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都開打了,中國連誰敵誰友都不知道,結果損失太大

英國 中國歷史 中國古代史 清朝 山川文社 2017-06-07

一場戰爭的發起,往往是利益所驅。從古至今,每一個民族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惜使用大量武力殺害自己的同胞,而這種行為在全世界未進入文明狀態之前都被稱之為自然規律。

清朝末年,是中國最為悲慘的一段時間,無論是國內的動亂還是國外的侵略,都讓這個原本還有些壽命的“中年人”一下加快了衰老的速度。而致使中國發生這種鉅變的還得從第一次鴉片戰爭說起。

戰爭都開打了,中國連誰敵誰友都不知道,結果損失太大

1840年,英國無端挑起戰爭,巨大的輪船駛進我國海域,威猛的大炮落入我國境內,面對這突然而至的挑戰,清軍立即出擊。然而,閉關鎖國多年的清朝並不知工業革命使英國變得如何強大,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聞所未聞的兵器,甚至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還沉浸在英國鴉片中的虛幻曼妙。

這場戰爭輸的徹頭徹尾,輸的毫無怨氣可言。英軍就這樣,用了三四成的兵力,驕傲的踏入了中國的領土,他們佔據多個沿海城市並駐紮在這裡,他們佔領了國家的重要經濟城市,從而暴露了自己挑起這場戰爭的真正目的。

這一場在英國人眼裡被稱作是具有商業戰爭性質的火拼,不僅暴露了英國人的蠻橫,同時也披露了清朝政府的統治弊端。

戰爭都開打了,中國連誰敵誰友都不知道,結果損失太大

1839年,一名英國水軍喝醉後鬧事,殺了一位廣東村民。當地政府要求英國方面立即做出裁判並進行相應賠償,然而就在清政府的強力要求下,英國方並沒有按要求辦事,而是就輕懲罰了這名水軍。當時正值鴉片盛行,很多官員上奏皇帝希望明令禁止,其中就包括林則徐。

以該事件為契機,同年的八月十五日,林則徐沒收英國商人的大量鴉片,並在虎門處進行銷燬。然而這一切都在英軍的掌握之中,也正是英國方面所希望的。在清軍做出一系列舉措後的沒幾天,英國軍隊就如同準備好的一般,耀武揚威的駛向中國。

自古以來,中國奉行的都是君主專制制度,經濟基礎自然也是簡單的男耕女織。幾千年來,大家生活的還算可以,若不是英國的出現,或許清朝永遠不知自己的政治統治有什麼缺陷。正因為幾千年來,都活在自己編織的夢中,無外界打擾,所以生活的平坦也就來的那麼自如。

戰爭都開打了,中國連誰敵誰友都不知道,結果損失太大

然而事實是,清朝的政治早已腐敗到一定地步,單單是“閉關鎖國”這一項就足以見得。一個國家想要持久發展,怎麼能夠拒絕交流呢?

1800年左右,鴉片逐漸進入中國,正是閉關鎖國的封閉讓大多數國人對此毒品的危害渾然不知,從而深陷其中,更有一些官員,被很多販煙者收買,謀取私利,自上而下,危害最重的還是百姓。

甚至連位高權重的皇上也難逃“賄賂”之罪,當時皇帝收取了大量西洋的奇珍異寶,所以很多商販才能如此叛賣自如。在禁菸與同意販煙兩者中,中國的立場始終像一個鐘擺,搖擺不定。在嚐到失敗的滋味後,立即向英國投降,似乎,清朝政府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或許,主動投降還能換來一絲太平。當然,這是統治者的想法,他們最討厭的便是勞民傷財。

政治上的腐朽,直接帶來的便是軍隊組織的渙散。大家習慣了輕鬆的日子,若真的叫他們打戰而又力不從心。所以長期的紀律鬆弛使得戰場上的軍官不懂得指揮、士兵不會打戰等可笑現象。

戰爭都開打了,中國連誰敵誰友都不知道,結果損失太大

甚至在戰爭失敗後,很多位於一線的官兵還不知真正情況,落荒而逃。那麼位於後區的士兵們更是不知道敵情,看見英軍拿著大炮攻擊,以為已經招架不住,便也棄兵而逃。於是全國多處包括上海、餘姚等地通通淪陷。

官兵的逃跑直接影響作戰結果,這場戰爭還有一個漏洞就是清軍脫離群眾組織。當時,面對英國軍隊的攻擊時,並沒有想到利用群眾的力量,而是盲目的進行反擊,結果無效逃跑,又無視群眾死活。所以自始至終,群眾都是被拋棄的那一方,沒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戰爭又怎麼會贏呢?

甚至後來,有群眾自發組織反抗侵略時,卻得到政府的阻撓。政府肆意破壞民間組織,對其進行打壓,與外商勾結。群眾的力量就這樣被磨滅了。根本上,清政府沒有認清誰敵誰友,因此,這樣政府的失敗與瓦解也是眾望所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