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中秋節,孟母研選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團圓幸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內容。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3種。

1、帝王祭祀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禮記》中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帝王們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繼仿效,並逐步傳到民間,並相成了傳統,再後來祭月逐漸演變成了賞月。

2、豐收慶祝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剛好是一月正中間的一天。八月中旬,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3、月餅軍糧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

今天是中秋節,孟母研選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團圓幸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內容。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3種。

1、帝王祭祀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禮記》中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帝王們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繼仿效,並逐步傳到民間,並相成了傳統,再後來祭月逐漸演變成了賞月。

2、豐收慶祝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剛好是一月正中間的一天。八月中旬,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3、月餅軍糧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別名

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隨著歷史的演變,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些稱號見於不同我們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

今天是中秋節,孟母研選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團圓幸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內容。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3種。

1、帝王祭祀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禮記》中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帝王們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繼仿效,並逐步傳到民間,並相成了傳統,再後來祭月逐漸演變成了賞月。

2、豐收慶祝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剛好是一月正中間的一天。八月中旬,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3、月餅軍糧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別名

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隨著歷史的演變,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些稱號見於不同我們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嫦娥奔月

中秋節的發展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1、唐朝時開始過中秋

雖然在春秋就有“秋夕月”的記載,但是真正過中秋、慶中秋,還是從唐朝開始。唐時中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當時,中秋賞月之俗已十分盛行,如《開元天寶遺事》載:“八月十五日夜,(蘇顏)于禁中直宿,諸學士備文酒之宴。時長天無雲,月色如晝。蘇曰:‘清光可愛,何用燈燭?’遂使撤去。”;《唐逸史》雲:“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唐詩中也有不少歌詠中秋之夜的詩篇,如司空圖的《中秋》詩云:“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

今天是中秋節,孟母研選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團圓幸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內容。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3種。

1、帝王祭祀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禮記》中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帝王們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繼仿效,並逐步傳到民間,並相成了傳統,再後來祭月逐漸演變成了賞月。

2、豐收慶祝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剛好是一月正中間的一天。八月中旬,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3、月餅軍糧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別名

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隨著歷史的演變,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些稱號見於不同我們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嫦娥奔月

中秋節的發展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1、唐朝時開始過中秋

雖然在春秋就有“秋夕月”的記載,但是真正過中秋、慶中秋,還是從唐朝開始。唐時中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當時,中秋賞月之俗已十分盛行,如《開元天寶遺事》載:“八月十五日夜,(蘇顏)于禁中直宿,諸學士備文酒之宴。時長天無雲,月色如晝。蘇曰:‘清光可愛,何用燈燭?’遂使撤去。”;《唐逸史》雲:“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唐詩中也有不少歌詠中秋之夜的詩篇,如司空圖的《中秋》詩云:“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唐玄宗夢中攬月

2、宋朝的中秋很熱鬧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是說玩樂一晚上,一直到天亮,這種熱鬧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春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流傳千年,不過很多人沒有見過開篇序言,序言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從這個序可以看出,蘇軾在中秋晚上喝了一夜,酒興大發,又思念遠方的弟弟,就寫下了這首傳唱千古的詞。

"

今天是中秋節,孟母研選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團圓幸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內容。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3種。

1、帝王祭祀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禮記》中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帝王們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繼仿效,並逐步傳到民間,並相成了傳統,再後來祭月逐漸演變成了賞月。

2、豐收慶祝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剛好是一月正中間的一天。八月中旬,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3、月餅軍糧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別名

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隨著歷史的演變,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些稱號見於不同我們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嫦娥奔月

中秋節的發展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1、唐朝時開始過中秋

雖然在春秋就有“秋夕月”的記載,但是真正過中秋、慶中秋,還是從唐朝開始。唐時中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當時,中秋賞月之俗已十分盛行,如《開元天寶遺事》載:“八月十五日夜,(蘇顏)于禁中直宿,諸學士備文酒之宴。時長天無雲,月色如晝。蘇曰:‘清光可愛,何用燈燭?’遂使撤去。”;《唐逸史》雲:“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唐詩中也有不少歌詠中秋之夜的詩篇,如司空圖的《中秋》詩云:“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唐玄宗夢中攬月

2、宋朝的中秋很熱鬧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是說玩樂一晚上,一直到天亮,這種熱鬧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春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流傳千年,不過很多人沒有見過開篇序言,序言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從這個序可以看出,蘇軾在中秋晚上喝了一夜,酒興大發,又思念遠方的弟弟,就寫下了這首傳唱千古的詞。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蘇軾

3、明清延續發展

明清時,過中秋節已成為慣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明清時代的小說中,關於賞月習俗描繪的更為細緻和豐富多彩。比如《紅樓夢》第一回,就寫了中秋之夜甄士隱邀請賈雨村宴飲賞月這一情節。

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張岱的《陶庵夢憶》中在第五卷,描繪了蘇州中秋節的盛況:蘇州城裡的人們都相聚於虎丘之地,無論是土著名流、民間少婦、樂妓孌童,又或者是男女老少,皆聚於此地玩樂賞月,這個時候的中秋節,已經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團圓之日。

"

今天是中秋節,孟母研選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團圓幸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內容。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3種。

1、帝王祭祀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禮記》中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帝王們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繼仿效,並逐步傳到民間,並相成了傳統,再後來祭月逐漸演變成了賞月。

2、豐收慶祝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剛好是一月正中間的一天。八月中旬,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3、月餅軍糧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別名

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隨著歷史的演變,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些稱號見於不同我們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嫦娥奔月

中秋節的發展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1、唐朝時開始過中秋

雖然在春秋就有“秋夕月”的記載,但是真正過中秋、慶中秋,還是從唐朝開始。唐時中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當時,中秋賞月之俗已十分盛行,如《開元天寶遺事》載:“八月十五日夜,(蘇顏)于禁中直宿,諸學士備文酒之宴。時長天無雲,月色如晝。蘇曰:‘清光可愛,何用燈燭?’遂使撤去。”;《唐逸史》雲:“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唐詩中也有不少歌詠中秋之夜的詩篇,如司空圖的《中秋》詩云:“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唐玄宗夢中攬月

2、宋朝的中秋很熱鬧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是說玩樂一晚上,一直到天亮,這種熱鬧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春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流傳千年,不過很多人沒有見過開篇序言,序言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從這個序可以看出,蘇軾在中秋晚上喝了一夜,酒興大發,又思念遠方的弟弟,就寫下了這首傳唱千古的詞。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蘇軾

3、明清延續發展

明清時,過中秋節已成為慣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明清時代的小說中,關於賞月習俗描繪的更為細緻和豐富多彩。比如《紅樓夢》第一回,就寫了中秋之夜甄士隱邀請賈雨村宴飲賞月這一情節。

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張岱的《陶庵夢憶》中在第五卷,描繪了蘇州中秋節的盛況:蘇州城裡的人們都相聚於虎丘之地,無論是土著名流、民間少婦、樂妓孌童,又或者是男女老少,皆聚於此地玩樂賞月,這個時候的中秋節,已經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團圓之日。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紅樓夢》中的中秋節場景

4、近現代的中秋

清末開始,經濟衰敗,戰亂不斷,老百姓沒錢沒飯吃還過什麼中秋節,能過中秋節的都是富人,窮苦百姓能一家團聚一起吃個飯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解放後,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中秋節重新迴歸人民。

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

"

今天是中秋節,孟母研選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團圓幸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內容。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3種。

1、帝王祭祀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禮記》中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帝王們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繼仿效,並逐步傳到民間,並相成了傳統,再後來祭月逐漸演變成了賞月。

2、豐收慶祝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剛好是一月正中間的一天。八月中旬,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3、月餅軍糧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別名

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隨著歷史的演變,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些稱號見於不同我們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嫦娥奔月

中秋節的發展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1、唐朝時開始過中秋

雖然在春秋就有“秋夕月”的記載,但是真正過中秋、慶中秋,還是從唐朝開始。唐時中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當時,中秋賞月之俗已十分盛行,如《開元天寶遺事》載:“八月十五日夜,(蘇顏)于禁中直宿,諸學士備文酒之宴。時長天無雲,月色如晝。蘇曰:‘清光可愛,何用燈燭?’遂使撤去。”;《唐逸史》雲:“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唐詩中也有不少歌詠中秋之夜的詩篇,如司空圖的《中秋》詩云:“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唐玄宗夢中攬月

2、宋朝的中秋很熱鬧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是說玩樂一晚上,一直到天亮,這種熱鬧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春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流傳千年,不過很多人沒有見過開篇序言,序言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從這個序可以看出,蘇軾在中秋晚上喝了一夜,酒興大發,又思念遠方的弟弟,就寫下了這首傳唱千古的詞。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蘇軾

3、明清延續發展

明清時,過中秋節已成為慣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明清時代的小說中,關於賞月習俗描繪的更為細緻和豐富多彩。比如《紅樓夢》第一回,就寫了中秋之夜甄士隱邀請賈雨村宴飲賞月這一情節。

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張岱的《陶庵夢憶》中在第五卷,描繪了蘇州中秋節的盛況:蘇州城裡的人們都相聚於虎丘之地,無論是土著名流、民間少婦、樂妓孌童,又或者是男女老少,皆聚於此地玩樂賞月,這個時候的中秋節,已經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團圓之日。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紅樓夢》中的中秋節場景

4、近現代的中秋

清末開始,經濟衰敗,戰亂不斷,老百姓沒錢沒飯吃還過什麼中秋節,能過中秋節的都是富人,窮苦百姓能一家團聚一起吃個飯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解放後,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中秋節重新迴歸人民。

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詩詞

"

今天是中秋節,孟母研選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團圓幸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內容。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3種。

1、帝王祭祀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禮記》中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帝王們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繼仿效,並逐步傳到民間,並相成了傳統,再後來祭月逐漸演變成了賞月。

2、豐收慶祝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剛好是一月正中間的一天。八月中旬,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3、月餅軍糧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別名

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隨著歷史的演變,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些稱號見於不同我們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嫦娥奔月

中秋節的發展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1、唐朝時開始過中秋

雖然在春秋就有“秋夕月”的記載,但是真正過中秋、慶中秋,還是從唐朝開始。唐時中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當時,中秋賞月之俗已十分盛行,如《開元天寶遺事》載:“八月十五日夜,(蘇顏)于禁中直宿,諸學士備文酒之宴。時長天無雲,月色如晝。蘇曰:‘清光可愛,何用燈燭?’遂使撤去。”;《唐逸史》雲:“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唐詩中也有不少歌詠中秋之夜的詩篇,如司空圖的《中秋》詩云:“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唐玄宗夢中攬月

2、宋朝的中秋很熱鬧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是說玩樂一晚上,一直到天亮,這種熱鬧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春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流傳千年,不過很多人沒有見過開篇序言,序言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從這個序可以看出,蘇軾在中秋晚上喝了一夜,酒興大發,又思念遠方的弟弟,就寫下了這首傳唱千古的詞。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蘇軾

3、明清延續發展

明清時,過中秋節已成為慣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明清時代的小說中,關於賞月習俗描繪的更為細緻和豐富多彩。比如《紅樓夢》第一回,就寫了中秋之夜甄士隱邀請賈雨村宴飲賞月這一情節。

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張岱的《陶庵夢憶》中在第五卷,描繪了蘇州中秋節的盛況:蘇州城裡的人們都相聚於虎丘之地,無論是土著名流、民間少婦、樂妓孌童,又或者是男女老少,皆聚於此地玩樂賞月,這個時候的中秋節,已經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團圓之日。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紅樓夢》中的中秋節場景

4、近現代的中秋

清末開始,經濟衰敗,戰亂不斷,老百姓沒錢沒飯吃還過什麼中秋節,能過中秋節的都是富人,窮苦百姓能一家團聚一起吃個飯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解放後,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中秋節重新迴歸人民。

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詩詞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月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

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今天是中秋節,孟母研選先祝各位朋友節日快樂,團圓幸福!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美麗的傳說,還有很多歷史和習俗,今天就來說說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內容。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流說法有3種。

1、帝王祭祀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禮記》中有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和“夕”都是祭拜的意思。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中國的帝王們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士大夫和文人也相繼仿效,並逐步傳到民間,並相成了傳統,再後來祭月逐漸演變成了賞月。

2、豐收慶祝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剛好是一月正中間的一天。八月中旬,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3、月餅軍糧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別名

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隨著歷史的演變,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些稱號見於不同我們的不同民族,但都指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嫦娥奔月

中秋節的發展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1、唐朝時開始過中秋

雖然在春秋就有“秋夕月”的記載,但是真正過中秋、慶中秋,還是從唐朝開始。唐時中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當時,中秋賞月之俗已十分盛行,如《開元天寶遺事》載:“八月十五日夜,(蘇顏)于禁中直宿,諸學士備文酒之宴。時長天無雲,月色如晝。蘇曰:‘清光可愛,何用燈燭?’遂使撤去。”;《唐逸史》雲:“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唐詩中也有不少歌詠中秋之夜的詩篇,如司空圖的《中秋》詩云:“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唐玄宗夢中攬月

2、宋朝的中秋很熱鬧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是說玩樂一晚上,一直到天亮,這種熱鬧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春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流傳千年,不過很多人沒有見過開篇序言,序言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從這個序可以看出,蘇軾在中秋晚上喝了一夜,酒興大發,又思念遠方的弟弟,就寫下了這首傳唱千古的詞。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蘇軾

3、明清延續發展

明清時,過中秋節已成為慣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明清時代的小說中,關於賞月習俗描繪的更為細緻和豐富多彩。比如《紅樓夢》第一回,就寫了中秋之夜甄士隱邀請賈雨村宴飲賞月這一情節。

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張岱的《陶庵夢憶》中在第五卷,描繪了蘇州中秋節的盛況:蘇州城裡的人們都相聚於虎丘之地,無論是土著名流、民間少婦、樂妓孌童,又或者是男女老少,皆聚於此地玩樂賞月,這個時候的中秋節,已經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團圓之日。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紅樓夢》中的中秋節場景

4、近現代的中秋

清末開始,經濟衰敗,戰亂不斷,老百姓沒錢沒飯吃還過什麼中秋節,能過中秋節的都是富人,窮苦百姓能一家團聚一起吃個飯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解放後,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中秋節重新迴歸人民。

2008年開始中國大陸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中秋節的詩詞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月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

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日中秋!孟母研選邀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秋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孟母研選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