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

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其中提到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方向上禁止幼升小、小升初擇校。消息一出,家長群立時炸了,並 旗幟鮮明地分成了兩個陣營: 反對和支持。 反對者認為孩子努力多年,原本進入心儀學校已是十拿九穩,如今卻突然改變政策?擁護者則大鬆一口氣,“雞娃”的腳步終於可以放緩些了……大家對改革還存在很多顧慮,懷疑是否能有效施行,但不管如何,想法是好的。悲觀者總是對的,贏的都是樂觀的人。0 1.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是好消息嗎?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所在的幾十個家長群最近都在討論這項改革意見,大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第十七條: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簡單的說就是:公民同招,民辦搖號。再直白點就是:幼升小沒有了,小升初也沒有了。這個意見如果能得以嚴格落實執行,毫無疑問將會對現在的教育生態產生重大影響。民辦搖號,肯定要比公民同招要更能徹底抹殺民辦學校的優勢,幼升小、小升初的擇校風將被徹底遏制;為了擇校而產生的各種補習需求也將銷聲匿跡;沒了對優質生源的壟斷,所謂的“菜小”、“菜中”、“牛校”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這項政策一發布,家長群中就旗幟鮮明的出現了兩個陣營:堅決反對和大力擁護。受影響最深的肯定是明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家庭。很多家庭在多年前就規劃了孩子的升學目標,孩子也參加了不少補習班。現在突然通知要搖號派位了,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來是肯定的:你不能臨考試,改大綱啊!公眾號“今西安”發佈了一篇文章,一位西安的父親講述了孩子多年努力,本來進入心儀學校十拿九穩的,但因為改搖號了,沒能搖進心儀學校的故事。孩子的遺憾和不甘,父母的質疑和詰問,讓人讀著動容。但對另一部分家長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個人公眾號“陪伴札記”的運營者是我朋友圈數一數二、足以讓人產生焦慮的“雞血媽媽”,她的孩子也將參加明年的上海幼升小,並且堅持要考民辦。新政對他們家庭的影響必然是首當其衝的,“難道讓我們參加上外附小的搖號嗎?這可能性比自己考還要低啊。”但她在第一時間發文為這條政策鼓掌:“可以預見到,在這個全民搶跑,把孩子不斷往前推的畸形雞娃社會,可以稍微放慢一點腳步了。”

"

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其中提到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方向上禁止幼升小、小升初擇校。消息一出,家長群立時炸了,並 旗幟鮮明地分成了兩個陣營: 反對和支持。 反對者認為孩子努力多年,原本進入心儀學校已是十拿九穩,如今卻突然改變政策?擁護者則大鬆一口氣,“雞娃”的腳步終於可以放緩些了……大家對改革還存在很多顧慮,懷疑是否能有效施行,但不管如何,想法是好的。悲觀者總是對的,贏的都是樂觀的人。0 1.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是好消息嗎?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所在的幾十個家長群最近都在討論這項改革意見,大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第十七條: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簡單的說就是:公民同招,民辦搖號。再直白點就是:幼升小沒有了,小升初也沒有了。這個意見如果能得以嚴格落實執行,毫無疑問將會對現在的教育生態產生重大影響。民辦搖號,肯定要比公民同招要更能徹底抹殺民辦學校的優勢,幼升小、小升初的擇校風將被徹底遏制;為了擇校而產生的各種補習需求也將銷聲匿跡;沒了對優質生源的壟斷,所謂的“菜小”、“菜中”、“牛校”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這項政策一發布,家長群中就旗幟鮮明的出現了兩個陣營:堅決反對和大力擁護。受影響最深的肯定是明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家庭。很多家庭在多年前就規劃了孩子的升學目標,孩子也參加了不少補習班。現在突然通知要搖號派位了,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來是肯定的:你不能臨考試,改大綱啊!公眾號“今西安”發佈了一篇文章,一位西安的父親講述了孩子多年努力,本來進入心儀學校十拿九穩的,但因為改搖號了,沒能搖進心儀學校的故事。孩子的遺憾和不甘,父母的質疑和詰問,讓人讀著動容。但對另一部分家長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個人公眾號“陪伴札記”的運營者是我朋友圈數一數二、足以讓人產生焦慮的“雞血媽媽”,她的孩子也將參加明年的上海幼升小,並且堅持要考民辦。新政對他們家庭的影響必然是首當其衝的,“難道讓我們參加上外附小的搖號嗎?這可能性比自己考還要低啊。”但她在第一時間發文為這條政策鼓掌:“可以預見到,在這個全民搶跑,把孩子不斷往前推的畸形雞娃社會,可以稍微放慢一點腳步了。”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 2.一個良性的社會環境比名校更重要這篇文章不對改革作解讀,我今天來談談教育和擇校。在上海,幼升小和小升初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因為我沒有學區房,兒子兩歲時就有好心媽媽提醒:在上海,一定要給孩子進一個好的小學。因為現在好的民辦小學,直接為好的初中輸送生源,有了好小學,就有了好初中,好高中。但如果進了“菜小”,學校環境生源差就不說了,小升初翻盤概率是很低的,好初中名額都被幾所小學鎖定了,如果你進了菜中,連高中都懸了。

  • “所以,”她說,“幼升小有多重要你知道嗎?”中考是把學生的篩選壓力延長到了9年,而因為有幼升小擇校這個“決定孩子一生成敗”的關卡,掐尖的壓力下沉到了低齡。要知道,幼升小階段的孩子,智力和能力水平其實是差不多的,撇除人群中極少數極具天賦的“神童”,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想要在眾多普通孩子中脫穎而出,只有雞娃一條路。“早教幼兒園化,幼兒園小學化”
  • “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 “未來不會XX的孩子會被時代淘汰”

超前學、砸錢學、無死角學,成為的“雞娃”標配。於是,這條起跑線越來越超前的跑道,讓整個社會變得空前焦慮。 “劇場效應”生動地描述了這一現象:當前排的人已經站起來了,後排的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到了舞臺。身處其中的每一個家庭,都被裹挾其中。全國範圍來看,少部分擇校人群話語權驚人,焦慮傳染給其他不擇校人群能量是巨大的。上週去重慶,我大學同學的孩子完全沒有擇校的困擾,但她也關注北上廣的教育,說“我看到這些信息,就覺得我兒子要廢了。”“我想要的從來不是超前教育,而是適合孩子心理髮展的教育方式。雖然我也有自己幼升小的目標,但比起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一所更好的學校, 我更想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個人永遠不能把自己抽離出這個大環境。” “陪伴札記”在推文中寫道。我不算是個雞血媽媽,沒有放養,不算搶跑,也沒有被幼升小的“人生決定意義論”嚇到,但當我看著身邊那些有財力、有精力的家庭飛馳而過,每一天都不浪費,你要說完全沒有失衡是不可能的。當孩子的同齡人開始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我也會對自己只會搭複雜樂高玩具的孩子感到憂心忡忡。雞血的大環境給我帶來的“相對剝奪感”很真實,就像小房子周圍出現了一座宮殿,小房子塌縮成了茅舍。但這些家長錯了嗎?除卻少數一門心思要孩子成為人上人的家長,大多數家長的想法並不過分:孩子能站穩別掉下去就行,能往上走幾步就更好。但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卻一點都不容易了。 病急亂投醫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前。 5歲的孩子掌握10歲乃至更大年齡才能學會的知識,被視為一種能耐。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童年消耗在了無盡的補習班中,奧數、英語、語文、才藝,越來越超前的學習和應試,從心智上、行為上向成人社會靠攏。但孩子身處其間,也會有隱隱比較:為什麼人家學鋼琴我不學?為什麼別人都會跟外教對話了我不會?為什麼人家都在玩珠心算和編程,我要玩泥巴?我不知如何回答孩子的這些問題。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描述過一類孩子,現在聽起來格外扎心: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

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其中提到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方向上禁止幼升小、小升初擇校。消息一出,家長群立時炸了,並 旗幟鮮明地分成了兩個陣營: 反對和支持。 反對者認為孩子努力多年,原本進入心儀學校已是十拿九穩,如今卻突然改變政策?擁護者則大鬆一口氣,“雞娃”的腳步終於可以放緩些了……大家對改革還存在很多顧慮,懷疑是否能有效施行,但不管如何,想法是好的。悲觀者總是對的,贏的都是樂觀的人。0 1.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是好消息嗎?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所在的幾十個家長群最近都在討論這項改革意見,大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第十七條: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簡單的說就是:公民同招,民辦搖號。再直白點就是:幼升小沒有了,小升初也沒有了。這個意見如果能得以嚴格落實執行,毫無疑問將會對現在的教育生態產生重大影響。民辦搖號,肯定要比公民同招要更能徹底抹殺民辦學校的優勢,幼升小、小升初的擇校風將被徹底遏制;為了擇校而產生的各種補習需求也將銷聲匿跡;沒了對優質生源的壟斷,所謂的“菜小”、“菜中”、“牛校”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這項政策一發布,家長群中就旗幟鮮明的出現了兩個陣營:堅決反對和大力擁護。受影響最深的肯定是明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家庭。很多家庭在多年前就規劃了孩子的升學目標,孩子也參加了不少補習班。現在突然通知要搖號派位了,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來是肯定的:你不能臨考試,改大綱啊!公眾號“今西安”發佈了一篇文章,一位西安的父親講述了孩子多年努力,本來進入心儀學校十拿九穩的,但因為改搖號了,沒能搖進心儀學校的故事。孩子的遺憾和不甘,父母的質疑和詰問,讓人讀著動容。但對另一部分家長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個人公眾號“陪伴札記”的運營者是我朋友圈數一數二、足以讓人產生焦慮的“雞血媽媽”,她的孩子也將參加明年的上海幼升小,並且堅持要考民辦。新政對他們家庭的影響必然是首當其衝的,“難道讓我們參加上外附小的搖號嗎?這可能性比自己考還要低啊。”但她在第一時間發文為這條政策鼓掌:“可以預見到,在這個全民搶跑,把孩子不斷往前推的畸形雞娃社會,可以稍微放慢一點腳步了。”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 2.一個良性的社會環境比名校更重要這篇文章不對改革作解讀,我今天來談談教育和擇校。在上海,幼升小和小升初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因為我沒有學區房,兒子兩歲時就有好心媽媽提醒:在上海,一定要給孩子進一個好的小學。因為現在好的民辦小學,直接為好的初中輸送生源,有了好小學,就有了好初中,好高中。但如果進了“菜小”,學校環境生源差就不說了,小升初翻盤概率是很低的,好初中名額都被幾所小學鎖定了,如果你進了菜中,連高中都懸了。

  • “所以,”她說,“幼升小有多重要你知道嗎?”中考是把學生的篩選壓力延長到了9年,而因為有幼升小擇校這個“決定孩子一生成敗”的關卡,掐尖的壓力下沉到了低齡。要知道,幼升小階段的孩子,智力和能力水平其實是差不多的,撇除人群中極少數極具天賦的“神童”,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想要在眾多普通孩子中脫穎而出,只有雞娃一條路。“早教幼兒園化,幼兒園小學化”
  • “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 “未來不會XX的孩子會被時代淘汰”

超前學、砸錢學、無死角學,成為的“雞娃”標配。於是,這條起跑線越來越超前的跑道,讓整個社會變得空前焦慮。 “劇場效應”生動地描述了這一現象:當前排的人已經站起來了,後排的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到了舞臺。身處其中的每一個家庭,都被裹挾其中。全國範圍來看,少部分擇校人群話語權驚人,焦慮傳染給其他不擇校人群能量是巨大的。上週去重慶,我大學同學的孩子完全沒有擇校的困擾,但她也關注北上廣的教育,說“我看到這些信息,就覺得我兒子要廢了。”“我想要的從來不是超前教育,而是適合孩子心理髮展的教育方式。雖然我也有自己幼升小的目標,但比起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一所更好的學校, 我更想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個人永遠不能把自己抽離出這個大環境。” “陪伴札記”在推文中寫道。我不算是個雞血媽媽,沒有放養,不算搶跑,也沒有被幼升小的“人生決定意義論”嚇到,但當我看著身邊那些有財力、有精力的家庭飛馳而過,每一天都不浪費,你要說完全沒有失衡是不可能的。當孩子的同齡人開始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我也會對自己只會搭複雜樂高玩具的孩子感到憂心忡忡。雞血的大環境給我帶來的“相對剝奪感”很真實,就像小房子周圍出現了一座宮殿,小房子塌縮成了茅舍。但這些家長錯了嗎?除卻少數一門心思要孩子成為人上人的家長,大多數家長的想法並不過分:孩子能站穩別掉下去就行,能往上走幾步就更好。但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卻一點都不容易了。 病急亂投醫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前。 5歲的孩子掌握10歲乃至更大年齡才能學會的知識,被視為一種能耐。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童年消耗在了無盡的補習班中,奧數、英語、語文、才藝,越來越超前的學習和應試,從心智上、行為上向成人社會靠攏。但孩子身處其間,也會有隱隱比較:為什麼人家學鋼琴我不學?為什麼別人都會跟外教對話了我不會?為什麼人家都在玩珠心算和編程,我要玩泥巴?我不知如何回答孩子的這些問題。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描述過一類孩子,現在聽起來格外扎心: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3 .我們會回到過去“均貧”的年代嗎?

義務教育是國計民生大事,是陣地。這次改革的本意是公平、平均,但也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是要把大家拉到均貧的年代。我不這樣認為。按照過去擇校的模式,好的生源被集中在少數幾所優質的民辦學校,“菜小”、“菜中”沒有了優質生源,就越來越沒有人去,好的學生更集中顯得學校更好了,但大家也沒有更“富”啊。為什麼好學校令人趨之若鶩,說到底是教育資源的稀缺, 但我們一直說的教育資源,最重要的並不是政府政策,不是捐贈,不是老師,而是生源。沒有了優質的生源,再好的教師也會漸漸找不到價值,再好的硬件也發揮不出作用。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打亂生源配置,以後的“菜小”還是不是那個“菜小”,“牛校”還是不是那個“牛校”都是未知數,學校對搖號的擔憂完全不亞於家長。現在網上流傳了一些段子,不傳謠不信謠,但你能品出所謂牛校對優質生源的渴求。大家把搶佔生源的那股勁兒省下來,踏踏實實搞教學做特色不好嗎?

"

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其中提到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方向上禁止幼升小、小升初擇校。消息一出,家長群立時炸了,並 旗幟鮮明地分成了兩個陣營: 反對和支持。 反對者認為孩子努力多年,原本進入心儀學校已是十拿九穩,如今卻突然改變政策?擁護者則大鬆一口氣,“雞娃”的腳步終於可以放緩些了……大家對改革還存在很多顧慮,懷疑是否能有效施行,但不管如何,想法是好的。悲觀者總是對的,贏的都是樂觀的人。0 1.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是好消息嗎?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所在的幾十個家長群最近都在討論這項改革意見,大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第十七條: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簡單的說就是:公民同招,民辦搖號。再直白點就是:幼升小沒有了,小升初也沒有了。這個意見如果能得以嚴格落實執行,毫無疑問將會對現在的教育生態產生重大影響。民辦搖號,肯定要比公民同招要更能徹底抹殺民辦學校的優勢,幼升小、小升初的擇校風將被徹底遏制;為了擇校而產生的各種補習需求也將銷聲匿跡;沒了對優質生源的壟斷,所謂的“菜小”、“菜中”、“牛校”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這項政策一發布,家長群中就旗幟鮮明的出現了兩個陣營:堅決反對和大力擁護。受影響最深的肯定是明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家庭。很多家庭在多年前就規劃了孩子的升學目標,孩子也參加了不少補習班。現在突然通知要搖號派位了,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來是肯定的:你不能臨考試,改大綱啊!公眾號“今西安”發佈了一篇文章,一位西安的父親講述了孩子多年努力,本來進入心儀學校十拿九穩的,但因為改搖號了,沒能搖進心儀學校的故事。孩子的遺憾和不甘,父母的質疑和詰問,讓人讀著動容。但對另一部分家長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個人公眾號“陪伴札記”的運營者是我朋友圈數一數二、足以讓人產生焦慮的“雞血媽媽”,她的孩子也將參加明年的上海幼升小,並且堅持要考民辦。新政對他們家庭的影響必然是首當其衝的,“難道讓我們參加上外附小的搖號嗎?這可能性比自己考還要低啊。”但她在第一時間發文為這條政策鼓掌:“可以預見到,在這個全民搶跑,把孩子不斷往前推的畸形雞娃社會,可以稍微放慢一點腳步了。”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 2.一個良性的社會環境比名校更重要這篇文章不對改革作解讀,我今天來談談教育和擇校。在上海,幼升小和小升初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因為我沒有學區房,兒子兩歲時就有好心媽媽提醒:在上海,一定要給孩子進一個好的小學。因為現在好的民辦小學,直接為好的初中輸送生源,有了好小學,就有了好初中,好高中。但如果進了“菜小”,學校環境生源差就不說了,小升初翻盤概率是很低的,好初中名額都被幾所小學鎖定了,如果你進了菜中,連高中都懸了。

  • “所以,”她說,“幼升小有多重要你知道嗎?”中考是把學生的篩選壓力延長到了9年,而因為有幼升小擇校這個“決定孩子一生成敗”的關卡,掐尖的壓力下沉到了低齡。要知道,幼升小階段的孩子,智力和能力水平其實是差不多的,撇除人群中極少數極具天賦的“神童”,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想要在眾多普通孩子中脫穎而出,只有雞娃一條路。“早教幼兒園化,幼兒園小學化”
  • “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 “未來不會XX的孩子會被時代淘汰”

超前學、砸錢學、無死角學,成為的“雞娃”標配。於是,這條起跑線越來越超前的跑道,讓整個社會變得空前焦慮。 “劇場效應”生動地描述了這一現象:當前排的人已經站起來了,後排的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到了舞臺。身處其中的每一個家庭,都被裹挾其中。全國範圍來看,少部分擇校人群話語權驚人,焦慮傳染給其他不擇校人群能量是巨大的。上週去重慶,我大學同學的孩子完全沒有擇校的困擾,但她也關注北上廣的教育,說“我看到這些信息,就覺得我兒子要廢了。”“我想要的從來不是超前教育,而是適合孩子心理髮展的教育方式。雖然我也有自己幼升小的目標,但比起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一所更好的學校, 我更想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個人永遠不能把自己抽離出這個大環境。” “陪伴札記”在推文中寫道。我不算是個雞血媽媽,沒有放養,不算搶跑,也沒有被幼升小的“人生決定意義論”嚇到,但當我看著身邊那些有財力、有精力的家庭飛馳而過,每一天都不浪費,你要說完全沒有失衡是不可能的。當孩子的同齡人開始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我也會對自己只會搭複雜樂高玩具的孩子感到憂心忡忡。雞血的大環境給我帶來的“相對剝奪感”很真實,就像小房子周圍出現了一座宮殿,小房子塌縮成了茅舍。但這些家長錯了嗎?除卻少數一門心思要孩子成為人上人的家長,大多數家長的想法並不過分:孩子能站穩別掉下去就行,能往上走幾步就更好。但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卻一點都不容易了。 病急亂投醫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前。 5歲的孩子掌握10歲乃至更大年齡才能學會的知識,被視為一種能耐。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童年消耗在了無盡的補習班中,奧數、英語、語文、才藝,越來越超前的學習和應試,從心智上、行為上向成人社會靠攏。但孩子身處其間,也會有隱隱比較:為什麼人家學鋼琴我不學?為什麼別人都會跟外教對話了我不會?為什麼人家都在玩珠心算和編程,我要玩泥巴?我不知如何回答孩子的這些問題。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描述過一類孩子,現在聽起來格外扎心: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3 .我們會回到過去“均貧”的年代嗎?

義務教育是國計民生大事,是陣地。這次改革的本意是公平、平均,但也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是要把大家拉到均貧的年代。我不這樣認為。按照過去擇校的模式,好的生源被集中在少數幾所優質的民辦學校,“菜小”、“菜中”沒有了優質生源,就越來越沒有人去,好的學生更集中顯得學校更好了,但大家也沒有更“富”啊。為什麼好學校令人趨之若鶩,說到底是教育資源的稀缺, 但我們一直說的教育資源,最重要的並不是政府政策,不是捐贈,不是老師,而是生源。沒有了優質的生源,再好的教師也會漸漸找不到價值,再好的硬件也發揮不出作用。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打亂生源配置,以後的“菜小”還是不是那個“菜小”,“牛校”還是不是那個“牛校”都是未知數,學校對搖號的擔憂完全不亞於家長。現在網上流傳了一些段子,不傳謠不信謠,但你能品出所謂牛校對優質生源的渴求。大家把搶佔生源的那股勁兒省下來,踏踏實實搞教學做特色不好嗎?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打亂生源配置的好處顯而易見,對普通學生來說,優秀的同齡人是他們的目標;對優秀的學生來說,與更多元的同齡人交往,長遠來看都是利大於弊的。階層隔離對雙方都不是什麼好事。羅素說了,參差多態才是生命本源嘛。再說,今天孩子能獲得的教育資源跟我們當年不能比了,家長對教育的理解與當年也不能同日而語。我家住在遠離市區的松江,在我家方圓2公里,數學、英語、體育、琴行,培訓機構一應俱全。那些曾經能把擇校政策摸得門清的家長,釋放一部分生產力,用在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特長多好。沒了擇校,大家都會雙手一攤不管孩子了嗎?當然不會。擇校需求降溫,但教育需求並不會降溫。我身邊的媽媽少有對政策特別敏感的,無論早先是不是擇校的。他們週末該上的課還是會上,該拉的琴還是會拉,該讀的書一本也不落。讓孩子搖號進公辦,並不會浪費了她走過的這些求學求知路,踏踏實實的每一天,都不會錯。只不過,希望改革能讓家長未來在給孩子報輔導班的時候,真正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而不是站在擇校的角度來進行選擇。

"

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其中提到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方向上禁止幼升小、小升初擇校。消息一出,家長群立時炸了,並 旗幟鮮明地分成了兩個陣營: 反對和支持。 反對者認為孩子努力多年,原本進入心儀學校已是十拿九穩,如今卻突然改變政策?擁護者則大鬆一口氣,“雞娃”的腳步終於可以放緩些了……大家對改革還存在很多顧慮,懷疑是否能有效施行,但不管如何,想法是好的。悲觀者總是對的,贏的都是樂觀的人。0 1.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是好消息嗎?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所在的幾十個家長群最近都在討論這項改革意見,大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第十七條: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簡單的說就是:公民同招,民辦搖號。再直白點就是:幼升小沒有了,小升初也沒有了。這個意見如果能得以嚴格落實執行,毫無疑問將會對現在的教育生態產生重大影響。民辦搖號,肯定要比公民同招要更能徹底抹殺民辦學校的優勢,幼升小、小升初的擇校風將被徹底遏制;為了擇校而產生的各種補習需求也將銷聲匿跡;沒了對優質生源的壟斷,所謂的“菜小”、“菜中”、“牛校”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這項政策一發布,家長群中就旗幟鮮明的出現了兩個陣營:堅決反對和大力擁護。受影響最深的肯定是明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家庭。很多家庭在多年前就規劃了孩子的升學目標,孩子也參加了不少補習班。現在突然通知要搖號派位了,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來是肯定的:你不能臨考試,改大綱啊!公眾號“今西安”發佈了一篇文章,一位西安的父親講述了孩子多年努力,本來進入心儀學校十拿九穩的,但因為改搖號了,沒能搖進心儀學校的故事。孩子的遺憾和不甘,父母的質疑和詰問,讓人讀著動容。但對另一部分家長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個人公眾號“陪伴札記”的運營者是我朋友圈數一數二、足以讓人產生焦慮的“雞血媽媽”,她的孩子也將參加明年的上海幼升小,並且堅持要考民辦。新政對他們家庭的影響必然是首當其衝的,“難道讓我們參加上外附小的搖號嗎?這可能性比自己考還要低啊。”但她在第一時間發文為這條政策鼓掌:“可以預見到,在這個全民搶跑,把孩子不斷往前推的畸形雞娃社會,可以稍微放慢一點腳步了。”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 2.一個良性的社會環境比名校更重要這篇文章不對改革作解讀,我今天來談談教育和擇校。在上海,幼升小和小升初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因為我沒有學區房,兒子兩歲時就有好心媽媽提醒:在上海,一定要給孩子進一個好的小學。因為現在好的民辦小學,直接為好的初中輸送生源,有了好小學,就有了好初中,好高中。但如果進了“菜小”,學校環境生源差就不說了,小升初翻盤概率是很低的,好初中名額都被幾所小學鎖定了,如果你進了菜中,連高中都懸了。

  • “所以,”她說,“幼升小有多重要你知道嗎?”中考是把學生的篩選壓力延長到了9年,而因為有幼升小擇校這個“決定孩子一生成敗”的關卡,掐尖的壓力下沉到了低齡。要知道,幼升小階段的孩子,智力和能力水平其實是差不多的,撇除人群中極少數極具天賦的“神童”,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想要在眾多普通孩子中脫穎而出,只有雞娃一條路。“早教幼兒園化,幼兒園小學化”
  • “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 “未來不會XX的孩子會被時代淘汰”

超前學、砸錢學、無死角學,成為的“雞娃”標配。於是,這條起跑線越來越超前的跑道,讓整個社會變得空前焦慮。 “劇場效應”生動地描述了這一現象:當前排的人已經站起來了,後排的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到了舞臺。身處其中的每一個家庭,都被裹挾其中。全國範圍來看,少部分擇校人群話語權驚人,焦慮傳染給其他不擇校人群能量是巨大的。上週去重慶,我大學同學的孩子完全沒有擇校的困擾,但她也關注北上廣的教育,說“我看到這些信息,就覺得我兒子要廢了。”“我想要的從來不是超前教育,而是適合孩子心理髮展的教育方式。雖然我也有自己幼升小的目標,但比起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一所更好的學校, 我更想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個人永遠不能把自己抽離出這個大環境。” “陪伴札記”在推文中寫道。我不算是個雞血媽媽,沒有放養,不算搶跑,也沒有被幼升小的“人生決定意義論”嚇到,但當我看著身邊那些有財力、有精力的家庭飛馳而過,每一天都不浪費,你要說完全沒有失衡是不可能的。當孩子的同齡人開始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我也會對自己只會搭複雜樂高玩具的孩子感到憂心忡忡。雞血的大環境給我帶來的“相對剝奪感”很真實,就像小房子周圍出現了一座宮殿,小房子塌縮成了茅舍。但這些家長錯了嗎?除卻少數一門心思要孩子成為人上人的家長,大多數家長的想法並不過分:孩子能站穩別掉下去就行,能往上走幾步就更好。但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卻一點都不容易了。 病急亂投醫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前。 5歲的孩子掌握10歲乃至更大年齡才能學會的知識,被視為一種能耐。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童年消耗在了無盡的補習班中,奧數、英語、語文、才藝,越來越超前的學習和應試,從心智上、行為上向成人社會靠攏。但孩子身處其間,也會有隱隱比較:為什麼人家學鋼琴我不學?為什麼別人都會跟外教對話了我不會?為什麼人家都在玩珠心算和編程,我要玩泥巴?我不知如何回答孩子的這些問題。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描述過一類孩子,現在聽起來格外扎心: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3 .我們會回到過去“均貧”的年代嗎?

義務教育是國計民生大事,是陣地。這次改革的本意是公平、平均,但也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是要把大家拉到均貧的年代。我不這樣認為。按照過去擇校的模式,好的生源被集中在少數幾所優質的民辦學校,“菜小”、“菜中”沒有了優質生源,就越來越沒有人去,好的學生更集中顯得學校更好了,但大家也沒有更“富”啊。為什麼好學校令人趨之若鶩,說到底是教育資源的稀缺, 但我們一直說的教育資源,最重要的並不是政府政策,不是捐贈,不是老師,而是生源。沒有了優質的生源,再好的教師也會漸漸找不到價值,再好的硬件也發揮不出作用。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打亂生源配置,以後的“菜小”還是不是那個“菜小”,“牛校”還是不是那個“牛校”都是未知數,學校對搖號的擔憂完全不亞於家長。現在網上流傳了一些段子,不傳謠不信謠,但你能品出所謂牛校對優質生源的渴求。大家把搶佔生源的那股勁兒省下來,踏踏實實搞教學做特色不好嗎?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打亂生源配置的好處顯而易見,對普通學生來說,優秀的同齡人是他們的目標;對優秀的學生來說,與更多元的同齡人交往,長遠來看都是利大於弊的。階層隔離對雙方都不是什麼好事。羅素說了,參差多態才是生命本源嘛。再說,今天孩子能獲得的教育資源跟我們當年不能比了,家長對教育的理解與當年也不能同日而語。我家住在遠離市區的松江,在我家方圓2公里,數學、英語、體育、琴行,培訓機構一應俱全。那些曾經能把擇校政策摸得門清的家長,釋放一部分生產力,用在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特長多好。沒了擇校,大家都會雙手一攤不管孩子了嗎?當然不會。擇校需求降溫,但教育需求並不會降溫。我身邊的媽媽少有對政策特別敏感的,無論早先是不是擇校的。他們週末該上的課還是會上,該拉的琴還是會拉,該讀的書一本也不落。讓孩子搖號進公辦,並不會浪費了她走過的這些求學求知路,踏踏實實的每一天,都不會錯。只不過,希望改革能讓家長未來在給孩子報輔導班的時候,真正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而不是站在擇校的角度來進行選擇。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4 .比起擇校,更重要的教育在家庭在教育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一直存在兩種流派。一種是社會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是要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出發。 國家主導的教育很難逃出這一流派的影響。考慮到高效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的角度來說,選拔就是最先被考慮方式。為了杜絕徇私舞弊,最好有一個統一的考試,最好有標準的答案,這就是我們現在詬病的應試教育。另一種是個人本位論,從人的理想出發,我們期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人格。你能說這兩個流派哪個錯了?選拔的成功在於精確符合設定的標準;而真實世界的成功,在於在沒有正確答案的世界裡,自己找出要走的路。作為父母,我們最終還是希望孩子既能有屬於自己的發展,同時融入這個世界。因此,教育的目的不該只有適應社會,同樣教育的責任也不能全都推給國家。(題外話,在教育上國家要做的確實還很多,加大基礎教育的GDP投入比重,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等等。)

"

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其中提到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方向上禁止幼升小、小升初擇校。消息一出,家長群立時炸了,並 旗幟鮮明地分成了兩個陣營: 反對和支持。 反對者認為孩子努力多年,原本進入心儀學校已是十拿九穩,如今卻突然改變政策?擁護者則大鬆一口氣,“雞娃”的腳步終於可以放緩些了……大家對改革還存在很多顧慮,懷疑是否能有效施行,但不管如何,想法是好的。悲觀者總是對的,贏的都是樂觀的人。0 1.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是好消息嗎?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所在的幾十個家長群最近都在討論這項改革意見,大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第十七條: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簡單的說就是:公民同招,民辦搖號。再直白點就是:幼升小沒有了,小升初也沒有了。這個意見如果能得以嚴格落實執行,毫無疑問將會對現在的教育生態產生重大影響。民辦搖號,肯定要比公民同招要更能徹底抹殺民辦學校的優勢,幼升小、小升初的擇校風將被徹底遏制;為了擇校而產生的各種補習需求也將銷聲匿跡;沒了對優質生源的壟斷,所謂的“菜小”、“菜中”、“牛校”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這項政策一發布,家長群中就旗幟鮮明的出現了兩個陣營:堅決反對和大力擁護。受影響最深的肯定是明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家庭。很多家庭在多年前就規劃了孩子的升學目標,孩子也參加了不少補習班。現在突然通知要搖號派位了,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來是肯定的:你不能臨考試,改大綱啊!公眾號“今西安”發佈了一篇文章,一位西安的父親講述了孩子多年努力,本來進入心儀學校十拿九穩的,但因為改搖號了,沒能搖進心儀學校的故事。孩子的遺憾和不甘,父母的質疑和詰問,讓人讀著動容。但對另一部分家長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個人公眾號“陪伴札記”的運營者是我朋友圈數一數二、足以讓人產生焦慮的“雞血媽媽”,她的孩子也將參加明年的上海幼升小,並且堅持要考民辦。新政對他們家庭的影響必然是首當其衝的,“難道讓我們參加上外附小的搖號嗎?這可能性比自己考還要低啊。”但她在第一時間發文為這條政策鼓掌:“可以預見到,在這個全民搶跑,把孩子不斷往前推的畸形雞娃社會,可以稍微放慢一點腳步了。”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 2.一個良性的社會環境比名校更重要這篇文章不對改革作解讀,我今天來談談教育和擇校。在上海,幼升小和小升初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因為我沒有學區房,兒子兩歲時就有好心媽媽提醒:在上海,一定要給孩子進一個好的小學。因為現在好的民辦小學,直接為好的初中輸送生源,有了好小學,就有了好初中,好高中。但如果進了“菜小”,學校環境生源差就不說了,小升初翻盤概率是很低的,好初中名額都被幾所小學鎖定了,如果你進了菜中,連高中都懸了。

  • “所以,”她說,“幼升小有多重要你知道嗎?”中考是把學生的篩選壓力延長到了9年,而因為有幼升小擇校這個“決定孩子一生成敗”的關卡,掐尖的壓力下沉到了低齡。要知道,幼升小階段的孩子,智力和能力水平其實是差不多的,撇除人群中極少數極具天賦的“神童”,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想要在眾多普通孩子中脫穎而出,只有雞娃一條路。“早教幼兒園化,幼兒園小學化”
  • “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 “未來不會XX的孩子會被時代淘汰”

超前學、砸錢學、無死角學,成為的“雞娃”標配。於是,這條起跑線越來越超前的跑道,讓整個社會變得空前焦慮。 “劇場效應”生動地描述了這一現象:當前排的人已經站起來了,後排的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到了舞臺。身處其中的每一個家庭,都被裹挾其中。全國範圍來看,少部分擇校人群話語權驚人,焦慮傳染給其他不擇校人群能量是巨大的。上週去重慶,我大學同學的孩子完全沒有擇校的困擾,但她也關注北上廣的教育,說“我看到這些信息,就覺得我兒子要廢了。”“我想要的從來不是超前教育,而是適合孩子心理髮展的教育方式。雖然我也有自己幼升小的目標,但比起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一所更好的學校, 我更想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個人永遠不能把自己抽離出這個大環境。” “陪伴札記”在推文中寫道。我不算是個雞血媽媽,沒有放養,不算搶跑,也沒有被幼升小的“人生決定意義論”嚇到,但當我看著身邊那些有財力、有精力的家庭飛馳而過,每一天都不浪費,你要說完全沒有失衡是不可能的。當孩子的同齡人開始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我也會對自己只會搭複雜樂高玩具的孩子感到憂心忡忡。雞血的大環境給我帶來的“相對剝奪感”很真實,就像小房子周圍出現了一座宮殿,小房子塌縮成了茅舍。但這些家長錯了嗎?除卻少數一門心思要孩子成為人上人的家長,大多數家長的想法並不過分:孩子能站穩別掉下去就行,能往上走幾步就更好。但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卻一點都不容易了。 病急亂投醫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前。 5歲的孩子掌握10歲乃至更大年齡才能學會的知識,被視為一種能耐。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童年消耗在了無盡的補習班中,奧數、英語、語文、才藝,越來越超前的學習和應試,從心智上、行為上向成人社會靠攏。但孩子身處其間,也會有隱隱比較:為什麼人家學鋼琴我不學?為什麼別人都會跟外教對話了我不會?為什麼人家都在玩珠心算和編程,我要玩泥巴?我不知如何回答孩子的這些問題。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描述過一類孩子,現在聽起來格外扎心: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3 .我們會回到過去“均貧”的年代嗎?

義務教育是國計民生大事,是陣地。這次改革的本意是公平、平均,但也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是要把大家拉到均貧的年代。我不這樣認為。按照過去擇校的模式,好的生源被集中在少數幾所優質的民辦學校,“菜小”、“菜中”沒有了優質生源,就越來越沒有人去,好的學生更集中顯得學校更好了,但大家也沒有更“富”啊。為什麼好學校令人趨之若鶩,說到底是教育資源的稀缺, 但我們一直說的教育資源,最重要的並不是政府政策,不是捐贈,不是老師,而是生源。沒有了優質的生源,再好的教師也會漸漸找不到價值,再好的硬件也發揮不出作用。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打亂生源配置,以後的“菜小”還是不是那個“菜小”,“牛校”還是不是那個“牛校”都是未知數,學校對搖號的擔憂完全不亞於家長。現在網上流傳了一些段子,不傳謠不信謠,但你能品出所謂牛校對優質生源的渴求。大家把搶佔生源的那股勁兒省下來,踏踏實實搞教學做特色不好嗎?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打亂生源配置的好處顯而易見,對普通學生來說,優秀的同齡人是他們的目標;對優秀的學生來說,與更多元的同齡人交往,長遠來看都是利大於弊的。階層隔離對雙方都不是什麼好事。羅素說了,參差多態才是生命本源嘛。再說,今天孩子能獲得的教育資源跟我們當年不能比了,家長對教育的理解與當年也不能同日而語。我家住在遠離市區的松江,在我家方圓2公里,數學、英語、體育、琴行,培訓機構一應俱全。那些曾經能把擇校政策摸得門清的家長,釋放一部分生產力,用在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特長多好。沒了擇校,大家都會雙手一攤不管孩子了嗎?當然不會。擇校需求降溫,但教育需求並不會降溫。我身邊的媽媽少有對政策特別敏感的,無論早先是不是擇校的。他們週末該上的課還是會上,該拉的琴還是會拉,該讀的書一本也不落。讓孩子搖號進公辦,並不會浪費了她走過的這些求學求知路,踏踏實實的每一天,都不會錯。只不過,希望改革能讓家長未來在給孩子報輔導班的時候,真正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而不是站在擇校的角度來進行選擇。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04 .比起擇校,更重要的教育在家庭在教育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一直存在兩種流派。一種是社會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是要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出發。 國家主導的教育很難逃出這一流派的影響。考慮到高效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的角度來說,選拔就是最先被考慮方式。為了杜絕徇私舞弊,最好有一個統一的考試,最好有標準的答案,這就是我們現在詬病的應試教育。另一種是個人本位論,從人的理想出發,我們期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人格。你能說這兩個流派哪個錯了?選拔的成功在於精確符合設定的標準;而真實世界的成功,在於在沒有正確答案的世界裡,自己找出要走的路。作為父母,我們最終還是希望孩子既能有屬於自己的發展,同時融入這個世界。因此,教育的目的不該只有適應社會,同樣教育的責任也不能全都推給國家。(題外話,在教育上國家要做的確實還很多,加大基礎教育的GDP投入比重,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等等。)

王天焱分享:義務教育變革 不讓擇校了,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虎媽蔡美兒的小女兒露露從 小學小提琴,為了讓女兒堅持下來,蔡美兒每週花8個小時開車到名師那裡上課。她的網球教練評價: “她(虎媽)是一個願意花200%的努力達到自己目標的人。”露露後來成功被選為高中管絃樂隊的隊長。但她最後卻放棄了小提琴,迷上了網球。我為什麼舉這個例子?因為在我看來,教育的目標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某個具體的人,從事某種具體的職業,或進入某所學校,而是讓孩子擁有讓他們受益終生的品質: 堅韌、樂 觀、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而這些往往都不離不開家庭的滋養

歡迎各位家長朋友下方留言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