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國第一個具有國家形態的王朝,《尚書》、《竹書紀年》、《史記》等著述中都清晰記載了夏朝的歷史,在中國人心中夏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在國際上大部分國家承認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通過國外社交媒體的評論可以看出,外國網友普遍認同中華五千年說。關於夏朝有無的問題,反倒是學界爭論較多,主要集中在歐美部分發達國家(其他國家的學者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研究別國的歷史)。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1夏朝開國君主-夏禹圖

究其原因,有關夏朝的實物考古資料不足,缺少決定性考古成果的支撐,故而部分外國學者對中國夏朝的存在持保留態度。

一、關於夏王朝的主要分歧點

1、中西方史學觀念的差異

中西方對於歷史的研究和考證有各自的體系,其間差異很大。

西方研究早期歷史時,因為缺乏信史體系支撐,主要採用考古方式,西方學者秉承“寧可信其無”的史學觀點,未得到充分考古資料支撐前,不輕易得出考古結論。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2《歷史朝代歌》

而中國史學觀念則正好相反,因為有強大的信史體系,我們“寧可信其有”,對先人記載的歷史普遍缺乏考證動力。中國孩童在啟蒙教育時就學習到“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已經預設了夏朝的存在,所以二十世紀前國人從不懷疑夏朝的存在。

但近代西方在經濟、軍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佔據極大優勢,深受國外考國學影響的近代中國歷史學者顧頡剛、郭沫若等人引領了著名的疑古思潮,利用西方考古學體系研究中國早期歷史,因此有了夏朝真偽之爭。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3顧頡剛及其著作

其實西方史學界並不像部分人認為的那麼狹隘--害怕中華文明的起源時間超過西方。要知道西方史學界很早就承認了兩河流域文明和尼羅河埃及文明,這兩個文明出現的時間均比華夏文明和希臘文明早,且與歐洲關係不大,歐洲學界無法借用這兩個文明來粉飾自己的歷史。

所以大家不要有被害妄想症,把學術爭端提升到民族情結上來。

2、國內的民科和假新聞譁眾取寵、混淆視聽

估計有不少讀者讀過“夏朝是古埃及人東來”的新聞。講的是中國科技大學孫衛東教授提出:中國夏朝確實存在,但是夏朝並不在中國,而是在古埃及。

他列舉了幾個證明:歷史記載中夏朝有條南北流向的河流,應該是埃及的尼羅河;殷商時期青銅的放射性與古埃及時期的青銅性質極為相似;埃及當時所掌握的技術與中國商朝所擁有的技術十分相似。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4強行解釋甲骨文和埃及象形文的聯繫

孫教授提出該假說的真實意圖無法揣測,但他的觀點確實起到了一定的譁眾取寵、混淆視聽的作用,該假說的核心實際就是“華夏文明西來說”。

孫教授是中國科學院礦物和成礦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並不是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他以地質學、礦物學的知識去質疑涉及人文學、遺傳基因學的種族起源的重大問題,無怪乎網民稱其為民科。

關於其主要觀點大多被證偽,尼羅河並不是世界上唯一南北流向的河,加拿大的麥肯齊河也是南北流向的河。實際上夏朝南北流向的河很有可能就是黃河或其支流,黃河的幾字形河段和部分支流也有南北流向的,夏朝人沒有完整的黃河流域地圖,所以認為部分河段是南北流向的河也很正常。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5夏代疆域圖

從基因圖譜來看,中國人和古埃及人的基因也相差甚遠,古埃及法老的基因為R1b,中國人的基因是o3。更別說夏朝之後的商朝在人文(神話傳說)、風俗習慣、文字(甲骨文和古埃及象形文)等方面與古埃及人更無相似之處。

至於青銅器的放射性異同,因為筆者非專業人士,借不來古埃及和殷商時期的青銅器進行放射性測定,無法反駁。但試想一下,一個在埃及沒落的王朝攜帶大量青銅器,在沒有地圖和導航的情況下翻越高山雪原、穿過大漠戈壁,遷徙上萬公里直達中原腹地定居,在沿途不留下任何痕跡,還換了膚色,這種概率為零。

為了這個荒謬的假說,一位叫羅靈傑的學者還跳出來指責孫衛東抄襲他的觀點(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寫到這筆者不得不佩服“名利”二字的魔力。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6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文明

此外網傳貴州一位教授提出夏朝在巴基斯坦哈拉帕地區的奇說,筆者查了下資料,並未查出貴州哪一位教授說的,該新聞最早從貼吧傳出,可信度很低。筆者不知道編造這種假新聞的目的何在,引用網友的經典回覆--“真難為商人了,千里迢迢去巴基斯坦滅了夏朝,才回來建立商朝”。

3、夏朝文字的缺失

文字是一個文明(王朝)存在的重要標誌,早期西方學界也不承認商朝的存在,在國內學者收集和破譯甲骨文後,西方學界才承認商朝的存在。

在中國,黃帝時代就有倉頡造字的傳說,說明遠古時期中國就很有可能出現了文字。近些年中國考古中並非沒有發現夏朝文字,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發現了許多刻劃符號,這些刻劃符號雖然是獨立發揮作用的紀事符號,但可以看做早期文字的雛形。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7二里頭陶器上的刻畫符號

夏朝時生產力水平低下,未形成系統的文獻記錄和文學創作,文字大多以數字和計量單位的方式存在,便於統計和管理,所以文字數量較少。

這種現象很好理解,解放前中國閉塞深山中的文盲只需要掌握三五百個漢字讀音就可以和人正常交流,一戰前美國西部的農民一輩子使用的單詞量不超過700個。詞彙的豐富程度隨經濟提升而提升,故而夏朝不會產生太多的文字。

從語言到文字創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世界上很多民族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歐洲很多國家都是在拉丁文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的方言又組成了各國的語言,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等國的語言都屬於拉丁語系。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8甲骨文實物

夏朝之後的商朝甲骨文在當時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如果沒有夏朝的文字作為基礎,商朝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套完善的文字系統。(目前中國發現大約13萬片甲骨,共4000多個單字,已識別約2000個單字。)

4、甲骨文中未提及夏朝

持這一論點的學者和圍觀群眾估計對甲骨文本身存在很大的誤解,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記錄,並不是專門用來記錄歷史事件的。

商朝是中國古代最迷信鬼神的朝代,凡事都要卜問,占卜內容主要是漁撈、征伐、農業等重大事件,也不乏天氣、病痛、生育等瑣碎小事。通過甲骨文可以隱略瞭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得知商朝歷史發展的狀況。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9世界文化遺產-殷墟

但甲骨文的內容多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273年之卜辭,盤庚遷殷距夏朝已有近三百年時間,卜辭中沒有夏朝的相關記載也屬正常。

5、部分人認為夏朝歷史是周朝臆造

先秦史料中對於夏朝的記載雖然不夠詳盡,但對於夏朝的起始歷史、帝王世系表、政體政令刑法等都有記述。有些人堅持這是周朝學者為周滅商而代之的法理性而編造的內容,但先秦著述大部分出現在東周時期,據西周已經過去數百年,並無必要進行這樣的虛構。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10《史記》中的本紀、表、書、世家、列傳

《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朝世系與《殷本紀》中記載的商朝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現在已經得到證實和承認,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夏本紀》中的記載也同樣可信,只是暫時欠缺決定性的證據。

二、夏朝存在的證據和考古新發現

根據考古年代來說,仰韶、龍山、良渚、二里頭等遺址都可能與夏文明有關,如陝西神木發現了大約四千年前的石峁古城遺址(龍山晚期),其古城具有甕城和馬面構造,可以確定在四千年前的的陝西存在城池和大規模的戰爭。

這些考古發現中,最可能實現夏王朝考古突破的是河南偃師的二里頭遺址。根據眾多史料記載,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區,洛陽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也基本證實了這一點。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11二里頭遺址平面圖

二里頭遺址年代分佈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面積超過3平方公里,其建築風格類似於都城的對稱式分佈格局。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製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出土文物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兩萬多件,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二里頭遺址毫無疑問是中原地區正統的上古文明,因此被初步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的意義重大,證明在商朝之前中原已經有較大規模的城市存在,將中華王朝文明的時間又向前推進了數百年,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證明夏朝存在的證據將會越來越多。

三、夏王朝考古困難的原因分析

1、水患。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12黃河中下游的黃泛區水患頻發

夏朝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當時較大的城鎮都是傍水(黃河及其支流)而建,這樣利於城市的生活用水或城郊的農業灌溉,不過當時的城市缺乏防洪手段和設施,黃河及其支流經常改道氾濫,夏商兩朝多次遷都就跟水患有直接關係。

而當時中原地區的建築水平較低,以“夯土為基、泥牆茅頂”的建築為主,極少有石頭和磚瓦(中國最早的磚瓦實物距今4000年左右,只起裝飾效果)壘砌的建築存在,水患過後很多人類生存痕跡都被抹去,數千年後極難找到遺蹟。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13夏朝遷都示意圖

2、記錄載體落後。

商朝的甲骨文之所以能夠保存下來,是因為“甲骨”質地堅硬,商朝也應該有竹、木質地的記載工具,可能年代久遠全部腐朽掉了,所以不能認定商朝所有的記錄均用甲骨記載,那樣既不經濟也不合理。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14木牘竹簡易腐朽

而夏朝文字記錄較少(只做統計用),其數量遠遠少於商朝,其記錄載體更為原始,如泥板、竹簡、木牘等物(錯失了甲骨記錄的方法),這些材料更容易湮滅在水患爛泥之中。

3、戰亂。

夏朝的文字記錄少,又主要集中在都城或重要城市的宮殿之中,在殷商滅夏的戰亂年代,本來數量就不多的夏朝文字記錄要麼毀於戰火,要麼長埋於商朝新城的遺址之下,這也是目前無法確認夏朝遺址的最大原因。

夏朝歷史考(一)--湮滅於歷史中的夏王朝

16.15戰火湮滅了很多歷史證據

雖然現在還不能完全證明夏朝的存在,但是夏朝作為中國第一個朝代,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即使沒有夏朝的歷史,也依然無法抹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當今世界的國家和民族是否受尊重是由綜合國力和人民素質決定的,而不是由其歷史長短決定,讓美國人去崇敬埃及人、中東人、希臘人、印度人的祖先,那肯定不可能,所以努力爭取國富民強,遠比追尋一段歷史更為重要。

當然作為華夏後人,筆者仍然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考古學家在夏朝考古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畢竟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不容缺憾。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