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內2800億造車項目連落廣州、瀋陽,恆大造車的決心有多大?

6月15日,繼四天前(11日)宣佈在廣州南沙投資1600億元建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後,恆大集團又與瀋陽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投資1200億元在瀋陽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

一週內2800億造車項目連落廣州、瀋陽,恆大造車的決心有多大?

根據兩次協議內容:

恆大將投資1600億元在廣州南沙區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包括年產100萬輛的整車生產基地、50GWH生產規模的動力電池超級工廠,以及年產100萬輛的電機和電控系統生產基地;

將投資1200億元在瀋陽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項目,其中恆大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生產基地將落戶瀋陽渾南區,輪轂電機研發生產基地及動力電池超級工廠則將落戶鐵西區。

而實際上,據Mcar車界粗略統計,恆大集團自去年6月份至今一年的時間裡共計對廣彙集團、法拉第未來、NEVS、上海卡耐新能源、柯尼塞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Protean等公司投資近300億元,其全資子公司等註冊資本超135億元,恆大此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上就已經達到了400多億元。

如今恆大又直接將項目投資增至2800億元,從中能看出恆大造車的決心,那麼為什麼恆大要堅持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呢?這一切還要從與FF“和平分手”說起……

為什麼從合作造車到全產業鏈佈局?

提到恆大進軍汽車產業,大家一定都會先想到恆大那段不太成功的“造車”史,在FF提前花光8億美元,加上雙方爭奪控制權後產生糾紛,鬧得不可開交,但好在最後雙方選擇了“和平分手”: FF不追討剩下的12億美元,恆大解除了全部資產質押,雙方撤銷及放棄所有的訴訟。

一週內2800億造車項目連落廣州、瀋陽,恆大造車的決心有多大?

此後,恆大開始了與眾不同的造車之路,沒有侷限於一家造車企業,而是由合作造車轉向佈局全產業鏈,靠著財大氣粗一路買買買,僅用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佈局。恆大為什麼在合作造車失敗後還要花重金從0到1開始造車呢?

一週內2800億造車項目連落廣州、瀋陽,恆大造車的決心有多大?

在我看來,恆大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入比較大、決心比較大、產業佈局比較大”的固執與執著有兩大原因:

1.恆大集團轉型的需要

在恆大集團官網可以看到這樣的介紹: “恆大集團是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可以看出恆大集團將新能源產業視為拉動經濟增長、完成轉型的重要一環。

2.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是下一個風口

此外,2017年1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簡稱《公告》)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加上不久前確定的新能源汽車不準限行、限購政策都將刺激新能源汽車的購買需求。這樣看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恆大下一個不錯的落腳點。

因此恆大在合作造車失敗以後依舊要斥巨資打造全產業鏈來造車,不光是要迎合新能源汽車的風口,追求更大的市場利潤,同時也是為了恆大集團更好的轉型。

恆大如何完成全產業鏈佈局?

恆大集團自與FF分道揚鑣後在2019年加速入場,展現了“恆大速度”,在半年內通過多筆投資、收購迅速對新能源汽車關鍵三電核心技術進行收購,完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佈局。

  • 2018年9月21日,恆大集團以144.9億元投資廣彙集團,成為廣彙集團的第二大股東,旨在為恆大汽車的未來銷售做好渠道鋪墊。而廣彙集團旗下的廣匯汽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在全國擁有11家區域公司,1200多個銷售網點。
  • 2019年1月2日,恆大集團出資一億元設立充電樁公司“恆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佈局充電樁的設計、安裝與運營。
  • 2019年1月15日,斥資9.3億美元併購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之51%的股權。通過此次併購,恆大獲得了薩博相關的汽車技術及電動汽車研發平臺,從而具備了電動車研發、製造和量產能力。
  • 2019年1月24日,以10.6億元人民幣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成為持股58%的控股股東。卡耐新能源是中國國家動力電池和電池系統系列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其三元軟包電池無論是安全性、能量密度與循環壽命等核心指標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 2019年1月29日,恆大斥資1.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5億元)入股瑞典超跑製造商柯尼塞格,雙方將成立一家研發和生產製造世界最頂級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公司,恆大NEVS持股65%,柯尼塞格持股35%。同時,合資公司將使用柯尼塞格的技術專利和品牌。
  • 2019年3月15日,恆大又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的股份。泰特機電全資持有的荷蘭e-Traction公司,擁有國際最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
  • 2019年4月1日,恆大摘獲廣州南沙一宗編號“南沙 2019NGY-2”的工業用地。
  • 2019年5月30日 ,收購英國Protean,掌握輪轂電機技術。
  • 2019年6月11日 ,與廣州南沙區簽訂合作協議。

雖進入新造車行業時間不長,但恆大已經憑藉自身資金優勢完成了對全產業鏈佈局,實現了整車製造與研發技術、電池技術,以及汽車後市場等領域的全覆蓋,如今瀋陽、廣州兩大基地的投產也將助力恆大向“力爭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目標邁進。

恆大為什麼選擇了廣州和瀋陽?

一週內2800億造車項目連落廣州、瀋陽,恆大造車的決心有多大?

廣州是我國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廣州市汽車產業2025戰略規劃》指出,廣州將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規劃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實現產業化並達到高度自動駕駛水平(L4),駕駛輔助水平(L1)、部分自動駕駛水平(L2)和有條件自動駕駛水平(L3)新車裝配率達80%,此外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能達100萬輛。

一週內2800億造車項目連落廣州、瀋陽,恆大造車的決心有多大?

較之廣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強大產業基礎和集群優勢,作為我國重工業基地的瀋陽,亦擁有堅實的裝備製造業基礎、雄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和完備的汽車產業體系,多年前便吸引了寶馬、通用、雷諾等國際汽車巨頭相繼在此開設工廠。

近年來,為了加快打造中國重要的汽車產業中心,瀋陽明確了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根據規劃,瀋陽將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推進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和動力電池基地建設,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總結

雖說恆大財大氣粗,造車的決心也非常大,通過重資在汽車行業進行全產業鏈佈局,但是其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分杯羹,也不是那麼容易。從恆大造車的發展來看,造車需要的技術和資金恆大都已具備,而其定下的3-5年新能源汽車集團計劃,或許我們見證恆大新能源成功與否的最佳時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