元左右,我一月也就是四十一元五角,一家人的生活很是艱難。分家前,我的工資交給父親集體開銷;分家後,我每月拿出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交給父親作為幫襯。為了節省開支,我們在市場買最便宜的布料做衣服,老婆利用業餘時間給我做布鞋,父親給我打草鞋。分家時,我還分得一份承包地,那是妻子作為民辦教師的口糧田。妻子起早睡晚趕農活,把那東一塊西一塊的山坡地經營得有眉有眼。別看我老婆是女流、是教書的,可幹起農活連老農把式都誇她。她挖地身後不留腳印,土坷垃被敲得細細面面的,地面平展展;她點玉米、栽辣子左右成行,稀密合適;特別是點麥鐮豆,行子端正不說,不打倒麥子,籽種不外撒,深淺合適。割麥後,只要是她點的麥鐮豆,在麥茬中露出齊攢攢的秧苗,每窩不多不少六七根秧苗,正式農人要求的最佳數量。四鄰農戶,每次經過我們的地塊,都會誇讚說:“你看人家江鳳這莊稼種的!”每逢週末,我不論是在離家三十多裡的北溝寺,還是在離家七八十里的板岩、馬灘、色河,都要往返成百里回家幫著家裡耕種、砍柴。寒暑假,我幹完農活也會和村裡人們一道上山採藥,進城賣柴賣棧板。雖然每次回家長途跋涉腰痠腿疼,瞌睡得醒不來,起不了床,但總被老婆哄著,催著同她一道天不明上坡翻地、下種、背糞、鋤草、割麥、扳包穀……這樣,一年年,我的裡該外欠慢慢還清了,家裡漸漸也有了餘糧,腰包或多或少也有了積蓄。二十年後,老婆工作轉正了,我也工作調整進了城。再隨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房子,孩子也長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的事業。退休後的老婆跟著大兒子在省城幫著帶孫子,老了,眼睛花了,還抽空帶著老花鏡給我們做襯底。雖然我們都不缺那買襯底的錢,但她說,掙一點落一點,騰省一分是一分。我喜歡文朋書友,時不時想聚聚;還有那些還住在鄉下的親戚朋友,每次進城見面都要招待一下。可她總不願去食堂酒店招待,寧願自己辛勞買菜回家自己流汗操勞做一桌豐盛的飯菜。每每過後,她就私下很得意的給我說,你看咱們這樣省了錢,還吃得香。

近日我常在鄉下走,見到很多人爭著要當貧困戶,都想通過當貧困戶後有工作幹部包扶送錢送物,政府給資助送房子,想通過不流汗過上好日。週末我去西安,把這現象和退休在外的老婆絮叨,她還是那句老話,“好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隨後又加了一句:“別人給你送得了一時,送不了一生。”

王墨《好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

王墨,山陽人,善寫文、擅攝影,其雙項作品常見於省內外各大報刊雜誌。

來源:申申做加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