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艾”心臟,常常“灸灸”

心血管病 穴位 中醫 心臟病 天津中醫一附院 2017-03-30

心血管科供稿 文/郭曉辰 編輯/劉宇

心血管疾病已是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全世界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都與它有關。因此,保護好我們的心臟,防治心血管類疾病是保健養生的一個重要內容。艾灸作為一種傳統養生治療方式,深受廣大患者的喜愛。

對於用艾灸保養我們的心臟,可以選用心俞、內關、厥陰俞、三陰交等穴位。

1.心俞穴: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即是該穴。

心俞,即心的俞穴。它就像個小房子,站在制高點,掌管著心室的高溫溼熱之氣,刺激它,這些溼熱之氣就會流向膀胱,從而保證心臟的陰陽平衡,氣血順暢。心俞是治療心經及循環系統疾病的要穴。對於心悸來說,艾灸心俞,心臟受到刺激,能散發熱氣而寧心,推動血行而氣順,利於改善心律失常,使心臟恢復到正常狀態。

關“艾”心臟,常常“灸灸”

2.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關“艾”心臟,常常“灸灸”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穴。而心包為心之外圍,中醫學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任何外邪都不可侵犯,如果有外邪入侵,心包應首先“代君受邪”的使命,所以心病必先見於心包。反過來說,如果要治療心臟方面的疾病,也應先調理心包。

實際上,內關穴對心血管功能有明顯的調整作用,可以防治心血管系統的各種疾病,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常以此穴為主,因而內關穴有“冠心病的救星”、“心寶”等讚譽。這個穴位對於防治心痛、心悸、胸悶、心律不齊、竇性心動過緩或過快(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臟神經官能症、風心病和高心病等)都有很好的功效。《四總穴歌》中有:“心胸內關謀”的說法,《攔江賦》中也有:“胸中之病內關擔”的讚譽,《標幽賦》中評價同樣不低,有:“胸腹滿痛刺內關”的說法。

3.厥陰俞: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關“艾”心臟,常常“灸灸”

厥陰俞是心包的背俞穴,是心包之氣在背部所輸注的地方。心包,是包在心臟外面的包膜,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中醫學認為,心包在生理上“代君行令”,在有病變時,要“代君受邪”。《靈樞經》記載:“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其髒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所以,臨床上對於心神的疾病均以調理心之包絡為主。所以厥陰俞臨床多用於防治各種類型的心臟病,以及心痛、胸悶、心慌、失眠、健忘、癲狂、痴呆、肩背痛等病症。《鍼灸資生經》中有言:“厥陰俞,神門,臨泣,治心痛”。

4.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關“艾”心臟,常常“灸灸”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穴,又是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脾經的交會穴。因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化血,所以三陰交俗稱“血穴”。又心主血脈,治心必調血,三陰交便是理血分,安神志,調理肝、脾、腎的代表穴。臨床可用於防治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高血壓、精神、神經病和婦科病等多種病症。

以上各穴的灸法,用艾條溫和灸每次10至15分鐘,連續灸10天,間隔3至5天后,可再灸。艾條溫和灸時,心俞、厥陰俞二穴可同時進行。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