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七、澧水水神一閃澤神

沙河下游稱作澧河,在南和縣古城北部,古有仙井平泉,與澧水相通,有仙女奶奶廟,供奉閃澤神,每逢大旱,有求必應。

仙井臺在城外西北隅,高臺峙立,古槐翠柳斜倚,狀若蟠龍,蔡氏《水經注》雲:“澧水東過南和城北,有井,泓然與地平,深不可測,泉甘如醇”。井旁有廟叫“仙女神祠”,每逢歲旱,有禱輒應。井南有涵洞與城河水相通,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每逢盛夏,文士墨客,都匯聚於此,吟詩作畫,談笑抒懷。仙井臺臺高風遠,西望太行,蒼煙白雲,如在其間。

仙井臺臺高一丈有餘,南北長60丈,東西寬30丈,四周砌磚,上有圍牆,山門面南,臺階斜橫臺下,山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踞於柳蔭之下。臺上北邊有祠堂,南是涼臺,青磚鋪地,磚縫內細草叢生,順著柳蔭南望,城牆巍峨,河水清冽,自古是南和縣一處風景勝地。 仙井臺上設有“閃澤神祠”,祠中有閃澤神的塑像,閃澤神是掌管下雨天閃電的電母,南和人又把閃澤神祠稱為奶奶廟。仙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閃澤神可能即為澧水之神。

2016年澧河洪水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七、澧水水神一閃澤神

沙河下游稱作澧河,在南和縣古城北部,古有仙井平泉,與澧水相通,有仙女奶奶廟,供奉閃澤神,每逢大旱,有求必應。

仙井臺在城外西北隅,高臺峙立,古槐翠柳斜倚,狀若蟠龍,蔡氏《水經注》雲:“澧水東過南和城北,有井,泓然與地平,深不可測,泉甘如醇”。井旁有廟叫“仙女神祠”,每逢歲旱,有禱輒應。井南有涵洞與城河水相通,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每逢盛夏,文士墨客,都匯聚於此,吟詩作畫,談笑抒懷。仙井臺臺高風遠,西望太行,蒼煙白雲,如在其間。

仙井臺臺高一丈有餘,南北長60丈,東西寬30丈,四周砌磚,上有圍牆,山門面南,臺階斜橫臺下,山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踞於柳蔭之下。臺上北邊有祠堂,南是涼臺,青磚鋪地,磚縫內細草叢生,順著柳蔭南望,城牆巍峨,河水清冽,自古是南和縣一處風景勝地。 仙井臺上設有“閃澤神祠”,祠中有閃澤神的塑像,閃澤神是掌管下雨天閃電的電母,南和人又把閃澤神祠稱為奶奶廟。仙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閃澤神可能即為澧水之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2016年澧河洪水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七、澧水水神一閃澤神

沙河下游稱作澧河,在南和縣古城北部,古有仙井平泉,與澧水相通,有仙女奶奶廟,供奉閃澤神,每逢大旱,有求必應。

仙井臺在城外西北隅,高臺峙立,古槐翠柳斜倚,狀若蟠龍,蔡氏《水經注》雲:“澧水東過南和城北,有井,泓然與地平,深不可測,泉甘如醇”。井旁有廟叫“仙女神祠”,每逢歲旱,有禱輒應。井南有涵洞與城河水相通,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每逢盛夏,文士墨客,都匯聚於此,吟詩作畫,談笑抒懷。仙井臺臺高風遠,西望太行,蒼煙白雲,如在其間。

仙井臺臺高一丈有餘,南北長60丈,東西寬30丈,四周砌磚,上有圍牆,山門面南,臺階斜橫臺下,山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踞於柳蔭之下。臺上北邊有祠堂,南是涼臺,青磚鋪地,磚縫內細草叢生,順著柳蔭南望,城牆巍峨,河水清冽,自古是南和縣一處風景勝地。 仙井臺上設有“閃澤神祠”,祠中有閃澤神的塑像,閃澤神是掌管下雨天閃電的電母,南和人又把閃澤神祠稱為奶奶廟。仙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閃澤神可能即為澧水之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八、漳河水神一張導

張導,字景明,河南修武縣人,東漢建安三年(198年)為鉅鹿太守,時漳河氾濫,民不能耕,導按地圖原其逆順,揆其表裡,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水患既絕,功績有成,民用嘉賴,人壽年豐。黎民於鉅鹿縣銅馬祠側建漳河神壇碑,以志其德。遂成為漳河水神。漳河流域上下均效仿修建漳河神壇,祭祀河神張導,古代邢臺境內的漳河和今邢臺境內的漳河(包括老漳河、小漳河)的河神均為張導。今邢臺沙河曾為漳河的支流,故也曾修建漳河神壇,宋《太平環宇記》載“湯山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下有徑銅馬廟,”有碑曰“漳河神壇”。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七、澧水水神一閃澤神

沙河下游稱作澧河,在南和縣古城北部,古有仙井平泉,與澧水相通,有仙女奶奶廟,供奉閃澤神,每逢大旱,有求必應。

仙井臺在城外西北隅,高臺峙立,古槐翠柳斜倚,狀若蟠龍,蔡氏《水經注》雲:“澧水東過南和城北,有井,泓然與地平,深不可測,泉甘如醇”。井旁有廟叫“仙女神祠”,每逢歲旱,有禱輒應。井南有涵洞與城河水相通,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每逢盛夏,文士墨客,都匯聚於此,吟詩作畫,談笑抒懷。仙井臺臺高風遠,西望太行,蒼煙白雲,如在其間。

仙井臺臺高一丈有餘,南北長60丈,東西寬30丈,四周砌磚,上有圍牆,山門面南,臺階斜橫臺下,山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踞於柳蔭之下。臺上北邊有祠堂,南是涼臺,青磚鋪地,磚縫內細草叢生,順著柳蔭南望,城牆巍峨,河水清冽,自古是南和縣一處風景勝地。 仙井臺上設有“閃澤神祠”,祠中有閃澤神的塑像,閃澤神是掌管下雨天閃電的電母,南和人又把閃澤神祠稱為奶奶廟。仙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閃澤神可能即為澧水之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八、漳河水神一張導

張導,字景明,河南修武縣人,東漢建安三年(198年)為鉅鹿太守,時漳河氾濫,民不能耕,導按地圖原其逆順,揆其表裡,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水患既絕,功績有成,民用嘉賴,人壽年豐。黎民於鉅鹿縣銅馬祠側建漳河神壇碑,以志其德。遂成為漳河水神。漳河流域上下均效仿修建漳河神壇,祭祀河神張導,古代邢臺境內的漳河和今邢臺境內的漳河(包括老漳河、小漳河)的河神均為張導。今邢臺沙河曾為漳河的支流,故也曾修建漳河神壇,宋《太平環宇記》載“湯山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下有徑銅馬廟,”有碑曰“漳河神壇”。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九、大陸澤水神一大麓神女/三皇十醫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喜歡居住在邢臺的信宮和沙丘宮,周赦王五年,趙武靈王遊玩於大陸澤,夢見大陸澤神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第二天,趙武靈王與大臣們飲酒時,好幾次說到自己所做的這個夢,並想見見夢中的大麓神女。這是巫山神女的邢臺版一大麓神女的傳說。大麓,即大陸,大陸澤為天下九澤之一。大麓神女為大陸澤的女神。千年之後,或許邢臺人覺得大麓神女太過飄渺,遂在大陸澤中立大陸廟,供奉之神改為三皇十醫,三皇者,軒轅、神農、伏羲。

大陸澤神廟中的三皇塑像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七、澧水水神一閃澤神

沙河下游稱作澧河,在南和縣古城北部,古有仙井平泉,與澧水相通,有仙女奶奶廟,供奉閃澤神,每逢大旱,有求必應。

仙井臺在城外西北隅,高臺峙立,古槐翠柳斜倚,狀若蟠龍,蔡氏《水經注》雲:“澧水東過南和城北,有井,泓然與地平,深不可測,泉甘如醇”。井旁有廟叫“仙女神祠”,每逢歲旱,有禱輒應。井南有涵洞與城河水相通,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每逢盛夏,文士墨客,都匯聚於此,吟詩作畫,談笑抒懷。仙井臺臺高風遠,西望太行,蒼煙白雲,如在其間。

仙井臺臺高一丈有餘,南北長60丈,東西寬30丈,四周砌磚,上有圍牆,山門面南,臺階斜橫臺下,山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踞於柳蔭之下。臺上北邊有祠堂,南是涼臺,青磚鋪地,磚縫內細草叢生,順著柳蔭南望,城牆巍峨,河水清冽,自古是南和縣一處風景勝地。 仙井臺上設有“閃澤神祠”,祠中有閃澤神的塑像,閃澤神是掌管下雨天閃電的電母,南和人又把閃澤神祠稱為奶奶廟。仙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閃澤神可能即為澧水之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八、漳河水神一張導

張導,字景明,河南修武縣人,東漢建安三年(198年)為鉅鹿太守,時漳河氾濫,民不能耕,導按地圖原其逆順,揆其表裡,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水患既絕,功績有成,民用嘉賴,人壽年豐。黎民於鉅鹿縣銅馬祠側建漳河神壇碑,以志其德。遂成為漳河水神。漳河流域上下均效仿修建漳河神壇,祭祀河神張導,古代邢臺境內的漳河和今邢臺境內的漳河(包括老漳河、小漳河)的河神均為張導。今邢臺沙河曾為漳河的支流,故也曾修建漳河神壇,宋《太平環宇記》載“湯山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下有徑銅馬廟,”有碑曰“漳河神壇”。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九、大陸澤水神一大麓神女/三皇十醫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喜歡居住在邢臺的信宮和沙丘宮,周赦王五年,趙武靈王遊玩於大陸澤,夢見大陸澤神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第二天,趙武靈王與大臣們飲酒時,好幾次說到自己所做的這個夢,並想見見夢中的大麓神女。這是巫山神女的邢臺版一大麓神女的傳說。大麓,即大陸,大陸澤為天下九澤之一。大麓神女為大陸澤的女神。千年之後,或許邢臺人覺得大麓神女太過飄渺,遂在大陸澤中立大陸廟,供奉之神改為三皇十醫,三皇者,軒轅、神農、伏羲。

大陸澤神廟中的三皇塑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大陸澤溼地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七、澧水水神一閃澤神

沙河下游稱作澧河,在南和縣古城北部,古有仙井平泉,與澧水相通,有仙女奶奶廟,供奉閃澤神,每逢大旱,有求必應。

仙井臺在城外西北隅,高臺峙立,古槐翠柳斜倚,狀若蟠龍,蔡氏《水經注》雲:“澧水東過南和城北,有井,泓然與地平,深不可測,泉甘如醇”。井旁有廟叫“仙女神祠”,每逢歲旱,有禱輒應。井南有涵洞與城河水相通,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每逢盛夏,文士墨客,都匯聚於此,吟詩作畫,談笑抒懷。仙井臺臺高風遠,西望太行,蒼煙白雲,如在其間。

仙井臺臺高一丈有餘,南北長60丈,東西寬30丈,四周砌磚,上有圍牆,山門面南,臺階斜橫臺下,山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踞於柳蔭之下。臺上北邊有祠堂,南是涼臺,青磚鋪地,磚縫內細草叢生,順著柳蔭南望,城牆巍峨,河水清冽,自古是南和縣一處風景勝地。 仙井臺上設有“閃澤神祠”,祠中有閃澤神的塑像,閃澤神是掌管下雨天閃電的電母,南和人又把閃澤神祠稱為奶奶廟。仙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閃澤神可能即為澧水之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八、漳河水神一張導

張導,字景明,河南修武縣人,東漢建安三年(198年)為鉅鹿太守,時漳河氾濫,民不能耕,導按地圖原其逆順,揆其表裡,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水患既絕,功績有成,民用嘉賴,人壽年豐。黎民於鉅鹿縣銅馬祠側建漳河神壇碑,以志其德。遂成為漳河水神。漳河流域上下均效仿修建漳河神壇,祭祀河神張導,古代邢臺境內的漳河和今邢臺境內的漳河(包括老漳河、小漳河)的河神均為張導。今邢臺沙河曾為漳河的支流,故也曾修建漳河神壇,宋《太平環宇記》載“湯山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下有徑銅馬廟,”有碑曰“漳河神壇”。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九、大陸澤水神一大麓神女/三皇十醫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喜歡居住在邢臺的信宮和沙丘宮,周赦王五年,趙武靈王遊玩於大陸澤,夢見大陸澤神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第二天,趙武靈王與大臣們飲酒時,好幾次說到自己所做的這個夢,並想見見夢中的大麓神女。這是巫山神女的邢臺版一大麓神女的傳說。大麓,即大陸,大陸澤為天下九澤之一。大麓神女為大陸澤的女神。千年之後,或許邢臺人覺得大麓神女太過飄渺,遂在大陸澤中立大陸廟,供奉之神改為三皇十醫,三皇者,軒轅、神農、伏羲。

大陸澤神廟中的三皇塑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大陸澤溼地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大陸澤神廟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七、澧水水神一閃澤神

沙河下游稱作澧河,在南和縣古城北部,古有仙井平泉,與澧水相通,有仙女奶奶廟,供奉閃澤神,每逢大旱,有求必應。

仙井臺在城外西北隅,高臺峙立,古槐翠柳斜倚,狀若蟠龍,蔡氏《水經注》雲:“澧水東過南和城北,有井,泓然與地平,深不可測,泉甘如醇”。井旁有廟叫“仙女神祠”,每逢歲旱,有禱輒應。井南有涵洞與城河水相通,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每逢盛夏,文士墨客,都匯聚於此,吟詩作畫,談笑抒懷。仙井臺臺高風遠,西望太行,蒼煙白雲,如在其間。

仙井臺臺高一丈有餘,南北長60丈,東西寬30丈,四周砌磚,上有圍牆,山門面南,臺階斜橫臺下,山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踞於柳蔭之下。臺上北邊有祠堂,南是涼臺,青磚鋪地,磚縫內細草叢生,順著柳蔭南望,城牆巍峨,河水清冽,自古是南和縣一處風景勝地。 仙井臺上設有“閃澤神祠”,祠中有閃澤神的塑像,閃澤神是掌管下雨天閃電的電母,南和人又把閃澤神祠稱為奶奶廟。仙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閃澤神可能即為澧水之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八、漳河水神一張導

張導,字景明,河南修武縣人,東漢建安三年(198年)為鉅鹿太守,時漳河氾濫,民不能耕,導按地圖原其逆順,揆其表裡,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水患既絕,功績有成,民用嘉賴,人壽年豐。黎民於鉅鹿縣銅馬祠側建漳河神壇碑,以志其德。遂成為漳河水神。漳河流域上下均效仿修建漳河神壇,祭祀河神張導,古代邢臺境內的漳河和今邢臺境內的漳河(包括老漳河、小漳河)的河神均為張導。今邢臺沙河曾為漳河的支流,故也曾修建漳河神壇,宋《太平環宇記》載“湯山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下有徑銅馬廟,”有碑曰“漳河神壇”。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九、大陸澤水神一大麓神女/三皇十醫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喜歡居住在邢臺的信宮和沙丘宮,周赦王五年,趙武靈王遊玩於大陸澤,夢見大陸澤神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第二天,趙武靈王與大臣們飲酒時,好幾次說到自己所做的這個夢,並想見見夢中的大麓神女。這是巫山神女的邢臺版一大麓神女的傳說。大麓,即大陸,大陸澤為天下九澤之一。大麓神女為大陸澤的女神。千年之後,或許邢臺人覺得大麓神女太過飄渺,遂在大陸澤中立大陸廟,供奉之神改為三皇十醫,三皇者,軒轅、神農、伏羲。

大陸澤神廟中的三皇塑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大陸澤溼地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大陸澤神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十、寧晉泊小南海水神一九蓮聖母

明穆宗孝定皇后李氏,即萬曆生母李貴妃,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卒,神宗即位,上尊號“慈聖皇太后”。據萬曆十七年(1589)侯繼高所寫《補陁落迦山志》的序言,萬曆十四年(1589),李太后慈寧宮與皇宮中的瑞蓮相繼盛開,萬曆帝認為是一瑞相,李太后更因此兩度派宦官捧觀音像至南海普陀山進香。次年,遂有神人在太后夢中傳授《佛說大慈至聖九蓮菩薩化身度世尊經》一部,這部偽經聲稱九蓮菩薩(又稱聖蓮菩薩)是觀音的化身。顧炎武(1613—1682)《聖慈天慶宮後記》中有“萬壽中尊孝定皇太后(即李太后)為九蓮菩薩”的記載,可見當時人們認為李太后就是九蓮菩薩。九蓮菩薩的信仰和圖像在李太后和萬曆帝的積極推動下,流佈極為迅速。天啟三年敕賜護國慈蔭禪寺時,天啟帝贊曰:惟我聖母慈仁,格天感斯嘉兆,闕產瑞蓮,加大士像,勒石流傳,延國福民,宵壤同堅。”

寧晉小南海,即寧晉泊,有奶奶廟(在今天仙觀),供奉九蓮菩薩,即李豔妃,相傳為萬曆生身之母,遊幸寧晉泊在孟莊一帶飛昇成仙,萬曆敕封為“九蓮聖母”,從此小南海名聲大振,香火不斷。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七、澧水水神一閃澤神

沙河下游稱作澧河,在南和縣古城北部,古有仙井平泉,與澧水相通,有仙女奶奶廟,供奉閃澤神,每逢大旱,有求必應。

仙井臺在城外西北隅,高臺峙立,古槐翠柳斜倚,狀若蟠龍,蔡氏《水經注》雲:“澧水東過南和城北,有井,泓然與地平,深不可測,泉甘如醇”。井旁有廟叫“仙女神祠”,每逢歲旱,有禱輒應。井南有涵洞與城河水相通,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每逢盛夏,文士墨客,都匯聚於此,吟詩作畫,談笑抒懷。仙井臺臺高風遠,西望太行,蒼煙白雲,如在其間。

仙井臺臺高一丈有餘,南北長60丈,東西寬30丈,四周砌磚,上有圍牆,山門面南,臺階斜橫臺下,山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踞於柳蔭之下。臺上北邊有祠堂,南是涼臺,青磚鋪地,磚縫內細草叢生,順著柳蔭南望,城牆巍峨,河水清冽,自古是南和縣一處風景勝地。 仙井臺上設有“閃澤神祠”,祠中有閃澤神的塑像,閃澤神是掌管下雨天閃電的電母,南和人又把閃澤神祠稱為奶奶廟。仙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閃澤神可能即為澧水之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八、漳河水神一張導

張導,字景明,河南修武縣人,東漢建安三年(198年)為鉅鹿太守,時漳河氾濫,民不能耕,導按地圖原其逆順,揆其表裡,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水患既絕,功績有成,民用嘉賴,人壽年豐。黎民於鉅鹿縣銅馬祠側建漳河神壇碑,以志其德。遂成為漳河水神。漳河流域上下均效仿修建漳河神壇,祭祀河神張導,古代邢臺境內的漳河和今邢臺境內的漳河(包括老漳河、小漳河)的河神均為張導。今邢臺沙河曾為漳河的支流,故也曾修建漳河神壇,宋《太平環宇記》載“湯山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下有徑銅馬廟,”有碑曰“漳河神壇”。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九、大陸澤水神一大麓神女/三皇十醫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喜歡居住在邢臺的信宮和沙丘宮,周赦王五年,趙武靈王遊玩於大陸澤,夢見大陸澤神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第二天,趙武靈王與大臣們飲酒時,好幾次說到自己所做的這個夢,並想見見夢中的大麓神女。這是巫山神女的邢臺版一大麓神女的傳說。大麓,即大陸,大陸澤為天下九澤之一。大麓神女為大陸澤的女神。千年之後,或許邢臺人覺得大麓神女太過飄渺,遂在大陸澤中立大陸廟,供奉之神改為三皇十醫,三皇者,軒轅、神農、伏羲。

大陸澤神廟中的三皇塑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大陸澤溼地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大陸澤神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十、寧晉泊小南海水神一九蓮聖母

明穆宗孝定皇后李氏,即萬曆生母李貴妃,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卒,神宗即位,上尊號“慈聖皇太后”。據萬曆十七年(1589)侯繼高所寫《補陁落迦山志》的序言,萬曆十四年(1589),李太后慈寧宮與皇宮中的瑞蓮相繼盛開,萬曆帝認為是一瑞相,李太后更因此兩度派宦官捧觀音像至南海普陀山進香。次年,遂有神人在太后夢中傳授《佛說大慈至聖九蓮菩薩化身度世尊經》一部,這部偽經聲稱九蓮菩薩(又稱聖蓮菩薩)是觀音的化身。顧炎武(1613—1682)《聖慈天慶宮後記》中有“萬壽中尊孝定皇太后(即李太后)為九蓮菩薩”的記載,可見當時人們認為李太后就是九蓮菩薩。九蓮菩薩的信仰和圖像在李太后和萬曆帝的積極推動下,流佈極為迅速。天啟三年敕賜護國慈蔭禪寺時,天啟帝贊曰:惟我聖母慈仁,格天感斯嘉兆,闕產瑞蓮,加大士像,勒石流傳,延國福民,宵壤同堅。”

寧晉小南海,即寧晉泊,有奶奶廟(在今天仙觀),供奉九蓮菩薩,即李豔妃,相傳為萬曆生身之母,遊幸寧晉泊在孟莊一帶飛昇成仙,萬曆敕封為“九蓮聖母”,從此小南海名聲大振,香火不斷。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寧晉天仙觀供奉的九蓮聖母

"

一、赫山九龍大王一楊九思(護國靈候)

赫山九龍溝九龍廟,供奉神仙為九龍大王,又名護國靈侯、九龍神君,神名楊九思,九龍廟曾是明清皇帝求雨之地,今仍留有明成化年間御賜的“護國靈侯”金匾,被稱作天下都龍王,凡求必驗,靈異非常。

乾隆庚午年,高宗乾隆巡幸中土,迴鑾沙河地界,聞知赫山九龍廟祈雨靈驗之事後,親臨九龍溝御祭。據志書記載,乾隆癸亥年(1743)春,清高宗皇帝因求九龍神療愈了痼疾,親筆為赫山九龍廟寫下御賜金匾“湯膳顯績”,並“從皇宮撥出專項黃金五十兩,遣侍衛至沙河,繕新廟貌,以答庥嘉,以彰寵賜。”(民國版《沙河縣誌》)。自此時起,九龍溝更成為大旱之年皇家宮院為彰顯“愛民”旨意而舉辦“御祭祈雨”儀式的重要場所。清乾隆時期,官方已將九龍溝九龍廟的祭祀活動推崇到極點,作為順德府的府級廟宇的九龍廟,成為冀南三府的官方祈雨之地。

相傳,元延祐年間,皇王開科。天下舉子紛紛趕赴京城。陝西漢中府小侶村有一舉子,姓楊名九思。辭別二老,直赴京城。酷暑六月,赤日炎炎。一日,行至廣平府邯鄲縣地界,脣乾舌燥,大汗淋漓。正在一棵大樹下暫且歇息之際。見一挑擔老婦蹣跚而來。九思心下納悶,又覺渴燥難忍,於是躬身上前討碗稀粥。老婦舀過一碗雙手遞過。九思接過一飲而盡,頓時覺得清爽了許多。閒談中,從老婦口中得知:她是曹莊人氏,早年喪夫,膝下只有一子,全靠她紡線、織布賺得幾個蠅頭小利維持全家生計。她嘔心瀝血將兒子撫養成人,待娶了妻室,已是風燭殘年,再也掙扎不動了。原指望兒來養老,不期兒子不孝,兒媳又極為刁蠻,終日視老婦如草芥廢物,恨其不得早死,於是非罵即打,處處虐待。今日被逼給兒子、媳婦送飯,好飯是給兒子、媳婦,稀粥是老婦自己的。兒子、媳婦命老婦送飯時不得換肩,而且怕飯罐在前濺入唾沫、在後被屁薰著,必須用繡巾蓋住。老婦走遠後,九思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仰天大叫道:“蒼天在上,我楊九思若能化人為龍,必先抓其不孝之子和萬惡之潑婦……”

行之半日,漸漸進入順德府沙河縣褡褳(今邢臺沙河市)地界。九思正欲歇息,突覺心口一陣劇痛,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又是一聲炸雷,楊九思倒地身亡,隨即化作一條青龍,騰空而起,向廣平府邯鄲縣方向而去。不一時,青龍便抓著那個不孝的惡媳,再次騰雲駕霧,把惡媳的屍體丟在了順德府沙河縣(今邢臺沙河市)彭硇村南邊的赫山上。為紀念俠肝義膽化龍除惡的楊九思,人們便在赫山腳下修建了九龍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二、運河平浪小聖一騰經(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

京杭大運河邢臺市清河縣段渡口驛西邊有個小村子,村名叫滕蒿林。滕蒿林村中央有座元侯祠,只因明嘉靖年間,這裡出了個神童滕經,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才,被嘉靖帝敕封滕經北河平浪小聖。入清後被康熙大帝親筆御封滕經為"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由此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的河神

據滕氏家譜《元侯龍神廟碑記》載:滕經"年十二補弟子員,當時號為神童,明嘉靖二十三年順天鄉試,歸至天津墜河死。" 據清同治年間《清河縣誌》載: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滕經生於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公元一五二一年——一五四四年),雙手寫字、目觀八行,自幼稱為神童,嘉靖十二年,年十二歲入泮。嘉靖二十三年北闈應試不第失河落水,……明嘉靖敕封北河平浪小聖;清康熙敕封護國鎮海顯佑濟運平浪元侯靈應尊神。元侯祠始建於嘉靖二十三年至隆慶六年間(公元一五四五年至一五六七年),原名為小聖祠堂。幾百年來人們祈求小聖拯救子孫、防水患,保一方平安。同治年間在舊縣城為其立大王廟,廟內有匾額,其匾文曰:

安瀾永濟 潤國澤民 江漢朝宗 風波顯應 水府耀靈,海邦普潤

永慶安瀾 力障狂瀾 默佑群黎 海晏河清 公慶安瀾,安瀾佑民

佑民澤普 祖功默佑 深荷庇佑。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三、雹神一李左車(靈沛侯)

中國民間在農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謂雹神,就是西漢開國名將“李左車”。李左車,寧晉人,籍貫柏人(今邢臺隆堯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孫,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李左車是秦漢時柏人人,曾輔佐趙國,被封為廣武君。趙王歇因不聽李左車之計而被韓信所滅,李左車歸附韓信,做了韓信的幕僚,韓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齊之地。在劉邦與項羽九里山交戰中,李左車設十面埋伏陣,使項羽四面受敵,兵敗自刎,楚軍瓦解。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封李左車為陰靈侯(唐王李世民改封為靈沛侯)。因為李左車有興漢奇功,使生靈免遭塗炭,後人感念他的功德,興建廟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廟的主神,四時享祭。唐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祭拜軍事家李左車,並改封為靈沛侯。今邢臺寧晉縣等地的雹神廟猶存。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四、小黃河水神一馮夷(河伯)

河伯,原名馮夷,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在《抱朴子·釋鬼篇》裡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中國只有兩條河的河神稱作河伯,其中一條是曾經流經過邢臺的黃河,另一條是邢臺的小黃河。古黃河中下游流經邢臺市,並形成古黃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大陸澤,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兩件寶,一是河圖;二是定海神針。而河圖傳說是黃河水神河伯在大陸澤這裡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北過絳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住了黃河,其中絳水,一說為漳河,大陸即邢臺大陸澤。上千年來,河伯是邢臺地區最主要的河流黃河之神。北宋時期,黃河改道,主河道離開邢臺市,元明時期,邢臺城內出現了一條小黃河,此河雖小,也叫黃河,故河神仍是河伯,清末,直隸第四師範學校在邢臺小黃河的河神河伯祠這裡創立,即今邢臺學院所在地,解放邢臺時這裡為總指揮部。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小黃河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五、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

七里河,位於邢臺城南七裡得名,百泉匯入河內,古代稱鴛水,故七里河神即為鴛水之神,邢臺古城內有井與鴛水(七里河)想通,故名鴛水井,相傳鴛水龍神的女兒即鴛水郡主,經常化作金翅鯉魚從地下暗河游到邢臺城內的八角琉璃井遊玩,於是百姓常在鴛水井看到飛騰的金翅龍魚,故此建鴛水廟,供奉鴛水郡主,逐漸成為民眾祭拜七里河神之地。百泉鴛水是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鴛水靈井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城北部的達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所匯之河叫響水,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也曾經稱作鴛水,至城東北匯成湖,唐代著名書法家、才子柳公權曾留題碑刻於此,後人立柳公權碑紀念,建亭曰柳公亭,雉堞荷香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柳溪春漲也為邢臺縣八景之一。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六、漿水水神一顯澤侯

漢班固曰:(懿濟)夫人者,昔樞姑氏(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又名舒姑氏,今邢臺臨城有舒姑泉)之女,懿濟夫人有柔懿之德,歿後為神,其弟侯能興雲致雨,潤澤生民,宋朝號懿濟聖母、顯澤侯神,宋太祖皎隆年間建廟,享以祭祀。”全國各地建廟的地方很多,今邢臺縣方山仍存懿濟聖母和顯澤侯廟。漿水,即大沙河的上游漿水川,是西周邢國陪都夷儀城和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邢臺大沙河上游(包括野河、漿水川、路羅川、宋家莊川、將軍墓川)之神或即為顯澤侯。

邢臺先於村聖母廟中顯澤侯神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邢臺方山九龍聖母廟中顯澤侯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七、澧水水神一閃澤神

沙河下游稱作澧河,在南和縣古城北部,古有仙井平泉,與澧水相通,有仙女奶奶廟,供奉閃澤神,每逢大旱,有求必應。

仙井臺在城外西北隅,高臺峙立,古槐翠柳斜倚,狀若蟠龍,蔡氏《水經注》雲:“澧水東過南和城北,有井,泓然與地平,深不可測,泉甘如醇”。井旁有廟叫“仙女神祠”,每逢歲旱,有禱輒應。井南有涵洞與城河水相通,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每逢盛夏,文士墨客,都匯聚於此,吟詩作畫,談笑抒懷。仙井臺臺高風遠,西望太行,蒼煙白雲,如在其間。

仙井臺臺高一丈有餘,南北長60丈,東西寬30丈,四周砌磚,上有圍牆,山門面南,臺階斜橫臺下,山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踞於柳蔭之下。臺上北邊有祠堂,南是涼臺,青磚鋪地,磚縫內細草叢生,順著柳蔭南望,城牆巍峨,河水清冽,自古是南和縣一處風景勝地。 仙井臺上設有“閃澤神祠”,祠中有閃澤神的塑像,閃澤神是掌管下雨天閃電的電母,南和人又把閃澤神祠稱為奶奶廟。仙井北有水渠,跟澧水相連。閃澤神可能即為澧水之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2016年澧河洪水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八、漳河水神一張導

張導,字景明,河南修武縣人,東漢建安三年(198年)為鉅鹿太守,時漳河氾濫,民不能耕,導按地圖原其逆順,揆其表裡,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水患既絕,功績有成,民用嘉賴,人壽年豐。黎民於鉅鹿縣銅馬祠側建漳河神壇碑,以志其德。遂成為漳河水神。漳河流域上下均效仿修建漳河神壇,祭祀河神張導,古代邢臺境內的漳河和今邢臺境內的漳河(包括老漳河、小漳河)的河神均為張導。今邢臺沙河曾為漳河的支流,故也曾修建漳河神壇,宋《太平環宇記》載“湯山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下有徑銅馬廟,”有碑曰“漳河神壇”。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九、大陸澤水神一大麓神女/三皇十醫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喜歡居住在邢臺的信宮和沙丘宮,周赦王五年,趙武靈王遊玩於大陸澤,夢見大陸澤神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第二天,趙武靈王與大臣們飲酒時,好幾次說到自己所做的這個夢,並想見見夢中的大麓神女。這是巫山神女的邢臺版一大麓神女的傳說。大麓,即大陸,大陸澤為天下九澤之一。大麓神女為大陸澤的女神。千年之後,或許邢臺人覺得大麓神女太過飄渺,遂在大陸澤中立大陸廟,供奉之神改為三皇十醫,三皇者,軒轅、神農、伏羲。

大陸澤神廟中的三皇塑像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大陸澤溼地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大陸澤神廟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十、寧晉泊小南海水神一九蓮聖母

明穆宗孝定皇后李氏,即萬曆生母李貴妃,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卒,神宗即位,上尊號“慈聖皇太后”。據萬曆十七年(1589)侯繼高所寫《補陁落迦山志》的序言,萬曆十四年(1589),李太后慈寧宮與皇宮中的瑞蓮相繼盛開,萬曆帝認為是一瑞相,李太后更因此兩度派宦官捧觀音像至南海普陀山進香。次年,遂有神人在太后夢中傳授《佛說大慈至聖九蓮菩薩化身度世尊經》一部,這部偽經聲稱九蓮菩薩(又稱聖蓮菩薩)是觀音的化身。顧炎武(1613—1682)《聖慈天慶宮後記》中有“萬壽中尊孝定皇太后(即李太后)為九蓮菩薩”的記載,可見當時人們認為李太后就是九蓮菩薩。九蓮菩薩的信仰和圖像在李太后和萬曆帝的積極推動下,流佈極為迅速。天啟三年敕賜護國慈蔭禪寺時,天啟帝贊曰:惟我聖母慈仁,格天感斯嘉兆,闕產瑞蓮,加大士像,勒石流傳,延國福民,宵壤同堅。”

寧晉小南海,即寧晉泊,有奶奶廟(在今天仙觀),供奉九蓮菩薩,即李豔妃,相傳為萬曆生身之母,遊幸寧晉泊在孟莊一帶飛昇成仙,萬曆敕封為“九蓮聖母”,從此小南海名聲大振,香火不斷。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寧晉天仙觀供奉的九蓮聖母

邢臺市十大本土水神

總結:

1、赫山九龍王——楊九思(沙河)

2、京杭大運河河神——騰經(清河)

3、雹神靈沛侯——李左車(寧晉隆堯)

4、小黃河河神——河伯馮夷(邢臺市)

5、百泉七里河的水神一鴛水郡主(邢臺縣)

6、沙河上游漿水水神一顯澤侯(邢臺縣)

7、澧河河神——閃澤神(南和)

8、漳河水神一張導(鉅鹿)

9、大陸澤水神一大麓神女/三皇十醫(隆堯)

10、寧晉泊小南海水神一九蓮聖母(寧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