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人中就有1個房顫?究竟哪類人容易患病?

心血管病 腫瘤 心臟病 高血壓 哈特瑞姆心臟之聲 哈特瑞姆心臟之聲 2017-08-25

近日,《中國循環雜誌》刊發了一篇關於中國房顫流行病學的調查文章,房顫患病率及危害再次令人咋舌。

一項使用1千萬人的醫保數據庫47萬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 中國房顫及其相關腦卒中負擔增加顯著,近11年房顫患病率增加20倍,房顫相關卒中增加13倍。估計每5箇中國成年人一生中,就有1人有發生房顫的風險,略低於西方人群。

那麼,堪稱“新一代隱形殺手”的房顫,究竟愛找上哪類人群呢?

每5人中就有1個房顫?究竟哪類人容易患病?

心臟檢查

1.遺傳因素

早在1928 年,國外學者首先觀察到房顫可能有家族發病傾向。多項研究表明,多種基因可以導致房顫的形成,這些基因的定位為房顫基因治療提供了靶點。因此,家族中只要有人患房顫,就需要警惕。

2.性別因素

研究表明,女性房顫的發生率和患病率明顯低於男性,男性發生房顫的機率是女性的1.5倍。而且,女性房顫病人的年齡明顯高於男性病人。

3.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不斷增加,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

以上文章調查結果顯示,75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群發生房顫的風險比50歲以上人群增加2倍。與 51~60歲的人相比,71~80歲的人群中房顫患病率增加5倍,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房顫患病率增加了6倍。

4.心血管疾病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曾於數年前對中國部分地區1999~2001年房顫住院病例進行了回顧性調查,關於病因(或相關因素)方面,單項統計顯示,最常見的情況為高血壓,達到40.3%,其次為冠心病,佔34.8%。

還包括心臟瓣膜病:二尖瓣疾病伴發房顫最常見, 二尖瓣狹窄和二尖瓣返流患者房顫發生率為40%和75%;心力衰竭:左室收縮或舒張功能異常的患者房顫發病率為15%~ 30%, 而心功能Ⅳ級的患者房顫發生率可達50%。

其他還有心肌病,如肥厚性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及限制性心肌病;心肌腫瘤;縮窄性心包炎;肺源性心臟病和右心房特發性擴張;其他,如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脫垂、二尖瓣瓣環鈣化等。

5.非心血管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動脈高壓,引起右心房壓力增高可能會引發房顫;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可能通過導致患者缺氧及肺血流動力學改變等而引發房顫。

內分泌失調肥胖是發生房顫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肥胖患者往往伴有左心房增大,房顫的發生風險也隨之增加;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或可心肌細胞炎性反應、變性壞死及纖維化可能是引起房顫。

另外,嗜鉻細胞腫瘤、神經源性蛛網膜下隙出血和較嚴重的非出血性腦卒中等也是房顫的危險因素。

6.原因不明

大多數房顫的發生是年齡、性別因素與心血管疾病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少數是由於非心血管疾病導致,還有少部分房顫無法找到明確的病因,被稱為孤立性房顫。

其機制尚不明確。約30%~45%的陣發性房顫和20%~25%的持續性房顫發生在沒有明確基礎疾病的患者,以年輕人多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