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尖沙咀遊客區,邂逅香港涼果小販林伯|香港市井①

香港美食 話梅 小吃 旅遊 好奇心日報 2018-11-29
在尖沙咀遊客區,邂逅香港涼果小販林伯|香港市井①

走上尖沙咀街頭,最多是拿著相機的遊客。香港自 2003 年起開放自由行,內地訪港旅客人數一直未有下降,現時更佔整體旅客比例七成七。走在街頭,每逢藥房都排滿一列長長的遊客和水貨客,打開行李箱裝化妝品。偏偏在加拿分道和厚福街街口交界,摩登大廈下停歇著一檔木頭車,內裡間隔了一格格涼果——港稱“口立溼”,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在尖沙咀遊客區,邂逅香港涼果小販林伯|香港市井①在尖沙咀遊客區,邂逅香港涼果小販林伯|香港市井①

以為沒有人看守,稍一停駐,穿著花襯衣、戴茶色太陽眼鏡的老闆林伯就迎上來,原來他一直搭一把木頭折凳,在行人道上的彩妝店坐下了。“橄欖點賣啊?”老闆立即勺起一包,廣東話有濃濃的口音:“廿蚊,再試試話梅,我自制的,沒有別處有。”他遞上話梅,還有芒果乾,試了一口,酸甜適中,肉厚且沒有澀味。一小包敢賣二十港幣?“這我在家自制的,沒糖精,沒色素,沒添加劑,乜都無。”他就住在尖沙咀,再追問製作過程,林伯伯堅決拒絕:“如何生產是祕密。”

他手藝由爸爸傳授,自小爸爸在尖沙咀開店,輾轉移至街頭擺檔,至今足足有五十年了,連木頭車也是自己一手一腳釘裝起來的,把手上可以見到釘子。一間店養起兩代人,遊客以至途人都常常光顧,許多是回頭客,“各人買各人味道,無花果,話梅肉,買親幾千(港幣)啊!”

三十幾年前,整個尖沙咀足足有二百多檔小販,“我在尖沙咀碼頭擺檔時,他們(食物及環境衛生署執法人員)趕我走!我唯有搬入橫街,現在只有我了。”又驕傲地說,“電視臺也訪問過我!”

以為沒有人看守,稍一停駐,穿著花襯衣、戴茶色太陽眼鏡的老闆林伯就迎上來,原來他一直搭一把木頭折凳,在行人道上的彩妝店坐下了。“橄欖點賣啊?”老闆立即勺起一包,廣東話有濃濃的口音:“廿蚊,再試試話梅,我自制的,沒有別處有。”他遞上話梅,還有芒果乾,試了一口,酸甜適中,肉厚且沒有澀味。一小包敢賣二十港幣?“這我在家自制的,沒糖精,沒色素,沒添加劑,乜都無。”他就住在尖沙咀,再追問製作過程,林伯伯堅決拒絕:“如何生產是祕密。”

他手藝由爸爸傳授,自小爸爸在尖沙咀開店,輾轉移至街頭擺檔,至今足足有五十年了,連木頭車也是自己一手一腳釘裝起來的,把手上可以見到釘子。一間店養起兩代人,遊客以至途人都常常光顧,許多是回頭客,“各人買各人味道,無花果,話梅肉,買親幾千(港幣)啊!”

三十幾年前,整個尖沙咀足足有二百多檔小販,“我在尖沙咀碼頭擺檔時,他們(食物及環境衛生署執法人員)趕我走!我唯有搬入橫街,現在只有我了。”又驕傲地說,“電視臺也訪問過我!”

在尖沙咀遊客區,邂逅香港涼果小販林伯|香港市井①在尖沙咀遊客區,邂逅香港涼果小販林伯|香港市井①

林伯是尖沙咀僅餘的小吃小販,現在已經很少擺檔了,曾經經過一星期都不見。同樣不見了的,還有以往天后著名的炭燒雞蛋仔老伯伯——每當他推著烤爐在橫巷擺賣,都會有數十人排隊——皆出現得越來越少,至近年已不見人影。

以往盛景不再,香港的小販自 1873 年起發牌,已經超過一個半世紀。由戰後到六七十年代,偷渡到港的內地難民找不到工作,就會在街邊擺賣,魚蛋、燒賣、碗仔翅、冷糕等香港美食都起源自街頭。周星馳電影《食神》中,莫文蔚也是扮演大牌檔檔主,爆漿瀨尿牛丸成為傳奇大企業。現實沒電影誇張,但由小攤檔到餐廳發家致富,這類故事其實不少,比方“十三座手雜”、“肥姐小食店”等等。

不過,香港當時的英國政府自一九七五年起因衛生問題,開始銳意規管小販,同時不再發牌。1987 年的政府電視廣告,可以見到牛雜小販叼一口煙,引致小朋友肚痛、腹瀉,加上霍亂菌的圖像,都是為了宣傳訊息:“切勿光顧無牌熟食小販”。

八十年代的無牌小販多達一萬六千人。九十年代政府更用錢買回流動小販牌照,熟食小販在街頭幾乎絕跡,直至 2009 年才簽發多近三百個牌照,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市區共有 5127 個固定攤位(不包括臨時小販牌照)和 191 個流動小販牌照。

小販買賣限制多多,固定攤位是綠色“鐵皮屋”,常見於街檔,流動小販則主要售賣冰凍甜點,全部可以由配偶繼承,子女則再由當局考慮。許多檔主都已老了。

“大街不讓擺攤,”林伯曾經擺攤彌敦道,食環間中巡邏,一見到小販,就會驅趕,他唏噓不己,“現在我好少擺了,做夠幾百元生意就走啦。”

圖片由作者拍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